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3692100000016

第16章 为人处世要把握一些分寸(4)

他说:“若没有诸位,我当不了皇帝。但当了皇帝之后,我从来没有好好睡过。谁不想要富贵呢?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一样对你黄袍加身,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赵匡胤明明愿意做皇帝,为什么却摆出一副不乐意的样子呢?其实这和我们送礼物时的互相客套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赵匡胤一上来,就一副皇帝非自己来做不可的样子,恐怕有不少的将领心里都会不乐意:这人也太不客气了!

而赵匡胤上演了这么一出“黄袍加身”,“无可奈何”地做了天子,然后善待前朝的天子和老臣,将领们自然觉得他为人仁义了。

做人就应该客气一点儿,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有个搞技术工作的小伙子,从小到大都对计算机感兴趣,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简直赶上了许多专家级的人物。后来他参加了工作,到某家公司的研发部门做事。他的业绩有目共睹,同事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一上手三下五除二就能办妥,以至于他一度都沉浸于自我的世界中,觉得在公司里自己的技术是头一号,完全看不到其他人的实力。

每当谁的项目出了问题,他就会喊道:“嘿,这样的小事都搞不定,也能出来混?”每当哪个工作进程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他则会说:“这个问题我知道,还是我来吧,你们估计都没遇到过。”结果弄得同事们灰头土脸,面上无光,因此人人都很反感他。渐渐地,大家都远离他,有什么事也不告诉他,反而开始排挤他。后来领导给了他一个“不合群,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的罪名,将他从公司里除了名。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即便真的有些事情非你不行,也不能毫不客气。至少你要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你以为自己是谁,你的傲慢模样,别人都得忍着,你的狂言辱骂,别人都得受着吗?这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吧。行事、说话都要客气一点儿,别总是带着一股傲慢的劲儿,否则没人会欢迎你。

隋朝名将贺若弼出生于将门世家,他参与灭陈,立下了赫赫军功。灭陈以后,贺若弼进位上柱国,晋爵宋国公,还惠及家人。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志得意满的贺若弼就变得骄矜傲慢、自以为是,对人很不客气。

隋炀帝杨广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是有名的良将,他们的优劣在哪里?”贺若弼就说:“杨素有勇无谋;韩擒虎只会打仗,不会带兵;史万岁只会骑马,不是大将之才。”杨广说:“那么谁才称得上是大将呢?”贺若弼回答说:“那就看殿下您的眼光了。”言下之意,这位大将就在殿下眼前。这番话不仅伤了同僚们的脸面,也让隋炀帝对他产生了戒心,最终贺若弼死在了杨广的手里。

即便自己再了不起,也没有必要彰显,做人应该懂一点儿人情世故。另外,在平时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应该客气一点儿,一些客套的礼貌性回答是很必要的。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你也应该谦虚一点儿,要及时感谢对方的赞赏,千万不要表现出一副理所当然、当仁不让的样子。记住,行事、说话不能随着性子来,免得给人留下狂妄自大、不懂礼貌的坏印象,让人对你产出厌恶感。

别将批评自己的人当敌人

一位哲人说:“批评极少受到欢迎,最需要批评的人往往是最不喜欢批评的人。”的确如此,当我们在受到别人批评时的第一反应常常是横眉冷对,而不是虚心地接受。即使是善意的批评,我们都常会因怒火而忽视其中的善意。而事实上,静下心来想想,批评其实是种关心,人生在世能有人去批评你,只能说明他还在关注你,而非对你漠不关心。批评你的人是在及时地为你扫除“灰尘”,只有接受批评才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有句话叫“揭短短变长,护短长变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有些人非常喜欢听恭维话,乐意被人戴高帽子,尽管表面上装出一副“欢迎批评”的样子,可是心中却是非常排斥批评,忌讳别人“揭短”。假如有谁胆敢冒犯,他们就会使用手中的权力或者各种手段给那个人一双小鞋穿。这样的人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真理还重要,只是这种人的结局常常是:周围的朋友都是一群阿谀谄媚之人,没有一个真心对待自己的。长此以往,难免脱离群众,成了孤家寡人,这着实是件可悲可叹的事情。

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人分许多种,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也是不同的。你也许发现了:有许多人喜欢天天和你说好听的话,有的人看到你不对就批评和指责;有的人热情如火,也有的人非常冷漠,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在这么多种人里,好坏是很难分辨的,而你是不是常常鲁莽地把批评指责自己的人归为“拒绝来往户”呢?

