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要避开的26个心灵陷阱
3691300000007

第7章 多疑——精神上无形的枷锁

古语有云:“长相知,不相疑”,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不相疑,才能长相知。但是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也一直都是害人害己的祸根。

多疑会让人们对身边的每件事情习惯性地往坏和消极方面想,一个人一旦掉入猜疑的陷阱中,就容易对每件事神经过敏,让别人对自己也产生疑虑,这对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不利的,而且疑心最终也会使自己陷入紧张和焦虑之中。所以与其怀疑身边的每件事每个人,不如拓宽我们的胸怀,加强对别人的信任,排除疑心这种不良心理。必要的时候可以把疑虑公之于众,这样做比相互猜测好得多,否则,多疑既会伤害别人,又有可能让自己裹足不前。

是谁错了

一位正在等火车的先生突然感觉很饿,于是他急匆匆地到附近饺子馆要了一盘饺子和一碟小菜。正在他准备吃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店内人声嘈杂,他不得不去外面接电话。他回来的时候,发现他对面的位置上坐着一个看上去穿着很考究的淑女。他看了看店内确实因为人多有陌生人挤在一起,也没有说什么。可是在他刚开始夹起第一个饺子的时候,那位淑女突然开始恶狠狠地盯着他,好像他是个十恶不赦的人物,之后,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这个看上去很淑女的人居然把筷子慢慢地伸向他的盘子里,从中夹了一个饺子放到自己嘴里……这令他愤怒到了极点,刚才那个第一眼看上去安详而有教养的淑女变成了一个不懂礼数的疯子,他也不甘示弱,拿起筷子来快速地吃饺子,在这样的气氛中,他们很快就吃完了一盘饺子。直到那个女人起身离开的时候,这位先生的心脏还因为恼怒而狂跳不止——居然在餐馆中遇到了一个无所顾忌地从陌生人盘中吃东西的无礼女人。

可是就在站起身来想长出一口气时,他突然发现后面的桌子上有一盘已经冷却的饺子,还有一碟小菜,当他回头看桌上吃剩下的小菜时,才发现这并不是他要的小菜。原来匆忙之中,他坐错了位置,那个无礼之人居然是他!

在我们开始确定自己是被害人的时候,就极容易从别人的脸上捕捉到不快的情绪,从而把对方原本的无心当成有意,也正是因为我们这种思维模式,才让自己更加怀疑对方对我们不利。其实在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就像那位等着上火车的先生,我们的恼怒和狂躁只不过是因为自己错误地把自己放在了被他人刻意侵犯的受害者的位置上,而且比那位先生还可怜的是,你一直没机会发现后面才是你的餐桌,无从意识到因为自己错误的疑心和判断让自己和他人都难过。

所以当我们开始怀疑别人的行为时,不妨先回头看看后面的桌子,也许那个作怪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另外,即使对方真是那个从你的盘子中取走食物的人,也不要轻易就判断他是故意想侵犯你的地盘,也许他和你一样,只是忘了自己的位置而已。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

战国时期,齐国曾经很强大,他们多次打败周边的国家。于是,齐湣王开始蛮横自大、目中无人了。

燕国曾经在国丧时遭到了齐国的攻击,甚至连他们的祖庙都被破坏了。燕昭王的时候,他发誓要报这个仇,灭掉齐国。但是战国七雄以燕国和韩国最弱小,而且齐国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于是昭王听了郭隗的计谋,用千金买马骨以示自己求贤若渴。乐毅是位军事天才,他的到来让昭王得到了报仇的好机会。

齐湣王的自大和蛮横很快就遭到了天怒人怨,燕昭王趁机发动其余五国一起讨伐齐国,出任上将军的就是乐毅。乐毅果真没有辜负昭王和其余五国的信任,他奇迹般地连续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强大的齐国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到了灭亡的边缘。

本来有些傲慢和懒散的齐国人终于开始同仇敌忾了,他们抱成一团一心死守着菅和即墨这最后的两座城池,乐毅用了好长时间也没攻下这两座城池。燕国一时流言四起,很多人都对昭王进言说乐毅对这两座城围而不攻是收买人心,他一定是想自己做齐王。但是昭王并没有听信谣言,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对乐毅极为信任,他骂退向他进言的人,并决意亲封乐毅为齐王,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乐毅对此感激涕零,可是对齐王的封号坚辞不受,而且他越发努力攻打齐国的最后两座城池。

也许是天不灭齐国,雄才大略的明君燕昭王突然病故,继位的惠王却因听信谗言开始怀疑乐毅的动机,居然下命令让别人顶替乐毅并动了杀机。乐毅在惊惧之余,只好逃亡到赵国。乐毅逃亡后不久,齐国的将士在田单的带领下用火牛阵打败了燕军,迅速复国了。

