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剑《回到事件本身——复杂性理论视域中的规律观》,《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张志安《深度报道30年:轨迹回望与专业反思》,中华传媒网。
3.陈力丹《新闻真实与当前新闻失实的原因》,《新闻传播》2007年第7期。
4.陈力丹《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的视角——世界交往》,《新闻大学》总第35期。
5.陈坚《新闻本体论》,《新闻大学》第37期。
6.陈坚《新闻本质论——新闻定义之争和新闻内在的主客体矛盾结构》,《新闻大学》总第27期。
7.陈坚《新闻本源论——对三个命题的考察》,《新闻界》1994年第4期。
8.陈坚《新闻实践论——实践的观点是新闻学原理研究中的基本观点》,《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9.赵载光《论“天人合一”的认识特征》,《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
10.汪慧珍、石张《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与传媒引导》,《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
11.程昱《.com时代的狂欢与抵抗——从网络教派的兴起看恶搞文化》,《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
12.徐晨霞、宋嘉庚《从语言视域解读媒介素养“过程式定义”》,《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
13.童兵《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认识误区》,《新闻大学》2004年第3期。
14.马兰《Web2.0环境下的“挑剔”受众》,《青年记者》2010年1月中。
15.姜玮《网络舆论风暴与互动传播》,《青年记者》2007年第10期。
16.蒋建国《新媒体事件话语权重构与公共治理的转型》,《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2期。
17.杨雨丹《新闻教育的背离与回归——新闻教育脱离实践的原因分析和应对之策》,《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7期。
18.孙媛颖《新闻叙事人的多元化解读——以央视〈新闻联播〉为例》,《青年记者》2009年10月下。
19.谭珂《公民新闻对拟态环境的重构》,《青年记者》2009年10月中。
20.刘建华、胡望年《浅悟中央领导集体新的新闻思想》,《青年记者》2009年12月下。
21.雷利《浅析媒体世界对受众认知的影响》,《青年记者》2009年7月中。
22.张涌《新闻本质的文化特征分析》,《青年记者》2009年2月中。
23.王永亮、郭晓明《学者型记者:终生不懈的追寻和力行——艾丰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述评之二》,《新闻传播》2004年第6期。
24.段学民《试析传媒使命表述》,《青年记者》2007年第8期。
25.张莹《传媒人主体性的缺席》,《青年记者》2006年第24期。
26.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传媒学术网,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 27.陆杨《对百度超女贴吧的解读》,人民网传媒频道。
28.杨晓丽《从“新闻消费者”到“新闻生产者”——浅析博客时代的公众角色定位》,《青年记者》2008年7月中。
29.宫秀军《公民新闻的理论主张和社会影响》,《青年记者》2008年6月中。
30.苏小四《超越客观——公民新闻学研究》,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
31.赵俊峰、张羽、朱浩林编译,Steve Outing撰《公民新闻:一种全新的尝试与冲击》,《今传媒》,2006年第3期。
32.韩鸿《论新媒体背景下的公民共享新闻学》,《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第13卷,第3期。
33.李邑兰《“微内容时代”对“全景世界”的建构》,《青年记者》2007年8月下。
34.王丽洁、崔均鸣《简论受众的二次创作现象》,《青年记者》2006年第20期。
35.荣肖磊、张军民《审视记者的政府信息获知权——从国内首例记者诉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案说起》,《青年记者》2006年第18期。
36.段勃《调查性报道在新闻学中的意义》,《青年记者》2007年第2期。
37.任江《新闻叙事中“我”的“在场”》,《新疆经济报》,2009年8月6日。
38.周洁莹《浅论新闻的人性美》,《青年记者》2008年11月下。
39.曲雅君、吴媛媛《人的价值与新闻价值》,《青年记者》2008年10月中。
40.贾瑞军《新闻定义的历史演变》,《青年记者》2006年第22期。
41.阙爱民《新闻真实性的多重属性及假新闻的危害》,《青年记者》2006年第20期。
42.郭耘志《新闻联想刍议》,《青年记者》2007年12月下。
43.黄钦《直觉与新闻价值判断》,《青年记者》2006年第8期。
44.刘彦生、吕剑《简论直觉顿悟的思维特征和形成基础》,《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第7卷第3期。
45.谢玉兰《直觉心理机制探新》,《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3月第18卷第2期。
46.魏颜蓓《新闻的客观与记者的主观》,《青年记者》2007年9月下。
47.苏斌《用李普曼新闻思想观照新闻专业主义》,《青年记者》2008年11月下。
48.安冬《海明威创作中的“新新闻学”因素》,《青年记者》2007年第3—4期。
49.王晓明《试论报纸的“高贵天性”》,《青年记者》2008年12月中。
50.张欣、王凤《新新闻主义:另一种“真实”》,《青年记者》2007年第10期。
51.唐崇怀《时代的文化余民:当代文职和文责的再思》,《北方论丛》2003年第6期。
52.孟驰北、苏小红《美的生成新论》,《新疆经济报》2009年12月18日。
53.赵慧《人不断敞开真实的世界》,《新疆经济报》2009年11月12日,4版。
54.覃艳《浅谈深度报道和学者型记者》,《阅读与写作》2000年第11期。
55.杨茜《试论记者的情感》,《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第16期。
56.任江《新闻采访中的审美历程》,《新疆经济报》2009年5月21日5版。
57.张雷《新闻之大美——从新疆经济报品味新闻审美的三重境界》,《新疆经济报》2008年12月11日。
58.曾敏《接受美学与新闻故事化报道》,《青年记者》2008年7月下。
