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3691300000002

第2章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人们经常会产生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渴求成功,一方面又逃避成功,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有的人最终成为只会幻想不会行动的“超人”。

因为害怕遭遇失败,那些自我圣化的人们便表现出对成功的恐惧。也许他们本能地觉得,自命不凡只是他们一种强迫性的自我满足的需要,而真正的成功并非一厢情愿就能得到的。

某年的春晚,一位杰出的战斗英雄一段声情并茂的演唱,一夜之间风靡全国。可是,时隔不久,某报就登出了一篇有损英雄名声的文章,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场“名人官司”随即拉开了序幕。

然而,当人们看到这场诉讼官司的主角之——某报记者时,突然觉得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荒诞。

这名记者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人,常常以“伟人”自诩。“上帝死了,我就是上帝。”他经常神经质一般念叨着尼采的语言,怀揣着“天才”的幻想。他从小就具有逆反的性格,躁动不安的心情使他很敏感。他对自己怀着莫大的期望,他甚至坚定地相信:“当代如果有一个思想家,那必定是我,这毫无疑问。”因此,他总是在窥视外界发生的一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他信奉“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震撼一时”。

在生活上,他没有规律,吃饭早一顿晚一顿,有一餐没一餐。出门衣冠不整,做事丢三落四。有熟人打趣他让他注意仪表,端正举止,他却把一只又脏又臭的脚放在拉开了的抽屉里,说:“你知道什么啊,很多大人物都是有怪癖的,生活上不拘小节、放浪形骸,我只是小巫见大巫。”

他以伟人为楷模、为蓝本,生活在自己营造的“伟人”境界中。然而很显然,对于伟人的精神内涵,他并没有领会透彻,只能凭借怪异的言行来模仿伟人之“僻”。

总而言之,他不能想象自己是平庸的。

恰好,一场官司使他声名鹊起,正如他所愿,“未能名垂青史,却足以醒人耳目”。在官司之后,有朋友便开玩笑说:“我敢打赌,百年以后,保证会有演员来扮你的角色,你的这场官司肯定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听了这话,他感觉特别好。渐渐地,他习惯性地以此为荣。初到一地,与人初谈,他必谈官司,诉说他如何顶住了各类新闻媒体犹如千军万马般的攻势。

不过,在官司中,他败诉了。

于是,这个失败的“英雄”一下子又成了“祥林嫂”,开始絮絮叨叨地对人诉说着自己的不甘。他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幻想,而是一直沉睡在成功的迷梦中。他把自己的履历、发表的文章打印成册,四处散发,希望在哪一天遇见伯乐,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后来,他因不愿意接受上司的工作安排,一怒之下放弃了安定的工作。其实,他真正无法忍受的是他的“平庸”现状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心焦虑。

然而,尽管他“心怀远大”,再次谋职却让他历经坎坷、磨难。他闲逛了好长一阵子,高不成低不就,直到生计成了问题,他才把家中的书拿到街上去摆地摊。放下了那些矫饰的伟人颜面,打破了幻想,他也逐渐认识了自己。

生活教会了他很多东西,他开始走出心灵的困境。他终于接受了自己的普通与平凡,不再掩耳盗铃。原来的桀骜不驯、我行我素、自高自大的态度,已经随着生存竞争的洗礼而有所改变。

终于有一天,有个好友接到他的电话,他说:“我在某公司当文员,趁着经理不在,抽空跟你通话……”

一个人把自己构思成理想的形象,是因为他不能容忍自己的真实形象。自我美化、自我圣化固然可以用来抵消其不美的真实形象,但是,一旦把自己抬得过高,便不能容忍真实的自我,甚至还会引起恼怒和自我鄙视,并且因为自己达不到那种要求而烦躁不安。想象中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使他左右为难,并且这种矛盾和冲突削弱了他的能力,使之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摆脱这种情况,就要正视自己的能力,不做不现实的幻想,只有从美好的幻想中走出来,积极行动,才能有真正的成就。

