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厚黑处世智慧全集
3693500000020

第20章 戒除急躁,低头方能抬头(2)

有一年,杨时在赴任浏阳县县令途中,曾特意去洛阳拜访程颐以求学问。

行至半途,呼呼的大风和着雪花肆无忌惮地灌进他的领口中,终于到了程颐的家门口,适逢程颐先生坐在火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打扰程颐休息,便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风雪之中,等候程颐先生自然醒来。

良久,程颐先生一觉醒来,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通身披雪,依然恭敬地站在一尺多厚的积雪中。

“程门立雪”的故事便由此而来,此时杨时已经40多岁了,也算是小有名气,但是他为了求知能够长久在风雪中站立,人们在高度评价他的刻苦钻研精神之外,也不会忽略他的谦卑,所以此千古佳事流传至今。

古语有云:“美好者,不祥之器。”任何事情如果过于完美的话,就会招来毁灭的结果,所以古人曾告诫世人,应随时保持谦卑的心态,以防止遭到别人的嫉妒,而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都不要过于完美,这正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唐朝名臣李义琰曾做过宰相,但是他与其他为官之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没有为自己建造像样的房舍。一次,李义琰的弟弟为他买了一些建造房子用的木料,他听说以后,对弟弟说:“陛下让我做宰相,我已经觉得非常惭愧了,怎么好再建造那么好的房舍呢,这不是很容易导致祸端和罪恶的到来吗?”弟弟说:“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官员都在扩建自己的住宅和房舍,何况你高居宰相之位,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的宅舍中呢?”

面对弟弟的疑问,李义琰坦然地回答:“人们寄希望很高的事情往往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有两件事情是不能同时进行的,一是位居显贵的官位,二是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没有美好的品行和行为,这样做必然会招致许多祸害。”李义琰最终没有同意弟弟的建议,以至于后来木料都腐朽了,只好扔掉。李义琰的房子虽然最终没有盖成,但是他谦逊的美德却博得了众人的尊敬。

无独有偶,曾国藩也深谙此理,他即使权高位重,家中的摆设也极为简朴,妻子和儿媳虽贵为相府之尊,每日仍然纺织劳作。曾国藩处处以“谦”为处世原则,还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寓意,就是随时提防其他官员在朝廷中借题发挥诽谤自己的清誉。曾国藩的官位正如日中天之时,本来就容易树大招风,为了避免被人抓住把柄,他在这方面就很注意,堪称古代厚黑学的楷模。

相反,那些不懂得谦卑的人,总是毫不掩盖自己的锋芒,想借此赚取别人赞许的目光,但是这种自高自大的行为,必然会导致不利情况的发生。因为历来的君主和统治者都不希望自己下属的高明超过自己,深怕功高盖主的事情发生,作为臣子一定要深谙此道,否则就要为此付出血的代价,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典型事例。

杨修虽然聪明无比,但是他并不懂得避其锋芒,反而招摇过市,好大喜功,稍有机会就到处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最终招致祸患。

做人不能太精明,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做到谦卑,只有始终将自己置于冷静的状态,用低调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做成大事业。

主动示好,温和胜过暴戾只要善于主动示好,迎合对方的意图,采用温和的手段和计谋就有反客为主的可能。善于主动示好、曲意逢迎,往往是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迎合他人的意思,投其所好,及时给对方面子,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意愿。但是,有人将主动示好视为下策,宁愿弄得鱼死网破,也不愿意向对方示好。其实当处于不利地位时,不妨换一种方式与对方“博弈”,以便及时发现对方的用意,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这样,你会发现,主动示好的策略取得的成就往往好于暴戾方式百倍。

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个邑宰(即县令)犯了法,被关进了专门关押罪犯的监狱。此事过去许多年也没人过问,既不结案,也不放人。邑宰年纪渐老,却还没有孩子,为了在死之前留下后代,他就让家人变卖家产,迁居到监狱旁,又买通了看管监狱的官员,偷偷放他出狱与小妾同居,希望能生下个一男半女。

邑宰有个侄子好赌,经常偷邑宰的钱去赌博。由于他经常输钱而总有钱输,当地捕快就认为他是个惯盗,便抓住他刑讯逼供。邑宰的侄子受不了皮肉之苦,很快就把邑宰之事和盘托出,捕快们听后大吃一惊,查证确认后,这帮捕快以为抓住了邑宰的把柄,决定乘机敲诈他一大笔钱。

