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富管理课
3746100000017

第17章 财富路上,选择往往更重要(3)

2007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表现异常繁荣。一般人都认为,在这个时候加大对股市的投资是明智之举,但李嘉诚的投资却在股市高峰期戛然而止,而且对手中的股票一再减持。2007年年末,李嘉诚再次向众人发出警告,香港股市将会出现大幅波动,如果不悬崖勒马将损失惨重,他建议投资者谨慎。与此同时,他自己也开始大幅减持,比如对中国远洋、南方航空及中海集运等企业就进行了颇为明显的减持。就在李嘉诚减持不久后,恒生指数一路下滑。那些当时不听李嘉诚奉劝的人深陷股市不能自拔,反观李嘉诚,他在股市中进退自如,最终成为最大的赢家。

李嘉诚经商向来崇尚稳健经营,他不会在利好诱惑中冒进,也不会在市场低谷中徘徊不前。他讲究进退之道,如果没有发现合适的时机,宁可手持现金观望也不盲目投资。反观那些缺乏谋略者,他们即便只剩下一两百元,也要全部购置一手基金,把自己彻底洗空。李嘉诚选择的是伺机而动。因此,当很多人还没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的时候,他早已捷足先登,生意异常红火。

这就是李嘉诚,一个深谙进退之道的人。有进有退,才是投资的上策。有时候退是为进做好铺垫,如果一味地冒进,当厄运降临时便无法抽身。

季琦曾有两次离开自己创立的企业的经历,都可称得上是明智的退出。在携程旅行网成功上市后,他离开携程又去重新创业,创立了如家快捷酒店,成为如家的核心创始人,既实现了前期的财富积累,又带着成功的创业经验继续上路。如家在季琦的带领下迅速发展壮大,在上市前,他反而将 CEO的职位传递给职业经理人,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兴趣和长处,认为那个接班人更适合。季琦不计较自己的得失输赢,反映了他的明智大度。当如家的业务成熟后,季琦开始又一次自我挑战,创立了汉庭。难得的是,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季琦始终保持着与原团队和投资者的默契合作,既满足了自己不断追求新挑战的欲望,实现了自我,又最大限度地确保了自己、团队和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

退时当思进,进时当思退。懂取舍,知进退,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就自我。进一步,豁然开朗;退一步,海阔天空。进退自若,那才是人生的大境界。《潜伏》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撤退意味着偃旗息鼓的黯然失败,仿佛人生永远只有进攻才是积极的进取,才是昂扬的生命主题。“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拿破仑如是说。然而伟大的拿破仑的进攻也会遭受“滑铁卢”,他失败了。我并不否认进攻当然是积极的,我只想说,有时懂得撤退也是一种智慧,有一种成功叫撤退。

能进,不失为勇;而退,则更显示出智慧的一面。其实,退是一种谋略,退是一种交换,更是一种维系生存的手段。退能保身,退能成事,退是大勇,更是大智。只退不进,是懦夫;只进不退,是莽夫。进退得当,才能从容面对成败,潇洒成就人生。

不是所有苦都要吃,要学会选择性吃苦

在李嘉诚看来,要吃苦,要会吃苦。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任何人都不是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作为一名有智慧的商人,更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做适合自己擅长做的生意,而不只想着把自己的每一块短板都弥补上,这是不明智的,那只会使我们付出很大代价却收效甚微,学会选择性吃苦才是会吃苦的真实体现。

经商本身就是一件很苦很复杂的事情,随着当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人吃了不少苦,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没有得到甜果子,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在盲目地吃苦,形而上学地对待眼前的困难,以为经历了困难就可以达到成功,并没有真正看清这个苦到底该不该吃,是否有其他解决方案,只有这个苦非吃不可,才需要竭尽全力。这就相当于考验一个人是否会吃苦。商海中流行这样一句话:“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知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知彼”的基础,当我们准备创业时,必须了解自己的优点,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吃苦不能偏离了方向,要会吃苦,否则就会使自己的努力与所要达到的目标南辕北辙,一无所成。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街头推销员到今天举足轻重的商业领袖,绝不仅仅是能吃苦那么简单。李嘉诚能吃苦自然不用多说,年少时的他就吃尽了苦头。而最为关键的是,李嘉诚在能吃苦的基础上,学会了巧妙地吃苦,因此李嘉诚在吃苦中依然能够苦中作乐,他知道为了将来的幸福,这是必须经历的。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病危,临终时也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李嘉诚只能担起家庭的重担,最初他只能在一家五金厂做推销员。然而,推销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有时候跑断了腿也卖不出去一件。虽然辛苦,但是李嘉诚总能想到更好更巧妙的办法。当时,其他推销员只着眼于卖日常杂货的店铺,而他却直接向酒楼、旅馆进行直销业务。每笔订单就多达 100只,并且他别出心裁地向中下层居民区的老太太推销。他既吃苦耐劳,又善于吃苦,不像其他人虽然也是辛辛苦苦赚钱,同样是付出努力,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李嘉诚的业绩直线上升,受到了领导的重视。

李嘉诚能成功推销靠的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实实在在注重市场和消费群体使用这类产品的情况。李嘉诚根据香港每一个区域的居民生活状况,细致总结使用塑胶制品的市场规律,并将这些资料记录在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这样使得李嘉诚总能快速找到适合产品的销售渠道,以至于后来李嘉诚每次拿到出厂的塑胶制品,就能销售一空。

俗话说,会吃苦的人吃半辈子苦,不会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李嘉诚不仅是一个能吃苦的人,更是一个会吃苦的人。再苦再累他也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一家人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吃苦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人生不是在吃苦中度过,只有在吃苦中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尽快地摆脱苦难,获得满意的生活。

俗话说:冬令进补,虽苦却得补。正确的吃苦才能达到“吃补”的效果,否则夏令进补,则会怒火攻心。艰难险阻是广袤的沙漠,苦尽甘来才能见到希望的绿洲。作为怀有满腔热血的年轻人要有吃苦精神,但是更要正确看待吃苦,平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要有干工作一干到底的精神,但不能“天天挑灯夜战、周周加班加点”,以为把自己泡在工作中就是吃苦,就会被领导和同事认同,就能出成绩。其实,盲目的加班不仅有损身体健康,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八小时内可以完成的,非要加班到深夜来“磨”时间、耗岗位,只会搞得“精神萎靡不振,任务拖拖拉拉”。

吃苦并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目的,也不是要求事事都要吃苦、时时都要吃苦。要学会吃苦,这样才能避免“吃苦头”。早在战国时期,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苦读兵法,谈起用兵之术,简直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他在实际作战时却只懂得照搬兵法、纸上谈兵,而忽视了战术在实际作战中的灵活运用,最终落得个“兵败人亡”,像这种“十年寒窗苦读书,一朝梦醒两手空”的例子古往今来也不在少数,“吃苦到头一场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会吃苦,最终只会苦上加苦。

商场是最残酷无情的,每一个生意人都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充分发挥长处进而选择适当的行业,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