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11月,金两路军再次率军南下,而且此次他们成功会师汴京。北宋的“伟大军队”再次露出了“真面目”,被金军杀得片甲不留,更加讽刺的是,宋钦宗竟亲自跑到金军营议和,结果被金人拘禁。其后,金军大举进驻汴京,烧杀掳掠,大肆搜刮。
后来金因兵力有限,加之不习中原水土,遂在攻破汴京四个月后撤兵北返。不过他们带走了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皇子、宗室、朝官等三千多人和掠夺到的大批金帛、珠宝、仪仗法物、图书、乐器等。北宋至此灭亡。
因北宋是在靖康年间灭亡,后世史书上遂将这次耻辱的亡国事件称为“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
趣味链接 骗子郭京
金军围困京城的时候,有个大骗子郭京,伪称自己能施一种名叫“六甲法”的法术,说只要招集7779个“神兵”,就可以活捉金将,打退金兵。手足无措的钦宗竟然对此深信不疑,不但授其官职,还赐以金帛数万,把抗金的希望全放在了他的身上。其实,郭京所募的“神兵”,不过是市井无赖之徒,毫无作战能力。与金交战当日,郭京坐城楼施“六甲”之法,结果“神兵”被金兵击败,而郭京则乘机南逃,后不知所踪。闹剧归闹剧,不过一代帝王既然能听信骗子之言,迷信“神兵”,这样的王朝想必也不会再有复兴的可能了。
赵构南迁——南宋王朝建立
金兵在撤出汴京之前,册立了力主向金人妥协投降的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让他替金人统治中原地区,从而达到以汉治汉的目的。不过,这个傀儡皇帝还没坐稳龙椅,就被人给轰下来了。
张邦昌素以胆小畏谨着称,他既无代替赵氏为帝的野心,也无此种能力和社会基础,加之宋朝旧臣又大多倾向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所以,当金兵撤兵后,张邦昌被迫退位。
公元1127年5月1日,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
他改当年年号为建炎,仍用大宋国号。
为抵抗金兵再次南下,赵构采用“弃淮守江”的战略,即放弃两淮,迁都南方。公元1132年正月,高宗赵构在精心准备后,带领重臣从商丘迁往临安(今浙江杭州),以此为朝廷所在地,开始了偏安江南一隅的历史。故史称“南宋”。
趣味链接 赵构为什么要迁都临安?
临安之所以能成为南宋的都城,一是赵构认为,它有地理上的优势,即有所谓的“重江之险”。万一金人再次南侵,易于浮海远遁。二是从经济上看,临安的物资供应要比应天府丰富、方便。三是自唐、五代以来,临安已经开发,已跃居成为经济富庶、文化繁荣、交通发达、风景秀丽的“江南第一城”。因此,赵构毅然决定要迁都临安。
绍兴和议——南宋与金议和,岳飞含冤而死
赵构自从登上帝位以来,就日夜恐惧两件事:一是恐惧他的哥哥宋钦宗赵桓突然被金兵释放回国,那么他就要被迫让出帝位;二是恐惧民间武力和从民间崛起的将领,再发生类似“陈桥兵变”的事情,他同样也做不成皇帝。对于赵构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又无法与他人言说。满朝文武大臣,仅一人能洞察他的心意,那个人就是御史中丞秦桧。秦桧为人奸诈,性格敏感,他抓住赵构心理上的要害,三番五次地撺掇赵构跟金国和解,且暗示赵构,和解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解除帝位威胁。秦桧之言,句句都说到了赵构的心坎儿里。不久,秦桧就被赵构提拔为宰相,成为了南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头脸人物。