幻想可有,但不可沉溺

人如果对现实不满,就很容易对幻想产生依赖。对现实的暴风雨而言,幻想犹如避风港。真正成功的人生是需要幻想的精神安慰的,但同样也离不开现实的脚步。事实上,在我们的人生中,幻想与现实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没有幻想,人就会少很多安慰,然而,人生和命运不是单靠幻想就能想出来的,如果沉溺于幻想,人生就不能承受异变之祸。因此,当你要脱离现实进入幻想时,别忘了提醒自己现实才是更坚实的土地。

有一个女孩在清晨拿着挤好的牛奶到街上去卖。在这之前,女孩已经去街上卖过很多次牛奶了,所以对上街的路线、市场的地点以及如何卖个好价钱都相当清楚。她和往常一样,把牛奶罐顶在头上,走在通往市街的路上。

这一天,天气晴朗,凉风轻柔地吹拂着面颊,女孩却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她的心早就飞到了繁华热闹的大街上,满脑子想的都是卖完牛奶后的打算。

当她把牛奶卖完后,手上便会有一笔钱,往常她总会到市场上买各种各样的小东西,这是女孩最大的乐趣。一想到那些形状特别的水果、香甜可口的甜点,还有色彩鲜亮的布料,女孩就开心无比。

当女孩想象着这些美妙事情的时候,心里快活极了,这可是她那些居住在乡村里的伙伴无法享受的。

“对了,甜点铺的隔壁有卖漂亮围巾的,今天去那里瞧一瞧,或许会找到一条花色美丽的围巾。围上那条围巾到街上的广场走一走,别人肯定认为我是城市出身的女孩或是好家庭出身的女孩。也许会有人跟我搭讪,那时候该怎么办?如果那个人长得不怎么样,我就只报以浅浅的微笑,直接拒绝。如果那个人很英俊,家世看起来也不错,我会怎么办呢?如果那个人问我要不要参加今天晚上的舞会,还伸出手来邀请,我又怎么办呢?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即使想接受,也要先等一点时间,然后再嫣然一笑,给予答复。我必须做出千金小姐的模样,稍微屈膝,点头致意才行……”

女孩好像看到了一个绅士来到了自己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自己跳舞。想着想着,女孩便微微地屈膝,伸出了一只手,并垂下眼睛致意。

就在这时,女孩头上的牛奶罐掉到了地上,摔了个粉碎。

幻想可有,偶尔幻想一下可以慰藉人的心灵,然而,绝对不可沉溺于幻想中。有的人往往不能分辨幻想与现实,而将幻想当成了现实。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不现实的漩涡,使人生之梦湮没无闻。

与其做梦,不如行动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空想命名为“白日梦”。他认为,白日梦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于是通过一系列的幻想在心理上实现该欲望,从而为自己在虚无中寻求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但是,光有梦想,没有行动是不能成功的。因为没有行动,梦想就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一年夏天,一个乡下青年登门拜访年事已高的著名作家爱默生。这名青年自称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并表示自己从7岁起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可是由于地处偏僻,一直得不到名师指点,因此没有建树。他十分仰慕爱默生的大名,故而千里迢迢前来寻求文学上的指导。

这个青年虽然出身贫寒,但谈吐优雅、气度不凡。爱默生和他交流一番后,对他十分欣赏。为了得到指点,青年告辞时特意留下了自己的几页诗稿。

爱默生读了这几页诗稿后,认定这个青年在文学上将大有前途,决定凭借自己在文学界的影响大力提携他。于是,爱默生便将那些诗稿推荐给文学刊物发表,然而,这些作品反响不大。

爱默生很想帮助青年,十分希望这个青年继续将自己的作品寄来。于是,二人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

在书信中,青年诗人大谈特谈文学问题,才思敏捷,他的信往往一写就长达几页,其才气让爱默生非常喜爱。后来,在与友人的交谈中,爱默生经常提起这位青年,青年很快就在文坛有了小小的名气。

