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富管理课
3746100000019

第19章 有钱大家赚,懂得与人合作(2)

1989年年底,荣智健把香港曹光彪家族持有的泰富发展(集团)49%的股权收为己有,并更名为中信泰富。在 1991年下半年,中信泰富给中信香港增发了 3亿多港元新股,此外,对李嘉诚等香港富商也增发了 3亿多港元新股。中信泰富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公司规模,另一方面就是想利用李嘉诚等富商的名人效应来刺激股价。果然,“李嘉诚效应”发挥了极致作用,中信泰富的股票在多方面刺激下一路飙升。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李嘉诚帮助中信泰富上市,此后,李嘉诚又协助荣智健收购了恒昌行。在当时,恒昌行是一个被很多香港财团都看好的优质资产,当然,这里面也肯定有荣智健。为了能成功收购恒昌行,荣智健再一次请李嘉诚出马,李嘉诚也不负众望,成功说服恒昌行的股东们。最终,中信、李嘉诚和荣智健三大财团联手拿下恒昌行。这次交易和上一轮交易一样,使得中信泰富的股价再创新高。

当人们都以为李嘉诚是为了赚钱才这么做时,他却于 1992年将手中持有的恒昌股全部转让给荣智健,使中信泰富不仅成为红筹股,还在 1993年时成为蓝筹股。李嘉诚正是凭借“有钱大家赚”的经营理念赢得了广泛的人缘,很多人都愿意与他合作,因此他也总能在商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与人合作,就应该追求皆大欢喜的双赢结果。但很多人在与人合作时只想到自己对这份利益的重大贡献,自然就希望获得全部或者大部分利益,于是原本理性的商业竞争就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

纵观李嘉诚的发家史,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的收购扩张史。在李嘉诚主持的每一次庞大的收购行动中,几乎都是采取“软”收购,并且真正做到了兵不血刃,这特别表现在收购永高公司、和记黄埔、青洲英泥、港灯等公司。李嘉诚的收购行动,始终都是以股东的利益为前提条件,以冷静、合理、双方皆大欢喜为出发点,而进行友善的收购。

你要想成就大事业,就要尽量争取与更多的人合作,按现代经营理念,利益一致才有真诚的合作,因此,必须把利益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这不但包括下属的利益,更包括外来合作伙伴的利益。李嘉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有人把人分为四类。一是小人,利己损人。想当年,秦桧滥用私权,玩弄权术,陷岳飞于不忠不义,借皇帝之手除掉了眼中钉。小人只知利己损人,却遭到世人的唾弃。二是庸者,利己不利人。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从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正如鲁迅先生笔下那些庸俗丑陋的“看客”,他们总喜欢看热闹,只要事不关己就只管冷漠地观看,如果有利可图就顺手牵羊,无利可图就把所见变为无聊的谈资,庸者如是,令人悲哀。三是君子,利人不利己。人民的好警察任长霞,毫不顾及自己的生命,与歹徒搏斗,捍卫百姓的利益,君子如是令人感动,肃然起敬。四是智者,利人利己。孟尝君倾其全部家产供养三千食客,但那些食客穷尽鸡鸣狗盗之能还他以危难之间的救急;刘邦礼贤下士,虽无德无才,却也在众多谋士的帮助下击败项羽,创立了屹立几百年的大汉王朝;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的承诺,以利人为先的宗旨,赢得了顾客的广泛信任,由一个快倒闭的公司发展成一家世界 500强企业。凡事利人为先,方能“和气生财”,实现共赢。

拥有广阔的拓展,也就拥有了财富之路

李嘉诚说:“做生意不应该自己设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只要赚钱就可以进入。抓住每个行业盈利的最佳时机,大胆投资,生意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只要能赚钱,做什么无所谓。李嘉诚最看重利润,不在乎从事什么产业。因此,他的生意分布在各个行业,而没有给自己设定限制,这成为他滚滚财源的基础。

“超人”李嘉诚多次提到自己向来奉行“商者无域”这一理念。到了 2005年,李嘉诚的集团业务已遍布 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 20万以上员工。集团传统的重要业务,包括物业发展、酒店、货柜码头、零售及制造、基建项目(包括电厂、公路、桥梁)、建材(水泥)及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同时,也在国内投资发展药物及日用品,这些传统的基础业务范围遍布世界各地,足以支持集团面对外界各种环境的变化及冲击。另外,李嘉诚还进入高科技如生物制药等以及投资有潜力的公司。