公元1137年,金兵再度大举南侵。誓要雪耻的南宋军民殊死抵抗,给金兵造成了颇多麻烦。而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更是骁勇善战,奋勇杀敌,致使金兵主力节节败退。岳家军先后收复了郾城、郑州、洛阳等多个重要城池。
如此忠肝义胆的军民,想必定会羡煞历朝历代的帝王,然而赵构却并不以此为荣,反倒觉得这帮拼死杀敌的军民完全是帮了倒忙。他最热衷的不是雪耻,而是帝位。他认为,通过和金议和称臣,他还能勉强当上“藩王”;而金兵不习中原水土,议和后,他们定会折返东北地区,那里才是他们的大本营,那时,他赵构依然能够坐拥中原沃土,只不过称谓不同罢了。但是南宋军民情绪如此激昂,势必会触怒金朝,一旦金朝想彻底灭掉南宋,他们定会竭尽全力办到,如此一来,国家、帝位皆不能保全。因此,前方的阻击战打得越激烈,赵构就越气愤。而爱国将领岳飞更是成了赵构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他看来,拼死杀敌的岳飞,根本是在为兴兵反叛攒聚民众基础,时机一到,岳飞定会上演“陈桥兵变”的老戏。
当赵构为帝位忧心时,金人也在为是否要继续南侵而忧心。因为南宋的常胜将军岳飞给他们带来了颇多麻烦。
公元1138年初,金朝派使者递信给赵构:只要南宋愿对金称臣,金朝就将宋徽宗的灵柩以及宋钦宗本人归还。赵构见信后大悦,他认为这次议和机会是老天给予他的恩赐。赵构回信说:若金朝能送还我父皇徽宗之灵柩,我宋愿议和。我兄宋钦宗自幼不习江南水土,加之年事已高,路途遥远,就不必送回了。
听说赵构要议和,朝臣纷纷上疏劝阻,有人甚至上疏奏请斩杀秦桧“以谢天下”,然而赵构心里却想:应该斩杀岳飞“以谢天下”才对。此时,岳飞正在北方战场乘胜备战,因此,对“议和”一事不以为然。
是年7月,赵构派秦桧出使金朝议和,立即遭到朝野抗战官员的激烈反对。张浚先后五次上疏,反对议和;韩世忠也数次上疏,奏请拒绝议和,并且表示愿意捐躯报国,与金军决一死战。但是,赵构依然一意孤行,听不进半点劝阻。
当岳飞带兵挺进到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开封县县城西南部)时,议和已进入重要阶段。岳飞日夜不忘迎还二位被俘皇帝的决心,使赵构憎恶至极。于是,赵构命令岳飞撤退,并在一天之内,连续颁发12道命令,每道命令都用“金字牌”送达(金字牌送达的命令,驿马每天飞奔二百公里),用以造成严重压力,使岳飞不能反抗。岳飞在接到第十二块金字牌时,他不能不退,否则就是叛变。他向拦在马前恳求不要撤退的民众垂泪说:“十年准备反攻,呕尽心血。而今一天之内,化为乌有。”
公元1139年正月,秦桧代表宋高宗赵构拜受金朝诏书,接受“议和”,从而将南宋降格为金朝的藩属国。宋帝向金帝称臣;金朝把山西、河南等地“赐”给宋朝;宋朝每年向金朝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朝归还宋徽宗的棺木。这次议和活动史称“绍兴和议”。
“议和”结束后,赵构、秦桧不仅庆祝投降成功,还对百官进官加爵,大赦天下。但岳飞、韩世忠、张俊拒不受赏。赵构愤怒之下,解除了他们三人的兵权。他问秦桧该怎么处罚岳飞,秦桧立即会意,知道赵构想要斩杀岳飞。他想了想,也想不出岳飞犯有什么罪,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岳飞。
岳飞死后,宋、金双方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赵构终于巩固了自己的皇位,开始守着半壁江山,重新做起了太平梦,过着花天酒地、腐朽奢靡的生活。
趣味链接 秦桧只是帮凶
岳飞死后,人们在杭州西湖边为他修筑一座坟墓。墓前跪着用生铁铸成的四个塑像:秦桧、秦桧的妻子王氏和担任审判法官的万俟高、张俊。这四个铁像,一直到20世纪,仍跪在那里。游客们每经过此地,便故意在他们头上吐痰、便溺,或锤击敲打,以泄心中愤怒。以致那些铁像必须不断重铸,才能承当。其实,岳飞之死,秦桧并不是主凶。在封建专制政体下,人们不敢公开指责主凶赵构,就把罪恶全部推到帮凶秦桧头上。这也许就是历史的无奈吧!
