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藏风情
3737400000009

第9章 云山交融图

以前,我只知道祖国西南的青藏高原,乃世界屋脊,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却没有去过,那只是一个梦。援藏,使我梦想成真。

飞机从成都双流机场徐徐升起,越过四川盆地,飞行在12000米的高空。下方火柴盒大小的城镇、村庄和细线一样的公路很快消失了,青山隐退了,绿水流走了,车辆不见了。渐渐地,飞机下面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蔚蓝蔚蓝,浩淼无边,却没有波涛,没有船舶,没有风帆,没有鱼跃,没有海鸥翱翔,只有一缕缕流动的云丝,更显海阔天空。忽而,白云朵朵,如绵羊,似白鹅,像大团大团的棉花飘逸在九重天,愈积愈厚,越来越多。进而,奇迹出现了,云海中托起一座座灰黑色的峰峦,无草无木,无鸟无兽,像犬牙、凌锥,像海岛、礁石,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直插苍穹,如同《西游记》里的天上仙境,妙不可言,使我感到不知此时是在人间天上,还是在天上人间。地理知识告诉我,我们山东、上海同机上的援藏干部们已踏上西藏高原。只见大家纷纷爬在舷窗张望,拿出相机拍照着;随行的电视台记者也端起摄像机,不停地录着,摄下了这奇特迷人的仙景。“那是喜马拉雅山,最高的是珠穆朗玛峰”。同行者中不乏目睹过此山此峰之人。我急忙往远处眺望,只见白云托起的山峰变大了,变白了。凹平处是厚云,凸现处是雪山,白云和雪山如影随形,连成一体,一直延伸到天际,好一幅雪山白云图!

当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溯流而上,来到烟台对口支援的聂拉木县,始知县城海拔4000多米,挂在著称于世的喜马拉雅山西坡上,居民不足千人。当晚参加完欢迎宴会,已是大半夜。第二天清早,我出门一看,惊呆了,看山,层峦叠嶂,望不见山顶,一朵朵白云围着山腰转着,飘着,流着……云多时,把喜马拉雅山一分为二,下面是山,上面还是山,远处则是犬牙交错、锋利如剑的雪山。再看看自己,也身处云雾中,那高高的楼房被云一分,上层如同空中楼阁,不禁吟道:陡坡挂着聂县城,千人居住云雾中。吴刚捧出青稞酒,嫦娥歌舞到天明。

听说县境内的樟木镇海拔低处仅有1433米,有原始森林,四季如春,空气湿润,环境优美。我们为了战胜高山反应,乘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南麓半山腰上的樟木镇,午后漫游樟木口岸,前所未见的自然奇观出现了:同座大山上,左边太阳高照,右边却云雾弥漫,还不时地下着小雨,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晚间,我望着丛林之中的万家灯火,诗兴大发,不胜感慨:东山烈日炎炎,西峰细雨绵绵。白天人在云中游,黑夜灯光点点。

二次到樟木镇,完成任务后已近傍晚,一些机关和单位领导再三挽留,被我婉言谢绝。跳上越野车,满目云雾,淋淋沥沥的雨丝落在车篷上,我对司机千叮万嘱:驾车要小心,千万别出事。车置身于云层中,在蜿蜒崎岖的中尼公路上颠簸着,我们如同奔驰在仙境,飘飘若仙,仿佛成了孙行者遨游天空。行驶了约20公里,到了“707”路段大塌方处,方才穿出云层。下车后,脚下依然是茫茫云海,把千峰万壑分成两截,云上瀑布飞流,苍松翠柏和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云下还在下着蒙蒙细雨。勤劳勇敢的姑娘、小伙子们身着花花彩彩的藏服,正在滑坡处搬运物资,那沉甸甸的一袋尼泊尔面粉或大米整整60公斤,每背一趟,都要踩着泥泞,绕过一些滚落下来的顽石,冒着上面随时可能出现的塌方滚石,艰难地走上200米,方可得到10元的报酬。看到这天苍苍,云茫茫,风吹草绿奇葩香,男男女女运货忙的动人画面,我的心醉了。

到了11月初,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越过喜马拉雅山,在聂拉木寒冷的上空形成了层层乌云,瞬间,鹅毛大雪普天而降,山水林田路全披上了银装。晚间,房顶上掉雪轰轰作响,不绝于耳;晨起,雪厚1米多。下乡救灾,站在通拉山顶俯瞰雪域,可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除了碧空中的朵朵白云,就剩下这波涛起伏的茫茫雪海了。

工作之余,我站在县城南坡向北眺望,常看到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和众多雪山,又经常看到云絮缥缈在群山和县城中间。这是一方净土,一片还未大规模开发的处女地。从高大烟囱耸入云天、排污管道密如蛛网的滨海闹市而来的我,越发觉得这里的苍天清新碧蓝,日月光辉灿烂,雪山气势宏伟,云朵洁白无瑕,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新鲜纯净,人民勤劳质朴。往返于黄海之滨和雪域高原,这一处处美景更为清晰迷人。我只想画出这一幅幅云山交融图,可惜我太笨拙,拿不起画笔,只有搜肠刮肚地写出上述文字了。

(1996年《胶东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