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情绪控制
3743100000011

第11章 恐惧是想象的产物——心理学教你如何消除恐惧(1)

一千年前的波斯王子昂苏尔·马阿里告诉我们:“恐惧是对可能发生但很少发生的事情的想象。”

20世纪的世界伟人纳尔逊·曼德拉告诉我们:“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感受不到恐惧,而是战胜了恐惧。”

人会被恐惧杀死吗——毁灭性的力量

狼,在许多人心中是种十分凶残的动物,但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把这种动物视为自己的图腾。游牧民族之所以会这么崇拜狼这种动物,最重要的原因是:狼非常聪明,或许有人更喜欢用狡猾这个贬义词。

草原上的狼和人基本上处于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但是如果有人侵犯了狼,比如说无故杀死了很多狼,那么,狼群就会狠狠地报复人。通常狼群是不能伤害到人类的,于是它们就专门围攻羊群和马群。

狼群围攻羊群和马群时就体现出了它们那狡黠的智慧。最初,狼群只是用锋利的牙齿咬死很多羊,这样牧民就会损失惨重。但是,狼的报复远远没有结束,狼还要报复马群。马和羊虽然都是食草动物,但是体格上却大不相同。对狼来说咬死羊比较容易,但是想要咬死马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狼在咬马的过程中,马也在为自己的生命挣扎着。在马挣扎的过程中,马蹄就是一件非常有力的武器。有不少狼就被马给踢破了肚子而死。

但是,聪明的狼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们会用锋利的爪子在马的肚子上划开一个口子,然后疯狂地追赶马群,只是追赶而已。在追赶的过程中,马那被划开的肚子就会露出肠子,但是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奔跑,还是没命地奔跑。结果这些马在逃命的过程中,肠子就被自己的后蹄以及后面奔跑的马匹给拖出来。

这样狼就不费吹灰之力地成功报复了人类,因为马和羊都是牧民最珍贵的财产。而那些马的死状也十分血腥和残忍,马的肠子被自己的后蹄踩踏着拖了很久,最终被完全拖出来而死。

或许有不少人要感叹狼的残忍和马的愚昧,但是真正导致马死亡的原因是什么?是狼的残忍还是马的愚昧?都不是,是恐惧。我们假设一下,如果狼在马的肚子上划开了一道口子,但是马并没有奔跑,那么这道口子就永远只是一个伤口,不久之后会随着时间而痊愈。但是马并没有这样做。

对于马这种食草动物而言,狼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食肉动物。由于这种恐惧心理的影响,马在遇到狼时第一反应就是跑。似乎只有跑才能活命,事实上正是这种奔跑把马送上了不归路。如果马战胜恐惧的心理,留下来和狼决一死战,说不定还有生还的机会。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恐惧的影响力。在人们遇到一些非常困难的事情时,首先就会想到逃避。面对那些让自己恐惧的事物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也是逃避,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但是逃避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好的结果。就像这则故事中的马一样,面对让自己恐惧的狼,它的第一反应就是逃,但是却把自己的命逃没了。

所以在面临恐惧的时候,人们应该去勇敢地面对,因为只有面对才有战胜的可能,如果一味的逃避,只能把自己逼进恐惧的死胡同。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常有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危险的或是厌恶的事物时会产生一种惊慌的心理,这种危险和厌恶的事物既可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只是当事人的个人想象而已。千万别小看了这种对于恐惧的想象力,真的有人会被自己的想象力活活吓死。

在二战时期,德国**军队抓捕了很多犹太人,有人曾经用一批犹太人做过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这些犹太人都被蒙上了眼睛。

而且被告知:他们的手臂上被划开了一道伤口,这个伤口很深,会一直不停地流血,最后他们会失血过多而死。

事实上,这些犹太人的手臂上只有一道很不起眼的伤口,虽然也流血了,但是只是流了一点点儿,根本不足以让人丧命,而且很快就停止了。但是,这些犹太人被关进一个密封的房间中,而且还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就好像血流到地上的声音一样。这些犹太人的眼睛被蒙上了,所以他们判断周围事物的方式就只剩下一种,那就是用耳朵听。最后这些犹太人被这不断的滴答声给活活吓死了,这些犹太人就是死于自己想象中的恐惧。

