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3740800000046

第46章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24)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是人们最易犯的错误,人们只想尽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而没有耐心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地去争取成功。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成功,都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需要人们步步为营地努力和争取。

若是急功近利,等同于拔苗助长,不仅不能成事,反而坏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千里漕运,化险为夷

唐朝时期,粮食的供应一度颇为困难。附近虽有号称“粮仓”的关中沃野,但因耕地面积太少,产量不高,无法解决京城军民的用粮。若遇水旱灾荒,就要出现粮价飞涨、饿殍遍地的惨状。因此,唐代初期就有从江南至长安的千里漕运,专门负责首都的粮食供应。

唐高宗时期,京城长安日益繁荣,人口迅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漕运的重要和困难都显得突出了。

当时漕运的路线,是从淮河出发,经汴河入黄河,再转渭河抵达长安。千里漕运,船只航行非常困难,尤其是经过北入门、中神门、南鬼门三门险峡时,常常会发生翻船事故,造成一桩桩船沉人亡的惨剧。

面对这种现状,唐代宗委任理财能手刘晏专门负责千里漕运。他接任后,沿途勘察调查,寻找解决漕运困难的办法。

刘晏整改漕运的方法很仔细,可谓面面俱到,以防万一。许多河段因多年未加疏浚而淤泥沉积,运粮船难以通过,他便调集民工,一段一段疏浚河漕,工作量非常之大,但为今后船只航行提供了便利;

他了解到以往沉船,大多为船只不牢固,经不起风浪险滩的挑战,便建立了十个船场,化费重金打造了两千艘“歇蝗支江船”,船身坚固异常,每条船可装运一千石米;

以往运粮,官府并不具体操作,州县只是出面叫当地富户督办漕运,称之为“船头”。“船头”再组织民工运粮,称作“船工”。“船工”由于待遇极差,没有什么积极性。他将漕运收回官办,训练士兵担任船工,出钱雇佣熟悉河道的人领船。船工水手都有工钱,运输十次不出事故还可以奖励。

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刘晏办漕运,采用的是分段运输的方法:“江南之运积扬州,汴船之运积河阳,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分段接运风险小,但工作量却十分大。

自从刘晏主管漕运以来,虽然耗费了太多的人力与物力,但是,每年从江南运到长安一百多万石粮食,从来没有发生过漕粮沉溺事故。使得京城的粮食供应充足,物价平稳,遇到灾荒也不再出现人心浮动的现象。为此,唐代宗把刘晏比作西汉开国功臣萧何。

[一语点“睛”]

刘晏处理漕运之事,看上去用的都是一些笨办法,费时又费力,但是,正因为实实在在、不急功近利,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实干求成曾国藩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国藩是一位实干家,在他领导下的湘军,个个是做事的能手,而且战斗力非凡,这其中的奥妙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实实在在。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其才气很受曾国藩的赏识。但李鸿章的性格里面有虚伪的成份,曾国藩对此很是不满。因此,曾国藩常拿自己的“内圣”之法教育他。

曾国藩的所谓“内圣拙诚”也就是埋头苦干的意思,他认为人应该多做实际工作,而不能只知道做表面文章。那些专说大话而不知实干的人,是最让曾国藩瞧不起的。身为湘军的首领,他的部下都是些不善言辞的“实干家”,曾国藩认为湘军之所以能胜利,皆取决于“内圣拙诚”。

为了贯彻他的“内圣拙诚”,曾国藩又创立了“五到”之说。这“五到”就是“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曾国藩说:“身到者,如做吏,则亲验命盗案,亲查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冒矢石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终条理,先要学得开,后要括得拔是也;眼到者,着意看人,认真看公牍是也;手到者,于人之短长,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是也;口到者,于使人之事,警众之辞,既有公文又不惮再三苦叮咛也。”

曾国藩的“五到”,皆是说要脚踏实地、不厌其烦、不怕艰难地埋头苦干,也就是所谓的“实干精神”。带着这种积极的心态,曾国藩为大清朝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本人也在朝中红极一时。

[一语点“睛”]

曾国藩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正是因为他积极的人生观和务实的作风,使他登上了位极人臣的高度,他被同时代的人称为“圣相”。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美国的淘金者

19世纪中叶,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这个消息就像一块强有力的磁铁,吸引了大批的美国人。以至于在通往加利福尼亚州的每一条路上,每天都挤满了去淘金的人。人们风餐露宿,星夜兼程,恨不得马上就赶到那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在众多的淘金者当中,有一个叫菲利普·亚默尔的年轻人,那时他是一个一穷二白的青年。

亚默尔随着人流到了加利福尼亚州之后,他的“黄金梦”很快就破灭了:各地涌来的人太多了,荒原上挤满了采金的人,这些人的吃饭喝水都成了大问题。

开始的时候,亚默尔也跟其他的人一样,整天在烈日下拼命地埋头苦干,忍受着饥渴的折磨。他不断地听到有人说:“谁给我一碗凉水,我就给他一块金币!”

可是很多人都被金灿灿的黄金迷住了,没有人想到去找水。渐渐地,亚默尔意识到,在这里,水和黄金一样贵重,与其去寻找没有一点把握的黄金,不如通过卖水“造金”更实在,这虽然不像黄金那样能得到暴利,却赚一分是一分。

亚默尔很快就下了决心,不再淘金了,弄来水卖给这些淘金的人。

亚默尔还挖了一条水沟,把河里的水引到水池里,然后用细沙过滤,就得到清凉可口的水了。他把这些水分装在瓶里,运到工地上去卖给那些口干舌燥的人。那些人一看到水,就像苍蝇看到了血迹,一下子就拥了过来,纷纷慷解囊,拿出自己的辛苦钱来买亚默尔的水解渴。

看到亚默尔的举动,很多人都感到他傻得可笑:这个傻小子,千里迢迢跑这里来,不去挖金子,而干这种事情,没出息!