但是,没过多久,这位青年寄来的诗稿就越来越少了。尽管他的信越写越长,其中奇思异想层出不穷,但是诗作却少了,这让爱默生感到很奇怪。凭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爱默生感觉到这个青年身上出现了一种危险的倾向。

二人的通信一直在继续,但是讨论与交流已经不是书信的主题了。爱默生的态度逐渐变得冷淡,成了一个倾听者,而青年则如同一个演讲者。

时间过得很快,秋天到了。这一天,爱默生去信邀请这位青年诗人前来参加一个文学聚会。青年诗人接到邀请十分高兴,如期而至。

聚会前,爱默生把青年诗人带到自己的书房,进行了一番对话。

爱默生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后来不给我寄稿子了?”

“哦,因为我在写一部长篇史诗。”青年诗人很郑重地回答。

“你的抒情诗写得很出色,为什么要中断呢?”

青年诗人点了点头,说:“可是,要成为一个大诗人就必须写长篇史诗,小打小闹是毫无意义的。”

“你认为你以前的那些作品都是小打小闹吗?”

青年诗人说:“是的,我必须写大作品,才能成为大诗人。”

“也许你是对的。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希望能尽早读到你的大作品。”

“谢谢,我已经快完成一部了,而且很快就会公诸于世。”

文学聚会上,这位青年诗人大出风头。因为他逢人便谈自己将出的伟大作品,表现得才华横溢,锋芒咄咄逼人。虽然谁也没有拜读过他的大作,事实上,他那几首由爱默生推荐发表的小诗也很少有人拜读过,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个青年必将成大器。不然,大作家爱默生怎会如此欣赏他呢?

转眼间,冬天到了。青年诗人的大作还没有写出来,他继续给爱默生写信,不过,他从来不提自己的大作品。他的信越写越短,甚至语气也越来越沮丧。

有一天,他终于在信中承认,长时间以来他什么都没写。他给爱默生的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我就渴望成为一个大作家,我写过一些诗,并有幸获得了阁下的赞赏,这让我深感荣幸。然而,让我苦恼的是,自此以后,我再也写不出任何东西了。不知为什么,每当面对稿纸时,我便会认为自己是个大诗人,必须写出大作品。然后,我的头脑一片空白。尊贵的阁下,请原谅我这个狂妄无知的乡下小子……”

从此以后,爱默生再也没有收到这位青年诗人的来信。

行动是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只会想、只会说,都是虚的,做梦不如实际行动,面对现实,从小事做起。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

幻想毫无意义,除非我们立即付诸行动。一张地图无论多么详尽,比例尺多么精确,也永远不能带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部国家法律无论多么公正,也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一项成功的原则,无论多么有效,也不能使你富足快乐。只有行动才能使一切变得有实际意义。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我们不仅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脚踏实地的脚。

事业不可好高骛远

生活中,难免会有好高骛远的心理现象,比如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追求过高等。但人生在世,没有期望不行,期望过高也不行,因为过高的期望只能给自己带来失望,最终受伤的是自己。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自命不凡的心理,容易过分放大自己看轻别人,总以为自己只要伸手,就可以做出成绩。然而,事实说明,好高骛远之人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有个人很想做生意挣钱,让自己和亲人过上好日子,更重要的是,他想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世人看。一开始,他和父亲一起做,然后自己单独做,最后和朋友一起做。不过,在创业之路上,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他最早养殖海狸鼠。当时,他是从一本名为《科学致富》的书中找到这个项目的,而且那个时候,养殖海狸鼠的风暴席卷全国,他认为这个挣钱机会简直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经过半年多的养殖,两窝小海狸鼠都顺利断奶等待销售。然而,当他兴冲冲地找到供种的养殖场时,却发现那里已经人去楼空。尽管他手中捏着“回收协议”,但是没有任何办法。梦想就这样生生地破灭了。