再有,人的一生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许多人因为朋友而成功,也有许多人因为朋友失败了,还有些人甚至因为朋友而倾家荡产了。也许你会说,既然“朋友”如此可怕,那么不如不交朋友。这种想法则更是错得离谱,没有朋友的人在社会上几乎是无路可走的。所以,你总是要面对“交朋友”这个问题。交到好朋友,你能受益一生,至少不会受到伤害。可是如果交到不好的朋友,却常常是误入歧途。当你发现一个朋友不好时,常常已为时晚矣。分辨朋友的好坏很难,但有一类朋友一定是值得交往的,那就是会批评和指责你的人。

和那种只会说好话的人比起来,那些喜欢批评和指责你的人的确可能让你厌烦,因为他说的都是你不喜欢听到的。也许在你正得意的事上,他会泼你冷水;在你有满腹的计划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指出其中的问题。于是你知道从他嘴里听不到一句好话,便开始慢慢远离他。可是假如选择放弃这种朋友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他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批评才能让你成长。

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乔治,在维也纳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可是因为战乱他被迫逃去瑞典,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默默无闻的生活。

乔治知道,他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否则自己将无法生存下去。庆幸的是乔治的外语不错,能熟练地说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于是,他想如果能找到一家进出口公司,担任秘书的工作应该不是问题。可是,几乎他拜访的所有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由于战乱他们不需要这个职位,不过他们会把乔治的名字存在档案中,假如有需要的时候会通知他。

本来就很沮丧的乔治在看到其中一家公司的回信后变得非常气愤,信中的内容是:你对公司生意的了解太少了,而且你完全不懂这项工作的性质,你连用瑞典文写求职信都是错误百出,语法也不通顺,不要说我们现在根本不需要秘书,即便是需要,那个人也不会是你。

乔治当时就拿起笔来准备反驳并痛骂那个发信人。在信写到一半的时候,他停了下来,心想:或许这个人说得很有道理?我的确学过瑞典文,但这并不是我的母语,或许我真的犯了很多我不知道的错误。假如是这样的话,如果我想得到一份类似的工作,就一定要再努力学习。虽然这个人是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思,可是对我来说却是一个提醒和帮助。我怎么能谩骂帮助自己的人呢,不仅如此,我还要感谢他。

于是,乔治又拿出一张稿纸写道:“谢谢你能在百忙之中看到并回了我的信,而且还指出了我许多错误和不足的地方,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我对贵公司生意不甚了解的问题,我感到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知道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非常惭愧,现在我准备重新开始努力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希望有一天我能用非常准确的瑞典文给你写一封求职信。”

结果出乎乔治的意料,他居然在几天之后收到了那家公司的来信,信上说让乔治去他们公司面试。乔治疑惑地前去面试,最后获得了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

对于那些批评你的人,也许你的态度通常是愤怒地反驳,可是你忽略了指出你错误的人恰恰是你最应该感谢的对象,因为他给你提供了一次改掉缺点、完善自我的好机会。乔治因此获得了理想的工作,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收益也许比他还大。因为赞美固然会让自己风光无限,而批评则会让你变得冷静。

经常在社会上行走的人,都会尽量做到不得罪人,所以很多朋友都是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不好听的话让人厌烦。当然,并不是说所有赞美你的人都是“坏人”,但假如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上,如果他只会说好话,那就是没尽到一个做朋友的义务,或者根本不算是朋友。比如他明知道你在做一件事情上有纰漏而不说,这算是什么朋友?不仅不指责,还进一步“赞美”的人则更是居心叵测了。即使这种人不害你,他对你的成功也不会起到任何好作用,与这样的人交往无异于浪费时间。

不过,可能实际情况是很多人在遇到说好话的朋友时便不知是非,感觉快乐了,而这些只说好话的朋友则可能是顺着你的意思让你高兴了,然后他们可以利用你的资源。许多人为朋友所累就是这个缘故。相比较而言,那些让你讨厌的“乌鸦”朋友就比较真实了,至少他不会拖累你,他的出发点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好。就像美国总统杰克逊说的:“批评你的人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他让我们更加小心谨慎地做事。”

对于批评你的人,不能因为他揭了你的短而产生怨恨,而应该感谢他们,不管他是出于恶意还是善意,不管他的批评让你恼羞成怒还是翻然醒悟。恶意的批评虽然可能使你痛不欲生,可是假如你调整好心态后,就会发现批评无所谓善恶,因为在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批评是一种激发你改正和向上的力量。

所以,从现在开始感谢批评你的领导,不管他的脾气多么刁钻古怪,不管他是亲和或者严厉,他都是开启你认知人性差异的导师。不管你是不是做过职场规划,领导的高标准永远在逼迫你进步。感谢批评你的朋友,无论你们的价值观是不是接近,朋友的指责甚至是漫骂都有可能让你变得智慧且包容。

感谢你的竞争对手,无论是情敌还是职场中的竞争者,没有对手的游戏将是枯燥的,他们的加入让竞争显得扣人心弦,而你也会因此拥有前进的动力。感谢所有批评你的人,因为不管他们是在老生常谈还是花样翻新,且不说批评会让你完善自我,起码前者能锻炼你的耐力,而后者会让你适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