书城励志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3690500000018

第18章 逢源左右,灵活好处事(4)

尹大麻子一听胡雪岩这样说,脸上的阴霾立即一扫而光。胡雪岩又说:“我们的丝农长期被洋人压榨,我们的丝行生意长期不景气,这本来是我们中国人的生意,要赚钱也是我们这些中国丝商的事情,怎么能让洋人来维持生意的局面呢?”

两人谈了很久,最终尹大麻子决定和胡雪岩联合,一起来对抗洋人。这样,胡雪岩拥有了江湖势力,又拥有了丝行同行的支持,并且获得了王有龄的首肯,自然可以轰轰烈烈地开始生丝生意。

对一个商人来说,胡雪岩的做法无疑是明智的。人在江湖,对于既得利益人人看重,自己有相对的利益,别人也有,所以在合理赚取自己应得的利益之前,也要兼顾别人的利益。因为自己的利益而破坏了别人的利益,无疑就会遭到别人的反对,这样可能不会成就自己的利益,说不定还会变得声名狼藉。

做事情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人在江湖,就要懂得江湖规矩;人在商海,自然也要懂得商海的规矩。胡雪岩一直主张做事情要懂得分轻重、知缓急,如果为了做自己的事情而得罪了朋友,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朋友的利益,就算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最后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还要多。

胡雪岩和郁四一直是朋友,郁四是什么人?他是胡雪岩在湖州做生丝生意和代理湖州官库具体事宜的承办人。郁四家出事的时候,胡雪岩正好在外地忙别的生意,可谓是琐事缠身。但是,听说郁四家里出事了,胡雪岩就立即从外地赶到了湖州。

郁四的儿子阿虎忽然暴毙,阿虎去世以后,他的姐姐阿兰就整天想要回家要父亲的家产。阿兰虽然已经嫁人,但是一直觊觎父亲的财产。可以说,现在弟弟忽然暴毙,阿兰更是对这份财产日思夜想,于是她天天回家折腾。本来,独子忽然身亡就给了郁四致命的打击,现在女儿又天天回来闹腾,郁四一时痛不欲生、万念俱灰,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唉声叹气,就连户房书办的差事也不想再做下去了。

胡雪岩赶到郁四家的时候,正好看到郁四这样的状态。胡雪岩事情本来就很多,按理说,这又是郁四的家务事,如果这样贸然去管的话,无疑就等于是管闲事。而且他知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要管这桩“闲事”,确实也有困难。

这虽然是一桩家务事,但是要调解起来并不是三五天就能解决的。而且,郁四的心情又这样糟糕,丧子之痛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平复的,加上女儿现在又每天回来闹腾。胡雪岩在心里算到,如果自己在湖州待上几天,那么上海和杭州方面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办理了。生丝销洋庄正在洽谈之中,买好的军火正待启运,许多具体操作上的事都要他去拿主意。杭州方面,则主要是钱庄开始发行官票,代理藩库和办理协饷,虽然起点不错,但如果只是交给档手刘庆生一个人,他也很难做,因为毕竟刚刚起步,而刘庆生又年轻。

胡雪岩一时有些愁烦,郁四的事情就可以这样放下吗?似乎也不可以,因为郁四的事情对自己来说也同样的重要。上海和杭州的事情不能不管,郁四的事情也不能不理,到底要怎么办才好呢?权衡一下,胡雪岩决定暂时抛开上海和杭州的事情,来全面处理郁四的事情。

为什么要这样做,胡雪岩有几点理由:首先,比较而言,郁四的事情更大,虽然上海和杭州的事情也比较要紧,但郁四是自己的朋友,有情义关系。胡雪岩本来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此时朋友有难,又怎么能抛下朋友,自己去赚钱呢?而且,上海、杭州方面的生意虽然有很多事需要自己拍板,但毕竟已经有了大致的计划,运作上也有了初步的眉目,生意运营基本上正常。

其次,胡雪岩考虑到,郁四现在正是忧伤绝望的时候,如果没有自己的帮助,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现在的事情,如果事情解决不好,生出更多的事情,局面也难以挽回,甚至连郁四的生命都有可能会不保。而上海已有古应春、尤五打点,杭州则有刘庆生在照应,他们都有相当的能力,只要不出意外,一般来说也不会发生什么不可收拾的大事。

