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胡雪岩发迹史
3745400000016

第16章 左宗棠与胡雪岩的“梦幻组合”(1)

杭州城收复以后,胡雪岩全力进行善后工作。他先出妙计,助左宗棠抵制军费报销,后成功阻击曾氏兄弟,加入洋务运动,全权主持造船事务。左宗棠出兵西北,胡雪岩尽力筹划,在上海和洋商斗智斗勇,终于借到巨款。并成功打击李鸿章,自己旗下的生意大发展,被大家誉为“胡大财神”。

胡大善人

保全杭州百姓

上节说到了左宗棠收复了杭州城之后,还没有进城,胡雪岩就对左宗棠说,他非常担心官兵进城之后,照样大肆搜刮百姓,或者干出些奸淫掳掠的不法勾当。他请左宗棠下令,严厉禁止官兵残害百姓,否则杀无赦。胡雪岩这样做,是想为杭州城多保存些元气,自己善后的时候就可以少花一点力气。

左宗棠听了胡雪岩的话,非常赞赏地说:“你考虑得非常周到,现在的杭州城经过战乱,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眼下正需要休养生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我立刻下令,不准官兵残害百姓。如有违者,杀无赦!你看怎么样?”

胡雪岩接着左宗棠的话说:“那我先替杭州城的百姓谢谢左公了,您真是功德无量。官兵弟兄们拼死救下了杭州百姓,理应得到酬劳,我决定联合杭州地方的乡绅,一起拿出十万两银子劳军。左公您看怎么样?”

其实,左宗棠在攻城之前,为了激励士气曾经许诺过城破之后允许官兵抢掠。但此时又要出告示禁止,不免失信于人,以后更没法带兵。听胡雪岩说要拿十万两银子来劳军,心想这样也好,自己总算对手下的人有个交代。想到这,左宗棠立刻答应说:“你这个提议很好,这样就可以保住官兵的士气。杭州收复之后,事情千头万绪,本省的税收和财务方面的事就统统交给你处理吧。”

胡雪岩马上应允,又说了些闲话便离开了。他要回去准备一下,进入杭州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积极投入善后工作

第二天,胡雪岩带领着自己的随从,并有左宗棠派的亲兵保护,进入了杭州城。到了杭州的武林门外面的时候,他远远看到有一些人站在那里。走近前一看,才知道是左宗棠最新委派的杭州城的地方长官和王秀才等人来接他。胡雪岩很感动,连忙致谢。

大家簇拥着胡雪岩,来到原来的浙江巡抚衙门,这是何等的风光!进入府衙内,胡雪岩不由地想起了先前死难的王有龄,有些伤心难过。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为杭州的父老多做些好事。

随后,他立即开始进行善后工作。首先,他拿出自己的钱,请人把倒在路边的尸体,或是被人扔在野外的尸体集体掩埋。其次,为他们举办非常隆重的祭祀仪式,并请高僧为他们超度亡魂。这样便可以让死者安息,生者安心。

他派人买了很多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煮好之后,免费发放给老百姓,并在杭州城的主要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他非常清楚,经过大战乱,一定会有流行疾病发生,必须提前预防。

杭州城经过战乱,粮食已经被太平军搜刮殆尽,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老百姓每天都在挨饿,而离稻米收获的日子还有半年之久。胡雪岩便出面联系杭州城的士绅,让他们出钱买粮食接济老百姓。

他答应劳军的十万两白银,也需要士绅帮忙多想想办法。但经过战乱之后,这些士绅家里确实也没什么钱,而胡雪岩手里的钱也不宽裕。战乱发生以来,胡雪岩已经拿出很多钱帮助左宗棠买军火、粮食,而朝廷欠胡雪岩的钱一直也没有还。

所以,胡雪岩手头的钱也是捉襟见肘。好在他在上海开设的钱庄还有利可赚,和洋人的银行也有生意往来。胡雪岩通过古应春,从外国人的银行借了三十万两白银,用自己在上海的生意作抵押。

胡雪岩拿着这三十万两银子,从上海买粮食,在杭州城内开设粥厂。他宣布要在杭州城施粥半年,等到收获稻米的时候就会停止施粥。

胡雪岩又拿出八万两白银,加上士绅们凑起来的两万两白银,总共是十万两白银劳军,这样就有效地安定了民心和军心。

他还宣布把杭州老百姓必需的衣物、砖瓦、木料等物品,在浙江省内公开招标,让商人们竞价投标。用最少的钱,做了最大的事,并对做这些事的商人免除赋税。

胡雪岩还亲自吊死扶伤,并奏请朝廷,对作战中战死或是负伤的士兵,一律给予相应的照顾和奖赏。对于他们的家属,给予妥善的安排。为那些忠义之人在杭州建立忠烈祠,永远享受后人的祭奠。