燕国的两代国君,一位善于用人、信人,所以创下了以弱攻强的奇迹;另一位猜疑心过重,以至于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其中的差别值得人深思细省。

感情经不起猜疑的伤害

猜疑常常是从某一假设开始的,最后又回到假设目标,就像一个循环,只是在循环过程中,假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一个小镇上,有对双胞胎兄弟一直相处得十分愉快。这对兄弟长大后合伙经营了一个商店,利润平分。

生活就这样一天天地继续着,直到有一天丢失了10美元之后,他们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了。哥哥将10美元放到钱箱里,就匆忙和客户外出办事,当他回到店里以后,却发现钱箱子里的10美元不见了。于是他问弟弟:“你看到箱子里的钱了吗?我刚刚放在那里的。”弟弟回答说:“我没有啊。”虽然只是10美元,但哥哥一直耿耿于怀,咄咄逼人地追问,怀疑是弟弟把钱拿走了。哥哥说:“钱不会长腿跑掉的,是不是你拿走了。”他用强烈的语气质问弟弟,弟弟心里的怨恨由此产生,兄弟间渐渐地出现了严重的隔阂。开始是不说话,后来决定分开居住,他们在商店中间砌起了一道墙,从此手足之情也就断了。

这件事过去了很多年,双方的敌意丝毫没有减少,尴尬的气氛感染了他们各自的家庭。后来,一位开着豪华轿车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门口停了下来。他走进店里问哥哥:“你在这个店里工作多长时间了?”哥哥说:“我是这个商店的老板,一辈子都在这个店里上班。”这名男子说:“我有件事不得不告诉你,20年前,我还是个不务正业的流浪汉,来到这个镇的时候,我有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于是我偷偷地从你商店的钱箱子里拿走了10美元。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我一直无法忘怀。10美元虽然很少,但是我觉得良心上过意不去,我必须回来向你道歉。”这名男子说完后,他惊讶地发现这位店主已经热泪盈眶。然后他哽咽着请求:“你可以到隔壁把这件事再说一遍吗?”当这个陌生男子到隔壁重复了这个故事后,他惊愕地发现两个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门口相拥而泣,泪流满面。

猜疑往往就是从小得可怜的事情开始的,人们的感情是脆弱的,经不起一丁点儿的伤害,我们应该注意呵护好自己和周围人群的关系,避免猜疑的产生。

疑心过重反而对自己不利

疑心太重的人,不会轻易受到他人的欺骗,这是积极的一方面。可是,疑心过重的人得不到其他人的帮助,甚至会失去本来愿意帮助他的人。

梁王非常喜欢吃水果,他给全国各地下命令,把最美味的水果进献给他。即使这样,他还怕自己有什么奇珍异果吃不到,于是派人四处明察暗访,发现私藏水果的就斩首。

在梁王尝遍了自己国内的水果后,就派人到吴国去找自己没吃过的水果。派去的使者到了吴国以后,吴国的外交大臣接待了他,大臣告诉使者吴国最美味的水果是橘子。那位使者自然不相信这么普通的水果是他们国家最好吃的,他担心自己这样回去交不了差。于是,吴国的大臣就派人陪着使者在吴国各地明察暗访。凡是使者到过的地方,问起当地的人什么水果最好吃时,吴国人都回答是橘子。

后来,使者就从吴国带上橘子献给梁王了。梁王吃过吴国的橘子后,发现它真的比自己国家的橘子好吃得多,他一边吃一边说:“吴国的橘子酸酸甜甜的,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吴国居然有这么可口的水果,我想他们一定还藏着比这更好吃的东西,只是他们不愿意拿出来给寡人吃罢了。”于是,梁王又让这位使者到吴国去找更好吃的水果。

使者再次来到吴国后,到了上次没有察访过的地方,他在那里发现了一种柑子,尝过之后感觉味道很好,他马上带回国献给梁王。梁王吃后,感觉柑子的味道比橘子还要好,就更对吴国有疑心了,这么好的水果居然没在第一次暗访时献给他!于是梁王立刻又让使者再去吴国察访。

那位使者走遍了整个吴国,都没再发现更好吃的水果。正在他打算回国交差的时候,他在集市上发现当地人正在抢购一种水果。他大老远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从水果摊上飘了过来,以前他从来没有闻过这么清香的味道,于是急忙过去看那种水果。

那种水果是黄颜色的,外表看上去亮晶晶的,好像宝石一样光彩夺目。他从没见过这种水果,感觉非常新奇,于是他向抢购的人们打听了一下。当地人告诉使者,这水果叫香橼,是不能吃的,是专门放在屋子里闻香味的。使者听了人们的解释后并不相信,于是,他带着这个消息回到自己国家去了。回国之后,他就匆忙告知梁王:“我在吴国又找到一种奇珍异果,它比橘子、柑子更香甜、更漂亮,但是那里的人说它不能吃,是专门用来闻香味的。”

