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发迹史
3744900000019

第19章 清算运动(2)

铲除情敌,废黜太子,自己成了皇后,儿子成了太子,在外人看来,武则天俨然已经是最有权势的女人,她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了。但是这些对于她来说,还远远不够,对于那些反对过她的人,她不可能就这么轻易地放下,她不愿意给自己留下任何祸患,不允许让任何一个可能威胁到她地位的人存在。

于是乎,她开始为稳固地位做长期计划。她明白,这一次她面对的不是两个失去庇佑的后宫女子,也不是势单力薄的后宫之子李忠,而是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以及围绕在他身边的一干大臣们。

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她从来就不是一个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越是艰巨,越有挑战,就越能够激发她的征服欲望。

武则天明白自己身边虽然已经团结了一批人,但是这些力量并不足以撼动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于是她决定先给这棵大树松松土。

正当武则天在思考从何下手的时候,韩瑗的行为给了她一个很好的借口。当年褚遂良用辞官、甚至寻死要挟高宗,阻止他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行为过激被贬为潭州都督。

过了一年后,韩瑗觉得皇帝气应该消了,而且武则天上台之后并没有开展打击自己这些当初反对他的人,他就想求皇帝把褚遂良给调回来。

于是他就写了个请愿书,大致意思是:褚遂良是国家的忠臣良相,当初被小人谗言诽谤,被调到地方上去了。当初微子(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这样的忠臣被放逐了所以商朝就灭亡了,张华被司马伦杀死,西晋就出现了动乱。陛下您现在无故把遂良这样的元老给贬黜了,恐怕对国家社稷来说不是个好事啊!

听到韩瑗这么说,李治一肚子火,心想当初你那么顶撞我,我没计较,现在又来数落我,还敢替褚遂良求情?他当初是怎么顶撞我的,还拿自己的性命来威胁我,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这让我皇帝的面子和威严哪里放?你们一个个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吧?

气愤之下的李治不仅没有把褚遂良调回来,反而把他放逐到更远的桂州(今桂林)当都督。看到这个情况,武则天真是喜不自禁,立马授意自己的得力助手许敬宗和李义府,开始松土运动。

许、李二人心领神会,没过多久就参了韩瑗和褚遂良一本,说韩瑗利用职务之便,把褚遂良安排到桂州,好方便练兵。两个人互相勾结,意图谋反。当然他们的盟友来济也跑不掉,他们三个从来都是沆瀣一气,所以他们三个肯定是互相勾结在一起的。

用这么牵强的理由,就把韩瑗贬为振州都督,来济贬为台州刺史,终身不许入朝。起先被贬为荣州刺史的柳奭也受牵连改贬为象州刺史。三个人都在离京城十万八千里远的地方,褚遂良更惨,文件还没下达到手里,就又从桂州都督改贬为爱州刺史,按现在来说他都被流放到越南去了,不过那个时候爱州还是祖国的边疆省份。

想当年,在太宗朝自己是多么春风得意,如今却被贬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褚遂良的内心是拔凉拔凉的,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什么了,于是老泪纵横地给李治写了封信。

信里面说,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屡屡遭贬,心里很忧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己当年和长孙无忌等人坚决拥立李治为皇帝,太宗临死之前,只有自己和长孙无忌是托孤大臣。当时陛下您那么伤心,抱着我的脖子哭,是我安慰了您。

先帝死后,我和无忌两个人把事情都安排好了,送陛下回宫,让陛下能够顺利地继承皇位。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希望皇上您念在以往的份上,原谅我。但是这封自白书却并未能唤回李治的心。绝望中的褚遂良在三年之后死在任上。

在韩瑗、来济、褚遂良相继被干掉之后,长孙无忌这棵大树身边的土基本上就松得差不多了。

当武则天在皇后的位子上左蹦右跳的时候,长孙无忌却躲进小楼成一统了。他身上有着和妹妹长孙皇后一样的气质,当他清楚自己的外甥已经不再信任自己的时候,他就放弃了。

对于他来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所以当他失望之后,他就开始逃离政治,对于武则天的所作所为他假装不知道,专注于读书立说上面来。

在武则天进行清洗运动的时候,他主持完成了武德、贞观两朝的《国史》八十卷,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显庆新札》一百三十卷。

他以为自己退守书斋,凭借自己的身份和声望,武则天至少不敢把黑手伸向自己,但是他再一次轻视了这个女人,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公元659年四月,有个叫李奉节的人控告太子冼(xiǎn)马(太子的初级教师)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和朝廷权贵相勾结,拉帮结派,李治派当时为中书令的许敬宗去处理这个案子。

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无疑是个极好的机会,在她的授意下,许敬宗发挥创造力将这个案件处理为:太子冼马韦季方意图勾结长孙无忌,残害忠良,图谋造反,被揭发之后韦季方畏罪自杀。

虽然李治对于舅舅什么事情都管着自己很不满意,但是他绝不相信舅舅会谋反,于是在听完许敬宗的汇报之后,他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接着他想到最近自己的行为,又开始自言自语道:“舅舅肯定是听了小人离间的谗言,心里对我有些意见是肯定的,但是怎么可能就造反呢?”

