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刘备发迹史
3745600000032

第32章 巨星陨落白帝城(2)

在这份遗诏里,刘备把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诚挚感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把他的为人处事作风深刻地表达出来。

首先,刘备对于死亡表现得很坦然。这一点他比曹操强多了,曹操虽然也知道死亡是必然的,可是他还是不愿接受,想多活两年让他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事情。可是,刘备却没有这么想,他觉得自己活到这么大年纪已经很不错了,对死亡非常坦然,还安慰自己的儿子。

其次,刘备非常重视子女的道德教育,交待刘禅要做个好人,多做好事善事,不能做坏事。他还吩咐刘禅多读一些文史方面的图书,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以德服人。

当然,考虑到儿子资质平庸,很有可能没有办法治理好国家。所以刘备就希望儿子可以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做到笨鸟先飞,多学习一些帝王之术,以及一些法家和兵家的著作。

在这道遗诏里面处处透漏出刘备作为一个皇帝父亲,对于儿子无私的爱和关怀。他告诉刘禅自己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们兄弟,为刘禅在学业上的进步感到欣慰,鼓励刘禅能再接再厉。

此外,刘备在遗诏中还告诉刘禅应该以国事为重,不要太过伤心,不要为自己举办隆重的葬礼,更不要浪费人力物力去修建豪华的陵墓,避免奢侈浪费。他还要求中央政府的官员和地方上的郡守只需为自己服丧三天,三天之后马上脱去丧服,专注于政事。不要为了他一个人影响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公元224年五月,刘备的灵柩被运回了成都,八月份安葬在惠陵。刘备死后,刘禅即皇帝位,给刘备上谥号为昭烈皇帝,所以后人又称刘备为汉昭烈帝。

刘备去世了,这位为了事业不屈不挠奋斗了一辈子的英雄走了。他没有完成兴复汉室的愿望,但他以布衣之身开创了一片基业。

他把自己未尽的事业交给了儿子刘禅和自己的亲密战友诸葛亮。

孔明灯灭万事休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成为了他的实际继承人,他是刘备去世之后,刘禅亲政之前蜀汉政权真正的统治者。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诸葛亮是刘备任命的首位顾命大臣,是刘禅的相父,在刘禅继位之后马上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享有开府治事的权力,接着又让诸葛亮兼任益州牧,从此以后蜀汉政权的政事不管大小全部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主政之后,马上派邓芝出使吴国,希望和孙权恢复联盟关系。最终邓芝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让喜欢搞暧昧的孙权彻底和魏国一刀两断,重新和蜀汉共谱友谊之花。

恢复与吴国的联盟关系之后,蜀汉政权重新获得了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解除了东部边境的危险,让诸葛亮能够集中力量进行蜀汉政权的内部建设,并且抽出力量来对付北边的曹魏。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派使者出使蜀汉,要求蜀汉和吴国互相承认,最主要的是要求诸葛亮承认自己的地位。

这时候蜀汉政权内的大部分人都觉得应该直接拒绝孙权,但是诸葛亮从实际出发,力排众议答应了孙权的要求,承认他的合法地位,从而很好地巩固了两国的关系。

在稳定和孙权联盟关系的同时,诸葛亮还派兵平定了内部的叛乱。他先是平定了黄元、高定的叛乱,然后又亲自率军南征,平定了南中四郡的少数民族叛乱,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还上演了“七擒孟获”的传奇故事。

平定南中诸郡之后,诸葛亮还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族关系和发展当地生产的积极措施,使得当地社会秩序迅速得到安定,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改善和提高。

诸葛亮班师回成都之后,先后任用李恢、马忠、张嶷、霍弋等人治理南中,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诸葛亮还特别重视恢复和发展经济,在蜀汉实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除此之外,他还在辖区内实行了屯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他还大力进行水利建设,注重发挥都江堰的作用。对于盐铁的生产,他也不放松,设置和健全了盐铁方面的管理,并且亲自到下面督察、指导生产。

