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3690600000025

第25章 诸受是苦,尝尽世味始知甜(2)

也许把现在想成是幸运的,会让你想起鲁迅笔下的阿Q,可是这对生活在充满竞争、纠葛和矛盾的现实中的每个人来说,是非常实际和有用的生活法则。比如:在一次升迁中,你毫无道理地成了缺席者,那你应当高兴地想:不错了,至少我没有沦落到下岗的地步;假如上司为同事晋级加薪时,却把你晒在了一边,你也应该高兴地想:以公司目前的情况来说,我没被降薪已经是大幸了;假如听到妻子练钢琴时的噪音,不要急着发脾气,而要心怀感激,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身处荒野听狼嗥;假如你碰破了膝盖,如果抱怨,你会不高兴,可是如果你想:幸好碰破的是膝盖,不是脑袋,你则会感觉自己很幸运;在你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的时候,你其实更该感谢上帝,他没有把你送到偏远的地方去;你应该为现在的生活感到高兴,因为眼下你并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债主在你面前,而是有吃有喝,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即使你被冤枉到警察局去了,那也该高兴,因为幸亏不是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微不足道的毛毛虫,而是生而为人,这本身已经是一种幸运了。也许这的确有些阿Q的意味,只是这种知足可以轻易化解你的心理障碍,让你从容应对人世间诸多灾难和痛苦,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或是抱怨自己拥有的比起别人不够多,往往都是到了失去的时候,才懂得我们所拥有的那些已经足够了,只要我们能够知足,快乐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生活的幸福和美好其实都只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应该高兴地感慨:事情原本可能更糟。

人生是痛苦还是幸福,在于你自己怎么想

每件事都有其两面性,是好,是坏,都在于你自己怎么想。

有一个国王很善于治理国家,而且他还经常微服出巡了解民情。在他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国王有一个很能干的宰相,每当他有什么重要的大事,都会先请教这名宰相,听一听这位大臣的真知灼见。

突然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国王出巡的计划被破坏了。国王问宰相:“这场大雨下得好不好?”

“好!大雨过后,街道清洁干净,空气清新。国王您可以享受到天晴后的美妙景物,又可以深入体察民情了。”国王听后很高兴,精神也感觉很不错。

过了几天,国王要出巡时天气却变得非常炎热,国王还未出宫就已经汗流浃背了。他问宰相:“这样的天气出门好不好?”

“好。”宰相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样的天气是少有的,国王趁机出巡将会更加了解我国人民在这种火热的天气下究竟做些什么。”国王觉得宰相的话有道理,很高兴地出门了。

国王和宰相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打猎。国王每次打猎都会只带这个宰相相伴,因为他怕别人扫了他的雅兴。

但是有一次,国王在检查猎器时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鲜血直流。他赶忙包扎了伤口,询问宰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这好不好?”

“好,国王陛下。”国王听到宰相的回答非常生气,他觉得宰相是在落井下石,于是下令将宰相关押了起来。国王走到被关押在牢房里的宰相面前,生气地问道:“现在你被关押在牢房里了,如何?还好不好呢?”

“很好,国王陛下。”国王听后生气了。原本他以为宰相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就此作罢释放宰相,谁知道宰相如此执迷不悟。“既然你认为好,那就多在这里住几天吧。”国王悻悻地离开了。

过了几天,国王打猎的欲望又来了。他想去打猎,却又碍于面子,不想释放宰相,只好自己一个人出门打猎去了。平时都是宰相带路的,因为他比较熟悉地理环境,所以每次都能凯旋。但是这次国王在森林里追逐了半天,没有任何收获。国王很不开心,骑马四处寻找猎物。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太阳下山了,国王也累了,下马牵着马儿行走着,忽然他发现自己迷路了。就这样,他在森林里到处瞎撞,一不小心国王掉进了一个捕捉猎物的陷阱里。陷阱很深,国王几次想爬出来都失败了。他大喊大叫,直到一群杂乱的脚步声逼近,国王很高兴,认为这次有救了。他朝上面大喊救命,上面的人把他救了出来,不过这时国王才发现这些人都是邻国食人部落的人。他们把国王带到了部落里要吃掉他。

国王被绑在一根十字架上,脚下堆积着一堆木柴,他们准备要点火烧烤国王。国王非常害怕,但是此时任何举动都是无用的,他只好等待奇迹的出现。仪式开始了。酋长指挥众人坐下,又命令一名巫师开始祭礼。当巫师清洗国王的手指时,巫师叹息了。众人都很惊奇,巫师说:“我们族只吃完整的动物,因为他的拇指不完整,我们不可以吃他。”酋长立刻去查看,果然发现国王的拇指少了一截,于是无奈地放走了国王。

劫后重生的国王非常激动,他马上赶回国都的牢房去见宰相。一见到宰相他就哭了起来,“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你说我的断指是好事了。我错怪你了。”接着国王哽噎地问,“但是我关你在牢里十多天,你说该如何解释?”

