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学妙用职场厚黑学
3693300000032

第32章 职场用人法(1)

自古为君之道,在于用人;用人之道,在于识人。一个人如果想坐拥天下,就必须能识人善用,多在下属身上进行感情投资,这样才能够团结出一批忠于自己的力量,才能够在复杂的局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得人者得天下”,世间一切事业成功最基本的因素便是“人”,因为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现代企业的管理已把人才的争夺视为战略竞争的焦点。世界著名的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创始人沃森曾说过:“你可以接管我的工厂,烧掉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那些人,我就可以重建IBM。”

由此可见,人才是创业之本,更是事业起飞的原动力。

用人是管理的关键,先识别人才,才能够善用人才,这样企业才会拥有一切,否则任何事情都将毁于一旦。如果高薪聘请的人才,却因为管理者用人不善,从而使大批的人才被淹没,或是源源不断地送往其他公司,这样岂不是亏大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再无能的下属,只要领导会用人,同样能够挖掘出其自身的长处和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做到人尽其才是一个领导者优秀还是平庸的最大区别。

第16节 学做伯乐,识得“良驹”

“得君子者昌,得小人者亡。”古今中外的君主和成功人士的成败兴衰,大部分原因都取决于能否识别人才、善用人才。那么,如何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呢?这需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例如言行举止、性格品性以及为人处世等,但是,切忌以个人好恶作为评价的准则,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视之。每个人都像一本厚厚的书,所以需要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和剖析,才能求得良才,识得“良驹”。

识人在先,用人在后

凡是谋求大事者,大都非常注意发掘和使用人才,就像刘备重用诸葛亮,刘邦重用萧何,秦始皇重用商鞅等,用人重在识人,那么,如何识别“良驹”呢?

古人有一套识人的方法,包括让其在身边任职,观察做事的准确度;派其去远方任职,观察他的忠诚度;派其去做繁杂之事,鉴别其能力;突然提出问题,考察他的机智度;托付他保管财富,鉴别其为人;将其灌醉,观察其本性等。

世人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一个人的外貌比较容易,但是要识别他的内心就有很大困难,这样一来,不了解就无法任用,无法任用就无从得知是否有才华。所以,管理者常常抱怨能重用的人才太少,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讲,天下不是没有人才,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人,继而就无法识别人才。

南宋时期,宗泽曾对初出茅庐的岳飞说:“你的智谋与英勇,武艺与才气,即使是古代的将臣也很少有人会超过你,但是,你只擅长打野战,这不是万全之策。”于是,宗泽就有意栽培他,使他对作战方法有更多的了解,他给岳飞一张作战的阵图。岳飞仔细看过之后,便对宗泽说:“时代变迁,平地和山险不同,又怎么能够都用阵图用兵呢?”

于是,宗泽反问道:“如你所说,阵法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吗?”

岳飞则回答道:“列阵而后战,乃兵家的常规,但其运用之妙却存乎于心。”宗泽听完岳飞的阐释,心中暗自佩服,认为岳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果然,岳飞在后来的抗金斗争中屡立战功,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

玉和石头的样子很相似,只有技艺精良的人才能识别出来。在生活之中,做“千里马”并不难,难的是做一位“伯乐”,有些管理者总是徘徊在贤才与庸人之间,似是而非,无从分解,就像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拙眼之人是无从分辨的。识才不易,而能识别人才的人必是有见识的人。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陈灌的人,此人专门负责为皇帝进谏各种事务。一次,他看见蔡京正在看太阳,而且直视很久都不眨眼睛,于是,便告诉别人说:“蔡京不怕太阳光,直视了许久太阳而眼睛不眨,精神意志充沛坚强,乃富贵人也。但是他敢与太阳敌对,心志太高,目中无君,肆意妄为,扰乱朝政。”