再次,自己现在已经来到了湖州,就应该安心地帮助郁四解决事情。如果不解决好就离开,一旦发生了意外,自己势必还要再来湖州,这样行程耽误、时间耽误,所以不如放下所有的事情,尽全力把郁四的事情解决好。如果一旦郁四的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自己在湖州这边的生丝生意也不会出什么意外,郁四情绪恢复了,一切也都迎刃而解了。至于上海和杭州的生意,因为自己不在那里,也可以说是眼不见心不烦,所以胡雪岩决定先处理郁四的事情。

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对的选择。可以说,胡雪岩在权衡利弊方面考虑得十分周到,他明白什么轻什么重,什么可以丢,什么则不可以。

有句话说:“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胡雪岩知道郁四是一个人才,而且如果郁四不再管自己的生丝生意,想要找到像郁四这样合适的人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并且,郁四和自己的交情一直很好,胡雪岩已经和他建立起了彼此信任的关系。细细分析可知,郁四一旦出问题,胡雪岩耗费的脑筋、财力都将会大大超过帮郁四解决困难所得到的损失。

首先,如果找一个新人来代替郁四这个位置,新人和胡雪岩之间的磨合就需要一段时间,能不能建立起信任,这更加不可预测。还有,郁四和胡雪岩的关系一直很好,如果胡雪岩这个时候因为生意而置郁四于不顾的话,很显然会让郁四十分难过,而且胡雪岩也于心不忍。所以,在权衡利弊以后,胡雪岩决定来处理郁四的事情,可以说是正确的选择。

对一个商人来说,遇到两难的事情不会是一件两件。在面临这种情形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什么事情对自己比较重要,什么事情不太重要,可以缓一缓再去做,要认清方向以后再做决定和选择,不能做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

在做好决定以后,要立即行动,不能优柔寡断。特别是面对两件一时难以区分轻重缓急的事情时,当事人会犹豫不决自然也在情理之中。当然,在面对这种情形的时候,选择还是必要的,因为一个人在面对很重要的两件事情时,只能选择做好一件,也只能做好一件。想要两件同时都做好根本就办不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个时候,聪明如胡雪岩就会选择维护自己朋友的利益,做对朋友有利的选择。其实,全力来维护朋友,为朋友出力,自然也就是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因为毕竟朋友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样的选择总比一件事都没有做好要强得多。

懂得投人所好,生财之道

生在胡雪岩那个时代,自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众所周知,胡雪岩是清朝末期的红顶商人,声名赫赫,可谓在那个时代非常成功。那个时候的清朝政府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内忧外患不断袭击着这个王朝,加上官员腐败,所以整个王朝的气候就是一种腐烂之气。

胡雪岩身在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并且胸怀大志的要做一番事情,自然要适应当时的环境。自古有几个成功者可以和当时的统治者做抗衡,最终成功的呢?何况在商人本来就没有地位的清朝政府,胡雪岩作为一名商人,想要有一番作为,自然也要顺应当时官场的气候。

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本来就是极其腐败的。朝廷大小官员,在这样一种政治制度之下,多数都会把唯利是图作为人生的一个准则。对胡雪岩这样一个商人来说,面对这样的政治制度,也只能做一声无奈的叹息。但是,是不是要屈从这样的制度呢?在开始的时候,胡雪岩并不是没有犹豫过,他也想用一个光明的手段来成就自己的梦想,但是无奈单凭他一人之力,完全没有办法扭转当时的局势。所以,他能做的只有顺从当时的环境,来成就自己的梦想。

也许从这一点来看,胡雪岩是有他的局限性的。但是,作为一个商人,这样的选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也是可以讲得通的。况且,胡雪岩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对于身边的朋友尤其如此。所以,既能帮上朋友的忙,又能赚取利益,这样两全齐美的事情,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袖手旁观。

胡雪岩的至交王有龄因为顺利完成了漕米的运调工作,声名一下子在浙江官场上传播开来。很快就有消息称,王有龄可能会被调到湖州任知府。按照惯例来说,这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由于调动漕米出现了一些亏空,加上胡雪岩有一些生意还涉及海运局,所以在做湖州知府的时候,王有龄还得监理一些海运局做办的事情。其实,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本来海运局做办就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只要巡抚黄宗汉批准就可以了。

