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金字塔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3694800000007

第7章 古埃及学者眼中的金字塔(2)

从考古发现的墓内许多工具来判断,古王国为金石并用时期,当然没有现代的钻探机、卡车等,甚至连铁器也尚未普遍使用,炸药、车轮、辘轳等也未发明。采石的主要工具为天然铜冶炼制成的刀、锥、斧、锯等切削器,以及用燧石制作的刀、钻、刮刀、锄头和磨光器等等。估计当时采石方法有两种:一是用铜器按规格在岩石的四边开凿四条深槽,然后将木楔塞入槽内,往木楔上倒水,使其膨胀将石块的底部开裂出来;二是凿槽后塞入石楔,在石楔外包一层金属薄片或羽毛以保护要采之石,然后打进另一石楔,使石块分裂出来。在吉萨地区已发现这种石楔,在阿斯旺也发现了已凿槽但尚未开采出的石块。开采后的石块必须用水晶石和闪绿岩按规格磨平,不能有丝毫差错。有的石块上还注明开采的年月、采石队的名字和上下左右字样。一座金字塔由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石块砌成,用这样极其原始的工具采石,其工程之艰难可见一斑。

几吨乃至几十吨重的石块又如何运输呢?在河东和远方开采的石块要等待尼罗河泛滥涨水季节 ,用平底驳船运到靠近工地的河岸,然后用人力或牛拉的木橇拖往工地,其间使用了滚木与滚石。我们可以从古代一幅运输石像的壁画中得到佐证。画中172名民工拽着第十二王朝一位州长的雪花石雕像,像重60吨。有一人站在石像的膝上,似乎正在喊着号子,击掌指挥,协调众人的力量往前拉;另一人正在向木橇的横木上倒一种液体,它可能是水或含有油脂的牛奶,起润滑作用,防止横木与地面摩擦起火。

最困难和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施工本身。一切要严格、周密,按设计方案进行,绝不允许一丝一毫的疏忽和意外,以保障塔的牢固、不坍塌。

第一步是确定方位,使塔的四个斜面正好对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的入口处朝北向着北极星。所以,首先选定北极星作为正北方向,借助简单的仪器观测它在地平线上出没的位置,然后平分从观察点到北极星出没点之间形成的夹角,由此测出子午线,掌握南北方向。

第二步是平整工地,采取四周筑矮墙围起、放水找平的方法。

地并不要求十分平整,地面上原有的巨大凸形岩可留作塔基。

第三步是开凿地下工程。安放国王遗体的殡宫一般位于地下岩石里,民工们用类似开采石块的办法,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开凿,建立凹形殡宫。考古学家在许多金字塔内都发现,塔内地面上的甬道比殡宫里的石棺狭窄。由此分析得出,殡宫一建成,随即放人石棺,然后开始地面建设。

第四步是运送石块建内层。建筑方法采取叠砌法,将石块一块块、一层层地往上垒砌,同时修筑甬道、厅室等。甬道和墓室的顶部 如果狭小的话,直接铺以巨石为天花板;如果空间大,则采用拱券式,把石条的一端嵌入墙内,另一端稍突出,一块压一块,直至顶部 ;或用两块巨石构成“人”字形,架于两端墙上,“人”字下面另铺石块,以分散压力。另有学者认为采用了“洋葱法”,即先在塔基中央建一小金字塔作为核心,称之为第一个金字塔,尔后在它外面包上第二个金字塔; 第三个……好比一个洋葱头,层层往外扩展,直到最后建成整个金字塔。不管采取何种方法,不用一个钉子,没有一根木头,石块之间施以稀薄的灰浆(也有人认为不施泥灰),接缝紧密无比,细针、薄纸皆不能入。

数以万计的巨石如何往上搬运?古人使用了什么“魔法”?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种种猜测。在卢克索的第十八王朝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庙里,发现了一种施工器械——摆动架。架的两头为两根粗大的长木,长木两端微微上翘,两长木之间嵌入几根横木,架可上下摆动。它的作用是往上运石,其方法是把石块搁在架上,用木杠翘起一端,尔后再翘另一端,抬到上一层石级。据此,学者们认为建塔时使用了这种“魔架”。

1955年,在萨卡拉发现了赫特国王未完工的金字塔和一条残存的坡道。此后,在另外一些金字塔旁也发现了类似的坡道。如何运输大量石块的谜底终于揭开了。原来,古人采取修筑上坡道、靠人力和畜力往上拽拉石块的办法。坡道以尼罗河河岸船只停泊的地方为起点,笔直通往金字塔的一个侧面,以便于从船上卸石和搬运。坡道的建造方法是:先在道路两侧筑土坯墙,后填土夯实路基,再铺石块路面。金字塔的其余三个斜面分别堆三堵“凹”形墙,供挪动石块和建筑工人行走,如同现在工地上的脚手架。随着一级级往上垒,坡道逐渐延长和升高,“脚手架”亦越来越高。整个施工过程中,金字塔的四周被坡道和“脚手架”所包围,直到金字塔建成,清除四周土石,方显示出金字塔的真正面貌。可以想象,修筑坡道和“脚手架”本身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难怪许多学者不无感叹地说,没有坡道便没有金字塔。