由于,蔡京当时是皇帝身上的红人,所以,众人都认为陈灌在无事生非或是嫉妒蔡京的才能,因此没有人信任他说的话。后来,陈灌便以此事谏言给皇上,但是皇上也没有理会。

后来蔡京得权柄乱朝政,搅得天下大乱,就像当初陈灌所预言的一样,可惜,天下再也没有像陈灌这样知人知能的贤才了。

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领导者要善于识人、用人,而且必须独具慧眼,不能被表象蒙蔽。因此,领导者要谨慎识人,大胆用人,积极防患,这才是一个领导者的精明之处。

慧眼识贵人,建立人脉网

精于恋爱之道的人都懂得这样一条金言:“全面撒网,重点捉鱼。”

商界金言说:“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是前世姻缘。”所以,无论是商界、官场还是职场,主抓“人才”才能够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网,以便日后为我所用。

人人都想成就一番伟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决定人能否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在能力和环境一定的条件下,机会往往是决定人成败的关键,而机会又往往是由人带来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形下,认识什么人、与什么人交往就成了决定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时候,那些有贵人相助,关系网密而深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更多。

汉朝邓禹就是一个慧眼识贵人的有“识”之士。邓禹早年游学京师时就看出同在京师游学的刘秀是个不凡之人,于是他主动与刘秀交往,两人在交谈中发现,双方志趣相投,所以很快便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公元23年,绿林军领袖将刘玄立为皇帝,以汉为旗号发展义军。绿林军领袖听说邓禹才华横溢,就多次把他推荐给刘玄。而邓禹敏锐地观察出刘玄政权内部的矛盾很多,知道刘玄难成大事,于是每次他都婉言谢绝。

一年冬天,刘玄派刘秀以大司马的名义去河北安抚郡县。邓禹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立即去追赶他,一直追到邺城才赶上。两人当晚同床而卧,彻夜长谈,纵论天下大势,彼此更是惺惺相惜。邓禹看出刘秀并非等闲之辈,将来必能成就大业,富贵无比,于是,他为刘秀分析当前的形势,向刘秀建议自立政权,号令群雄。他说:“目前刘玄虽然已经定都关西,好像已成大势,但此时关东还未安宁。赤眉等各路起义军成千上万,各自为战,划分地盘,还经常互相讨伐。称帝的刘玄又是个庸碌无为之辈,自己没有什么主见。在这种天下大乱、分崩离析的情况下,你即便为刘玄立下汗马功劳,也难以与当初高祖那样的事业相媲美,如果你自立政权,号令天下,我相信以你的才能一定可以平定乱世,立万世功业。”

邓禹对政治、军事的一番分析和推心置腹的建议,坚定了刘秀创立帝王大业的决定。第二天,刘秀便宣布自立,并任命邓禹为将军,开始了他创立霸业的征程。后来,刘秀受到王朗的攻击,因感到自己势单力薄,难成大业,不禁有些灰心丧气,于是在与邓禹的交谈中流露出了几分畏难情绪。

邓禹对刘秀却一向是信心坚定,他安慰刘秀说:“现在天下混乱不堪,百姓流离失所,整天惶恐不安,人心思治,天下人盼望有道明君的心情就像儿子盼望母亲一样。而且,自古以来能够成就帝王之业的都是道德品行高出众人的有才之士,而不是那些一时得势的人。所以,暂时的势力大小并不能决定成败。”听了邓禹的分析,刘秀又重新振作起来。在邓禹等人的扶持下,刘秀终于恢复汉室,建立了东汉王朝。而邓禹也拜相封侯,功成名就。

邓禹以他的“慧眼”识得刘秀,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功业。所以说,识得贵人,跟对了人,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

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而我们每个人都置于网中,所以善于攀网丝的人能够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如果你能够在生活中与这些人结交,那么,相信你日后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

拥有一个良性循环的交际圈,就等于拥有一笔无形的巨大财产。但是,这笔“财产”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靠自己创造的。这需要你要练就一双识贵人的“慧眼”,并主动与这些人结交。

每个人都自有其用处

识人的目的是用人,不是吹毛求疵,所以,识人要全面、细致,为的是识人所长。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将目光放在下属的长处上,集中精力看对方的优点。就像管理专家杜拉克所说:“一个聪明的经理审查候选人绝不会首先看他的缺点,至关紧要的是要看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清代思想家魏源指出:“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只要用人时能够扬长避短,天下便无不可用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识人、用人之道关键在于先看其长,后看其短。

