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3692100000034

第34章 情感也要拿捏好尺度(2)

就像故事中的张先生,为了所谓的爱情,竟然放弃了结发10年的妻子,以为自己能够得到当年的感情,却不知道物是人非的道理。无论当年初恋情人出于什么目的离开你,即使理由看似恰当、充分,但是从某个侧面来讲还是表现出:对方对爱情缺乏自信,并且为感情添加了附加条件。

聪明的人不会“翻旧账”,即使爱人真的犯了错,但是对方毕竟是爱自己的,而且当初那样做是为了和自己在一起。相对于初恋情人,现在的配偶无疑是眼前的幸福,更值得我们珍惜。在婚姻中,夫妻应该同心同德,培养共同的兴趣,以诚相待,但不是事无巨细地“交代”,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刨根问底,去翻对方的旧账。

想得别太简单,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

步入婚姻殿堂的人们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在恋爱时并没有问题,但是在婚姻中却不恰当。很多人对于婚姻生活的人情世故不了解,因此总有一些不现实的想法和认识。

詹小姐和莫先生恋爱的时候,觉得彼此的家庭结构很相似。两个人都是从小县城走到大城市的孩子,家庭成员也都是工薪阶层。交往一年多,莫先生也去过詹小姐家几次,而詹小姐也决定到莫先生家里看看。

莫先生在小县城有套老式的住宅,三间屋加一个小院。詹小姐去的时候,两位朴实、善良的老人已经在院门外等候多时了。詹小姐在那里住了一星期。这期间,莫先生出嫁的姐姐听说弟弟的女友来了,特地赶回来住了两天。

詹小姐发现,在这个家里,莫先生的母亲似乎很没有地位,而他的父亲却颇有威严。他的母亲对他的父亲说话总是很小声,每次要买菜都要伸手向他的父亲要钱。偶尔,他的母亲做错了什么,他的父亲也会大声呵斥她,他的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低头走开,像个被大人训斥的孩子。

最让詹小姐看不过眼的是,家务几乎都是他的母亲在做,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莫先生和他的姐姐,即便没有什么事情,也不会搭把手。而且,这个家里有些习惯,詹小姐很难接受,比如吃饭时啃的骨头随便扔在地上,一条毛巾抹完桌子又擦嘴……

这些不禁让詹小姐想起自己的家庭环境:父母的平等和睦,家人之间的彼此帮助和支持,家里整洁的摆设。詹小姐看出她与莫先生其实有很多不同,各自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造成彼此之间有太多的差距。

父母告诉詹小姐:“恋爱是恋爱,结婚是结婚,你可要考虑清楚啊,不要想当然。结婚可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啊。”但是詹小姐相信,自己嫁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他。如果有爱,又何必在乎生活环境的细枝末节。

詹小姐坚定地和莫先生结婚了。但让詹小姐没想到的是,新婚不到两个月,她就和莫先生在家庭财权上起了争执。莫先生坚持家里的财权由他来掌管,要詹小姐把每月工资交给他,用钱时再找他拿。詹小姐很生气,相持不下,于是就干脆各管各的。

不和谐的因素,显然不只是财权问题。詹小姐希望任何事情两个人都能做到平等、平和地沟通,但是显然这很不现实,莫先生坚持要詹小姐什么都听他的,事事与他的想法保持一致,不能有违逆。这让詹小姐很不高兴。

詹小姐喜欢家里整洁,莫先生则喜欢随意。家里来客人时,莫先生做甩手掌柜,连厨房都不愿意进一下。詹小姐最烦恼的,就是莫先生的亲戚上门请他们帮一些忙,这样的事情太过频繁,让詹小姐疲于应付,于是就难免要埋怨几句,而莫先生听了之后,就觉得詹小姐对老家的亲戚有轻视和怠慢的意思。夫妻二人经常为这些事情吵闹,家里经常充满了火药味。

两个人就这样对立着、冲突着。婚姻持续到了第四年,双方已经疲惫不堪,甚至都不想进行沟通和交流。直到这个时候,詹小姐终于明白,嫁给一个人,并不只是嫁给他本人,而是嫁给他的全部,包括他的家庭环境。