对那些被太平军胁迫的妇女,统统不追究,发给她们路费,让她们回家好好过日子。

胡雪岩特别重视即将到来的春耕。他专门派人负责买种子以及其他事宜,尽全力筹办。还重新恢复和修葺学校,让读书人安心学习,并且给予很好的照顾。

胡雪岩求见了驻扎在杭州的清军主要将领,请他们严格约束手下的军队。胡雪岩是左宗棠身边的红人,那些将军都表示,一定会按胡雪岩的意思去办。

过了一些日子,左宗棠平定了湖州的太平军,率领军队来到了杭州城,看到杭州城破败的样子,心中十分难过。他马上召见胡雪岩,询问善后工作的进展情况。胡雪岩把自己在杭州所做的一切都告诉了左宗棠。左宗棠对胡雪岩采取的措施深表赞同,又盛赞了他。

左宗棠看到市面上很萧条,往来的行人也很少,就问胡雪岩:“原来杭州城有多少人?”

胡雪岩回答道:“原来有八十一万人,现在只有七万多。逃走了大部分,战乱中又死伤了不少。”

左宗棠说:“有什么办法能让人口多起来,让市面重新兴旺起来呢?”

胡雪岩回答说:“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杭州城安全了,没有人欺负他们,有钱可赚,百姓们自然就回来了。”

左宗棠点点头说:“我了解你的意思。我会严格约束手下的士兵,加强纪律,让老百姓回到杭州生活、居住,做生意。”

胡雪岩紧接着说:“如果是这样,杭州城就可以再度兴旺了。同时,要将善后局改为赈抚局,才名正言顺。”

左宗棠满口答应。过几天,朝廷下旨,左宗棠收复杭州有功劳,加封他为太子少保。让左宗棠把所有有功人员的名单报上去,政府要嘉奖。

左宗棠对胡雪岩说:“我这次一定要向朝廷保举你,向朝廷讲清你的大功劳,让朝廷嘉奖你。”

胡雪岩自然是道谢,接着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朝廷调拨钱粮。麻烦大人奏请朝廷,取消今年浙江的赋税,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左宗棠说:“这话不错!大乱之后,最要紧的就是休养生息,但具体怎么做呢?”

胡雪岩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不扰民。请大人下令不要让各级官吏去骚扰农民,让他们安心种地;严格约束官府和军队,不要让他们在农忙时节征差拉夫;不准杀死耕牛,本就没有多少人敢种地,如果耕牛被抢或是被杀,就更没有办法耕地。”

左宗棠说:“你说得很对。我在家种过地,能理解农夫的难处。就按你所说的去办,谁要是敢违犯,就杀了他,以儆效尤。”

接着他又问胡雪岩:“还有其他要注意的事情吗?”

胡雪岩说:“湖州是个产生丝的地方,产的丝卖给洋人,可以卖很多钱,对我们恢复浙江的经济有很大的帮助。但蚕丝有时是非常难得的,养蚕不容易。过几个月,就到了养蚕的时候,我担心弟兄们去打扰蚕农,或者烧毁、砍伐桑树。这样湖州的生丝就会大大减产了,我们也就减少了一大笔收入。”

左宗棠听了胡雪岩的话,惭愧地说:“以前我也研究过经济实用之学,却没有想到养蚕是如此的重要。这事关系重大,我会下令,严厉禁止士兵们骚扰蚕农,砍伐桑树。”

胡雪岩说:“如果这样,浙江的经济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浙江的父老有福了,真的非常感谢左公!”

左宗棠说:“我更要感谢你,多亏你考虑得如此周到,你真是我的贵人啊!”

胡雪岩又照例谦虚了一下,随后两人闲聊了一些官场上的事情,就各自忙去了。

话说左宗棠把胡雪岩所说的问题都写成命令,通通颁布下去,严格地执行。

浙江一省很快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老百姓们都很感念左宗棠和胡雪岩的恩德。整个浙江都在传诵着他们的美名,尤其是胡雪岩,大家都感激地称他为“胡大善人”。

胡雪岩得到老百姓的称赞之后,内心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知道一个人、两个人说你好,并不是真的好。如果大家都说你好,那才是真的好。他也知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大家都很穷困,谁还会和你做生意呢?只有大家都有钱了,他才能更有钱。

胡雪岩在浙江主持善后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忘了发展自己的事业。他派刘庆生在杭州城内重建钱庄,即在阜康钱庄的原址上,重新修建并准备开张,把以前的生意都经营起来。

“左司令”的参谋长

话说收复杭州之后,左宗棠倚重胡雪岩的地方越来越多,好多事情都找胡雪岩商量。这已经不仅限于一些善后工作的处理,还有一些政治、军事上的大事,左宗棠都会找胡雪岩商量,让他帮着自己出主意。