梁王听后,生气地拍着桌子怒气冲冲地说:“哼!我想的果真没错,吴国分明是不愿意把最好的水果献给寡人,还欺骗我们说那水果是专门用来闻香味的,寡人吃了那么多种水果,还没听说哪种是专门闻味用的!”于是,他再次派出正式的使者,通过正式的外交手续,到吴国去求香橼。

没多久,使者就非常顺利地把香橼带回来了。梁王看到与众不同的香橼,再加上早就听说它的“美味”,而且闻起来确实非常香,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来就用力地啃了一大口。可是香橼才一入口,梁王就痛苦地“呀”了一声,之后就把香橼吐出来了,他眼睛、鼻子和嘴巴都皱成一团,用僵直的舌头含糊不清地大骂:“太酸了、太苦了,这东西又涩又麻,吴国居然如此戏弄我,真是太不像话了。”他的侍者急忙端过水来让梁王漱口。梁王一边漱口,一边训斥了使者一顿。

使者在梁王这儿受了窝囊气,出门就去责问吴国的使者:“两国相交,讲究的是信用,而你们国家却把最难吃的水果献给梁王,戏弄国君,也太不像话了!”吴国使者回答:“我们已经把最好吃的水果——橘子和柑子都献给梁王了,可是你们不信,现在闹出笑话来,不能怪我们吧!”梁王的使臣听后哑口无言,只能在心底暗自抱怨:“梁王呀梁王,只能怪你自己疑心太重,才会尝到苦头。”

我们没有那么多敌人

汉尼在上高中的时候认识了老富兰克林,那时汉尼不过是个14岁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那段时间他简直就是在混日子。汉尼留着小胡子,整天穿着脏兮兮的长裤和蓝色条绒外套,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经常搞恶作剧,他曾给班上一个叫朱丽亚的女孩送过两只活的变色龙当生日礼物。

汉尼唯一的心愿就是加入到校篮球队和托姆高中篮球队好好打上一场比赛。因为他实在看不惯托姆高中篮球队那群歪带帽子的孩子。汉尼非常想加入到篮球队,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他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锻炼身体,以至于在老师带着同学们去野外活动的时候,他借口对花粉过敏而在篮球场上继续锻炼。

那时他有个“死对头”——同年级的比利,当然也许对方并没在意他的存在。比利比汉尼差不多高一头,他也非常想进入篮球队。每次汉尼在篮球场上都会看到比利在练习,汉尼心想:比利一定是我进入篮球队的最大障碍。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扩散开来,以至于想把比利干掉。

于是,汉尼开始他卑鄙的做法。他窥视着比利的所作所为,想尽各种办法让比利在各个方面受挫,他想让比利身败名裂,成为同学们都讨厌的人。后来汉尼想到去图书馆找一些如何使用阴谋诡计的书来研究。

汉尼找到图书管理员老富兰克林的时候他正在看书,看到汉尼来了,他把手中的书放下,拿起汉尼的借书单仔细看了看,有些好奇地从书堆中抽出一本,好像自言自语地说:“找到了,我还以为这本书早就被我扔掉了。”他指着书背面的借书日期说:“你看,上次借出还是1962年,那时候你还没来到这个世上。这个借书的人叫拉瑞尔,他好像高中没毕业就自杀了。”说完,他看了看非常尴尬的汉尼,说:“你实在不该看这类书,除非你想和拉瑞尔一样。”一边说,老富兰克林一边把手中的书扔到一个抽屉中,然后拿出一本《三个火枪手》放到汉尼面前:“我小时候就看这本书,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看。至于那本书,我想它会在世界上消失。”

