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明女人一定要学会的语言操控术
3691000000014

第14章 倾听让女人变可爱——爱听才能赢得主动(5)

情绪的不同会导致对一句话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你懂得听话的技巧。只有把话放置到说话者当时的情绪中来理解,才能听出他的话外音,知道他话中的真正意思,这样才不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听懂了再去说

与人打交道时,说话是必要的手段,而听懂别人的话也是非常重要的。想了解别人内心的想法,就要能听得懂别人在说什么,只有真正懂得别人的意思,才能顺利地与人沟通,从而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春秋时期,有个名叫越石父的人非常有才能,但是很不幸,他被迫沦为了奴隶。一次,晏婴在外出回来的途中看见越石父正在给别人干活,很同情他,就卖掉了自己的马来替他赎身。

于是,越石父就跟着晏婴回到了家。到了家门口时,晏婴先进家门,没有招呼跟在身后的越石父进门。这个时候,越石父转身就要离开。晏婴看见他的举动觉得非常奇怪,于是问他:“你和我素不相识,我用钱把你赎回来,你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你现在的身份是什么,你自己应该非常清楚啊。”

越石父说:“吾闻君子绌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镙绌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无礼,固不如在镙绌之中。”

越石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听说有道德的人一向苦于没有人理解自己,因为这样他们就想被人理解。我以前在别人家里做奴仆,这个时候你是不理解我的。但是,你看到了我的处境,将我赎了出来,就是理解我的处境的。既然你理解了我的处境,把我带到了你家里,但是又不打招呼就自己进屋去了,你这样对我,我看你还是不理解我。那么,我还是到别人家里做奴仆去吧。

晏婴听了越石父这番话后立即明白了,原来他是想要得到尊重。因为有了尊重,才有做人的权利,如果没有尊重,和他以前做奴隶也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这样,听懂了越石父一番话的晏婴,将越石父当成了自己的上宾。

理解别人说的话,就能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不但能了解别人心里的想法,而且能让自己时刻处于交际中的有利地位。

冯道在唐明宗在位时当宰相。由于自己的出身比较寒微,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多任用和自己一样也是出身寒微的人。冯道这样的做法,引来了达官贵人的不满,所以这些达官贵人就会时不时地讽刺冯道。

有一天,冯道下朝正走着,忽然听见后面有人说:“宰相走得快了,就会从腰间掉下一本《兔园册》来。”说这话的人也是朝廷的一个官员,他说的这本《兔园册》是一本初级课本。这无疑是在讽刺冯道目光短浅,出身寒微,没有受过正式教育,这是其一。其二,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冯道任用的都是和他一样出身寒微的人,讽刺他们都是学习《兔园册》的人。这样的话,冯道自然听得非常明白,他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什么意思。所以,他将说这句话的人叫到自己的面前说:“这本《兔园册》积聚了历代名人的箴言,我可以将它们全部背诵下来。不像现在有些人,因为背诵了几篇有名的科举文章就觉得自己了不起,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和历代名人的箴言相比,同样背诵这样文章的人自然也不能和我相比啊。”

他的这一番话,不但痛快地回击了这个意图讽刺他的人,而且也轻而易举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当然,给予讽刺最好的回击就是要听懂对方的意思,因为只有从别人的话中听出了讽刺的意味,才能有的放矢地回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在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时,最关键的就是能准确地听出对方话中的意思。只有能听出对方话中包含的意思,才能正确做出相应的准备或回应。如果曲解了别人的意思,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环境之中。

楚成王想废掉太子商臣,立小儿子为太子。这个消息传到太子商臣的耳朵里,他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并且非常着急,想要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属实,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出办法。这个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请楚成王的宠臣江芋吃饭。

江芋果然来赴宴了,但是在吃饭的过程中,太子却对江芋表现得十分不尊重。这样的情形让这位宠臣很不高兴,他在席间发火说:“怪不得大王要另立太子呢,原来是因为这样……”太子从这位宠臣的嘴里得到了真实的消息,那就是父皇果然有另立太子的意思。知道了这个意思后,这位太子当然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现在的社会竞争很激烈,特别是在商场和职场中,有的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往往包含着非常多的涵义。而这些涵义往往就是重要的机会,或者说有的信息对自己的升迁发达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不能全面地把握别人话中的意思,就有可能失掉宝贵的机会。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把握有效的信息需要多听少说。在没有弄清楚别人话中的涵义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开口。这样把握住了有利的机会,自然就可以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听得准确,才能反馈正确

