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朱元璋发迹史
3745300000018

第18章 蒙古人的噩梦(2)

回首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当务之急最要紧的是筹划北伐大计。北伐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成功的,朱元璋很清楚眼前的困难,他是否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还是先来说说朱元璋的对手蒙古人吧!蒙古人跟汉人一样,也喜欢窝里斗。铁木真之前,蒙古人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当铁木真统一蒙古后,这个少数民族令人恐怖的战斗力立即释放出来。

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征服的。虽然这些野蛮人看上去好像没什么文化,但是在军事方面他们似乎有一种天才,他们不仅武器先进,而且作战也非常讲究策略,丝毫不让《孙子兵法》。

蒙古人个个都骑术高手、箭术高手,在交战的时候,他们并不直接用刀剑和对方砍杀,而是先给对方来一阵箭雨。进攻之前他们射箭,进攻之后他们也射箭,逃跑的时候还会回过头来给你一箭。碰上这样的军队只能叫苦连天,因为他们机动性太好,打仗的时候特别灵活,最擅长的又是远程攻击,不用靠近敌人就能把敌人歼灭。

当年的蒙古骑兵确实可怕,他们几乎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时隔这么多年,虽然他们战斗力衰退了很多,斗志也不如当年,但他们依然随时可能变成一支死亡骑兵。

当年西方的基督教徒把蒙古的黑色军队比喻为“上帝之鞭”,可以想象这支军队有多么恐怖。

朱元璋是幸运的,因为蒙古人自从入主中原后,不光变得腐化堕落,互相之间的争斗也越来越严重,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堡垒总是先从内部攻破的,朱元璋赶上了元帝国的堡垒出现地震的时候。

元朝在扑灭刘福通之后,为了抢功,朝廷内出现了内讧,这对奄奄一息的元朝而言是个致命的灾难。戮力同心的话,还有可能打败强大的朱元璋集团。

在镇压红巾军的过程中,元廷产生了几个新崛起的军阀,分别是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和张良弼等人。

察罕帖木儿在狙击刘福通西路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一展身手,先后控制了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孛罗帖木儿是答失八都鲁的儿子,答失八都鲁名字虽然怪异,确是元末不可多得的名将,他曾经在河南击败刘福通的军队,威望相当高。不过,他们没有及时地扑灭起义军的余火,招致元顺帝的猜忌。元顺帝怀疑答失八都鲁和红巾军暗通,只是怀疑而已,答失八都鲁却因此一气之下就起不来了。又一起心理事件的案例,看来学习一些心理学真的很有必要。

孛罗帖木儿子承父业,盘踞在山西大同,结果和察罕帖木儿发生冲突,双方都不肯退让,结果就打了起来。打了一年,元顺帝也看够了,便命令他们不要再打。两人也装模作样握手言欢,但时隔不久,又打了起来,这次还拉来其他军阀一起,算是打群架。

孛罗帖木儿将张良弼拉到自己这边,察罕帖木儿便联合李思齐。元顺帝再次出面干涉,可是这些人已经不把他的命令当回事。之后,察罕帖木儿被起义军的刺客杀死,养子扩廓帖木儿接手他的军队。扩廓帖木儿的中文名叫王保保,是元末非常厉害的一个将领。朱元璋的北伐过程中将会遇到这个对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丞相和皇后密谋,打算来一场政变,让皇太子提前继位。御史大夫老的沙发现了这个阴谋,便带领朝臣一起弹劾丞相。皇太子对此很不满,用计将老的沙削职,还准备处死他。结果老的沙逃出宫,到孛罗帖木儿那里避难。孛罗帖木儿对朝廷本来就不满,立即收留了老的沙。

朝廷得知这个消息,下令解除孛罗帖木儿的兵权。这一来,正好给他造反的借口。孛罗帖木儿竟然带着大军向大都逼近。太子仓皇出逃,元顺帝非常无奈,表示自己错了,立即恢复你的兵权,你快回去吧!皇帝做成这样,确实窝囊。孛罗帖木儿也非常听话,听说恢复自己的兵权,也就退兵了。

孛罗帖木儿刚回去,元廷就准备对他进行讨伐。这人速度真快,听说朝廷这么搞,又兵临大都。太子跑到王保保那里,元顺帝等于是被他绑架了,无奈册封他为左丞相,命老的沙为平章政事。