见高宗并不相信,许敬宗接着说道:“我已经把这件事情的前前后后都搞得清清楚楚了,但是陛下您却仍然不相信,心存仁慈,恐怕这对国家安全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啊!”

听了许敬宗的话,高宗心里开始有些动摇了,甚至忍不住哽咽地说:“我们李家真是家门不幸啊!亲戚里面总是不团结,有这些谋反的事情发生。去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造反,今年舅舅又这样,总出这些丢人的事,让我怎么有脸去面对天下臣民啊!”

悲伤了一会之后,没有主见的李治便问许敬宗,“这个事如果是真的话,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许敬宗见皇帝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了,便趁热打铁地说:“房遗爱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高阳公主只是个女流之辈,他们俩能翻起什么波浪来呢?但是长孙无忌就不同了,他是和先帝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智慧超群,天下无人能及。如今,他牢坐宰相之位已三十余年,威名遍天下。真可以说是既有威望又有智谋。我恐怕,他要是知道季方自杀未遂,事情败露,来个狗急跳墙,突然起事谋反,陛下打算派谁去阻挡他呢?谁又阻挡得了他呢?现在实在是托祖宗的福,借着这件小事,竟然发现了这个大奸臣,真的是社稷之福啊!”

见李治还在犹豫,许敬宗继续举宇文化及灭隋的例子催促李治,要吸取前车之鉴,速下决定,逮捕长孙无忌。

尽管如此,李治还是没有完全相信许敬宗的话,只是让他重新审查这个案件。

李治不亲自去审理,让许敬宗办理,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天,许敬宗就向李治汇报自己连夜审查的结果:季方已经承认和无忌合谋造反,韩瑗曾经跟长孙无忌说过,“柳奭、褚遂良劝长孙无忌立李忠为太子,现在李忠被废了,皇上对你也不再信任了,还把你的表弟高履行贬黜了。这让无忌心里不安,开始计划谋反。后来看到韩瑗也获罪,心里就更加不安了。所以加紧与季方等人谋反。季方说的这些,我已经仔细审查过,句句属实,希望陛下批准逮捕长孙无忌。

听了许敬宗的话,李治开始相信长孙无忌为求自保而谋反,但是天性仁孝的他还是不忍心将长孙无忌治罪。悲伤地说道:“就算舅舅真的这样做了,我也不忍心处罚他啊!要是我判了他的罪,这天下人、后世的人肯定会说我容不下亲戚,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许敬宗当然没有放弃,接着他就举汉文帝大义灭亲处死舅舅薄昭的事,说服李治以国家大义为重,果断将长孙无忌处决。

虽然李治很不想为难这个舅舅,但是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决定了长孙无忌无法幸免。李治并没有亲自审问长孙无忌,一切都操于武则天的掌控之中,长孙无忌插翅难逃。

最初,李治只是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和爵位,流放到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李治对这个舅舅还是很有感情的,虽然削了官爵,却还是让他享受一品官的待遇。

至于长孙无忌的“同党”,就没有这么好运了,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成员全部被牵连,要么被流放要么被处死,一时间,这个显赫的家族七零八落,死的死,逃的逃。让人感叹世事变化无常,荣华富贵如同过眼云烟。

但是这件事情远没有结束,就像当初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事件一样。事后,李治忽然有种感觉:这个案子可能是个冤案。于是,他让许敬宗等人重新审查这个案件,许敬宗是武则天的犬牙,李治真有眼光。再次审查的结果是:长孙无忌畏罪自杀。就这样李治的不忍和善良再一次让自己的亲人丧命。

长孙无忌自杀,对于武则天很给力,现在可以将政敌一网打尽了。她首先把柳奭、韩瑗以及长孙冲(无忌的儿子,李治同母姐姐长乐公主的丈夫)这些人除名,褚遂良被削去官爵,高履行再贬洪州都督,褚遂良两个儿子在流放途中被杀。凉州刺史赵持满(长孙诠的外甥)不肯招认,惨死狱中,长孙诠(长孙无忌的堂弟、李治同母妹妹新城公主的丈夫)被流放地的县令所杀。

此外,当初没有明确反对武则天的中立派于志宁,也因为拥戴过废太子李忠未能幸免于难,先是被免官、发配到黔州当刺史,后来又贬为荣州刺史,他的亲戚中也有七个人被牵连降职。

在所有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人中,结局最好的当属来济。他没有被牵涉进造反案中,只是和褚遂良结党营私而被贬为庭州刺史,后来在与突厥的战争中阵亡,被追赠为楚州刺史,回葬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