汉尼把《三个火枪手》还给老富兰克林的时候,他们进行了一次长谈。“你为什么想干掉比利呢?”“我想加入篮球队。”“照你的说法,假如你没能干掉比利,篮球队就不能收你?”汉尼低头想了一下,他轻轻地点了点头。因为老富兰克林的连续追问,汉尼开始非常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了,他生怕自己对问题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本意。“假如你能干掉比利,那么你可以保证自己能干掉托姆高中的孩子吗?”汉尼否认了这个说法。“那么比利并不是你的对手,托姆高中才是你真正的对手,而比利只是你的一个标准。你是不是想胜利?既然你不能确保自己会战胜托姆高中的孩子,那么不如把比利加上,你们一起努力干掉托姆高中,这样做至少要比你一个人去拼更有把握一些。”汉尼终于想通了,他和比利的目的是相同的,他们都想参加比赛打败对手。最后老富兰克林说了一句让汉尼受益终生的话:“你想做将军吗?那就去和将军一同作战,直到他先战死,而不是在他身后开一枪。”直至高中毕业的时候,汉尼才意识到自己当时想干掉比利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疑心会让自己进入一种妄想的状态,即使只有一点小的诱因,也会把自己带到一个思想的笼子中无法逃出去。就拿汉尼来说,也许比利从来都不知道汉尼曾经对他有这样的想法,而汉尼自己却为这个“假想敌”寝食难安了好长时间。许多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任何痛苦和困难都不是对手强加给我们的,而是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有时也许对手并不存在,是假想造就了烦恼,真正的对手往往是自己。如果把一个人当成“对手”看待,我们的心灵会痛苦,而且对方一旦有所感知,也许双方真的会形成敌对关系;而伸出双手接纳“对手”,便会多一个朋友。

无端的疑心是祸根

在一棵大树上有个鸟巢,里面住了两只鸟,它们是一对夫妻。本来甜美的日子因为一件小事而发生了变化。

冬天要来了,两只鸟儿为了储存过冬的粮食,每天都会采来许多水果,没多长时间,它们的巢里堆得满满的都是水果。

有一天,阳光非常强,有些水果被晒得脱水了,体积变得比以前小了不少。这只公鸟从外面采回水果时,看见原来满满的一巢水果突然变少了,就对妻子说:“我们一起辛辛苦苦采回来的水果,你为什么偷偷地吃了却不告诉我呢!”妻子辩解道:“我没有偷吃,我们可是一起出去的,而且我也是刚回来。”公鸟说:“可是水果明明少了很多,你怎么说自己没偷吃呢?一定是你中途回来吃了!”母鸟生气且委屈地说:“可是我真的没那么做。”说完它就飞走了。

过了些日子,公鸟才发现自己住在巢里的时候水果有时候也会变少,它这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妻子。于是它开始想念母鸟,它昼夜不停地鸣叫,可是再也没看到母鸟的踪迹。

一个被猜疑占据心灵的人是很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而且也很容易让自己遗憾。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遇到一些疑心非常重的人,他们整日疑神疑鬼、无中生有,觉得别人都不可信、不可交。比如,平时看到有人背着他说话,就怀疑对方是在说他坏话;有时朋友对他的态度冷淡一些,就认为朋友对他有了看法等。总之,他们总是认为别人会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行为。喜欢无端猜疑的人很注意留心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即使别人随口说出的一句话,他们也会猜上半天,努力从中发现一些“潜台词”,而这些“潜台词”多数是对自己不利的。这样他们就不能与人轻松自如地交往,时间长了,不仅会影响到人际关系,而且他本人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

比不上枯木的钻石

一位商人和他的朋友一起去了一座城市。这位商人说:“你知道吗,很多年前,这座城市里的一个人曾经救过我的命。那年,我路过这里,突发急病,而且身边没有随从,我昏倒在路边,是一位善良的人把我送到医院的,这座城市中医术最高明的医生治愈了我的病。可是我并不知道我的救命恩人到底是谁,因为他没有留下姓名。不久后,我就离开了这座城市,后来随着财富的增加,我越来越想念这座城市和我的救命恩人,我想报答他们。”

他的朋友问:“那么,你想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呢?”

商人说:“我准备把最珍贵的2颗钻石送给这里的有缘人。”

于是,他们在这座城市找了家旅店住了下来。第二天,商人在旅店的门口摆了一个招牌:“我想把这2颗珍贵的钻石无偿送给这里善良的人。”在牌子底下,摆着那2颗闪闪发亮的钻石。可是路过的人只是驻足观赏一下钻石,就又各走各的路去了。

过了整整一天,这2颗钻石都无人问津。

第二天,这2颗钻石依然被冷落。

过了3天,商人的这2颗钻石还没送出去。商人大惑不解。他的朋友笑着说:“不如让我来做个试验吧,也许你马上就会知道原因。”于是,朋友找来一根枯木,并把它装在一个精致的玻璃盒子里,盒子里还铺上了红色的丝绒布,在盒子外放着一张标签:“一根枯木,售价2万元。”

这一举动马上引起了轰动,人们争先恐后地前来询问枯木有什么非凡来历。商人的朋友告诉人们,这根枯木是某国的君主所赠的,是皇室中的传家之物,它能保佑主人一生荣华富贵。

后来,这根枯木被一位富人买走了,其他人十分懊悔。

2颗熠熠发光的钻石依然在商人手中,只是人们把它当成假货,当成哄小孩儿的东西。而一根随便捡来的枯木却卖了上好的价钱。事后,朋友对商人说:“人们对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心存怀疑,即使拿了去也不珍惜,而对难以得到的东西却垂涎三尺,总以为它就是最好的东西,哪怕它只是一根枯木。”