此时,王保保和李思齐联合出兵,逼近大都。元顺帝很害怕,秘密杀掉孛罗帖木儿,以此讨好王保保。看这段历史让人头晕眼花,简直搞不清楚元顺帝的真正立场。其实,元顺帝当时已经比较孤立了,他只有一个立场:保住自己的地位。太子也好,王保保也好,孛罗帖木儿也好,既是他的敌人,又是他的棋子,他希望通过这些人的争斗维护自己的帝位。

王保保进京后,皇太子想借助他的兵威逼迫父亲退位,但王保保不同意。王保保毕竟是元朝的忠臣,因为这事,他和皇太子闹翻,随后被太子排挤出京城。不过王保保认为这是好事,这样一来,天下的兵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王保保想的太过简单,老将李思齐第一个不服。李思齐不但自己不服,还联合其他人一起反对王保保……

元廷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朱元璋起来后,元顺帝慌了。他一方面让王保保去收拾朱元璋,另一方面要他交出大部分兵权,其他的军阀纷纷倒向皇帝这边,联合对抗王保保。王保保的处境是艰难的,一方面要和朱元璋斗,另一方面还要和同僚们斗。

这种形势最受益的一个人是谁,毫无疑问,就是朱元璋。

北伐之前

在说北伐之前,我们先说说石敬唐这个人。说石敬唐这个人改变历史一点都不过分,不过他对历史的影响全是坏的方面。

那时候还是五代十国,宋朝还没有诞生。不过,石敬唐已经为宋朝的灭亡挖好了坑。石敬唐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当然也为了自保,居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北方的屏障,拱手送出后,中原大地就暴露在少数民族的铁蹄下。

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曾出动大规模的战争,企图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惜燕云十六州地势实在太险要了,最终功亏一篑。

燕云失陷四百多年后,朱元璋终于捡起赵匡胤赵光义的梦想,开始了北伐的宏图。朱元璋主要占据南方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元朝的势力范围。能不能打赢这场决定性的战役,朱元璋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在历史上,北伐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

这么大的一个军事行动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非常重要。

朱元璋在大会上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目标:“各位,现在南方地区基本平定,但我们不要忘了,中原百姓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学习张士诚的坏榜样,不可以固步自封,因为这样等待我们的只有灭亡。只有推翻暴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中原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让我们去解救苦难的同胞们吧!”

说完了这番慷慨激昂的话,朱元璋问属下的大臣们对于具体的作战有什么意见。

刘基立即表态:“现在明王(此时小明王已经沉入江中)的政权已经非常牢固,统治疆域辽阔,百姓众多,而且爱戴明王。我们完全有实力打败元军,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长驱直入,直接开赴中原和元军作战。”

朱元璋听完面带微笑地说:“元帝国虽然已是强弩之末,但实力仍然不能小觑,放手大干虽然很鼓舞士气,然而却过于冒险,所以我们应该找到更好的方式。”

常遇春说道:“我认为擒贼先擒王,只要攻进大都,把元顺帝抓住了,就什么都好办。”

朱元璋听了,笑着摇头:“要想彻底击垮元朝,必须先进攻山东和河南,然后再图大都。这样稳妥一些,而且就算战事不利,我们也不会血本无归。”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策略确实高人一等,因为元帝国虽然元气大伤,但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如果轻敌的话,很容易失败。

而且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几百年来修得固若金汤。兵临城下,一旦攻不下来,士兵疲惫,粮草不济,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这时,如果元朝各个地方的军队来围剿,朱元璋集团很可能有覆灭的危险。

过高估计对手的实力从来不是一件坏事,朱元璋是这么做的,也因此更加认真对待这场战争。

山东是进入大都的屏障,所以是必须首先攻克的;随后,挥师河南,剪除元朝的羽翼,再攻占潼关,占据元朝的门槛,这样天下就处于掌控之中。这时候,才能放心进攻元大都。这个战略确实是一流的,在当时的形势下找不出更好的。

那么,山东谁去打呢?不用说,徐达和常遇春,这两人就像明帝国的双子星,总是连在一起的。他们配合,极少失败。

北伐开始了!