隆兴和议——南宋与金的第二次屈辱对话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两国的和平岁月共维持了二十年。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金之间的和平,最终被完颜亮打破了。
完颜亮是金朝第三任皇帝金熙宗的宰相,以生活简朴和对人谦恭,受到举国尊敬。然而,在他简朴、谦卑的外表下,却潜藏着巨大的野心。公元1149年,完颜亮趁金朝内乱之际杀掉金熙宗,自立为帝。当“权力魔杖”到手之后,他那一向艰苦克制的权力欲就全部显露出来了。因为金朝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是一个荒远寒冷的地方,完颜亮认为无法炫耀他的伟大,于是不顾朝臣反对,于公元1153年,将都城迁到了燕京(今北京)。这不过是第一步,他的第二个目标是柳永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完颜亮要灭掉南宋、西夏、辽,继而统一全国,成为广袤中华大地上唯一的君主。
公元1161年9月,完颜亮倾全国之力,亲率六十万兵力,兵分三路大举侵宋。赵构闻讯大惊,立即下诏历数金人败盟兴兵、贪残暴虐等罪恶,号召全国臣民同心协力,捐躯报国,“共雪侵凌之耻,各肩恢复之图”。同时,他还派使者去向契丹、西夏、高丽、渤海诸国求助,请求诸国一同出兵抗金。
但就在金兵压境之际,身为建康府都统的王权临阵逃脱,致使首都临安一片惊慌。除左仆射陈康伯、礼部侍郎黄中外,其他文武官员纷纷遣送家属,以备不测。而赵构本人也打算解散百官,浮海避敌。陈康伯坚决反对,太傅杨存中则表示“愿率将士北首死敌”。随后,赵构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为参谋军事,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洪迈、秘书省校书郎冯方一同参议军事。
是年11月,金军抵达长江北岸,日夜打造战船,准备自采石(今安徽和县东)渡江。这时,参谋军事虞允文亲临采石指挥,领兵与金兵展开激战。结果金兵大败,锐气大减。
这时,金朝的内部发生内乱,完颜亮被部将杀死,金世宗完颜雍即位。完颜亮死后,金兵渐次北撤,宋军乘势收复失地,金军南侵以失败而告终。
正当南宋抗金取得胜利之时,赵构却又老调重弹,主张“乘胜求和”,并且一再表示继续对金“称臣”。而朝中的反对之声则一浪高过一浪,战乱的局面加之国内的压力,使赵构无所适从,遂决定退位以逃避。
1162年6月,宋高宗赵构以“休养”为由,正式传位于三十六岁的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赵昚于战乱中继位,改年号“隆兴”,是为宋孝宗。
宋孝宗自始至终都是主战派,他认为金国内乱是北伐的大好时机,于是没怎么做战略部署,就将北伐的重任交给了自己最信赖的老将张浚。他任命张浚当总司令,率兵大举北伐。
南宋帝王似乎都特别喜欢在错误的时机,作错误的决策,比如说不应和解时和解,不应作战时作战。而且,在这个时候,就算说是有“中兴之君”,却实无“中兴之臣”,被宋孝宗委以重任的张浚,表面上看是一位爱国且又非常有名望的将军,但他却是一个十足的草包。三十一年前,当他还担任关中(今陕西中部地区)军区司令官时,竟然诬陷最受全军尊敬的名将曲端谋反,并将其以酷刑处死,以致军心瓦解,一战而溃,使关中从此沦丧。用这种人北伐,结果自在意料之中。公元1163年,张浚率领的十三万主力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州)被金兵击败,全军覆没。后来金兵借故再次南下,一路攻占楚州、藩州、滁州,长江防线再度告急。
公元1164年10月,宋孝宗被迫议和。宋、金双方反复商讨了将近两个月,才最终达成协议: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为“岁币”,纳银由过去的每年二十五万两,改为每年二十万两,纳绢由过去的每年的二十五万匹,改为每年二十万匹。南宋放弃所占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金国逃到南宋的人员不再追回。由于这次和议发生在隆兴二年,故史称“隆兴和议”。此后,宋、金关系恢复平静,维持了约四十年的和平状态。
趣味链接 无奈的宋孝宗
宋孝宗本是血气方刚,有政治抱负的人,可惜他“凭空”得到帝位,遂必须对宋高宗赵构有所忌惮。而高宗又是长命之人,退位后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直到公元1187年10月才去世。而此时孝宗也已步入了花甲之年,再无心力有所作为了。在宋孝宗“治国”的二十五年里,其一切想法、决定都须征得太上皇的同意,实际上他只是个傀儡皇帝。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到德寿宫去“晨昏定省”,经常带着老爷子逛玉津园、聚景园、东国、天竺寺、西湖,还得陪着他拜佛庆寿。有一点儿做不周到,老爷子给个脸色,那就不是小事了。而高宗一向不主张打仗,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再想有为的儿皇帝也只能唯命是从。因此孝宗壮志难酬,也实属无奈。
元朝
蒙古崛起——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其父是蒙古乞颜部的酋长。铁木真九岁时,父亲被世仇塔塔尔人杀死,之前依附他们家的族人因此也纷纷离去。年轻时的铁木真几次死里逃生,这样的经历使他形成了坚强不屈的性格。
后来,他把妻子嫁妆中最珍贵的“黑貂皮”献给了当时草原上实力最雄厚的克烈部落统领王汗。利用王汗的势力,铁木真不但收拢了他自己家离散的部族,而且在蒙古札达兰部首领札木合的帮助下,击败了三姓蔑儿乞部的首领。
没多久,铁木真开始独立建营,提拔了许多氏族的平民和地位低微的奴隶,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公元1182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成为蒙古乞颜部的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