一般来说,金字塔的外层都包以上等的白色石灰石。那么,这些石块又是怎样贴上去的呢?有两种皆可的方法:一是从地面开始,边往上一层层建塔,同时也包外层石块;二是先建塔的内层,直到塔顶,然后边往下清除坡道,边包外层石块。四周清理完毕,外层亦告完成,一座熠熠发亮的金字塔便展现在人们眼前。

最后,人们不禁要问:建造金字塔的奇迹是谁创造的?答案是肯定的,它由古埃及千百万科学家、手工匠、农民、奴隶和其他劳动者用他们的智慧与双手共同创造的。全国最著名的科学家荟萃首都,进行勘探、设计。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和大批民工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劳动大军。据说,这支庞大的队伍除工头和管理人员外,由三部分人组成,并编成队、组,分别从事采石、修路、运输、施工、后勤等工作。 第一部分为技术工人,他们领取薪水,并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第二部分为普通民工,多半是农民;第三部分为奴隶、战俘、囚犯,他们由武装军队看守,干最重的体力活。1995年,在吉萨地区,挖掘出一个规模庞大的古墓群,里面共有160个古墓,墓壁上的绘画生动地展现了金字塔工地的劳动景象。可以断定,这些古墓便是金字塔建造者埋葬的地方。对一些尸骨检验的结果表明,有的脊柱变形,有的伤胳膊断腿,而且寿命也仅50岁左右。笨重的劳动使他们伤残,或过早丧命。

近几年,在吉萨高地还发现了不少建造金字塔的民工们的墓地。这些发现有力地批驳了所谓神或外星人建造埃及金字塔的胡言乱语。

金字塔建筑群和法老安葬仪式

迄今发现的97座金字塔,星罗棋布地集中在尼罗河西岸北起艾布·鲁瓦什,南至法尤姆省大约250千米长的狭窄地带,个别散见于上埃及。读者也许会对“发现”两字感到奇怪,金字塔不是矗立于地面的一望而知的建筑吗?不错,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一些金字塔或当时未建成,仅剩塔底;或遭到岁月和人为的摧残,地面建筑破坏殆尽;或与庙宇废墟相混,一时辨认不清;或因规模小,湮没在茫茫沙海之中,无人知晓,故仍需发掘、考证。

人们在参观金字塔或观看图片时,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金字塔是一座孤零零的陵墓。其实不然,它是一组建筑物的核心,尚有其他建筑设施围绕着它。

金字塔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以坐落在高地俯视着尼罗河河谷的金字塔为主,还包括北门入口处的神殿、塔外供贮藏随葬船的石坑、四周的围墙、南墙外的小金字塔、东墙外的神庙以及由神庙往下通往河谷的坡道和坡道起点的“河谷神庙”。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金字塔都具备这一整套的附属设施。但是,每个塔都应有神庙、坡道和“河谷神庙”这三项建筑。

作为主要建筑的金字塔,大多用石块砌成,个别用土坯。塔的外表包一层白色石灰石。塔高数十米至100多米不等,塔的底角,即塔的斜面与地平线构成的夹角,一般在50°~55°之间。塔的入口开于北壁。塔内有一至几个墓室和多条甬道。 第四王朝以前,塔内甬道和墓室,四壁空空。自第五王朝始,甬道和墓室的墙壁、天花板上饰以浅浮雕,既有反映古代宫廷和社会生活的绘画,又有用希罗格里菲文镌刻的宗教祷词、典礼仪式、咒语和古代神话传说,有的还叙述了国王死后升为太阳神、进入天国享受舒适而又欢乐的新生活。这些铭刻,学者们统称它们为金字塔铭文 ,是研究古代社会极其珍贵的资料。

河谷神庙为金字塔建筑群的大门,它位于高地与河谷农田接壤的地方,因而得名。又因为它和高地上的神庙上下呼应,故别称为下庙,高地上的神庙则叫上庙。下庙呈方形,中央为大厅,专供为国王制作木乃伊。

木乃伊,系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干尸,包括人和动物(如猴子和鳄鱼等)。古埃及人大约在5000年前发明了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尸体年久干瘪后即成木乃伊。制作木乃伊在法老和平民中曾广泛使用,但方法有简有繁,迄今未见诸经典记载。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木乃伊进行了研究,并进行实验,基本上揭开了它的奥秘。

