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走寻常路:乔布斯成功24法则
3690900000013

第13章 完美万岁

人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事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乔布斯

一个完美主义的“偏执狂”

不管乔布斯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对还是错,他对任何事情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从未有半点的懈怠。他认为:“假如你要想将一件事做成,就必须对它极为热爱,不然就无任何意义。”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他对完美的要求却远远不止这句话说的那么简单,就如有人对他的评价,他对完美的追求程度已达到了“偏执”。

这点在他的演讲上充分地体现出来,乔布斯既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演讲大师。他身着黑衬衫、牛仔裤以及白球鞋的便装,他那轻松活泼的演讲让人迷醉,在温馨感人或诙谐有趣的气氛中,严肃的主题直接触及所有人的神经,尺度拿捏十分准确,不知道情况的人也许会认为那是演讲天才的即兴发挥。实际上,乔布斯任何一场演讲都需几周的预先准备以及上百人的协同工作。

在为每次演讲做准备之前,乔布斯要求工作小组从公司内外搜集足够的视频与图像,接着再从中挑出最满意的交给他,但他会从中毫不留情地砍掉大多数,甚至工作小组只得数次返工。尽管这有些让人觉得不可理喻,但最终拍板定下的资料绝对是最棒的。接着要进入彩排阶段,乔布斯会毫无例外地痛责每次参与彩排的人。他逼迫小组更玩命地工作,除非他自己与大伙做得堪称卓越:任何一段演示都必须精确无误,所有图片与手势都必须寻找影响力绝佳的契合点。乔布斯的演讲汇聚了所有工作人员的能量和天分,凭借精确的细节控制,在无数次秘密彩排之后,才会在公开场合向苹果的狂热爱好者呈现出来。人们能够享受乔布斯完美的演讲带来的喜悦,但为了追求完美,却不知道有多少人(包括乔布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而乔布斯对这种完美主义的残酷追求,体现更多的还是在苹果新产品的研制中。在众多公司产品的开发阶段,技术以及设计等部门常常会以“做不来”为由,从而进行缩水处理。这时就需要一位铁腕领导者将“no”改成“yes”。这是一种超越了技术、理性以及现实的直觉判断力。不管是苹果的技术员,还是合作伙伴,没有多少当场认同与理解乔布斯要求的,但很多人都承认:“我们做出一些超越自我能力的成果都是在乔布斯的压力之下完成的。就算那些他参与很少的产品,也会由于他的最终审核而提高水准。”尽管乔布斯在技术方面很差劲,可他却是“一个技术标杆”。你只有符合他这个标杆,才能达到这个高度,也才能称得上合格。

我们如今都在大加赞叹乔布斯对完美的执著追求,并且认同是这种执著成就了苹果以及人们手中一款款完美的产品。可那些有着强烈自尊心的技术尖子在这个过程中却往往很难忍受乔布斯的暴躁与挑剔。有些人以至于这样说:“没有人能与乔布斯合作一次以上。”有一次,一位设计师在设计新的Macintosh电脑时,乔布斯曾要求在电脑的外表不能露出一颗螺丝。可后来乔布斯发现那名设计师设计的模型里略微露出了一颗螺丝,结果,乔布斯立刻就开除了他。很多人对他这种一点也不给面子的做法牢骚满腹、怨声载道,甚至对苹果望而生畏。

“简单的线条和空间的组合并非设计,所谓设计是一种对世界态度的审视,是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态度与方法。缺少对完美的疯狂与忘我,就不可能是苹果急需的人才。”实际上,这既是乔布斯对人才的要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乔布斯总是能够极好地抓住核心人员,而苹果对他们所做的任何事的核心技术也总是拥有或控制着。一位刚踏入苹果公司的设计师,年薪大约为二十万美元,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半,经过10年的积累,使苹果有能力给AppleTV、iPod以及iPhone赋予灵魂。在苹果年度大会上,乔布斯用iPhone手机向台下的为苹果诸多产品定调的设计者——乔纳森·伊芙打出了首个电话。乔纳森巧夺天工的设计(第一代iMac、iPod以及iPhone等)淋漓尽致地诠释出了苹果标榜的简单与朴素的气质。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乔纳森:“乔布斯寻找了一位不但懂得怎样完成他的理想,以至于可以超越他的想象力,并且无数次做到的人。”

乔布斯在创业之初找到了沃兹,这个电脑天才造就了很多个“第一”,现在乔布斯又“盯上”了乔纳森。人们只好承认,乔布斯的眼光不但独到,而且是极为独到,全球上仅有的几名高端人才,他总是能够找到。

再加上乔布斯对人性至察且又通明,这使他可以最真切地把握住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对图文象形表达的痴迷,又使他对那些使人们醉心的“小物件”慧眼识珠;还有他那残酷的完美主义,势必为他的团队与合作伙伴树立了极高的标杆。天赋与意志力的完美结合,一种完全的精神自由,让乔布斯这个技术极为差劲的人,却可以成为苹果技术创新的灵魂。