人们常常被自己的疑心所蒙蔽,它往往让人们错失重要的东西,而选择那些无用的东西。0第一章 勤于节,败于奢

“挥金如土”、“挥霍无度”、“穷奢极侈”、“一掷百万”、“骄奢淫逸”等等,这些成语无不说明一个道理,浪费是最大的犯罪,而且是通向死亡的道路。如果你浪费时间,那是在消耗生命;如果你浪费金钱,那么,你就走在通往灭亡的道路上。

奢侈是一种毒药,一旦沾染,就会不断蔓延开来,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波及范围很广,一个人开始追求奢侈的生活,那么,周围的人很快就会奢侈起来。

富翁儿子的奢侈

在杨氏家族史中,记载着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在这个家族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6岁的孩子必须学习家谱,以便继承祖上的光荣传统。

对于祖上的家谱,别说是6岁的孩子,就是对大人来说也没什么兴趣可言。父母大概知道孩子的心思,于是,学习家谱也就成了一种形式。但是,每当家长向孩子们讲述祖先的故事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先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祖先居住的村庄,有一个富人,一个穷人和一个乞丐,而且这三个人是邻居。

乞丐是光棍一条,从小父母双亡,一直靠乞讨为生。长大之后,也不曾学一门维持生计的手艺,所以,没有人愿意嫁给他,于是,他断子绝孙了。

穷人虽然没有钱,但是,有幸娶上一位丑姑娘为妻,俗话说得好:“有福落在丑人边。”可是,这句话在这位丑姑娘身上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印证,虽然她生了很多孩子,但是,最终只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

富人与乞丐、穷人不同,他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而且还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儿子长大后,因为继承了父亲的良好基因,所以,也成了富人,而且个个都很优秀,女儿也嫁给一位富人为妻,这三个孩子可谓是人中之龙。

无巧不成书,三个邻居——乞丐、穷人、富人相继在一个月内去世了。

乞丐是最先去世的,他死在去外乡乞讨的路上,因为无儿无女,没有人给他收尸。但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心人,这位好心人用破旧的草席卷起了乞丐的尸体,然后扔在了野地当中,只是简单地埋了一下,真是“沟死沟埋,路死路埋”。不巧的是,几天后,乞丐的坟头被饥饿的野狗扒开了。一时间,野狗、老鹰以及众多不知名的飞禽走兽一拥而上,吃了乞丐腐烂的尸体,最终只剩下一堆白骨……

接着死去的是穷人,他唯一的儿子在他死去之后,四处求告亲友,最终按照村里的习俗,将他埋了,虽然只砌了一座再简陋不过的土坟,但是,也算安葬了父亲。

最后死去的是富人,在他去世之后,三个儿子无比悲哀,因为他们都是富人,所以非常讲究脸面,为了表示最后的孝敬,三个儿子最终商议决定,在父亲的葬礼上要请和尚以及风水先生等人,决定办一场全镇场面最大的葬礼。

在富人的葬礼上,从四面八方涌来了众多前来吊念的亲朋好友。该镇的父母官感叹道:“这样盛大的葬礼,恐怕是百年难遇吧!”

三个儿子为了表达孝心,特意从外乡请来了工匠师傅,为父亲定制了一副棺材,而且还请石匠师傅,为父亲打造了一座坚硬无比,富丽堂皇的坟墓,并且在坟墓的周围还修建了亭台楼阁。三位儿子认为,这样的坟墓才能与他们家的身份地位符合。

这场丧事轰动了整个小镇,就连数百里之外的强盗都闻风赶来,就在办完丧事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一伙强盗撑着火把,骑着高头大马冲进了村中,把富人的庄院洗劫一空,而且连死人的坟墓也没有放过,他们挖掘了老富人的坟墓,掠夺了里面的金银珠宝,以及各种陪葬品,最为可气的是,还把周围的亭台楼阁一把火烧光了。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那伙强盗还把老富人的尸体拖走,并且,扔到数十里之外的荒郊野岭,直到7天之后,三个儿子才找到了富人破碎不堪的衣衫,此时,富人的尸体也像乞丐一样,被野狗、老鹰吞光了,只剩下一具白骨和衣服的碎片。

经历若干年的风风雨雨,乞丐和富人的残骸早就不知所踪了,但是,至今那个穷人的坟墓还在,虽然它还是那么不起眼,却成了杨氏最古老的祖先,并且每年都有众多子孙前去拜祭他。

乞丐不劳而获,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无产阶级;穷人没有实力,只能老老实实地干活,求得一个温饱的家庭;富人有经商的经验,而且还继承了父业,所以能够衣食无忧。