这些措施使蜀汉的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实力稳步提高,综合国力大为提升。

当然,诸葛亮的施政方针中也有一些引起争议的地方。譬如,他继续实施严刑峻法,还以此打击了那些对自己不满和妨碍自己的人,将廖立和李严废为庶人。

不过通过严刑峻法也有效地稳定了蜀汉的社会秩序,有力地保证了经济文化政策的实施,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在国家富强,军队的战斗力增强之后,诸葛亮马上开始了北伐曹魏的行动。

公元226年曹丕病死,孙权马上发动了对曹魏的进攻,诸葛亮也决定逮着这个机会进行北伐。

公元227年的三月,诸葛亮给刘禅上了一个《出师表》。在表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感恩之情;告诉刘禅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他决定北伐,为了确保自己出去之后,国家机构能正常运行,他给刘禅推荐了很多大臣,这些大臣以后都成为了蜀汉政权的主要执政班底。

安排好后方的事情后,诸葛亮就开始了自己漫长和纠结的北伐行动。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会五次北伐、五次失败。

第一次北伐在公元228年春天。北伐兵出祁山,一开始很顺利,先后攻占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但最终,由于马谡不按照诸葛亮的部署私自用兵,失去军事要地街亭,致使第一次北伐失败。

这次北伐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诸葛亮违背刘备的嘱托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守街亭。当然,这次北伐诸葛亮收获还是很大的。虽然斩杀了马谡,但是却收获了姜维这个接班人。

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开始了第二次北伐。他率军由散关出,围攻陈仓,结果被曹真和张郃击败,虽然斩杀了魏将王双,但诸葛亮还是未能摆脱失败的命运。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先是攻取了武都、阴平两个郡,然后又击退郭淮,但是在后来与司马懿、张郃、曹真对峙,却由于天降大雨冲毁了道路,致使诸葛亮无法再战,只好遗憾退兵。

都说事不过三,可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诸葛亮还是在公元231年二月的时候,率军再出祁山,开始了第四次北伐。

这次北伐,诸葛亮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造出了木牛流马运送军粮。在上邽和司马懿对峙的过程中,先是把敢于来犯的魏将郭淮、费曜给收拾了;紧接着又命令士兵加紧收割当地的小麦,保证粮食供应。此后,诸葛亮便率军进攻司马懿,无奈司马懿和当年的陆逊一样,据险而守,坚决不和诸葛亮交战,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得撤退。

诸葛亮撤退之后,司马懿率军追击,可是他不是陆逊,诸葛亮也不是刘备,他不但没能讨到便宜,还被魏延、吴班、高翔打得落花流水,损失三千魏军,五千副铠甲,三千一百张弓弩,以及名将张郃。正当诸葛亮准备大举进军的时候,李严假传圣旨召回了诸葛亮,使得此次北伐无疾而终。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屯兵五丈原和司马在渭南对峙,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就在五丈原分兵屯田,准备打持久战。但是在与司马懿相持了一百多天之后,诸葛亮染上了重病,这一病他就再也没有好起来,在这一年的八月,他便在北伐的军营中追随刘备而去。这一年,他54岁,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去世,代表着刘备振兴汉室的理想完全破灭。他的继任者蒋琬、费祎、董允等人都非常清楚自己不如诸葛亮,所以只是一心想着守城,完全失去了进取之心,不过总算能维持住蜀汉政权的安定局面。

董允去世之后,接班人更加不成器,尤其是刘禅亲政之后任用宦官黄皓,把蜀汉政权搞得乌烟瘴气,国力日衰。

就这样一直到公元263年的时候,曹魏的实际统治者司马昭派钟会和邓艾攻打蜀汉,此时蜀汉早就成了风中之烛,根本无力抵抗,刘禅更是听从臣下的建议向邓艾投降,蜀汉正式灭亡。

至此,刘备辛苦了一辈子建立的基业全部化为乌有,他的理想也完全失去了最后一点希望,彻底破灭了。

虽然刘备最终未能实现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人生理想,但是毕竟他能够以布衣之身建立了辉煌一时的蜀汉政权,与曹魏政权分庭抗礼,这对于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