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野马之舞(野生灵三部曲舞)
3702400000022

第22章 附录: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

一、保护区概况:

保护区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1982年批文建立,总面积为1733000公顷,主要保护珍稀动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二、地理位置:保护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吉木萨尔、阜康、富蕴、清河、福海等6县境内,地处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东缘、乌伦古河以南、北塔山的西部、将军戈壁以北。

三、自然环境:保护区东部属砾石戈壁,中部属卡拉麦里山、西部属沙漠。

卡拉麦里山东西走向,南北宽20—4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相对高差不足500米。北面为低山丘陵,坡度较缓,相对高差仅几十米。山岭以南为将军戈壁,个别地段形成沙丘。保护区西部沙漠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有6条大的中速流动沙垅和大面积的格状沙丘链。山地丘陵、风蚀台原与沙漠的交界处形成大的泥漠,俗称:“黄泥滩”。气候干旱,年均温2.3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59.1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090.4毫米。

四、植物资源:

山群南部及西南部,梭梭、白梭梭荒漠占有较大比重。西部半固定沙丘上为禾草—短叶假木贼草原化沙漠,并有少量琵琶柴分布。禾草类主要有针茅、沙生针茅、三芒草、驼绒藜、沙蒿等。在固定沙丘上,优若藜、小蒿荒漠是重要的植被。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梭梭、白梭梭等。

五、动物资源:

保护区的兽类有蒙古野驴、盘羊、鹅喉羚、草原斑猫、赤狐、沙狐、艾鼬、草兔和多种啮齿类。鸟类有金雕、玉带海雕、苍鹰、大鸨、小鸨。爬行类有荒漠麻蜥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蒙古野驴、金雕、玉带海雕、大鸨、小鸨等。二级有:草原斑猫、盘羊、鬣羚、苍鹰、纵纹腹小鸨等。已绝灭的动物有野马、高鼻羚羊。

蒙古野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保护区内有近万只左右。它为大型有蹄类,外形似骡,体长2米左右、高约1.2米、体重约260千克。颈部有鬣毛,为棕黑色,鬣毛带窄,毛短而直立。尾较粗长,尖端毛较长,棕黄色。

它栖息于海拔3800—5000米的高原亚寒带开阔草甸和寒冻半荒漠、荒漠地带。以禾本科、莎草科和百合科的粗草为食。每年7—9月交配,妊娠11个月,每胎产1仔,幼子4岁性成熟。

准噶尔盆地是新疆重要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鹅喉羚的数量明显增加。

野马的身世

野马的身世,可上溯到5400万年前生存在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一个有力的论据是,1867年,关于它的一枚非常完整的化石,出土于美国怀俄明州。

这是一个灵巧的小动物,体形与狐相似,背部隆起。前足有4趾,后足有3趾,适于在温热的森林、松软的土地上行走。它们以灌木的嫩叶为食。

这种小动物的足迹普遍布美洲,并通过当时的大洲陆桥扩散到欧亚大陆,直到4000万年前灭绝。

随着地球上草原的扩展,始祖马经过千百年演化,先后形成了极具奔跑能力的森林三趾马、草原三趾马以及晚近地质时期的真马。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它们的体型逐渐变大,四肢由短变长,趾数由多变少,牙齿也由低齿变为高齿冠。同时,形成许多分支。其中,大多数分支后来相继灭绝。

大约600万年前,在美洲出现的“更新马”,被人们认为是现代马属的直系祖先。后来,扩散到欧亚大陆,并形成斑马、非洲野驴、中东野驴、野马等4个相关联的类群。

而它们在美洲的后裔,大约在8000年前印第安人入迁前后灭绝。直到1519年,西班牙移民带去16匹马到达墨西哥,马才再一次进入美洲大陆。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洞穴里,人们曾发现许多野马壁画,由此断定,2万年前,野马在欧亚大陆上到处漫步。

在这期间,人类数量相对很少,对环境造成的威胁也小。在人类开始耕种,饲养牲畜的过程中,这些野生动物成为农场主的“敌人”,令他们大为头疼。

其中,野马是最大的麻烦。它们成群结队,大胆地闯进农场,砸碎围栏,啃食庄稼。公野马有时还会把农场主驯化的母性小马驹领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口和牲畜极速增加,人类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一片又一片野地拉上围栏,这意味着野马的家园越来越小。

到了19世纪,人类才发现,野马群仅限于波兰、俄罗斯南部。尽管有人怀疑这是不是真正的野马群(也许是家马跑出去),但不管如何,当科学家为此争吵、讨论得沸沸扬扬时,那里的野马也已经消失了。

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致使自然界各种野马相继绝灭。

野马进化中,在世界各地不同时期地层中,留下相当丰富的化石埋藏。例如,我国华北、江苏各地均有各式各样的“三趾马”出土。它们不但为探讨野马的系统演化、古地理环境变迁及生物进化提供有力佐证,也是进行地层地质年代断代的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