乞丐死于道路上,本是意料之中的事;穷人死在家里,有儿子为他养老送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至于富人死后被抛尸,则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富人之所以被抛尸,奢侈糜烂则是罪魁祸首。所以无论财富是怎样积聚得到的,当用者,一定要用;不该用者,应精打细算,更不能说是为了讲究排场,铺张浪费了。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有些人为了挣足面子或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总是将过多的资金用来“装修”脸面,不是大肆铺张浪费,就是讲究排场。凡事只求贵,不求好,“一炮打响”是他们最渴望的事情。这些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特别是对他“财大气粗”的仰慕,这能够极大地满足他们的虚荣心理。

在他人的赞誉声中,这些富人往往会装大、装强,将更多的资金挥洒在“壮脸面”的事情上,直到他们贫困潦倒时才会后悔当初奢华无度的生活,但那时为时已晚了。

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从贫苦的日子过渡到富足的生活都比较容易接受;反之,如果由富足的生活转变到苦难的日子,大多很难适应。因此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对每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侵,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京城,将城内城外围得水泄不通,所以,城内许多人都因粮食不足饱受饥饿之苦。有一家大财主也遭受了断粮之苦,于是,他只好领着儿子到一座寺庙中寻找吃的。于是,一个小和尚就领着他们来到了寺庙后面的小仓库中,这里面有一座小山似的米堆。

于是,财主恳求小和尚借给他们一些粮食以渡过眼前的困境,此时,小和尚回答道:“你搬走这些粮食吧,你家人口那么多,再者,这些粮食本来就是你的,这下可以物归原主了!”

财主对此感到很疑惑,于是,就向小和尚请教其中的原委。原来,这户财主以前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总是挥霍浪费,而且从来不吃剩菜剩饭,每顿都扔掉许多白米饭。有一次,这个小和尚曾到财主家化缘,财主为了显示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给了小和尚很多香油钱,而且还赠送了一些柴米。正当小和尚谢过财主的施舍时,他看到仆人正将一些剩下的白米倒入沟中,于是,小和尚就劝慰财主不要如此浪费,对此,财主却不以为然,而且还说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无奈之下,小和尚走出了财主的家门,在回寺庙的路上,他一直在想往日师傅对他的教诲——“一丝一缕当思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于是,小和尚又原路返回财主的家门口,把白米饭从沟里捞出来晾干,就这样,日积月累,出现了这座小米山。

财主听过小和尚的讲述后感到羞愧难当,于是,就当着小和尚的面,发誓今后一定要节约粮食,再也不铺张浪费了。

很多人之所以贫穷,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习惯了铺张浪费,这也是富人变穷的原因之一;而那些有钱有智慧的人则非常节俭,所以他们才会越来越有钱。

无独有偶。李嘉诚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多年来一直稳坐华人首富的位置。

有一次,他从宾馆出来准备乘车去办事,不小心将一枚硬币掉落到地上,而这枚硬币又恰好滚落到了车子下,于是,他便立刻弯下腰准备伸手去捡,此时,站在一旁的服务生眼疾手快替他找回了硬币。

当服务生将这枚硬币交给李嘉诚时,他说:“这枚硬币送给你吧!”为了表示对服务生的感谢,李嘉诚又递给了他100元港币。事后有人问李嘉诚:“区区一枚硬币,值得你弯腰去捡吗?而且捡回来你并没有要,反而花去了更多的钱。”就此,李嘉诚回答道:“如果我不去捡,它就会被车子或是行人踢进下水道中,那么,这枚硬币就浪费了,同时,制造这枚硬币的金属也被浪费了。我一贯认为,钱可以花掉,但不能被浪费,如果你将它送给别人,别人还可以继续让它发挥价值。”

任何生活资源都是来之不易的,不能轻易浪费,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习惯,再加上足够的智慧,穷人就会变成富人,富人则会更加富有。

总统的百姓生活

我们的先人孔老夫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寒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孔子作为礼教的宣传者,向来就十分重视礼节和排场,但是却对奢侈和节俭的看法作了精辟的评论,很显然,孔子反对形式主义的排场,反对铺张浪费,他所强调的是一种更符合实际的礼仪。

然而目睹如今的社会风气,奢侈浪费之风却是愈演愈烈,这不是与孔圣人的要求相反吗?