这个世界上到底什么才是最可怕的呢?引起人们恐惧的事物很多,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恐惧。

有的人畏惧和人交往,这种恐惧被称为社交恐惧症。或许在一些人看来,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是不可能离开这个社会而独自存在的。既然身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自然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更让一些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场所恐惧症,患有这种恐惧症的人是不能出入一些公共场所的,例如商店、剧院、汽车站等等,甚至一些空旷的场所也会引起患者的恐惧。有些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连门都不出,长期生活在家里那个狭小的空间内。对于没有场所恐惧症的人来说,场所恐惧症简直不可理喻。

引起人们恐惧心理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到底哪种事物才是最可怕的呢?什么样的事情才是我们需要害怕的?或许永远没有定论,因为每个人恐惧的原因都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真正让人们感到害怕的并不是那些外在的事物,而是恐惧的情绪本身。正如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说:“我们唯一需要害怕的其实就是恐惧本身。”

面对恐惧人们需要这样的认识,人们要战胜的并不是那些引起你恐惧的事物,而是恐惧情绪。同时恐惧也是人类最大的弱点之一,因为恐惧往往可以轻易地摧毁一个人。

其实,人的恐惧情绪大多数都是后天形成的。有这样一句俗语:“初生牛犊不怕虎。”说的就是这种现象。关于恐惧情绪的产生,有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还专门做过一个实验,尽管这个实验违反了人道主义,并不值得提倡,而这个心理学家也因为这个实验备受非议,但是实验的结果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这个心理学家名叫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相信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用人的行为来解释。华生经常做心理实验,但是他的实验品一般都是小白鼠。在这些心理实验中,华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验结论,并获得了心理学界的认可,也因此而创建了一个可以与当时的精神分析流派相抗衡的行为主义流派。

但是,华生在进行这一次实验的时候,实验对象居然成了人,尽管这个人只有几个月大。这个婴儿的名字叫做阿尔波特,是个男孩儿。小孩子最喜欢毛茸茸的东西,这是共性,但是华生却采取了一个特别的手段,让阿尔波特只要一看见毛茸茸的东西就恐惧。

华生首先给阿尔波特提供了一只毛茸茸的小白鼠,非常可爱,在阿尔波特去接触这只小白鼠的时候,华生就会通过敲打制造出巨大的噪音。起初阿尔波特只是被吓了一跳,依然保持着对毛茸茸的小白鼠的兴趣。所以,当华生第二次把小白鼠放到阿尔波特面前的时候,阿尔波特依然用手去摸小白鼠,结果华生又制造出巨大的噪音来吓阿尔波特。

这样的实验进行了很多次,直到阿尔波特一看见小白鼠就恐惧。

于是,华生就换了其他的东西,但是依然是毛茸茸的。结果,阿尔波特只要一看到毛茸茸的东西就会恐惧不已。其实华生的实验并没有结束,他还设计了恐惧消失的实验。但是他的这项实验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和批评,所以有关恐惧消失的实验也就不了了之了。

通过华生对阿尔波特进行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人的恐惧实际上并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环境下形成的。所以,在战胜恐惧情绪时不妨用行为主义的方式。例如,直接去面对恐惧的现象以及通过一些行为来消除恐惧。

别忽略潜意识的警报——恐惧背后的秘密

张石是个湖南人,27岁,半年前只身一人来到广州打工,一个人居住。来到广州工作之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恐惧黑暗。不仅如此,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张石还会反复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了。尽管张石告诉自己,其实门窗早就关好了,用不着反复检查。但是张石就是管不住自己,如果在睡觉前不反复检查门窗,他根本就无法安心睡觉。

睡觉的时候,张石会变得格外敏感,一点儿声音都会惊醒他。

而且在上厕所的时候,他总是会被自己的影子吓着。每次张石都会告诫自己,那只是影子罢了,没什么好怕的。但是这样的自我暗示似乎并没什么作用。下一次,张石依然会被自己的影子吓一跳。

张石的恐惧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严重,终于一天晚上,张石根本无法在黑暗中入睡。于是他就起来把灯重新打开,但是在明亮灯光的照射下张石依然睡不着。既然睡不着,张石索性起来思考恐惧黑暗的原因。

张石小的时候,曾经独自一人在晚上的时候穿越坟地,而且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可是为什么年龄越大反而越怕黑了呢?张石突然想到,自己是来到广州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惧怕黑暗的。与此同时,张石与女朋友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冷淡。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联系吗?

