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踪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3695200000028

第28章 罗马人的后裔怎么会在这儿

1998年秋,国内多家媒体报道:“近日,中国考古学者在甘肃发现了近百名形貌酷似欧洲人的当地农民,据有关专家考证,他们应该是2000年前古罗马远征军残部留下的后裔。”掀起了新一轮的“罗马人热”。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克拉苏集合了7个军团的兵力,发动了对安岛(今伊朗一带)的战争。罗马军在卡尔莱遭到了围困,克拉苏被俘斩首,惟一突围而出的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的第1军团6000余人回国无路,便寻机东移,越过安岛东面边界,流徙西域。经过多年转辗,罗马人一部分归于康居,一部分归于大月氏。后来,康居将这支军队借给匈奴郅支单于,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府陈汤,甘延寿将军率领军队征讨匈奴,克郅支单于,收降罗马人。汉文帝下诏将罗马人安置在番禾县南照面山下,置县骊靬。后来,大月氏发生内乱,寄身大月氏的罗马人就转移至骊靬县。汉人称罗马人为骊靬人、大秦人。隋文帝开皇11年,即公元592年,鉴于骊人已被汉人同化,文帝下诏将骊靬县并入番禾县,骊靬县存在了628年。

世事沧桑,这段史实被重新提及,已是在1947年,英国汉学家德效谦在其《当代中国之骊城》一文中认为,“中西文化的结合产生了骊靬”,以骊靬国名为县名,其必然与元有所关系。高骊靬最早出现在西汉的版图上,正是罗马帝国向安岛要求遣返战俘的时候,这绝非历史的巧合。

1988年,记者出身的澳大利亚学者戴维·哈里斯为寻找卡尔莱战役中古罗马帝国溃逃残部的下落赴兰州考察。他和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关意权、兰州大学历史系陈正义等一起,经实地考察和查阅了大量史书,从《汉书·陈汤传》中,有关一支“土城外有重木城”拱卫,“夹鱼鳞阵,讲习用兵”的奇特军队的记载,提出永昌县境内的骊靬遗迹是古罗马军团一支溃军的安置地。这座古城在现在的甘肃省永昌县者来寨村。这一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寻找古罗马人后裔的工作也就开始了。

据报道,在者来寨村附近的杏花村发现了一根1丈多长,四周嵌有几根1尺多长的木杆的粗大圆木,被文物专家认为极有可能是古罗马人留下的“土城外修木城”的器物;者来寨村的居民形貌也像欧洲人,等等。

但是,当地人却对此说法很是不屑,他们认为自己是地道的汉人,说他们像欧洲人是无稽之谈;那根粗大圆木,当地人根本没见到过,现在也不知所踪。

另外,从资料上看,可能生活在者来寨村的古罗马远征军的人数应该在150到1000余人之间,最多不超过6000人,而且应该以男性为主,这些古罗马人生活在此,必然会留下语言文字、姓氏习俗、器皿甚至兵器等物遗存,但目前似乎缺乏这些遗存的发现和发掘,因而难以令人确信。

还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对当地居民的血样作DNA比较分析,不仅可以测定出他们是不是有欧罗巴人的血缘关系,甚至连是欧罗巴人的哪一支都可以测出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