“陛下,如果你不把我关押在牢房里,我一定会随从你去打猎。我们都会被食人族捕获,你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是我却必死无疑。因为我是完整的啊。”经过这件事,国王茅塞顿开,原来他所经历的每件事都是幸运的。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遭遇很多挫折,也会经历很多乐事,唯有乐观的人才能活得潇洒、不枉此生,当我们陷入绝境的时候,我们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危机和灾难总会过去。无论我们正在经历着什么事,无论我们感觉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也不要对生命绝望,因为我们还活着,这就说明我们是幸运的人。上帝关上了大门后,自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只在顺境中修行,永远都不可能成就佛道

世人常说:“逆境出人才。”很多出色的成就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来的。逆境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人心志的一种磨炼。

一个人的生活之路,不可能永远是平坦的。从佛学角度来说,小乘佛教讲的四圣谛“苦、集、灭、道”,第一个就是“苦谛”。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苦,苦有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离别苦、求不得苦,倘若能看透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是苦,那么,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苦的呢?如果你想离苦得乐,那么最好按照佛的教育去做。如果你做到了离苦得乐,那你自己就是佛。

佛陀告诉我们:“十方三世一切佛皆以苦为良师。”没有苦,就不可能成道。一个人如果想变得更加坚强,就应该接受逆境的磨炼。因为有苦,人才会努力、思考、精进,才会思变、领悟、成熟,才能修得正果。这就叫因苦成佛。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生活的屡屡失意让他心灰意冷,于是他跋山涉水来到普济寺,希望方丈普惠禅师能为他指点迷津。

年轻人沮丧地对普惠禅师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偷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普惠禅师静静地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牢骚,什么也没有回应,只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很快,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普惠禅师抓起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再把温水倒进去,放在年轻人面前的桌子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喝茶。”

年轻人低头看看杯子,只见那些茶叶静静地浮在水面上。于是他不解地问道:“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啊?”

普惠禅师笑而不答,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

年轻人只得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普惠禅师问道:“请问施主,这茶味道如何?香吗?”

年轻人又呷了两口,仔细地品了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啊?一点茶香也没有!”

普惠禅师笑着说:“这是上乘的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呢?”

一听是上乘的铁观音,年轻人急忙端起杯子又呷了两口,再一次细细品味,然后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的一点茶香都没有。”

普惠禅师微微一笑,吩咐站在旁边的小和尚说:“再去厨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

不一会儿工夫,小和尚便提着一壶热气腾腾的沸水走了进来。普惠禅师又取出一个杯子,拿了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向杯子里倒了些沸水。

年轻人低头去看杯子里的茶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时上时下,沉沉浮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微微的茶香从杯子里袅袅地溢出来。闻着那幽幽的茶香,年轻人忍不住伸手去端眼前的杯子,普惠禅师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添了一些沸水。

年轻人再次低头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下沉浮得更杂乱了。同时,一缕更醇的茶香缓缓溢出杯子,在整个禅房里慢慢弥漫开来。

普惠禅师如此反复地加了五次沸水,杯子终于满了,茶香也飘满了整个禅房。

这时候,普惠禅师笑着问道:“施主,你可知道,同样是铁观音,为什么茶的味道却迥然不同吗?”

年轻人思索了一下,说:“一杯用温水冲泡,一杯用沸水冲泡,水不一样吧?”

普惠禅师笑着说:“用水不同,所以茶叶的沉浮就不同。用温水冲的茶,茶叶只能轻轻浮在水面上,没有沉浮,茶叶怎么会散逸出清香呢?而用沸水冲的茶,冲了一次又一次,茶叶沉了又浮、浮了又沉,如此反反复复,茶叶自然就会释放出它沁人的清香。其实,世间的万物众生,又何尝不是像茶一样呢?那些不经历风雨洗礼的人,只能平静地生活,就像温水冲的茶一样,所以弥漫不出他们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饱经沧桑、历经风雨洗礼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地袭击他们,他们在风雨的磨砺中沉沉浮浮,就像被沸水冲了一次又一次,自然而然溢出了他们生命的清香。”

年轻人听了,顿觉开悟。

普惠禅师所言的确很有道理,芸芸众生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呢?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烈的沸水呢?茶叶经过沸水的冲释,才能释放出深蕴的清香,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和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人生一世,苦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所以,面对逆境,我们不能逃避,而应该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崎岖的道路上行走,才能磨炼出坚忍的心

崎岖的道路虽然坎坷,却最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

有一个小和尚从小就在后山的寺庙出家了,每天清晨,他就去担水、扫地,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来后,还要干一些杂活儿,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就这样,晨钟暮鼓中,十年过去了。

有一天,小和尚稍有闲暇,便和其他小和尚在一起聊天,他发现别人过得都很清闲,似乎只有他一个人整天在忙碌。而且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买的东西也大多是些比较轻便的。而十年来方丈一直让他去寺后的市镇,要翻越两座山,道路崎岖难行,回来时肩上还多了很重的物品。

于是,小和尚带着诸多不解去找方丈,问:“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低吟了一声佛号,看着他却微笑不语。

次日中午,小和尚扛着一袋米从后山回来,发现方丈正站在寺的后门旁等着他。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坐在那里闭目不语,小和尚不明所以,便静静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其他几个小和尚的身影,当他们看到方丈时,一下愣住了。方丈睁开眼睛,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那几个小和尚面面相觑,惭愧地说:“方丈,我们一路上看看风景,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来,我们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侍立在身旁的小和尚:“你扛了那么重的东西,而且到寺后的市镇要翻山越岭,山路崎岖不堪,道路且远,为什么反而回来得要比他们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行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经养成了习惯,我的心里只想着目标,已经注意不到道路是不是好走了!”

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因为道路平坦了,所以心会被一路上的风景掳走,甚至可能会令你忘记了自己的目标;而崎岖的道路虽然坎坷,却最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也只有在崎岖的道路上行走,才会更加专注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进的步伐,才不会轻易被一路上的风景扰乱了心境,从而一直向前。

一心禅师刚剃度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

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一心想静下心神,潜心修身,但法门寺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论起经道,自己远不如寺里的其他僧人。

一心想:“法门寺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名寺,但是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许多名僧,我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实在太难,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我的才华便会很快光芒展露了。”

一心打定主意,决定离开这喧喧嚷嚷、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修行。于是一心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一心的意图后,问他:“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

一心说:“当然是太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