结婚是人生大喜之事,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办上几桌酒席,热闹一番,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攀比之风大大助长了人们的虚荣心,不论是有条件的还是没条件的,无论是有能力的还是没能力的,都要在结婚这个形式上摆出个阔场来:结婚用车,由原来两辆普通的车,发展到现在的六辆甚至八辆高档的名牌车,烟酒的标准也提高了几倍,喜宴也由原来的每桌一百多元发展到三五百元,有的高达千元,客人们仅能吃掉1/3,剩下的也就浪费掉了。这阔场是摆出来了,脸面上也光彩,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人们所承受的越来越重的负担。

结婚“喜事”的铺张浪费只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然而,在另一个领域中,这种铺张浪费之风我们是不能熟视无睹的,那就是政府的铺张浪费,官员们的铺张浪费。这一点,中国的官员和外国的官员有着天壤之别。

2007年的8月29日,德国的总理安格拉·默克尔结束了对南京的访问。作为东道主,中国理所当然为其准备了酒店顶层400多平方米的总统套间,可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的默克尔总理并没有入住,而是与普通的商务客人一样住进了70多平方米的普通套房。原来早在一个多月前,德国方面就已经来此酒店考察过了,但是总理认为,带有双卧室、客厅、书房、会议室和干蒸设施卫生间的总统套房太过奢华,普通套房设施已经很完善了,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早餐时,默克尔总理也婉言谢绝了专门为其准备的私密性强的索菲特会所的邀请,而是与一般住店的客人一样到7楼的西餐厅用餐,也没有进VIP包间,而是与随行的德国工作人员一起在大厅中吃自助早餐,像普通的客人一样自己取食物,在取一片燕麦面包时,默克尔不小心将一片面包掉在了地上。按照酒店的惯例,酒店的工作人员会及时帮客人捡起来换一个,可是总理却拒绝了服务人员,自己欠身捡起了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仔细抖掉了一下面包表面附着的灰尘,直接就放在了自己的盘子里。默克尔的早餐很简单:煎鸡蛋卷、奶酪饼、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片面包。

这就是一个堂堂的总理的生活,没有豪华的套间,没有高级的会所,但却在为整个国家、人民操劳着。

其实许多国家的元首收入是一定的,出门在外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享尽奢华。他们有什么花费都是要精打细算,需要经过计算和报账的。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可谓世界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曾经有许多人对他的财产进行估算,尤其是一些外国记者,有人猜测应该在一千万欧元以上,甚至有可能会上亿。直到希拉克离任前的半个月,法国的相关部门才按照惯例向公众公布了希拉克的所有家产,其中包括他与第一夫人共有的银行存款,共为130万欧元。

130万欧元,这在法国算不上有钱,许多家庭的收入都能达到这个水平。而作为总统的他,怎么才有这么一点钱呢?这令很多人都难以置信。不过这是事实,希拉克的家产清单如下:7万多元的存款;20万元的家具和艺术品;夫人股市资金42万元;乡村别墅50万元;继承其母6万元的房产及赠予次女居住一处100多平方米的房产。

就是这些资产,都清清楚楚楚地记录着。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质疑,可以去查询。的确,作为叱咤政界的风云人物,他的财产似乎应该更多一些,这样才会符合大众的预想;或许再有一点“不明来源”的财产,也应该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可是除了这样一份清单之外,确实再拿不出这些财产之外的证据,不错,130万欧元就是总理的全部家当。

美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总统,在他上任前的一天,家里人为了庆祝,便一起去了一家中国餐馆吃饭,那顿饭全家六口人却只花了不到400元钱,简简单单的一桌饭,没有任何奢华和铺张浪费的表现。

而中国却不是如此,官员、百姓大多以奢华阔气为荣,竟成攀比之风。不要忘了勤俭节约,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不应该丢掉这些美德,因为这也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

讲阔气讲排场,不如讲实际

生活的差别无处不在,于是,爱面子的人在虚荣心和自我心理的影响下,便开始情不自禁地产生攀比心理,你今天请客花千元,明天我请客就要上万,以显示我比你有财力,哪怕是客人只能吃掉1/10的食物,但是,这个排场还是要讲的,不能让对方和周围的人看低我。正是这种心理,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大肆铺张浪费,挥霍无度。

美国有位年轻人名叫阿瑟。在他22岁时,每星期可赚取125美元,这在20世纪初的美国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由于他相貌英俊,收入可观,所以,很多人都上门为他做媒。机缘巧合下,他娶了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露丝为妻。

有一天,他对父亲说:“我想搬到长岛去住。”父亲知道儿子的意思,他是嫌家里太寒酸,配不上他公务员的身份,更与他每周赚取125美元的薪水不相符。于是,阿瑟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了,也安家立业了,所以,可以另立门户。”紧接着,父亲又语重心长地说:“阿瑟啊,你要记住:为人要诚恳,做事要勤劳,切忌炫耀。凡事从简为好。不要和那些奢侈的有钱人一样,那样就会害了你。”