波澜壮阔的北伐

王保保虽然也是一个名将,但他犯了一个错误,轻敌。他根本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朱元璋率领的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他把自己的主力用在内斗方面,将防守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弟弟脱因帖木儿,这人其实也还是个称职的将领,称职的将领和一流的将领是有本质区别的。

徐达和常遇春来了,在以后的岁月里,蒙古人听到这两人的名字心底就发毛。

徐达和常遇春率领二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山东进发。这一次,徐达和常遇春让元朝统治者领教了什么叫做名将。

脱因帖木儿还在济南部署防守任务的时候,忽然发现山东境内到处都是吴军。前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山东就落入朱元璋的掌控中。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打仗效率非常高的将领,没有多作停留,立即兵分两路,挥师河南。在河南,他们遇到了像样的抵抗。

镇守河南的是梁王阿鲁温,这个人还是挺有能力的,他调集了五万的兵力,在洛水旁边等候徐达,期望能够挫败徐达和常遇春的锐气。他所以在这地方布阵,一来可以击其半渡,二来可以方便逃跑。

击其半渡的想法落空,常遇春太猛了,他带领着先锋部队迅速渡河,杀得元军措手不及。阿鲁温见到这种架势,脚底抹油,准备逃跑。可惜常遇春比他还快,把他抓住了。

王保保正和李恩齐等人打得不可开交,这时才回过头来,发现对手远比想象中的可怕。

山东战场很顺利,冯胜那边也不赖,事实证明,冯胜也是一个难得的名将,他很快就攻占了潼关。元军守将看他来势凶猛,放弃陕州,慌不择路地逃跑。李思齐、张良弼争权夺利寸步不让,看到冯胜的大军,急忙逃入关中。潼关陷落后,各地元军纷纷溃逃。至此,潼关以东的地区基本平定。朱元璋实现了自己的战略计划。

到了五月,朱元璋亲自来到汴梁指挥战斗。此时,徐达和常遇春锐不可当。河南很快就变成朱元璋的地盘,是时候攻打大都了。元朝的末日即将来临!

这是朱元璋发迹以来最吸引人的战役!

这个可以名垂千古的好机会,那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过,徐达和常遇春太耀眼了,这个机会自然是他们,再说,朱元璋对这两个人,不管能力和人品都非常信任。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二十七日,徐达和常遇春攻下通州,现在大都就在眼前了。

肥肉就在嘴边,容易吃吗?不容易,这是一块比石头还硬的肥肉,能够消化它就有营养,不能消化的就只能撑死自己。

幸好,徐达和常遇春都是久经战场的人,早已练就了一副尖利的牙齿和无所不化的胃。

有两个最主要的困难摆在他们面前:

第一,大都是元的中心,城池坚固不用说,而且城中粮草充沛,军队庞大,足够坚守一年以上。如果想围死他们,一年后才有结果。

第二,离大都不远的太原,王保保有十万大军正注视着大都一切,虽然王保保和元廷有很深的矛盾,但毕竟那是内部矛盾,所以他随时可能过来勤王。

徐达是个很谨慎的人,他充分估计到了可能遇到的困难,所以准备了五天才开始围城。

但这时,徐达惊呆了。

原来这里没有大军驻守,也没有元朝皇帝,只有少量的守兵,他们看到徐达别说反抗,打开城门还来不及。事情怎么会这样?

原来元顺帝听到徐达攻克通州的消息,第二天就带着全家老小逃跑了,这个老兄是明智的,因为他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命,还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元朝就这么覆灭了,朱元璋以明朝的开创者身份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荣耀,鲜花,掌声,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光荣都可以加在朱元璋集团的头上。和其他开国皇帝不同,朱元璋不只是成功地登上了皇帝宝座,他还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赶走了欺压黎民的蒙古统治者,同时,他还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四百多年了,失去的儿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如果没有朱元璋,难以想象事情会这么顺利。很显然,朱元璋比自己的偶像刘邦更优秀,他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打败了所有敌人,包括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人。

天下还有谁是朱元璋的对手?

没有人了,也许还有一个人,这个人不是王保保,而是朱元璋自己。因为朱元璋发现,打江山固然困难,但真正考验的他是治理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