恋人之间,总是你眼中有我,我眼中有你,好似世界上只有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存在,对于其他事情总是视而不见,甚至连双方的家庭了解得也不全面,即使有所了解,也没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便考虑到结婚,也会抱有这样的想法:嫁他(或娶她),又不是嫁(娶)对方的全家,那么自己就和对方的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这种想法或类似的观点,乍听起来,似乎挺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被轻易击倒。要知道,没有谁是独立长大的,人的成长和生活轨迹,总是会或多或少的带着家庭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即使想抹杀也是很难的。所以,家庭习惯自然就会成为每个人的潜意识习惯,并且伴随其一生。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即使用一生的时间去改变,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而且,与某个人结为夫妻,也就意味着你突然之间拥有了对方的家庭关系。关于如何打理好这一关系,一定要特别上心,绝不能想当然。

所以,嫁人也好,娶妻也罢,都不要设想把他或她,从家庭中“分离”出来,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嫁人并不是嫁给他本人,而是嫁给对方的成长轨迹和全部,这样完整的认识,才会使婚后的生活变得轻松顺畅。而娶妻也是如此。因此无论嫁娶,我们都应该明白,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感情需要温存地呵护,但不要喋喋不休

他的工作非常忙,前不久到欧洲开会,然后又转道去美国公干,前后两个多月才回家。她去机场接他的时候,就提醒他说:“把你的表拨回来吧,回家要用北京时间了。”

他愣了一下,笑着说:“我的表一直都是北京时间,我根本没有拨过去。”

她听了,也愣了一下说:“那多不方便。”

“也没什么不方便的,留着这里的时间我才能时刻都知道你和孩子在干什么,我才能想象得到,现在你在吃饭,现在你在睡觉,现在你起床了……我喜欢跟你用同一个时间。”

他说这句话,让她心里充满了温馨的情怀。他和她,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的女人和男人,注定是没有情节可述的人,但在久别重逢的淡淡的一句话里,却也有令人一生感动不已、感念不尽的恩情。

有的人觉得,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久了,多年彼此相守,感情已经很稳定、彼此了解,已经是家人、亲人,就不会分手。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要做什么,知道这辈子就是他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进行着,就等着毕业、工作、结婚。

可并不能因为这样的稳定就忽略了生活上的细节,从而忽略了对方的感觉。就算再坚固的感情也会受伤,也会被别人乘虚而入。感情是需要呵护的,特别是一些细节,更加不能忽视。如果你不想分手,想走一辈子,就应该多给对方一些关怀。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慢慢地了解,双方之间的对话减少是迟早的事。等到爱情有了结果——结婚之后,恐怕话就更少了。据调查,两个人共同生活愈久,话语愈从口舌进入心灵。不排除有一部分夫妻或情侣,情话多得可与奔腾的黄河水相比,当然令人羡慕且稳定的婚姻不是以对话的多少作为感情的晴雨表的。但是很多婚姻却会因为彼此之间缺乏交流而走向破灭。

因为学习、工作的原因,两个人经常分开是难免的,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冷落了另一半,有时间就给对方打个电话。不要没事就关机,或者不带电话,电话没电要及时换电池、充电。如果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电话,事后一定要马上打过去,主动说明原因,免得对方牵挂而引起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即便是常在一起,也应该谈谈心,多做一些交流,让彼此知道对方的想法。这是两个人长久相处最重要的一点。不沟通哪来的彼此了解,不了解怎么能形成默契?你也不用像做思想汇报一样说自己的心理活动,就像聊天一样,说说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自己的想法,或者说说两个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谈恋爱,不交谈怎么恋爱?不要把什么都憋在心里,这样你憋得难受,对方猜得也难受,在感情生活中,人们本来就是爱胡思乱想的。往往很多事,你把它说出来,反而倒没事了。你什么都不说,只会没事变有事,甜蜜变伤心。

如果彼此吵架,有事情就说出来,不要闷着。两个人在一起,吵架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不要冷战,有什么不满就发泄出来,这样才不会生病。有事情当天解决,才不会积累怨气,酿成大矛盾。对有些人来说,吵架也是一种感情交流的方式。

当然,无论怎样交流,都要注意分寸,切不可喋喋不休。有的人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和呵护,一天几十个电话,这种做法就有些过了。关心和呵护爱人是必要的,但不能事无巨细,没有分寸。