原来,张石在湖南老家有一个女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似乎是距离的原因,张石和女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淡。

在张石刚到广州的时候,他和女朋友每天都要通电话,但是现在他们一个星期都不见得会联系一次。虽然两个人谁也没有提出分手,但是他可以感觉到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或许真的会分手。

张石突然想起,就是同女朋友的关系变得紧张之后他才开始惧怕黑暗的。在张石刚到广州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害怕过黑暗。而且在晚上上厕所的时候,还会对着卫生间的镜子做鬼脸。至于影子什么的,张石从来就没有注意过。

张石还想到,今天他之所以无法在黑暗中入睡,是因为他今天和女朋友吵架了,而且很严重。张石觉得自己惧怕黑暗与和女朋友之间关系的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意识到这些后,张石第二天就请假回家了。回到湖南老家后,张石和女朋友进行了沟通。两人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两人关系变好之后,张石继续回广州上班。从此他再也没有恐惧过黑暗。

原来,张石恐惧黑暗的根源在于他和女朋友之间的关系。

张石的恐惧属于单纯恐惧症,也被称为物体恐惧症。这种恐惧症的对象主要是某种特定的场景或事物。例如害怕接触某种动物、恐高、电闪雷鸣、黑暗、密闭空间、晕血,等等。患有单纯恐惧症的人,有时也会惧怕某种疾病或是接触病人。顾名思义,引发单纯恐惧症的原因都很单一和具体。

每种情绪都会引发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动机。对于恐惧情绪而言也是如此。一个人为什么会对某种具体的事物或是情境感到如此畏惧,难道仅仅是害怕这个具体的事物或情境吗?其背后一定还隐藏着其他的原因,而这个原因恰恰是恐惧的根源。

张石畏惧黑暗,只要身处一个黑暗的场景,他就会莫名地恐惧,没有安全感。但是他恐惧情绪的源头真的只是黑暗这个具体的情境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只要张石避免身处黑暗就可以了,但事实上这也很难做到。即使张石真的做到不去接触黑暗,他的问题就能解决吗?可以说,他会继续恐惧,只不过恐惧的不再是黑暗,而是换成了另一种具体的事物。因为他“需要”某种恐惧来缓解自己感情方面的心理压力。

人们遇到让自己恐惧的事物时,一般都会避而不见。那么,对于恐怖片,为什么很多的人还会花钱去看,这不是花钱找罪受吗?

其实这只是他们转移压力的一种方式罢了。有关心理学家还专门研究过这种现象,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看恐怖片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和释放压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恐惧的情绪也有好处。

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压力巨大的人们在看恐怖电影的时候,神经会随着电影所带来的恐怖气氛而紧绷,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的肾上腺素会加速分泌,这样会缓解一些压力和焦虑。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当人们在观看恐怖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个被营造出来的恐怖氛围中,这样就不会继续在意压力和焦虑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情绪转移,就是把压力和焦虑的情绪转移到恐惧上面。

张石对黑暗的恐惧其实也是情绪转移的结果。张石与女朋友关系的紧张让他感到一种压力,所以他的内心就用恐惧来缓解这种压力。张石对黑暗的恐惧程度也随着与女朋友关系的紧张而愈演愈烈。

最后,张石得以找到了病根并治好了自己的恐惧症。

如果张石根本就没有去寻找恐惧背后的真正原因,而是一味地认为自己就是恐惧黑暗。那么他可以强迫自己在灯光下睡觉,或是让自己累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再去睡觉。这些也可以缓解张石对黑暗的恐惧,但是并不能真正解决张石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会恐惧某种特定的事物或场景,那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解读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面对让自己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躲避。如果躲不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去改变这种恐惧的状况。这些方式也能解决恐惧的情绪,但是都是暂时的。

所以不妨静下心来去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想想隐藏在恐惧背后的到底什么?

想要做到这些,你就必须聆听你内心真正的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找到恐惧背后的真正秘密。这样你才能跟随着你内心的声音做出改变,让那些恐惧的情绪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