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3690500000028

第28章 站得越高,望得越远(1)

一个成功的商人,自然需要有远见卓识,正如荀子说的那样:“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一个人站到一定的高度,所感所得都不会再和平时一样。胡雪岩自己也说:“做生意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因为有这样的意识,在做生意的时候,他自然可以得到别人得不到的经验和收获。

事情有两面,生意也不例外

陶朱公一直被作为商人的典范来看待,可以说他在做生意时总结出的很多经验,都是留给后来商人的财富。胡雪岩在经商的过程中,自然也没少借鉴陶朱公的经验。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商人不少,但是做出成绩,流芳千古的却不多。陶朱公算是一个,胡雪岩也算一个。

陶朱公总结他的经商经验时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在今天来说,这就是货物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货物价格与供给量成反比,供给过多,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就会上升。

这就是生意中的两面性,如果某样东西卖得好,自然有很多人去销售这种东西,这样销售的人多了,同类物品自然也多,一时市场饱和,供过于求,自然物品的价格就会下降。而如果某样物品稀缺,所谓物缺则珍,物品的价格因为短缺而变得昂贵,这就是商业中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个商人,许多年前,陶朱公就把握住了这套原理,而作为后来者的胡雪岩自然也看到了这种两面性。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要让其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服务。

因此,胡雪岩在做任何一项生意的时候,都不会被市场表面的繁荣或萧条所迷惑,而是会进行仔细观察,在某种市场接近饱和时抛出,而且毫不留情,商品越贵,越要及时处置,从来不犹豫;而商场上某种商品价格接近低谷时,则大量购入。这就是所谓的“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并且,胡雪岩还对陶朱公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拓展,他说:“世上随便什么事都有两面,这一面占了便宜,那一面就会吃亏。做生意更是如此,买卖双方,一进一出,天生是敌对的,有时候买进便宜,有时候卖出便宜。涨到差不多了,卖出;跌到差不了,买进。这就是两面占便宜。”

胡雪岩会做生意,懂得取利,一方面,在知贵贱的基础上,点明做生意的人要懂得灵活运用这一规律,两面取利,并把这个标准当做是会做生意与平平庸庸做生意二者之间相区别的一个标准。在胡雪岩看来,做生意就是要出也获利,取也沾益,做到了这一点,生意才算做到了家。

不单单是做生意,为人处世,胡雪岩也将这种两面性灵活运用。生活中,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难免一面取利,一面吃亏,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在胡雪岩看来,吃亏和占便宜又有不同的学问,这个“亏”要怎么吃,便宜要怎样占,都是有道理可循的。胡雪岩知道,生意人要懂得要吃能吃的亏,要占能占的便宜,如果稍微有一些勉强,得到的结果可能大家都不会太满意。

胡雪岩还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吃亏其实就是占便宜。你吃亏就等于你把人情送给别人,而这样的人情往往都是有回报的。所以,每到必须吃亏的时候,胡雪岩绝不会沮丧,吃亏也吃得十分痛快。这样的态度,让他建立了一个好的人脉。

作为经商之人,胡雪岩最忌讳做一个半吊子。半吊子指的就是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会把吃亏看得很重,可以说是不能吃半点亏,而遇到便宜又会紧紧地抓住,一次也不愿意放过。这样的人,在胡雪岩看来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因为他们的眼光不够长远,占得一时便宜,往往不能占一世便宜,大家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以后自然也没有便宜再给他们去占。

作为生意人,功利性自然比较强,但是胡雪岩认为,功利性再强,也不能做得那么明显。吃了一次亏,得不到回报,下次就不再愿意吃亏,这样其实也不好。事情总是在不断发展的,生意场上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也许这次在某个人那里吃了一次亏,没有得到回报,下次在另一个人那里也许就得到了回报。生意场上的很多事情本来就是环环相扣的,生意场上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

胡雪岩觉得,如果一个人一吃起亏来就会钻心地痛,就做一些事情来挽回自己的损失,就十分的不地道,按照他的话说,就是这个人做人做得不漂亮。胡雪岩觉得既然吃亏了,就要大大方方地吃,缩手缩脚也一样要吃亏,何不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把吃亏看做投资,就什么事都解决了。这本来就有两面性,学会吃亏,善于吃亏,也就知道便宜到底在哪里了。