在人性当中存在众多的劣根性,偷懒、虚荣、过度自尊以及追求轻松享乐等在顽强地发挥着作用。出产品以及出人才的最佳形式也许是求全责备,但往往将超出一个充满自尊的人才所能接受的程度。完美主义者——乔布斯对人性中自尊的凶残,也许将成为苹果将来发展的主要障碍。不过,由于乔布斯早已知道那些甘愿忍受精神与意志“虐待”的人是他的同志,所以他无动于衷;那些杞人忧天的抱怨者,根本就不配与他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

在普通人眼里,乔布斯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属于一种“偏执”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人们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常人对他的残酷型完美的“虐待”也没法承受。可乔布斯为何能做到,为何全球高端人才都汇聚到了苹果麾下,正是由于他们全是天才!

产品从包装开始

在这个地球上,对于产品的外包装,也许再也找不到一个CEO如乔布斯那样在乎了,他的爱好使然或者雅致追求并不是主要原因。从机器的包装箱里拿出产品的过程,对乔布斯而言其实是用户体验的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乔布斯要求他的员工必须如研发与生产产品一样对待这个过程,进而将令人耳目一新的包装设计出来。要使消费者从打开包装盒那一刻起就喜欢上苹果的产品。

恰好像乔布斯理解的,向客户推荐新的以及并不被消费者熟悉的产品的有效途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产品包装。

对计算机消费者而言,1984年推出的第一代麦金托什的确是个新鲜东西,它完全改变了过去人们用键盘操作电脑的习惯。

可是,鼠标怎样才能被这些习惯通过键盘操作电脑的人知道与熟悉呢?

据传,乔布斯在麦金托什问世以前,对它的特别包装绞尽脑汁。最终,它的包装大概是这样的,所有购买麦金托什的人将包装打开后,最先出现在眼前的全是鼠标包装,也就是说,你必须先接触到鼠标的包装,接着才可以取出你的麦金托什。

对电脑设计的所有细节(包括电脑包装设计),乔布斯都非常注重。乔布斯觉得,在向顾客推荐其“具有革命性”的计算机过程中,首批麦金塔电脑的包装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只有一部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才在1984年见过如麦金塔这样的电脑,并且只有资深工程师与电脑爱好者才使用个人电脑。最初的电脑是以零部件的形式售出的,使用者在办公桌上需要对其进行焊接组装,它们能用于数学计算。使用者对电脑进行操作时,需要在光标处输进晦涩难懂的指令。

与此相反,乔布斯与麦金塔电脑的设计团队已将易于使用的电脑研发出来,这些电脑具有生动的图像与简单的英语菜单,人们只要使用那时还比较陌生的点击设备,也就是鼠标,就能完成操作。

为了帮助客户熟悉鼠标与麦金塔电脑其他部件,乔布斯觉得,应该由购买者本人亲自从包装箱内将电脑部件取出进行组装。用户通过组装电脑,就会了解电脑的每个部件与电脑的工作原理。

该电脑的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电线、磁盘以及使用说明书都是独立包装的。乔布斯与设计团队将当时体积最小的包装箱设计出来,包装箱上印着黑白色的麦金塔电脑外形图与“苹果”字样。那时候的乔布斯十分讲究“优雅”和“品位”,同时,他的包装理念将如今人们熟悉的“拆包装程序”引进了科技行业。现在,这一让用户熟悉产品的做法被广泛采用,包括戴尔公司以及众多的手机制造商。

最初的这些经验,苹果公司在设计产品包装时仍然使用。

设计了iMac与iPhone等一系列产品的设计师埃弗,在接受杂志记者采访时曾对苹果公司的设计进行了介绍。埃弗说,使产品把手当做打开包装箱时最先看到的部分,是苹果公司包装设计的一项任务。公司的理念是消费者从包装箱中,将首块包装泡沫上摆放的使用说明书、键盘以及其他附件拿出来;消费者将首块泡沫拿出后,就会看到产品的把手;看到把手后,自然也就明白接下来该做什么。把手具有神奇的魔力:把手一出现,消费者就明白它们是做什么用的。

消费者从包装箱中将iMac拿出后,便可打开附件箱,清楚地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附件箱内有一根电线、一根网线以及一根键盘连接线。

听起来很简单,但要达到如此简化的水平,通常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来回修改。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看上去好像比较疯狂。iPod面世前没多长时间,在插入与拔出耳机时,耳机内未发出让人满意的滴答声,这让乔布斯十分失望。在产品的展示会上,公司把几十台iPod样品送给了记者与贵宾。之后所有这些设备,乔布斯命令一名工程师做进一步改进,设计出可以发出让人满意的滴答声的新插孔。

