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扎在绍兴的浙江省团练大臣王履谦,却在一味地勾结地方的豪强地主,把持着地方,根本就不管杭州城的死活,不发一兵一卒援救。
更加过分的事情还在后面。在一路太平军进攻钱塘江南岸的时候,当时和杭州只有一水之隔的如兴知府廖宗元,率领跑船,迎头痛击太平军,可是因为寡不敌众,所以败下阵来。往回撤退的时候,王履谦以为廖宗元是在给太平军带路,竟然派人进攻这些退下来的清军,而且还殴打了廖宗元。
双方这一次火并,给太平军带来了方便。就在他们火并的时候,绍兴空虚,太平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绍兴。而王履谦竟然带着家眷,丢下军队逃跑了。这样一来,离杭州最近的援兵也没了。
太平军围城第十天的时候,杭州城就已经乱了。要不是王有龄尽力地弹压,恐怕早已不攻自破了。
好不容易有个叫张玉良的将军率领援军赶到,开始的时候打了一个大胜仗。后来却没有及时率军进入杭州城,所以又被打败,张将军也战死于此。
紧接着,杭州城内就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也没人能管得了,因为大家都饿疯了。
王有龄原本打算坚持一些日子,等到太平军带的粮食吃完了,自然就会退兵。但没有想到,今年浙江西部的稻米大丰收,太平军来得太快了,清军抵抗不了,稻米没有来得及收割,都被太平军抢走了。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杭州城都绝望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曾国藩和左宗棠的援军能快点赶到,胡雪岩能早一点把粮食运回来。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军队都被阻隔在了救援的路上,胡雪岩带着粮食就在城外,却没有办法进城。
杭州城里面也是谣言四起,大家都说胡雪岩带着买粮食的钱跑了,杭州已经危在旦夕,他怎么会回来呢?有些官员还要联合起来,告胡雪岩。
王有龄虽然已经被战争和各种琐事折磨得不成人样,但还是坚持带病巡视杭州城的防务。他并不相信胡雪岩会带着银子逃走,他坚信胡雪岩一定会带粮食回来。所以,他严厉斥责那些想告胡雪岩的官员,要大家把精力都放在守城上。
王有龄知道杭州城已经没有希望了,他清楚城里面能吃的东西已经全被吃掉,大家再也没有一点力气守城了。
太平军马上就要发动总攻了,王有龄收到了胡雪岩从城外想方设法弄进来的几袋米。王有龄哭了,他知道胡雪岩绝不会辜负他,他终于把粮食运来了,但是却进不了城,太迟了。但是总算还有点安慰,自己没有看错胡雪岩这个兄弟。
三天以后,城外的太平军发动了总攻。胡雪岩更是心急如焚,但却毫无办法。他知道这次王有龄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因而他更加难过。
不出胡雪岩所料,就在杭州城被攻破的那一刻,王有龄和自己的家人一起自杀殉国。他实现了自己当初“与杭州城共存亡”的悲壮誓言,无限光荣地去了。
胡雪岩在城外听到这个消息,急火攻心,不幸病倒。
王有龄死了,胡雪岩的好兄弟没了,大靠山倒了。胡雪岩在浙江的生意也损失了大半。胡雪岩还能东山再起吗?
搭上左宗棠的船
王有龄死了,胡雪岩病倒了,一病就是半个月。基本复原之后,他还是每天都想着王有龄的死,觉得是自己对不起王有龄。如果自己能及时把粮食运到杭州城内,王有龄或许就不会死。两个人是金兰兄弟,现在王有龄死了,他却活在这世上,所以他更加地惭愧。
投靠左宗棠
尤五爷劝慰胡雪岩要振作起来,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好好经营自己的事业,不要让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事业就这样付之东流。
胡雪岩问尤五爷:“您看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尤五爷说:“最近朝廷任命湘军的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现在已经到了浙江境内。听说这个人很有些本事,手里又有军队。要想为王有龄报仇,重新振兴生意,就必须要找他做靠山。”
胡雪岩听了尤五爷的话,就说:“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也只好如此。”
他们决定,带手里的一万石米去见左宗棠,先送一份厚礼给他,而这份厚礼是左宗棠无法拒绝的。
可是,想把这一万石米运到左宗棠那里,已经是难上加难了。因为现在到处都是太平军,必须找到一支军队来护送他们的运粮船,但胡雪岩手里根本没有军队。尤五爷便想到让古应春联系一支洋人的军队来保护运粮船,这样一来就能万无一失了。
于是胡雪岩就写信给在上海的古应春,让他想办法去联系或者雇佣一支洋人的火枪队来保护运粮船。古应春接到信后,动用自己的老关系,出高价雇佣了一支两百人的洋人火枪队,坐船来到杭州湾,保护着胡雪岩的船队去找左宗棠。