有些商家很聪明,知道吃亏即是占便宜的道理,在对待顾客的问题上,开始总是抱着吃亏的态度,用这样的态度来讨好顾客,顾客从商家这样的行动中看到了商家的诚意,自然也就愿意来消费。

有一家专门制作雨伞的小店,因为店面不大,生意也不是很好。有一天,因为下雨,小店的门外站了几个躲雨的人,于是店老板吩咐伙计把店里的伞借给外面那些躲雨的人。躲雨的人十分感谢店老板,然后纷纷撑开伞走进雨中。那些被借出去的伞上都印着这家雨伞店的名称,这样在无形中就为这家店做了广告。

久而久之,这家制作雨伞的小店渐渐有了名气,而在此之前,老板已经吩咐伙计将很多把雨伞都借给了顾客,有些顾客很自觉,把雨伞拿回来还给了小店,而有些喜欢占便宜的顾客始终没有把雨伞还回来。

雨伞店的伙计因为这样的顾客而和老板唠叨说:“这种顾客真是让人厌恶,借别人的东西,怎么不来归还?老板,以后不要再把雨伞借给这些人。这样下去还得了,我们会做赔本买卖的。”

老板却笑眯眯地说:“买卖哪里有不赔先赚的道理?把那些雨伞借给顾客,首先让顾客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其次让顾客理解我们的用意。对那些不还雨伞的顾客也不用担心,因为他会在使用的过程中知道我们雨伞的质量。这样,他们也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雨伞店的老板是正确的。因为这样的营销方式,他的店面不断迎来客人,最终变成了一个拥有很多连锁店的大商店。

可以说,很多生意人在做生意之前,就设计好了一套吃亏的方案,就像胡雪岩说的那样,他们已经掌握了吃亏和占便宜这两面性。无论是对什么样的客人,或是在对待生意合作伙伴上,懂得灵活运用吃亏和占便宜两面性的人,最终都能把生意做得非常大、非常好。这样的一种战术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良好方式,让顾客占一些便宜,他们总是会因为觉得实惠而再次来消费,而让自己的客户占一些便宜,他们总是愿意和你合作,因为你有诚意。

站得高,看得远。只是计较眼前的得失,最终也只能失去,没有得到;而站在一定的高度,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由一个点看到一条线,再看到一个面,这样不断贯穿下去,就会不断地提高看待事情的经验。

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事物,还要学会站在不同的高度,全面立体地看。要学会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生意场上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思考、分析它的未来趋向,这样不断地分析、总结,就能不断提高,自然也就能变成一个有卓越见识、目光敏锐的人。

生意做得越大,

眼光越要放得远

胡雪岩说:“做生意,怎么能做一时的生意,要做一世的生意才好。”他先是开钱庄接着又开药店,开典当行,做生丝生意等。他在做每一桩生意的时候都会借助身边的关系来拓展财富之源,当然也因为这样的一种做法,使他能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而且也和身边的一些合作者以及关系好的朋友建立了长期合作。

生意做得越多、做得越大,胡雪岩的眼光自然就越开阔,因为开阔也就会有非凡的见识,所以无论是和谁做生意,胡雪岩都会本着做长远生意的态度来合作。

胡雪岩在商场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知道商场上哪儿的水深,哪儿的水浅。无论是水深水浅的地方都会有同一类的鱼虾出现,也就是说商场上本来就不存在仇人这回事情。可以减少合作,但是绝对不能结仇,这也是胡雪岩做生意的一贯标准。

他说过:“做生意要有长远的眼光,要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可能这次不会做的事情,不会合作的人,到了下次可能就会做,就会合作。所以,一个生意人要想有大作为,就必须要做到眼光准确,而且要超前,能够看到后来发展的事情,看出变幻莫测的商场中有什么样的趋势。

商场如战场,商场上没有硝烟,但是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甚至有时候拼杀起来比战场更残酷。胡雪岩作为一个商人,自然知道这中间的残酷性,所以他练就了一双精准的眼光,除了不断地发掘财源以外,还会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生意网以及人际关系网。