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叙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自称是木匠出身的人,连自己的床坏了都不能修,由此,我判定此人的锛凿锯刨技能一定很差。可是,这个木匠却自称能够造房,对此我将信将疑。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一个大的造屋工地上看见了他,只见他神情自如地发号施令,将众多工匠指挥得井井有条,都在奋力地做着分内之事。此时,我大为惊叹,不知道该以何种眼光看待此人。如果先前因为他不是一位好的工匠就弃之不用,那么无疑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组织者。这一前一后的变化,看似无所谓,其实十分重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悟到这样一个道理:看人应该先看对方的长处,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让对方施展才华,实现其自身价值。相反,若是先看一个人的短处,忽视或是掩盖了他的长处和优势,那么,你就会错失很多优秀的人才。因此,看人应首先看他能胜任什么工作,而不应千方百计地挑毛病。

《水浒传》中的时迁,他的短处是“偷鸡摸狗”成性,最突出的优势是飞檐走壁的功夫。自从他上了梁山,就被梁山的环境所感化,此时,他的长处就派上了用场,在一系列重大的军事活动中,军师吴用都对他委以重任,转身之间,时迁就从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转变成使军事行动成功的重要人物。由此可见,看人应该先看其长处,这样才能把对方的长处和优点挖掘出来。所以,管理者在用人时,一定要容其所短。

通常来讲,人的短处有两方面:第一是人本身素质中的不擅长之处。纵观古今,越是有才能的人其缺陷暴露得越明显。例如,有魄力的人容易不拘小节;有才华的人容易恃才傲物;为人谦虚的人更容易胆小怕事等。第二是人所犯的某些过失。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如果管理者无法容忍贤人所犯下的小错误,就会埋没他的才华和思想,那么,在世间恐怕就找不到贤才了。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在奏疏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若是过于干净,鱼就无法生存了;对人如果过于苛刻,就不会交到朋友,识人、用人也是如此。

有其长处的人才,就必有其短处,识人、用人切记不能见短掩长。倘若识人只注意某一方面,但是,恰好这个方面又是这个人的短处或缺点,那么,很多人就会武断地得出“此人不能用”的结论,总而言之,这种识人的方式是非常危险的,失去了判定的公允性,这样就很难识得人才。

第17节 用人得当,人尽其才

领导者具有了求才的诚意、识才的眼光,才能够发现和吸引人才。只有合理地使用人才,增强人才的凝聚力,使人才源源不断地涌来,事业才能够长盛不衰。

古人都知道“用人不可求全、论大功不寻小过”的道理。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只要人尽其才,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行了。管理的核心就在于人尽其才,将适当的人才用在适当的岗位上,企业才能高效地运转;如果将人才安排在不适宜的岗位上,公司既会遭受损失,也会埋没人才。

这几招让下属干劲冲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公司的领导,如何处理好自己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上司有必要学会既“厚脸”又“心黑”,如此才能管理好下属,才能让公司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以下有几点建议供参考:

1.倾听胜过任何言语的教导

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上司比做一个能言善辩的上司更吸引人。倾听之道不在于如何说,而在于如何听。自己的感觉永远不能代替下属的体验,更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下属。上司倾听下属的各方面意见和忠告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

2.重其长处,忽其短处

任何人都有缺点,就像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一样。因此,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期望下属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身为上司,要善于发挥下属的最大优势。充分利用下属的长处,也是善用下属必不可少的一条。

3.赞美使人进步

巴掌不打笑脸人,没有人拒绝微笑,就像没有人会拒绝对他真诚的赞美一样。在上司面前,什么样的下属都会有些压力,而上司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的微笑更容易拉近自己与下属之间的距离。同样,也不要吝啬你的掌声,给下属一点鼓励要比说教更有效果。

4.规矩不可破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小到只有一两名员工的小公司,大到数万名员工的大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好的制度胜过一切说教。在规章制度范围内一切都好说,但权力绝对不能超越制度。唯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合理、规范地管理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