于是,阿瑟和妻子就搬到纽约市外的长岛居住,选择了一桩豪华的大房子,周围居住的都是有钱人,至少看起来都是相当有钱,因为他们每周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舞会或是Party,那美轮美奂的灯光以及盛大的场面无不昭示着他们巨大的经济实力。

阿瑟知道这是一个乡村俱乐部所组织的活动,其中大多数都是小镇上的名人或是富商,这些人做事都爱讲排场,明明家里请一个佣人就够用了,但是,也要多请一个,为的是宴请宾客时,门的两边都有人夹道欢迎。

通过某种关系,阿瑟也很快加入了这个俱乐部,每天同奢侈的富人一样不是买匹黄骠马,就是多雇仆人,而且常常举办一些奢华的宴会……在这所俱乐部当中,好像每天都在上演着这种无休止的竞赛,看看谁比谁更有钱。

在这场持久的竞赛中,阿瑟首先败下阵来,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为了举办那些奢侈的晚会,还欠下了诸多债务,即使是这样,他依旧坚持参加俱乐部的活动,直到最后举债无门时才迫不得已退出了这场竞赛,迁居到纽约一套便宜的公寓居住了。

有一天,阿瑟对妻子说:“我现在才知晓父亲临别时对我说的话。切忌炫耀,切忌攀比。我要把这段教诲写成文章,让世人从中获益,题目我都已经想好了,就叫:《KeepingupwiththeJoneses》。姓Jones的人比比皆是,可以表示我们周围的人或邻居。”

该文章发表之后,很快在全美国流传开来,而“KeepingupwiththeJoneses”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成语。时至今日,90多年过去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依旧表示为:“与人攀比,讲阔气讲排场”。

太平天国因何而败

太平天国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这场曾经叱咤风云的运动从领袖洪秀全率众起事开始,到最后占领南京,建立“天朝”政权,前后仅仅11年的时间就覆灭了。这不得不引起后人无尽的反思,要学会以史为鉴,这其中的教训太多了,但最根本的教训则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腐败”。

太平天国从建都天京以后,以洪秀全为首的主要领袖人物,就开始丧失了进取心,实行“无为而治”。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天王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也就是到他52岁去世时的11年中,他从来没有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仅有的一次还是坐了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探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剩下的时间,他都一直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里坐享荣华富贵,尽显帝王风光。其生活的威仪气派令人咂舌。

曾经有一本记录天王府的著作,叫做《天京游记》,这是当时的一位对太平天国没有敌意的英国翻译,同时还兼代理宁波领事,名叫富礼赐的人所著。在这本书里,曾经记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有一次,他在王宫前调查时,忽然间听得杂声四起,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交作,原来是天王进膳的时间到了。就这样一直到膳毕,声音才停止。此时只见:“圣门半开,许多软弱可怜的女子或进或出,手中各提碗盘筷子及其他用品,以备御膳用。各种器具也大都是金制品。”另外,天王戴的皇冠也是用纯金制成的,有8斤重;还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8斤。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绣金龙袍上用的也是金制的扣子,每天由内宫至大殿临朝,也是乘坐金车,名为圣龙车,用美女手牵而行。

另外,洪秀全的后宫佳丽也是少不了的。洪秀全在起义时曾经宣称“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可是在他称王之后,这些思想都早已“烟消云散”,在太平天国内部,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据记载,东王杨秀清有一次在答复一份美国人的外事文书中居然公开承认:“兄弟聘娶妻妾,婚姻天定,多少听天。”而天王洪秀全拥有的妻妾是有准确的数字记载的:在金田起义结束后不久,他的妻妾就已经有15人之多,而一年之后到达永安时,据突围时被俘虏的天德王洪大全口供:“天王洪秀全耽于女色,有36个女人。”后来更是有增无减,到1864年天京沦陷时,幼天王洪天贵被俘后说:“我现年16岁,我父亲是老天王,我有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在我9岁的时候,父王就给了我4个妻子。”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也只有72后妃,而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天王洪秀全,却有88个后妃。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洪秀全拥有如此多后妃的同时,还制定了许多苛刻的清规戒律并严格执行。例如:禁止女子抬头看他,《天父诗》中这样写道:“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个大胆看眼上,怠慢尔王怠慢天。”洪秀全对天下的众女子并不是“尽是姊妹之群”那样平等地对待,相反,他对妇女只是绝对的权威和压制。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功不可没的,所以从这一点出发,洪秀全可说是一名出色的领袖人物。但是在建立政权之后,他却没有表现出很高的治国天赋,同时也暴露出了农民起义的弊端,在江山还没有坐牢的前提下,就一味地贪图富贵,只知享乐,不思进取。这无疑是导致他悲剧结局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富可敌国,却不能奢侈无度。我们可以家财万贯,却不可以挥霍浪费。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一枚小小的硬币,也要让它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