鸡同鸭讲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它却充分说明了听话和说话之间的关系。如果听得不够准确,那么反馈出的信息自然也是错误的。

有些女性可能会说,听话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啊。但如果你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常听不懂别人说的话,甚至会听成完全迥异的两件事,以至于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困扰。

听话最重要的就是要听出对方所说的话究竟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对方所说的话究竟谈及什么事情,只有抓住这个关键要素才能听懂别人的话,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脸虔诚地倾听别人说话,但是问及对方所言之事,他却一脸茫然。导致他没有听懂、听准别人所言之事的原因有很多:要么是对方的言语啰唆;要么是中心意思不明确、说话分散,以至于让人听不准确;也可能是因为听者知识浅薄或者立场不同、阅历不同、专业不同,以至于听不准。在人际交往中,善于聆听别人说话要比能说会道显得更重要。如果听不准对方谈论或者交代的事情,在执行的时候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一个炎热的夏天的黄昏,某局长想要在办公室过夜。夜里睡觉需要撑蚊帐,办公室里又没有竹竿,于是局长吩咐秘书:“去买几根竹竿”。这位呆头呆脑的秘书竟然没有听准局长的意思,以为让他去买几斤猪肝。于是这位秘书就到大街上四处逛着买猪肝,终于找到一家卖猪肝的店,又想起来领导好像没说买几斤,就决定多买点。

卖猪肝的人看到他买得多就送了他两个猪耳朵,秘书想:“既然这是别人送的,就把猪耳朵留给自己吧。”

秘书回到局里把猪肝交给局长,局长见状笑了起来,无奈地说:“耳朵呢?”本来这位局长是想说这个秘书没长耳朵,竟然没听清楚自己要买什么,但是这位秘书却把店主送的两个猪耳朵掏了出来,说:“耳朵在这儿呀。”

让这样的秘书去办事真是够让人担心的,让他买竹竿竟然听成“猪肝”,把教训他的话也错听成其他。

虽然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可笑,但这样的事情想必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有时是因为脱离了客观环境来理解导致听错了,有时是因为谐音而听错了,有时是因为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而听成其他的事情……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听不准就会导致差错。

因为没有听准对方所言为何事以至于闹出乱子、得罪人的事情屡见不鲜。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许多市民都涌向农贸市场去买菜。周大爷的菜干净、水灵,来问价的顾客也不少,但是成交的却不多。一位提着一个大购物袋的中年妇女边挑着豆角边说道:“豆角不错啊,就是价格贵了点。”周大爷一听来气了,扔过一句话:“一块五还嫌贵,这堆别人挑剩下的五角一斤你要不要?”妇女听后放下豆角就走了。不一会儿,一位退休的老干部走过来指着周大爷摊子上的茄子问:“哪儿来的?”周大爷张口就开玩笑说:“昨晚上偷来的。”老干部扭头就走开了。等老干部走后,周大爷还嘀咕:“相中你就买,还问哪儿来的,多事!”

其实这两位顾客都是诚心要买周大爷的菜,却因为周大爷没有听明白他们的意思,没弄明白他们说的什么事所以被气走了。周大爷并非是没事找事,关键是他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听错别人的话,会错别人的意,所以才做出冲动的行为。顾客说价格贵无非是想砍价,寻求一下心理安慰,并不是故意挑刺儿;问蔬菜是哪儿来的也只是想搞清楚蔬菜的产地,并没有质疑蔬菜的合法性。但是周大爷却完全凭借主观的想法领会错了别人的意思,因此才会得罪顾客,丢了生意。

听话的学问大于说话,只有得知正确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的结果是能够少做错事。如果听不准别人说的是什么事,甚至听成完全不同的事,那么接下来做出的判断也肯定是错误的,这无疑是给说错话、做错事埋下了伏笔。因此,倾听别人说话一定要明了对方究竟想说一件什么事,只有把意思听明白了,才能正确地把信息反馈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