然而,在王有龄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黄宗汉却故意卖了一个关子,他不正面回答王有龄的问题,却问王有龄阜康钱庄的事情,一时让王有龄摸不着头脑。王有龄本来就是一个读书人,加上刚刚做海运局做办没有多长时间,根本无法知道黄宗汉要和自己说什么。

黄宗汉对王有龄说,请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替自己代汇一万两银子。王有龄没加思索,很痛快就答应了,对黄宗汉说:“只要黄大人把钱送到钱庄,他们自然会给您办理得妥妥当当,我也会吩咐雪岩,说这是黄大人的汇款,一定要及时办理。”不料,王有龄话音刚落,黄宗汉一皱眉头,端茶送客。这样一来,王有龄简直被弄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以。

回到家里,王有龄想来想去,还是找到了胡雪岩,决定把这件事情说给他听听。胡雪岩做生意的时间虽然不长,结交官府的人虽然不多,但是因为工作的缘故,他见得多,接触到的人多了,自然知道黄宗汉这样的说法是什么意思。

黄宗汉本来就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他的名声在商人之间也有传言,胡雪岩有所耳闻,今天王有龄说出这件事情来,胡雪岩就知道怎么做了。胡雪岩告诉王有龄:“雪公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黄宗汉提出代汇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一个借口啊。”

王有龄到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黄宗汉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想要监理海运做办一职,就必须要达到黄宗汉的要求。

王有龄一时觉得很生气,对胡雪岩也感到很愧疚。自己为了监理海运做办一职,让胡雪岩付出这么大的代价,非常不合理。而且,胡雪岩刚刚掌管阜康钱庄没有多久,这一笔钱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

他对胡雪岩说:“算了,雪岩,你也不必费心了。咱们不理会也就是了,我离开时候说的那句话已经把黄大人给得罪了。”

胡雪岩笑着说:“雪公,你不要生气。你人在官场,本来就是这样的,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我是一个生意人,既然在浙江这块地面上做生意,就不能不和黄大人打交道。这件事情不但要办,而且要办得他满意才可以。”

王有龄有些担心地说道:“如果你一直这样,他提出什么要求你都满足他,以后他胃口越来越大该怎么办?”

胡雪岩说:“这个不必担心,黄大人既然向咱们提出要求了,说明他当我们是自己人。如果他什么也不说的话,我们反而不好办。满足了黄大人的这次要求,对雪公你的前程和我的生意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

王有龄心里虽然还是有疙瘩,但是最终同意了胡雪岩的意见。

几天以后,胡雪岩亲自到黄宗汉家里去拜会他,见面就将一张票据放在了黄宗汉的面前。胡雪岩说道:“黄大人见谅,王大人一早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小弟,但是我一直没有时间把这个亲自送过来。如果让大人您着急,还请您见谅。”

黄宗汉看了看票据,然后笑着说道:“哪里,我知道王大人一向和胡老板要好。其实,我黄宗汉也想交到你胡老板这样的朋友,你不但做生意有眼光,做人也活络,你这样的人想不成大器都难。在浙江商圈里,我最看好的就是胡老板你了。”

胡雪岩笑着说道:“好说,承蒙黄大人这样看得起,小弟一定不会辜负黄大人的厚望。”

出得黄宗汉府,胡雪岩只能无奈叹息。虽然他知道和黄宗汉这样的人打交道一定会很累,但是不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也不行,毕竟,自己是在他管辖的这个地方做生意,而且现在世道如此,自己做无谓的反抗,吃亏的也只能是自己。

果然,事情像胡雪岩预料到的那样,黄宗汉在以后的生意进程中一直对胡雪岩高抬贵手。胡雪岩知道黄宗汉的爱好,自然也会竭尽全力满足他。这样的做法,使得他的生意做得很好、很顺利,也做得很大。

在今天看来,胡雪岩的做法有他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狭隘性。局限性和狭隘性可以说都和当时的社会关系脱不了关系。社会风气如此,作为一个商人来说,他不会想到要改变这种社会风气,他只会想到要把自己的生意做好、做大。

时代不同,成功的方法也不同。胡雪岩身处的封建王朝有它的一套规律和法则,这个规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想要改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胡雪岩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按着社会法则走,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胡雪岩的成功,可以说不是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的。胡雪岩的成功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就是他懂得做生意应该怎样去做,二是他懂得不违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