59.刘一鸣《新闻接受活动的美学维度研究》,《青年记者》2010年1月中。
60.许鑫《新闻传播中人性美的塑造》,《青年记者》2008年4月中。
61.《撒谎者的十二个典型特征》,《环球时报》,2009年9月30日。
62.张雷《文字的狂欢——从新疆经济报的新闻看“新闻语言的解放”》,《新疆经济报》2009年2月27日A8版。
63.高玉《论语言的工具性和思想本体性及其关系》,《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4期。
64.祝克懿《新闻语体的交融功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65.冯建辉《蒙昧主义何以在革命旗帜下泛滥!一位学者的绝笔》,《炎黄春秋》2004年第2期。
66.邵建《思想解放的指向应当是思想自由》,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8年3月19日。
67.杨守森《论思想自由》,《青年思想家》2005年第4期。
68.焦国标《论兼听权》,《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5期。
69.雷龙乾《马克思主义社会转型理论——历史观视角的考察》,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2000年6月。
70.孔祥军《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转型——兼作对李良荣教授<;中国的新闻改革>;的回应》,《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5月。
71.赵振宇《论新闻评论的根本特性》,《新闻大学》,2006年总第87期。
72.王怡《新闻评论的新闻价值》,《青年记者》2009年11月中。
73.焦彦艳《人性、职业性、社会性的合一——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情感表达策略》,《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下。
74.杨保军《试论新闻价值构成的多项性和层次性》,《国际新闻界》,2002年7月。
75.刘建明《创立现代新闻价值理论》,《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月。
76.刘继忠《真实性》,《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上。
77.刘辉、卜希霆《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的情感管理》,《现代传播》2008年第6期。
78.任江《形而上的维度和一般性新闻思维》,新疆经济报2009年12月3日,5版。
79.吴金《论中西新闻真实观的差异》,《青年记者》2008年7月中。
80.刘倩玲《网络新闻价值的衍变》,《青年记者》2010年1月下。
81.桑苗《浅谈现代新闻的时效性》,《青年记者》2010年1月中。
82.姜竹潭《新闻实质定义的逻辑结构与新闻的属性》,《青年记者》2010年3月中。
83.徐建平《论创造思维的本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6月。
84.杨保军《论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自由》,《新闻大学》2008年第2期。
85.李庆林《商品经济和新闻自由——马克思新闻自由观的一个认识视角》,《青年记者》2008年2月下。
86.李磊《马克思新闻思想和〈南方周末〉的追求》,《青年记者》2007年9月下。
87.张中顺《浅析网媒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复归》,《青年记者》2009年12月中。
88.吴薇《新技术打造新闻自由发展的新阶段》,《青年记者》2009年12月中。
89.邓启惠《对若干垄断理论观点的重新思考》,载《经济评论》2000年第1期。
90.陈龙《大众文化的异化功能与现代人格》,《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
91.孙爱军《世俗化与大众文化的流行》,《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92.陈坚《新闻本质论》,《新闻大学》总第27期。
93.张晓东《“价值真理论”之伦理意蕴——詹姆士实用主义道德观探析》,《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94.汪慧珍、石张《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与传媒引导》,《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
95.程道才《西方新新闻主义理论的兴起与实践意义》,《当代传播》2003年4期。
96.曾逸芸《播客环境下李普曼“拟态环境”理论的局限性》,《新闻世界》2010年第8期。
97.徐晨霞、宋嘉庚《从语言视域解读媒介素养“过程式定义”》,《青年记者》2010年2月中。
98.蔡尚伟《略论网络对传播学研究态势的影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第10期。
99.李志杰、曾瑛、陈康、李智龙《Web2.0技术特点与应用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12期。
100.姜玮《网络舆论风暴与互动传播》,《青年记者》,2007年第10期。
101.蒋建国《新媒体事件话语权重构与公共治理的转型》,《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2期。
102.谭珂《公民新闻对拟态环境的重构》,《青年记者》2009年10月中。
103.刘建华、胡望年《浅悟中央领导集体新的新闻思想》,《青年记者》2009年12月下。
104.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国际新闻界》2004年01期。
105.杜骏飞《新闻传播教育向何处去?——专家意见测量与变革路径分析》,《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年第1期。
106.陈敏直《社会责任论——资产阶级对新闻自由的终结》,《新闻知识》2005年第8期。
107.杨思基《“社会存在”概念之探讨》,《齐鲁学刊》2002年05期。
108.谢地坤《哲学与自由——兼论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
109.赵汀阳《本体论的困难及其出路》,《哲学研究》1990年04期。
110.王中江《冯友兰的价值理性及其建构方式——“天地境界”与“天人之际”及文化普遍性思维和哲学理性》,《中州学刊》2004年第6期。
111.冯金朋《浅谈傅伟勋方法论体系》,《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