一天,捕快们闯进了邑宰的家,正好只有邑宰和他的爱妾两人在房里吃饭。邑宰看见捕快闯进来,当时就吓得将手中的筷子落到地上,以为自己东窗事发,必死无疑,而且还会株连家人。他的爱妾反倒很镇定,原来,她知道这事不管做得如何隐秘,都有事发的一天,正如俗话所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她对这件事已经有所准备。她打量了一番来人,发觉有几张熟悉的面孔,便料定是本地捕快,她又故意迟疑了一下,没有开腔,而捕快们也没有主动说明是来干什么的。

小妾心里明白了,这帮人肯定是来敲诈的,但是不管怎样,邑宰在这里,事情一旦闹大,对自己一家总是不利的,权宜之计是要先稳住他们并引开他们,等邑宰有机会脱了身再说。于是她直截了当地对捕快们说:“你们不过想多得些钱罢了,钱都归我掌管,跟我来就是了,保管令你们满意。”为首的几个捕快心想:她有把柄在我们手里,不得不识相就范,我们就跟她进去拿钱,今日人赃俱获,她无论怎样都赖不掉。于是众捕快都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拿钱去!”

有几个捕快等不及了,拥着小妾要走。为首的几个捕快连商议一下的余地都没有,只得交换了一个眼色,留下一个捕快看守邑宰,便带大伙跟小妾进内房去。众人围着小妾挤进了内房,有几个边挤边对邑宰的小妾动手动脚。她非但不生气,反而和他们嬉笑,捕快们都认为这个女人好欺负,根本就没有把她放在眼里,而小妾等捕快们都进了内房之后,才指着床顶说:“钱就放在那上面,我给你们拿来。”她叫外面看守邑宰的那个捕快搬个梯子来,为首的捕快制止了,自己亲自搬来梯子。她从上面搬下来一只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大吊大吊的铜钱。众捕快一见铜板,蜂拥而上,争着抢钱,唯恐少得了一个。众人争抢铜钱的声音、互相之间辱骂的声音、铜板掉在地上的声音,越来越响地传到那个看守邑宰的捕快的耳朵里。他害怕钱被别人抢光了,就顾不了那么多了,轻手轻脚地从邑宰的背后走开,挪向内房。

小妾对看守邑宰的那个人很注意,见他溜了过来,就更卖力地与众人打闹,把铜板大把大把地抛出去。众捕快都忙于抢钱去了,根本没有注意到看守的那个人已擅离职守。邑宰瞟见看守他的那个捕快溜进内房去了,便瞅准机会溜之大吉。等众捕快们怀中揣足了钱,出来看见没有了邑宰的人影,知道要坏事,心中马上害怕起来,不约而同地撒腿向外跑。小妾用力抱住一个,大声呼叫:“快来人,抓强盗呀!”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她总算抓住两个捕快,送到了衙门里。

小妾在抓住捕快时被打得遍体鳞伤,蓬头垢面,她往公堂上一站,连御史都深感同情,痛恨那帮人太残忍了。小妾指控他们是强盗,强抢了她家的财产,还对她凌辱调戏,同时报上了被抢银两的数目。被逮住的两个人根本没办法抵赖,只得规规矩矩地把同伙的姓名、住址全部供出,御史令人马上缉拿他们归案。不大工夫,参与这事的捕快们全被抓齐,有的连银子都还没来得及藏好,就被当堂搜了出来。为首的几个捕快不服气,马上反告邑宰私自逃离监狱,想以此来开脱或减轻罪行。御史派人去监狱检查,发现邑宰好端端地待在那里,看守监狱的官吏也一口咬定没有犯人逃脱之事。

众捕快有口难辩,只得把罪名推到邑宰的侄子头上,御史于是把邑宰的侄子也一并抓来处以同罪。由于捕快们是执法犯法,又抢劫钱财、侮辱妇女,御史严加判决,把他们一起刑杖打死。

在小妾、邑宰与众捕快的争斗中,如果按常理分析,众捕快有“人赃并获”的证据,所以,小妾和邑宰都要获罪判刑,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小妾和邑宰没有获罪,反而是众捕快和邑宰的侄子一起被刑杖打死。