还有一次,乔布斯根据美学方面的考虑,想要重新设计第一代麦金塔电脑的主板。他觉得主板的有些部分“丑陋不堪”,他想将主板进行改装,让芯片与电路的排列更美观,这让工程师们惊讶不已。主板涉及的技术极为复杂,力图确保各组成部分之间能够坚固地连接到一起,它们的排列全是通过仔细设计的;力图防止芯片松动以及防止电荷由一个电路窜到另一个电路上,它们全是通过精细布置的。重新对电路进行设计,让它看上去更美观肯定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工程师们对此全都表示了抗议,说肯定不会有人看它;更主要的是,他们从电子学的观点看,认为新的排列没法运作。可乔布斯却坚持己见:“很出色的木匠是不会用差劲的木头来做柜子背面的,尽管没人会去看它。”硬件工程师们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制作出了一个更为漂亮的主板,可新的主板正像预料的,完全没法运作,乔布斯这才放弃了这种想法。

为了追求卓越,乔布斯有时会将产品的推出日期延迟;他力图追求完美,以至于甘愿将自己小组奋斗了多年的项目取消。可他这种不愿妥协的精神,确保了苹果公司产品绝对不会在未完善之前就急急忙忙地推向市场。

在20世纪80年代初,乔布斯住的房子几乎无一件家具,因为他对没有达到他认可的标准的家具无法忍受。他在床垫上睡觉,床垫四周有几张巨幅照片。尽管他不会弹钢琴,可对一家德国琴商的设计与做工却十分赞赏,因此,他买了一架巨大的德国钢琴。约翰·斯卡利拜访乔布斯时,简陋的房子让他震惊不已。那房子看上去如废弃了一样,尤其是同四周装修完美的宫殿般的房子相比。乔布斯向斯卡利解释说:“让你见笑,我没有任何家具。我只是没有时间去购买家具。”

对乔布斯而言,买东西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在购物时,他往往没法决定究竟买哪件。“最后,我没有买成任何东西。”可人们问他为什么没有购买新产品时,他是如此回答的:“我发现它们简直是太荒唐以及太滑稽了。”

在购物时,乔布斯的整个过程极为费劲。乔布斯为了寻找一台新洗衣机,就挑选何种型号的问题,召集全家人进行了长达两周的讨论。乔布斯一家人购买东西时并非像其他大多数家庭一样,急忙看完产品介绍与价格后便仓促决定购买;反之,他们考虑的是究竟选择美国的产品还是选择欧洲的产品,耗水量与清洁剂的用量、洗衣速度与对衣服的损耗等问题。

“我们家对讨论究竟想要购买哪种机器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最后讨论了众多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衣服洗涤时间是60分钟还是90分钟;洗完的衣服,质感会不会更柔顺,且寿命会不会保持长久;洗衣是否只需用25%的水?我们在每天吃晚饭时都会讨论这些问题,这样连续持续了两周。我们不知不觉便会转到洗衣机的讨论上,并且任何一次谈话讨论的全是设计话题。”

乔布斯最后决定购买德国产品,他觉得德国产品尽管不便宜,可洗衣过程中只需少量水与洗衣粉。乔布斯说:“该产品的制作的确是很棒,这是以往这些年中我所购买的,让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满意的几件产品之一。机器设计者们对整个洗衣过程真的做了极为详细的观察;在洗衣机设计方面,他们的工作做得极为细致。许多年来,在我所购买的任何高科技产品中,最让我满意的是这次购买的产品。”

这种关于购买洗衣机的长时期讨论,看上去好像有点极端,在苹果公司的产品开发中,乔布斯也把同样的价值观(以及同样的过程)带了进去。

对完美的不懈追求

乔布斯属于那种一丝不苟以及追求细节的人,他是一个挑剔的、让人讨厌的完美主义者。他吹毛求疵的繁琐要求几乎可将下属逼疯。绝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但也有人觉得乔布斯是在追求卓越。

乔布斯的这种绝不妥协的个性,为苹果公司的产品开发带来了独特的方法。在乔布斯的指导下,产品开发需要通过很多次实体模型与产品原型的修改和完善。在设计师、程序员以及管理人员之间,产品不停地来回传递。这并非一个程式化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需通过无数次的开会与自由讨论。在这同时,需要无数次地对设计出来的作品不停地修改,且慢慢简化。这是一个不固定的反复过程,以至于有时要重新开始或者完全放弃。

1999年1月,在要投入彩色iMac新生产线的前一天,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总部附近的一个大礼堂里进行自己产品介绍的练习。《时代》杂志的一位记者坐在空荡荡的礼堂里观看了乔布斯彩排iMac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重大时刻。5台色彩鲜艳以及形成一个系列的电脑藏在大幕后,它们摆放在能够滑动的底座上,工作人员只要一收到乔布斯的提示,就会将其展现在舞台中央。