但亚默尔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起码自己能获得一些利润,不虚此行。所以,不顾别人的嘲笑与异样的眼光,继续着他的事情,天天坚持不懈,一直在工地上卖水。

不久,越来越多的人都退缩了,本钱用完了,血本无归,两手空空地离开了加利福尼亚,而亚默尔已经净赚了6000美元!他到底“傻”不“傻”,由此就能得出结论了。

在那个年代,拥有6000美元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小富翁了。

[一语点“睛”]

在加利福尼亚的众多淘金者当中,亚默尔以卖水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大多数淘金者却只顾做黄金梦,结果空手而归。这就是脚踏实地者与心气浮燥者的区别。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由小变大的奥妙

有一个小药店的店主,寻找了许多年,一直想找—个能干一番大事业的机会。他鄙视自己的小药店,每天早晨他一起来,就希望自己的机会和运气从天而降。然而,好长时间过去了,机会并没有出现。他郁闷极了,经常离开药店去做其他的,任凭他的药店独自飘摇。

后来,这个药店的店主终于明白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道理,明白了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础就是这家小药店。他不禁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希望、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寄托在那些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上呢?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现在相对熟悉的医药行业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呢?”

他很容易就战胜了自己的消极情绪,决定从药店做起,全心全意地去经营自己的药店。他尝试着把自己的这一事业当做一种兴趣,他让自己用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告诉别人,他是如何尽量提高服务质量使顾客满意,他对药店这行业有多么大的兴趣。

“如果附近的顾客打电话来要买东西,我就会一面接电话,一面举手向店里的伙计示意,并大声地回答说:‘好的,藉士博克夫人,一瓶三两的樟脑油、半磅巧克力。还要别的吗?赫士博克夫人,今天天气很好,不是吗?还有……’我尽量想些别的话题,以便能和她继续谈下去。”

“在我和赫士博克夫人通电话的同时,我指挥着伙计们,让他们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以尽快的速度找出来。而这时负责送货的人,脸上带着笑容,正忙着穿外衣。在赫士博克夫人说完她所要的东西后上路了。而我则仍旧和她在电话中闲谈着,直到等她说:‘呵,瓦格林先生,请先等一等,我家的门铃响了。”

“于是我笑了笑,手里仍拿着话筒。不一会儿,她在电话中说:‘喂,瓦格林先生,刚才敲门的就是你们的店伙给我送东西来了!我真不知道你怎么会这么快,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我打电话给你还不过半分钟呢!我今天晚上一定要把这事告诉赫士博克先生。’”

“因为我这里有优质的服务,过了不久,几条街以外的居民,也都舍近求远地跑到了我们店里来买东西了。以至于后来城里好多别的药店老板都跑到我这儿来取经,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偏偏我的生意会做得这样好。”

查尔斯·瓦格林对药店经营态度的改变,使得他的小药店生意日益兴隆,发展到连锁店在全国遍地开花,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占领了美国医药业的零售市场。在当时的美国医药业中,他的公司拥有的分店数量及其规模占全国第二。并且他的事业还在继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一语点“睛”]

查尔斯·瓦格林的药店事业,由小到大的奥妙便是立足于现状,做些更符合现实的努力,结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获。反之,如果他一味地好高骛远、不做实事,那么,他一辈子也不会成功。

强行有志 持之以恒

[原文]

强行者有志。

[原文释意]

持之以恒的人是有志气。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立志不难,难在长久地坚持。只有能够长久坚持,才算是有志气,才能成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强行有志,持之以恒。”

相信每个人的一生,都曾有过一些志向,但结果能够实现志向的,只是少数人。因此可以说,立志不难,难在坚持到底。若总是半途而废,那么,一辈子也不会取得大的成就。

一个人要想成事,立志是“小”,坚持到底才是“大”。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强行有志 持之以恒

北宋名臣王安石

北宋名臣王安石在年轻时,就有不俗的志向,他多次对人说:“人生一世,当建功立业,造福万民,名垂青史,这样为人,才不虚度此生啊。”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王安石勤奋读书,对自己要求甚严,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不耽误当日的功课。

一次,王安石病倒了,躺在床上,他还是坚持看书。大夫劝他休息,王安石说:“病可以痊愈,但书一日不读,我就可能被别人拉下。我的前程全靠读书赚取,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王安石的文章写得很好,在别人的赞颂声中,他还是不停地修改。有人说他多此一举,王安石便说:“在你们眼里,我的文章也许真的不错。可若是给大学问的人看了,一定是有很多不足,我不该满足你们的夸奖,而使自己不再提高了。这样,我才能走出家乡的狭小天地,闯出一片天地来。”

王安石刚到朝中做官时,只是一个管理司法事务的小官,很被人轻视。王安石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半点消极情绪,他还是苦学本领,丝毫没有改变志向。他对自己的朋友说:“我现在官小职微,正是我学习的好机会,如果我眼下懒散堕落,那么将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王安石不和别人同流合污,因此得罪了不少人,那些人想一齐把他赶出朝廷。他的朋友劝他道:“你官职低微,偏偏又和他人作对,这样下去是不能立足的。你应当和他们主动来往,增加感情,一些俗事不想干的也要干一点,这对你有好处啊。”

王安石说:“和小人交往,自己的人品、情趣势必会低下,以后再想改正都难了。我不能这样放纵自己,否则,我的一生就毁了。”

王安石恪守本分、勤于政事,而且做事持之以恒,最后终于当上了宰相。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说的是那些没有恒心的人,这样的人不管有多好的天赋,如果不注重后天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最后还是会以失败而告终。

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讲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