就在他们找左宗棠的途中,听到了两江总督何桂清被朝廷革职的消息。原来,清朝的咸丰皇帝已经病死,新登基的同治皇帝年纪尚小。本来是由一些顾命大臣辅政,但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联合在一起发动了政变,废黜了这些顾命大臣。
何桂清从仓场侍郎升到了两江总督,但是他在对太平军的战斗中临阵脱逃,放弃了军事重镇常州,一下子身败名裂,所以朝廷就把他革职了,算是对那些战死疆场的官员有个交待。
可是这样一来,胡雪岩的靠山又倒了一座。现在左宗棠对胡雪岩来说,已经是至关重要了。所以他催促众人加快脚步,想早一天见到左宗棠。
牛人左宗棠
话说王有龄在杭州城死难的消息,马上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当然,也传到了正在救援路上的左宗棠那里。同时,一些对胡雪岩十分不利的谣言,也传到了左宗棠的耳朵里。左宗棠听说胡雪岩是个奸商,在杭州城被围的时候居然带着银子,丢下王有龄跑了,所以心里面对胡雪岩很反感。
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字季高,和现在任两江总督,节制江南四省军务的曾国藩是老乡。他少年聪慧,十四岁就中了举人,然后屡试不第,没有考中进士。然后开始遍览群书,尤其注重兵法,学习霸王屠龙之术,有很大的名声。
年轻的时候,被林则徐看重。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又投笔从戎,进入了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的幕府,经常为这两位先后做过湖南巡抚的大人出谋划策,屡立战功。当时社会上有句俗语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可见当时天下人对左宗棠的看重。
左宗棠这个人脾气很大,而且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经常为了一件小事坚持自己的看法,从而和巡抚大吵大闹。天下人都知道湖南有个权力比巡抚还大的“左师爷”。
左宗棠因为办军饷,接济曾国藩的军队收复武昌有大功,被曾国藩举荐升任兵部郎中,以兵部郎中的身份在曾国藩军中帮助他筹划军务。
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以后,曾国藩感到自己兵力不足,又不想埋没左宗棠的才能,就派左宗棠到湖南去招募军队。左宗棠不负所望,成功地招募到5000人,组成了楚军,是湘军的一支,又被称为新湘军。
随后,左宗棠加紧训练这支军队,带领这支军队开赴江西、安徽和太平军作战。左宗棠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接二连三地取得胜利,收复了很多失地。
太平军攻克杭州,王有龄自杀殉国之后,清政府就直接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浙江全省军务。从一个正五品一下子升任到二品的巡抚,天下罕有。
大家注意,左宗棠任兵部郎中时只是个虚衔,并没有到任。这次任浙江巡抚,则是实职,并且既有兵又有权。可以说,左宗棠是从一介布衣直接当上一个省的一把手。
左宗棠功劳大,才能高,被当时的人称为“国士无双”、“天下奇才”。
两个英雄的历史性会面
话说左宗棠带兵到达浙江时,面对的最大敌人并不是太平军,他的最大问题是军队缺粮。连年的战乱,太平军这两年已经把粮食都搜刮殆尽,再加上灾荒,导致严重缺粮。左宗棠的军队没有粮食,不要说和太平军作战,就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因而,左宗棠非常忧心粮食问题。
这时候,胡雪岩带着一万石粮食来到左宗棠的门前。左宗棠听说胡雪岩来找他,因为先前谣言的影响,他十分反感胡雪岩,所以就没有见他。此时的胡雪岩已经真正见识到了左宗棠的权势和威风,所以就更坚定了投靠左宗棠的决心。
胡雪岩对此很纳闷,左宗棠为什么不见自己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花钱托人去打听,一打听才知道左宗棠听信了谣言,误会了自己。
紧接着胡雪岩就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左宗棠已经对他很反感了,而且左宗棠这个人的脾气非常暴躁,嫉恶如仇。如果把他惹急了,自己的生命都会有危险。现在到底要不要再去求见左宗棠呢?
胡雪岩开始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再去求见左宗棠。不到最后一刻,他是不会放弃的。胡雪岩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求见左宗棠。
为了让自己能够见到左宗棠,胡雪岩又花钱买通了左宗棠身边的一个师爷,求他在左宗棠面前多说说自己的好话。那个师爷见钱眼开,也就答应了。
这天,胡雪岩再次到左宗棠的驻地请求左宗棠的接见,没想到又被一个军校给拦住了。军校告诉胡雪岩:“左大人整日忙于军务,根本就没有时间见客,你还是请回吧!”