如果你的嘱咐变成喋喋不休,那么对方则会将你的关爱当成枷锁。喋喋不休的关怀和问候,带给他人的不是开心,而是负担。很多关心的动人话语,只需要一句或一遍就已经足够了。如果他真的重视你,那么你说的每一句话他都会记在心里,不会让你重复多遍仍然无动于衷;如果你在他心中没有地位,那么不管你说多少遍,他都会随便用一句话搪塞过去,敷衍你。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并不会依靠无数次的重复唠叨来牵动对方的心,而是用点到为止的暗示或提醒体现出自己的心意,让另一半为之感动。

还有一种喋喋不休令人讨厌,那就是埋怨。如果另一半在某件事上处理不当,你可以埋怨他一两句,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喋喋不休地埋怨。

多肯定家里的老人,多与他们进行交流

有个小品叫做《粮票的故事》,说的是发生在祖孙三代身上的故事:爷爷怀念过去的人生,经常给孙子讲他年轻时的“粮票的故事”,每天都重复地讲,唠唠叨叨,孙子对此不以为然,就告诉爸爸说他不想听了,听烦了,但是爸爸却对他说:“孩子,你每天只需花10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来听爷爷讲故事,爷爷就能高兴一整天,好吗?”

正如小品中描述的那样,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多半都喜欢追忆往事。经过时间的淘汰和岁月的流逝,那些仍然留在老人心中的,大都是一些印象深刻而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是再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不断地重复讲述,也难免让人倍感乏味。这个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呢?

有不少人会像小品中的孙子那样,感到不耐烦。都说5年一个代沟,一般人是很难跟比自己年长30岁以上的人谈得来的。3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生活方式、兴趣爱好、教育程度、社会风俗以及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各方面距离都那么远的人,实在很难有共同志趣。

但是做人不能只有不耐烦,特别是对于老人,更不能以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不管老人过去的岁月是辉煌的还是惨淡的,这一切都归于晚景的落寞与孤寂。在落寞与孤寂中,他们渴望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希望通过一些故事吸引人,或者希望自己的某些经验得到人们的肯定,以证明自己活着还是有用的。这样的心理不知有几个人明了。

老人们通过对往事的追忆和叙述,来增强自己的存在感和自豪感。在这个时候,他们希望得到人们的认同与肯定。而如果你不合时宜地告诉老人:“您说的事情都是过时的,现在是新时代了,这些旧思想早就不被接受了。”老人心里会备受打击,甚至很可能产生抑郁的情绪。

因此,对于老人们的谈话,我们应该抱以尊重的态度,多给对方的话一些肯定和认同,如果能引导他谈谈自己的过去,不但对他而言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事实上对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呢?能够听到一个人亲口告诉你30年前,或是50年前的事情,这也是十分难得的机会。

虽然老年人经历的时代与现在的情形有差别,但有些道理却是共通的,特别是有关于做人方面的道理。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人们对长辈智慧的肯定。所以与长辈交谈往往能给我们许多人生的启示。因此,与长辈谈话,我们要毕恭毕敬,这不仅是对长辈的尊敬,更能让自己受益匪浅。

不要对老人说的话用“过时”的有色眼镜看待,事实上有不少的老人不甘心落后于时代,仍然关心着现在的社会,对报纸上的新闻仍然有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最好的交谈话题,就是让他们把现在的事情和过去作个比较。这不但是他们最喜欢的,同时也是年轻人最感兴趣的。

因此,在同长辈聊天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仅要学会聆听,而且要配合并鼓励他讲下去。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来做:

第一,从长辈过去光荣的历史谈起。例如,长辈过去得到的荣誉,长辈最喜爱的纪念品,长辈最清楚的历史事件等。

第二,从长辈感触最深的话题谈起。例如,长辈的经历和今昔对比,长辈过去唱过的歌,长辈的日记或他们读过的书等。

第三,从长辈最关心的问题谈起。例如,长辈的衣食住行,长辈的保健及体育活动等。

第四,从长辈最尊敬和最关心的人谈起。例如,长辈尊敬的爱国英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老上级,他们的老师等。

在与老人对话的时候,可以稍微“偷偷懒”,这样做既给了老人们最需要的关心和爱护,也给自己留下了空间。比如,当老人重复说过多次的旧事时,不要说“您说过多次了,我知道”,更不要急躁地说出下文。对于老人,这样的态度是粗暴的。

对于老人的谈话,我们应该多表示肯定,这样他们才会高兴,也才会有说下去的情绪。年纪大了的人,就好像小孩一样需要人哄着,你如果不能肯定他,他就会感到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