虽然说药店生意和钱庄生意都有人做,不算有什么过人的眼光,但是对于垄断生丝市场,和洋人进行买卖这件事情上,胡雪岩的眼光可谓是超前的。还有在支持左宗棠西征的时候,向洋行借款事情,也不能不说他很有眼光。

生意人不能做一只井底之蛙,只满足于头顶的一方天地,要懂得跳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就是说,只抱着一个生意做,不懂得发现身边的商机或者即使发现也不敢投资,自然是不能将生意做大做好的。

胡雪岩在做生丝生意之前,就已经懂得怎样灵活运用手中的银两,来解决资金的周转问题。准备收购生丝以前,生丝丝茧还没有收到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和洋人进行谈判了。并且组织当时的生丝商人,准备生丝出口的工作。这后来被称作是销洋庄生意。

清朝开埠之后,清政府与欧美国家及日本的贸易主要以江南的丝、茶业为大宗,而随着18、19世纪西方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丝需求量日益增大,经由上海外销的江南丝、绸在整个上海生丝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胡雪岩当然看到了这中间的商机,他也知道洋人用多低的价格从丝农的手中获得生丝,所有做生丝生意的人都没有想到联合起来抵制洋人收购生丝,唯独胡雪岩看到了这中间的可能。因此,他联合当时湖州很有名气的生丝销售商人一起来做销洋庄的生意,把上万两的丝囤积起来,等价格上涨时再卖给洋人。而且,这样的生意也不需要太多的本钱。但是,因为洋人很狡猾,表面上与你讨价还价,不断地与你周旋,暗地里又去寻找其他门路。有些商人因为资本有限,急于将货物脱手,便降价出售手中的货。这给生丝生意增加了很多风险,如果一旦和洋人的生意没有做成,生丝都压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脱手,就等于是占有资金。

针对这种情况,胡雪岩想出了应对法则。他知道,做生意就是怕心不齐,如果与洋人做生意的这些丝行和洋庄能够同行公议,定一个价,愿买就买,不愿也不调价,洋人也就只能服帖了。对于那些本钱不足,因周转不灵而急于脱货求现的商行,他也有办法。

对那些急于脱手的丝商来说,以同样的价格进行收购,卖给洋人自然不如卖给自己人,这样不但不会得罪人,而且可以给同行带来便利,何乐而不为?还有就是,急于脱手的丝商可以用蚕丝做抵押,到胡雪岩开办的钱庄去进行贷款,这样拿了钱可以救急,缓过一阵之后又可以将生丝收回去,而且说不定还可以卖到一个好价格。

这个办法得到了同行的认同,洋庄丝价卖得好,能多赚钱谁不乐意!假如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人要把自己的货杀价卖给外商,那就一定是暗地里收受了外商的好处,吃里爬外,自贬身价,可以联合同行和这样的人断绝往来。如此一来,这样的人在同行业中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胡雪岩的这个办法可以说非常有眼光,也有远见,更显出他过人的气魄和胆识。生丝生意开始的时候,他经常要来往于湖州、杭州和上海三地,在联合丝行、控制市场、垄断价格上绞尽脑汁精心策划,与外商买办斗智周旋,终于按他的构思做成了第一笔洋庄生意,赚下十八万两银子的利润。

生意要做得大、做得好,就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目光短浅只能够看到眼前的一点利益,注定不会做得长远。现在的一些商家,在经营策略上不断的更新,用优质化的服务或是诚恳的态度来招揽顾客。这种方法也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因为做生意就是这样,只有不断地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进行考虑,才能得到顾客更多的回馈。

有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纪人,喜欢对顾客的需要做一些调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很多客户都希望能够快点把房子卖出去,也有的客户希望把房子的价格尽量提高一些,还有的客户不想交佣金给房产经纪公司,但是又担心自己卖房子会有风险。客户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顾虑。这家房地产公司的经纪人了解了客户的需要以后,又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仔细分析了客户的各种问题,想出了一个既能给房产经纪公司赚钱,又让客户觉得比较方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