李嘉诚之所以能把业务做全做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从不给自己设限,抓住每个行业盈利的最佳时机,大胆投资。截至2008年,李嘉诚的多元化投资战略,更是让他的商业帝国获得了大量财富;而盈利状况良好的基础业务,足以支持集团应对外围环境的各种变化及冲击。正如他所说:“做生意不应该自己设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只要赚钱就可以进入。”

商人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所以必须有海一样的精神和心胸。能够包容一切,生意才能做得格外大,在产业规模、投资方向上才可以不受拘束。做任何事情,都要先“专”后“博”。只有在某一领域成为专业的人才,才能有成功的经验,进而在其他领域取得同样的胜利。李嘉诚善于做生意,突出体现在他们对商业本质的把握上,他们能够在成功经营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以专业的商业眼光做好、做大其他产业。

商人做生意,要学会不断地创造市场需求。一味地等待只会丢失市场,只有引导与开导才会有新市场。“迎合市场,追随市场,善于创造市场需求”是做商人赚钱必备的基本功。俗说话,“懂哪行,做哪行”。一个生意人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特别了解,而且要深入了解,力争使自己成为这一行的行家。有了成功的专业经验,就可以进入其他行业,把生意做大,或者投资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当然,这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经商境界了。

1904年,阿马迪·贾尼尼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了一家名为意大利银行的小银行。就是这家银行,贾尼尼在其有生之年把它迅速建成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探求其中成功秘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贾尼尼平民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当时绝大多数银行只为少数富人服务的想法不同,贾尼尼认为,成功的银行应该是一家服务于普通大众的银行。

在营销方式上,贾尼尼一改银行过去坐等客户上门的传统模式,而采取主动上门推销的方法。而且贾尼尼还身体力行,加入拓展用户的行列当中。之前,他就和一些批发商和农户有很深的交往。现在,他挨家挨户地去劝说他们把挣来的钱存放到他的意大利银行里去。由于当初很多人和贾尼尼有过生意上的往来,非常信任他的为人,因此很乐意地把钱存到银行去。对一些较为传统保守的用户,贾尼尼就一次又一次登门做说服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的努力下,不少人转变了传统的理财观念,把钱送到意大利银行。

其他自命清高的银行家,尽管在一开始对这种自贬身价的经营方法不屑一顾,但在与意大利银行的有力竞争中节节败退时,也不得不承认主动服务的有效性。普通百姓永远是社会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只要抓住了这个群体的消费特点,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推出深受他们喜爱的产品来,就能获取最大的利润!

留人先留心,分一杯羹给下属

一家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员工是企业的功臣。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现代企业的观念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所以要善待员工,既留人亦留心。李嘉诚说:“一家小的家庭式公司要一手一脚去做,等到公司发展大了,便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令他们感到安心,这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之道,简单来说是知人善任,但在原则上一定要令他们有归属感,要他们喜欢你。”员工是企业恒久发展的不竭财富,分一些利益给下属,多从他们的利益出发,下属必然对工作兢兢业业,你的付出能让你获得更多的财富。

李嘉诚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他的感恩对象也包括自己的员工。李嘉诚不仅对曾经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员工不忘旧情,即使对普通员工也非常念旧。20世纪 70年代中期,长江实业已经转型为主营地产,塑料花已经无利可图。但在长江大厦里仍有一个车间在维持着小批量的塑料花生产,李嘉诚解释说,“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到后来长江大厦租出去后,塑料花也停工了,在李嘉诚的安排下,老员工也在大厦里获得一些管理工作的机会。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曾有一个工作了十多年的会计,因为患上了青光眼,无法继续工作,但公司规定的医药费已经用完,这个员工的生活压力非常大。李嘉诚知道情况后,说了两句话:“第一,我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稳定,如果她不稳定的话,可以来这里工作,我可以给她提供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担心收入和工作了。”那位会计于是安心地接受医生的建议,到新西兰去休养。多年来,每当李嘉诚在报章上看到有关治疗青光眼的文章,都要叫下属寄往新西兰,看他知不知道这种治疗的方法。

李嘉诚认为,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钱,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事事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李嘉诚不但重用下属,而且处处顾及他们的利益,他通常会给员工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来增强下属对集团的归属感,从而使集团形成了更强大的凝聚力,这样既留住了人,也留住了心。

成功的商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生活中往往很节省,毫不铺张浪费;不过,犒赏员工的时候,他们却出手大方,毫不吝啬。从商的人都明白,人才等于钱财,这是许多商人的生意经。他们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才能留住有才华的骨干,才可能把生意做大。

实际上,经营者乐意掏出大笔钱犒赏员工,对共同奋斗的兄弟有福同享,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激励员工士气,又抬高企业的声势!诱人的物质激励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反过来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