乔布斯希望在舞台后方的大屏幕上将这5台电脑从大幕后滑出的那一刻被投影到,技术人员早已把一切都设置完了,可乔布斯觉得舞台灯光还不能将这些半透明机器的特点充分展示出来。iMac的外观效果在舞台上看上去极棒,可这些机器闪亮的特点在投影屏幕上完全未能得到展现。乔布斯希望把舞台上的灯光开得更起眼些,而且要提前打开,他让制作人与后台工作人员又尝试了一次。iMac滑回到屏幕后,它们收到乔布斯的提示后又再次从幕后滑上了舞台。

舞台灯光在经过几次调整后仍然不对。乔布斯慢慢地走到礼堂的座位中央坐下来,双腿搭到前排的椅背上来回晃动。然后他说:“我们接着试,一直试到满意为止。”

iMac又滑回到屏幕之后,接着再次在舞台上出现,可乔布斯仍然很不满意。他边摆手边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工作人员接着又尝试了一遍。舞台灯光这次虽然够亮,可亮得不够快;乔布斯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大吼道:“如此的说来说去以及试来试去的,我实在受不了了!”

尝试第四遍时,灯光效果终于达到了完美的极致。在巨大的投影屏幕上,5台电脑闪闪发光。“就是这样!太棒了!简直是太完美了!”乔布斯手舞足蹈地喊道。

《时代》杂志的记者对这个过程感到很不理解,只不过是为了一个灯光提示,为何要耗费这么大力气呢?对于整场发布会中的一个细节做如此多的工作好像有点过头了。为何要耗费如此大力气非得让每个小细节都要达到完美呢?

曾经,乔布斯对可口可乐旗下Odwalla品牌的果汁瓶极力赞扬,说它的新旋式瓶盖设计得极为巧妙,很多人对于这件事情也十分不解。应该不会有人去在意旋式瓶盖或非得要确保舞台灯光在大屏幕拉开前的一秒钟打开,做这些事情好像也没有任何重要意义。

可这位记者在iMac在明亮的舞台灯光中出现时却被震撼了。他写到:“他是正确的,你知道吗?灯光提前一秒打开,iMac看上去的确更加完美。设计成旋式瓶盖的Odwalla瓶子也的确更妙,大众的确想要那种只需把网线插上便可上网的彩色电脑。”

像iMac的发布彩排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那样,乔布斯总要做到非常满意为止。iMac自第一次发布后就连续升级。iMac除了将芯片与硬件升级外,一系列五颜六色的颜色把它的机箱的半透明色给取代了,颜色开始是蓝莓、酸橙、草莓、葡萄以及蜜橘等系列;接着又出现了更柔和的色调,像浅灰、暗红、褐绿、深蓝以及雪白色。

乔布斯始终强调产品的完美,因此对整个设计生产的过程中的细节都非常关注。一直以来,苹果公司的产品获得的设计奖项,大大小小不计其数,从而导致消费者对苹果品牌产生了几近狂热的追捧。

苹果公司非凡设计的秘诀就是乔布斯对卓越的追求。设计对乔布斯来说并不是装饰,并非指产品的外观,它涉及的不仅仅是颜色或风格上的细节,它是产品运作的一种方式。设计属于一种功能,而不是形式。要想完善产品的运作方式,就必须在设计过程中一丝不苟地进行推敲。美国《连线》杂志记者在1996年对乔布斯进行采访时,提出了乔布斯对设计的看法。

设计对乔布斯而言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词。有人觉得设计只不过是外观设计而已,但假如对它作进一步的挖掘,产品的运作方式才是设计的真正含义。麦金塔电脑的设计不单纯地在于它的外观,尽管那也属于它的一部分,最关键的是它的运作方式。要想将好的作品设计出来,就必须对它代表的含义真正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设计者不只是把它囫囵吞枣,而是必须充满激情,对它进行真正地全面理解与认真考虑。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人并未花时间来做。

乔布斯说,麦金塔电脑在设计上耗费了三年时间,经历了三年极为艰苦的工作,但这并未将它击倒,而是进行了一遍遍的修改完善。此设计的所有方面——自机箱采用的浅褐色到键盘上的符号全部进行了一遍又一遍极为严格细致的研究,直到任何方面都让人满意为止。

乔布斯在1983年告诫麦金塔电脑的设计者:“在你对一个问题开始着手且觉得它十分简单时,实际上,你对该问题的复杂性并未真正地了解。”

乔布期觉得,只有在你真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时,你才会发现它其实并不简单,你会将众多的解决方案提出来,可这些解决方案通常只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见效。真正出色的人则会继续向前,将问题的根本找出来,并且提出在所有层次都可运行的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