后来,他看到一篇关于饲养海狸鼠的报道,才明白一个很浅显的道理,那就是“所有暴利行业都不可能持续太久”。只想发大财是很难做好生意的。

这个项目破产后,他开始琢磨自己独立创业。那阵子,他特别注意收集信息,分析行业发展状况。

有一次,一家药材研究所寄来一份小报,上面有很多种植项目:天麻、西红花、药枣、红花和牛膝等。吸取上一次的教训,他慎重地分析了这几个项目,最后,他认为药品收购应该是有保证的。于是,他便试种了天麻、西红花和药枣,但是效果都不理想,他以为自己“贪多嚼不烂”,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到种植牛膝上。

他把牛膝种子按书上说的方法种上,便等待着丰收。可是,到了该出苗的时候那些种子却没发芽。于是,他便给那个药材研究所打电话,对方说,有的种子会晚几天才出来,浇点水就可以了。

没办法,他又请人给三亩地浇了水。可是到了最后还是一棵苗也没出。眼看别人家的田地里作物都长得好好的,只有自家白花花一片,没有一点生机,这可把他急坏了,他再打电话过去,结果对方的电话已成了空号。

至此他才醒悟,自己被骗了。可是,谁让自己创业激情、发财之心过盛呢?竟然异想天开,盲目轻信他人,以致上当受骗。

这两次创业经历让他的头脑开始变得冷静。后来,他放下了创业之心,进入一家公司做了3年业务,本打算混迹职场,谋得前途与发展,可是,由于公司待遇不太好,不久,他就和朋友一起开始了又一次创业。

这一次,他找项目的时候更加谨慎了,不仅打电话咨询,还特别认真地考查了市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咨询和考查,他和朋友静静地思索了两天后终于明白:钱不是那么好挣的。他不再迷信那些暴利行业,决定找一些小本经营的项目。

后来,他们租了间办公室,开了一家小小的办公用品公司。经过一番努力,生意还算不错,第二年就把规模扩大了。

好高骛远的人总是看不起眼前的小机遇,而是甘愿用一生的时间等待一个并不现实的幻想,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错失了很多良机。活得现实一点儿,把握好身边的每个机会,自己的理想才不至于化为泡影。

不切实际,只会自取灭亡

无论是对自身的要求,还是对生活的打理,也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应该有切合实际的看法与做法。符合客观事实,顺应客观规律是做人做事的重要法则。逆势而为,不遵循规律而动,则会遭受失败。

如果你陷入了不切实际的冲动与妄想,那就赶快清醒过来及时改正自己的想法吧!

魏王决定建造一座很高的台阁。这个台阁大体是这样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的一半。魏王还为这座“计划”中的高台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中天台”。

很多人知道这个决定后,都觉得十分荒唐,他们纷纷前来劝阻魏王。然而,异想天开的魏王并不接受大家的劝解,相反,对人们不支持自己的伟大工程,他感到非常生气。于是,他下命令说:“如果谁再来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

这个命令一下,本来意见纷纷的大众一下子就沉默了。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

有个叫许绾的人听说了这件事,便背着筐,拿着铁锹来到王宫,要求见魏王。许绾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是来助大王一臂之力的。”

魏王听了十分高兴。毕竟高台建筑计划出台以来还没有人表示赞同,这可是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呀,魏王一下子就对许绾重视起来,他激动地问许绾:“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绾说:“我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力量,不过,我能帮助大王完善建台的计划。”

魏王听了,连忙高兴地问他:“那你有什么高见?快快讲来。”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魏王一听,愣了一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何意?”

许绾表情十分严肃地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台,那么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可是,现在魏国的国土没有这么广阔,即便大王拿出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因此,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国的土地全部占领。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大王应该先去大规模地打仗。”

听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登时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只好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毫无客观基础的盲目蛮干,当然不可能实现目标。在付诸行动之前,你需要有切合实际的计划或构想。在实施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你需要顺应客观规律。只有所有因素都切合实际,你的心机才不会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