设想,小妾和邑宰当时看见众捕快气势汹汹地追杀到家时,如果两人奋力抵抗,必将没有好结果,也许连性命都会保不住。但是,聪明的小妾冷静地观察一番后,就已经料定这些人不是为了专门抓获邑宰而来,而是另有目的——敲诈,于是,小妾就投其所好,替众捕快说出了来意,并且不等他们索要就主动示好。为了麻痹众捕快的怀疑,消除他们的戒心,小妾还故意对他们的调戏置之不理,所以捕快们根本没有将她放在心上。

智慧的小妾深知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成败的关键在于邑宰。所以,一旦捕快抓住了邑宰,敲诈定能成功,邑宰只能是有苦难言,任人宰割,但是如果没有邑宰在场,捕快就失去了敲诈的把柄,反而落得一个罪名,因此,小妾自始至终都在为邑宰溜掉创造机会,这是她的高明之处。为此,她先发制人,主动迎合捕快们的来意,面对捕快的抢劫采取屈从、纵容与迎合的态度,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他们的戒心。

而众捕快误以为小妾有把柄在他们之手,完全是只任人宰割的羔羊,从而助长了他们轻敌的气焰和行为。小妾主动把钱拿出来,使他们为利而争,放松了对邑宰的看管,使邑宰有机可逃。邑宰一逃跑,小妾便有了主动权,于是反客为主,将一帮捕快告上衙门。小妾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可谓是厚黑学运用的典范。

由此可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善于主动示好,迎合对方的意图,采用温和的手段和计谋就有反客为主的可能。

放下架子,恃才不可傲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一个人如果太突出、太优秀,势必会将周围的人比得平庸无能;再者,要是自满自得,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别人学习的楷模,其目中无人的态度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势必会使自己遭到他人的嫉妒和暗算。有时,即使你本人不想得罪别人,别人也会出于嫉妒向你投射冷箭,再加上口无遮拦,不懂得谨言慎行,张扬行事,滔滔雄辩,你甚至会遭杀身之祸。因此,你要学会在某些场合收敛你的锋芒,放下你的架子,以谦虚的姿态示人。

孔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小时候他便很聪明,那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孔融让梨”的典故更是被视为教育孩子学会谦让的经典。但是,后来随着他学问的增大,孔融在交际上却越来越不懂得谦让,得罪了很多人,最终遭到了曹操的忌恨而被杀。

孔融10岁那年,他和父亲一同去洛阳,他听说洛阳太守李膺名声很大,就自己跑到李膺的府第想见见他。

守门人见一个小孩子往府内闯,就急忙拉住他问道:“你是哪家小孩,怎么敢私闯太守府第?”孔融一本正经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就说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就笑着问:“小公子,可有拜帖?”孔融说:“家父和你家主人是世交,又有师生之谊,无须拜帖,只管通报。”守门人听完,急忙进去通报。

这时,李膺正和许多官吏、文人坐而论道,听了通报之后,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是什么关系,于是叫守门人先请他进来。孔融兴冲冲地走进大厅,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他,心里很奇怪:自己和这个小孩儿素未谋面,为何他自称有通家之谊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相交,不知祖上何人?”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前就有师生之谊,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小公子真神童也。”这时,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孔融听了立刻反唇相讥:“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回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只好暗暗坐在一旁生气,而众人不禁哈哈大笑。

由此可见,孔融确实聪慧过人,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孔融从小便善于讽刺挖苦别人,全然不懂社会交际。如果说年幼的孔融尚未通人情世故的话,那么他此后的作为则更是狂放。

官渡之战打响前,曹操的阵营中本就已经人心惶惶,孔融居然放肆地四处传播袁绍不可战胜的话,弄得军中上下人人自危,引起了曹操的忌恨。虽然由于孔融是当时的名士,曹操并没有加害他,但心底已经动了杀机。

官渡之战后来,曹操战胜袁绍之后,把袁绍的儿媳甄氏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孔融于是写了封信给曹操说:“我听说武王伐纣的时候,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曹操接到信后信以为真,结果查了很多书都没有找到这样的记载,于是回信问孔融:“典故在哪本书里啊?”孔融说:“我用今天的事去揣度古人的心理,想来应该也是这样的吧。”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他。

厚黑学认为,欲行厚黑之术,必须首先清楚一个事实: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因为说逆耳的话而得到好处,即使说的都是为对方着想的忠告,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只能是费力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