出妙计,抵制报销军费

收复杭州之后,清政府户部和兵部的一些办事人员,看到朝廷即将要平定太平军的叛乱,联合起来给朝廷上书。他们要求在湘军收复南京以后,办军费报销,朝廷也同意了。

兵部和户部的人知道湘军和淮军的将领大都是农民出身,根本就不懂怎样去办军费报销的事情。他们想出办法,说由他们自己组成一个团队,亲自到湘军、淮军那里帮他们办理军费报销的事情。

湘军、淮军要做的是,按照以往的惯例,往部里面交纳百分之二的费用。他们以为这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大好事,湘军和淮军肯定会同意的,迫不及待地自己先筹集了两万两白银,把办理军费报销用的东西都已经买齐,就等着曾国荃攻克南京了。

湘军和淮军到底领不领人家这个情呢?不好意思,人家不领这个情。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湘军、淮军手里面花掉的银子不计其数,根本弄不清是怎么花的,也没有特别详细的记录,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再说,人家也不愿花这笔冤枉钱。

但是朝廷已经批准,仍然要认真应对。这件事让湘军和淮军的主要将领都很心烦,其中当然包括左宗棠。左宗棠找来他的参谋长胡雪岩,一起商量这件事。他对胡雪岩说:“现在那帮兵部和户部的老爷们,正盼着曾九(曾国荃)马上攻下南京城。他们觉得太平军一灭,他们发财的机会就来了。

“曾九已经对南京进行了合围,洪秀全被困在里面了。李少荃(李鸿章)的淮军现在已经包围常州,攻克常州是旦夕之间的事情。常州一旦被收复,可以直接西进,汇合在镇江的冯子材,经丹阳去援助曾九。南京就可以顺利被收复,他们也可以在南京吃粽子了。”

胡雪岩回答说:“应该不会那么快。”

左宗棠说:“你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

胡雪岩说:“我也只是瞎猜的,不知道对不对。不过我早就听说,李鸿章李中丞很感念曾相(曾国藩,现在是两江总督兼任协办大学士,也算是宰相)的恩德和师生之谊。如果常州攻了下来,他或许不会那么傻,去分曾九帅的大功,由此得罪曾氏兄弟。我觉得他一定会借故拖延,不派兵去南京。”

这时候,左宗棠用手拍了一下大腿,说:“原来你也是这样想,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胡雪岩说:“左公也是这样想吗?”

左宗棠赞同地说:“是的,我也是这样想,只不过不愿意承认而已。我总觉得李少荃会以国事为重,尽快出兵消灭太平军。

“现在,你也觉得他不会那样做。我才知道,我的想法并没有错。他不会出兵围攻南京,他不是不想出力,而是怕抢了曾氏兄弟的功劳。他这么做是想巴结曾国藩,毕竟曾国藩现在权势正盛,节制着江南各省的军务。但他也不会完全不帮忙,一定会在暗地里相助曾九的。”

胡雪岩说:“是啊,还是左公高明。南京城最多在夏秋之交的时候就能收复,那时候可就该报销军费了。”

左宗棠说:“这真是件麻烦事,把我惹急了,我就上书朝廷抵制它。我是不会花这笔冤枉钱的。”

胡雪岩说:“曾相和李中丞可能比咱们更烦恼,何不让他们去顶着?”

左宗棠说:“别指望他们了。听说曾相一直都忧虑自己的权势太高,怕朝廷忌恨,准备在收复南京之后就退休,回家抱孙子。他怎么会带头反对呢?李少荃更是只听曾相的,不会有什么动作。”

胡雪岩说:“我们策动户部和兵部的自己人反对这件事,只要有人反对,天下的督抚大臣们一定会应和。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笔烂账,经不起推敲。”

左宗棠非常赞赏胡雪岩这个主意,他们商议策动现任户部郎中、杭州人王文韶去联络户部的官员,反对这件事情。再撺掇主管户部的文渊阁大学士倭仁,带头反对这件事情。事成之后,由左宗棠保举王文韶到地方做官,因为王文韶现在最想到地方上做官。

商量好之后,他们就积极地行动。果然不出胡雪岩所料,这件事顺利办成,朝廷撤销了报销军费的决定。自此,左宗棠对胡雪岩更是刮目相看,觉得胡雪岩可以在政治和军事上很好地帮自己。

帮助左宗棠阻击曾氏兄弟

从此以后,左宗棠一有什么事情,就总爱找胡雪岩商量。

这天,左宗棠又找胡雪岩喝酒。两个人边喝边聊,无意之中聊到了胡雪岩的事业。

左宗棠说:“近日来,你的生意好像都恢复得很好?赚了不少钱吧?”

胡雪岩说:“托左公的福,有您的大力支持,生意总算恢复到了杭州遭受战乱之前的规模。也赚了些钱,这都不算什么,我还想做点大事。”

左宗棠知道胡雪岩想做大生意,就问:“什么大事?”

胡雪岩说:“一件名利兼收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