国王驾崩后,先在河谷神庙举行仪式。 第一步是将遗体安放在长厅里,进行“洁身”,即洗涤全身,除旧更新,如同古埃及人认为太阳每日升起前要在苏姗湖里沐浴更新一般。

第二步是把尸体搬到屋顶平台上的荫廊里,在太阳神的庇护下制作木乃伊。国王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讲究,其过程和方法大体如下:先取出人体中容易腐烂的部分,即用长勺从鼻腔内挖出脑浆,然后剖腹,摘出除心脏以外的五脏六腑,储藏于陶罐中,再用椰枣酒和香料将胸、腹腔洗净消毒,填入泡碱布包,把初步加工的尸体搁于干燥的泡碱粉里50天,用以排除体内水分。然后,取出体内的临时填充物,改放由泡碱、锯末、桂皮等永久性填充物,缝合刀口,在全身皮肤表面涂一层松香溶液。最后,用白色亚麻布依次将指、掌、脚、躯干裹起,把两手交叉在胸。至此,一具木乃伊制作完毕,整个过程约需70天。

第三步是“启口”仪式,让木乃伊“恢复”生前具有的一切活动能力,使它在冥国吃喝玩乐,继续其骄奢淫逸的生活。仪式由身穿豹皮的大祭司主持,小祭司向木乃伊供奉祭品。大祭司拿着神杖,轻轻地触摸木乃伊的脸,唱道:“我启开尊口,让你说话;我拨开贵眼,使你瞧见拉神;我张开你的两耳,让你听到对你的颂扬;我使你站立行走,免遭敌人冒犯。”

“启口”仪式结束后,国王的木乃伊装殓入木棺,经坡道抬到上庙。坡道实为一条长廓,两侧墙上刻有象形文字和各种绘画,有的还在墙前竖立国王的雕像。廊顶或露天或盖棚庇荫。上庙位于坡道的终点,由门厅、庭院、柱厅和安放各种雕像、石碑、祈祷用具的大小神殿和贮藏室组成。在上庙内为木乃伊举行祈祷和安葬仪式,但由于缺乏记载,细节尚不为人知。

最后,由大祭司率领,人们抬着灵柩,从上庙后门来到金字塔,把灵枢放入墓内预先安置的石椁里。送葬人员撤出塔后,随即封死金字塔入口,贴上外层石块,不留丝毫痕迹,不准任何人再次入内,以便让国王享受安宁的“永恒的生活”。在殡葬的同时,把贮藏木乃伊内脏的陶罐安放在小金字塔里。小金字塔可以不止一个,有人称它为“副塔”,也有人叫它为“卡”金字塔。

吉萨一位王后墓内有铭文 记载,从她去世到制成木乃伊安葬,前后长达272天。

葬礼结束后,祭司还需举行一系列宗教仪式,超度国王之灵魂,并每日按时给他做祈祷,供奉祭品。仪式在上庙内的神殿举行。神殿的西墙为正对金字塔北壁入口的一扇假门,即绘有门户图案的墙。“门”口设有祭台。每天,祭司们按国王生前的隆重礼仪,先焚香,然后把他喜爱的食品摆在祭台上。祭品多达178种,除鸡鸭鱼肉、蔬菜、水果、饮料外,还包括香料、服装和一切在冥国的“生活必需品”。接着,大祭司面对假门,口念经文 、咒语,并不时呼唤国王的名字,让他“苏醒”过来,这时国王的灵魂闻声从金字塔“走出来,穿过假门,到祭台用膳”。一旦祭品中断,国王便“饿死”在塔里。

为保证神庙的香火不绝,国王在位时即诏示拨给神庙大片土地,作为守陵的祭田,并在塔附近设立专职管塔机构,管理人员包括文 官、祭司、书吏、警卫等。有的人员,如祭司,往往世代相传。妇女亦可担任某些祭司职务。还雇佣若干名农民、工人,种植庄稼和干杂活,以便不断地向国王的灵魂提供祭品。所有这一切,使祭祠活动长期延续下来。

古埃及是奴隶社会,它的阶级结构犹如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盘踞在塔顶的是法老以及贵族、大臣和各神庙的大祭司等少数大奴隶主,压在塔底的是广大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奴隶们。金字塔便是对这种社会的缩影和活生生的证明。

金字塔建筑到第四王朝胡夫国王时达到鼎盛时期,此后逐渐衰落。到第六王朝末期,田园荒芜,饥馑遍及全国,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们忍无可忍,揭竿而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和奴隶起义,轰轰烈烈地爆发了。起义者冲进王宫和大臣们的官府,杀死欺压他们的贪官污吏,贵妇们逃出家们,流浪街头。各朝代修建的金字塔被砸开,法老们的木乃伊一具具被碎尸,抛出塔外,随葬物也被抢劫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