胡雪岩回答说:“我知道左大人很忙,但我这次来确实是有重要的事情,必须见左大人一面。”
军校说:“你有什么重要事情告诉我就行,我会代为通报的。”
胡雪岩说:“我的事情必须当着左大人的面说,首先我是浙江的地方官,左大人现在是浙江巡抚,我是左大人的下属。有重要军情要见左大人,难道不可以吗?
“其次,就算不以官职论,那我也是浙江地方上的老百姓,左大人是我的父母官,不管是从道理上,还是从情感上来说,左大人都该接见我。
“再者,我这次还带来了一万石稻米,是代表浙江的老百姓来慰问左大人的。这一路来得实在是不容易,可以说是风餐露宿,饱尝艰辛。只是想见一见左大人,听一听他老人家的教诲。再汇报一下杭州的情况,难道不行吗?”
军校听胡雪岩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十分诚恳坦率,所以就答应为他通传一下,让胡雪岩先在外面等着。
军校进入左宗棠的中军大帐,把胡雪岩再次求见的消息告诉了左宗棠。
这时候,左宗棠正在烦心粮食的事情。听到军校报告说胡雪岩又来了,就更加烦了。他对军校厌恶地说:“这个奸商,怎么又来了!我现在根本没有时间搭理他,你让他走吧!”
军校正要出去的时候,旁边的一位师爷(就是被胡雪岩花钱买通的那位)示意军校先停一下。然后他对左宗棠说:“现在大人正为粮食的问题烦恼,而胡雪岩这个人以前就曾做过粮食生意。何不找他来问问,况且外界的谣言我们也都不知道真假。不如把他叫进来,仔细问问,或许他能为我们解决粮食问题。”
左宗棠听了师爷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就问军校:“胡雪岩来的时候,说了些什么?”
军校就把胡雪岩的话都复述了一遍,当左宗棠听到胡雪岩带来了一万石稻米来劳军的时候,眼睛突然一亮,心里面非常高兴,就对军校说:“既然他来劳军,我也不好不见他,让他进来吧。”
军校便把胡雪岩带进了中军大帐。胡雪岩进来之后,先是看到了四块红牌,上面写着左宗棠的职位和权位。又看见两边矗立着大旗,上面写着一个耀眼的“左”字,实在是威风。一个中年人头戴红官帽,身穿黄马褂,一脸的霸气,站在旁边。胡雪岩知道,这个人一定就是左宗棠。
胡雪岩打心眼里羡慕左宗棠,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将来也要混上红官帽和黄马褂,像左宗棠一样风光。
胡雪岩一抬头,看到左宗棠正朝自己望来,马上低下头去,强压住心中的不安,振奋精神,整理衣冠,跪下来参拜左宗棠。
胡雪岩恭敬地说:“下官胡雪岩,拜见左大帅。”
过了一会儿,才听到左宗棠说:“胡大人,本官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了,你这次来找本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胡雪岩这才抬起头说:“左大帅这次率领湘军子弟兵,不远千里而来,为的就是解救浙江百姓的苦难。入境以来,连连报捷,雪岩此行一来祝捷,二来就是代表浙江百姓来劳军,三来就是请大帅速速进军杭州,为已经死难的王有龄大人报仇雪恨。”
左宗棠听了胡雪岩的一番话之后,脸色开始缓和。
他说:“你先起来说话,现在国家遭逢战乱,太平军又危害百姓,长时间不能剿灭,哪还有什么喜事?不过,你能来劳军,我还是感谢。至于你说为已故的王中丞报仇,我倒想要问问你,早就听说你和王中丞是金兰兄弟,发誓要同生共死。为什么现在王中丞死难了,你却还活着?”
还没等胡雪岩说话,左宗棠接着说:“我进入浙江以后,收到了很多举报你的信件。说你在杭州城被围之前,带着买粮食的钱出城逃跑了。虽然这些都是谣言,不可轻信,但是我也会仔细察访。如果真是实情,我也不会轻易放过你,你知道吗?”
胡雪岩说:“如果下官有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请大帅严惩。但是雪岩自问并没有什么不法之事,只怪平时做事锋芒太露,又不避仇怨,自然会得罪一些人。
“至于大帅责备雪岩一个人苟活于世,没有追随王大人而去,雪岩实在没什么可辩驳的。我当时之所以逃出城去,是受王大人所托,出城购粮,以解杭州城的燃眉之急。我这里有王大人交给我的一封遗书,可以证明我说的话没有半点虚假。”
说罢,胡雪岩便把王有龄当初交给他的遗书,拿给了左宗棠。左宗棠仔细看了一遍之后,十分感动。他对胡雪岩说:“原来是我们错怪你了。”
胡雪岩听了这句话,放声痛哭,长时间的委屈终于得到了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