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富管理课
3746100000021

第21章 滚雪球法则,钱生钱让财富更快积累(1)

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来赚钱

在创业过程中,钱并不是制约你前行的最重要的因素。李嘉诚这样说道:“一无所有未必是创业的障碍,没有眼光,没有勇气才是最可怕的事。”钱不过是一个工具,看你怎么利用,借鸡生蛋往往是最明智的做法,但那需要你的无限智慧。

在李嘉诚看来,在经营房地产的过程中,资金和策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一个有远见和胆识的企业家,李嘉诚并不缺少策略,但在资金上却有所不足。但他并没有就此在地产业上止步,而是马不停蹄,再创佳绩。当时,香港股市风险很大,李嘉诚又冒着可能破产的风险,先后发行了近 2000万股股票,筹集了 2亿多元资金,组建了“都市地产”公司,与“新鸿基”、“亨隆”等集团公司实行联营,买入港岛湾仔旁美英烟厂旧址,兴建大厦后迅速脱手,获利亿元。后来,他又与加拿大财团联营兴建高级住宅。

李嘉诚也可谓借鸡生蛋的高手,无论是股市还是联营都是借别人的钱来生钱的好方法。用自己的钱去赚钱的人是实诚人,用别人的钱来赚钱才是明智之举。不是说所有时候、面对任何项目你都会有足够的资金去运营,而应该看准这个项目的前景,如果你有足够的信心去说服他人来给你投资,那么它就是值得你去做的。

塞邦出身于普通工薪家庭,不爱读书,还经常故意制造混乱,连续被学校开除了三次,父亲认为他最多只能成为一名电视维修工或者加油站工作人员。他在微型计算机诞生的时候就创业,成立过多家公司又两度倒闭,32岁从草根阶级晋升到富翁行列,35岁退休专注于理财。他说即使他是通过经营公司积累了财富,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容易的方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股票和房地产同样是一个不错的致富方法。

凭着对金钱的敏感和对投资的热爱,塞邦开始购买一些房产,他后来发现甚至不花一分钱就能买到房子。他先通过银行贷款支付一套公寓房价的 10%,每个月需还款 1550欧元,而每个月的房租总收入是 2200欧元。塞邦准备在未来 3年内卖出公寓 8户中的3到 4户来偿清所有贷款,这次空手套白狼式的投资使他不仅可以赚取每年 15000欧元的租金收益,也成为剩余房产的真正持有人。

由于对金融市场很感兴趣,塞邦还参加了交易所投机方面知识的培训课程。有了这些新的知识,他在股票市场繁荣时期大赚了一笔,有时候他一天就可以赚到别人一年所赚的钱。由于精通各种理财工具的逻辑和运作:储蓄、地产、股票、创业……他还开通了网站进行理财培训,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许多国家组织了证券培训课程及研讨会。

创造性地借钱,就是善于利用别人的钱,来增进自己赚钱的力量。拥有全世界私人船只最多的路维格,他最大的本领就是善于用借来的钱赚钱。他成功的借钱公式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开始于他想贷款买一艘普通的旧货轮,并把它改装为油轮。他来到大通银行,告诉他们那艘油轮正包租给一家石油公司,每月的租金,差不多正好够用来抵偿他所贷款项的每月应摊还的本息。所以他打算把这艘船过到银行的名下。这样银行可以直接从石油公司收取包船租金,钱就用来抵付路维格向银行借来的贷款。路维格这一招真是神来之笔,借石油公司的信用,大大提高了自己原来极为脆弱的信用。银行就按着这个条件,把钱借给了路维格。他用借来的钱,买下了一艘老货轮,将它改装成一艘油轮,然后将它租了出去;又用同样的办法,拿它做抵押,又贷了另一笔款,买下另一艘旧货轮,将它改装成油轮,又租了出去……如此这般,他每还清一笔贷款,就名正言顺地净赚一艘船。

到这时,路维格又萌发了一个更妙的构想:既然可以用现成的船贷款,为什么不可以用一艘还没有建的船来借钱?他的新招是这样的: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特殊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的时候,他就找到了顾客,愿意在船造好以后承租它。他就拿着这一纸包船契约,前往银行申请贷款来建造这艘船。一到船下了水,租金就开始付给银行。最后,经过好几年,贷款还清之后,路维格就可以把船开走,他自己一分钱未花就正式成为船主了。就这样,路维格从无依无靠中白手起家,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有钱的富豪之一。

借助股市,积小流成江河

李嘉诚真正发迹,其实是靠地产股市。他的扩张史,无疑是一部中小地产企业借助股市杠杆急剧扩张的历史。以小搏大,层层控股,积小流成江河,成就自己的大成就。股市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触碰的,只有极少数人是其中的赢家,大部分都沦为其中的牺牲品。能玩转股市的人绝不寻常。

股市与楼市是密不可分的联合体。具体表现形式是,房地产商为了得到圈地的资金便到股市来融资,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后终于募集到资金,然后四处圈地,这就是地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房地产商把这种高价圈来的地的价值直接转嫁到其市值上,然后房地产商又在资本市场上增加新股以带动新一轮的融资,如此往复循环。这种状况表现在销售市场上,就是高地价带来的高房价,房地产商获得巨额利润后再进入股市,股价就在他们的推动下迅速飙升。但是,李嘉诚却很少进行这种形式的融资。但也并不是说他从不借股本融资,当机会出现时,他也会毫不犹豫,果断出手。

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来临之前,香港恒生指数从 1995年年初大幅上升,到 1996年年底,涨幅已经达到89.5%;而且自 1995年冬季起,香港地产开始回暖,房价几乎每天都在攀升。在股价和房价双双高涨的情况下,1996年,长江实业决定实施首次股本融资,在此之前的 9年期间,长江实业从未进行过股本融资,此次长江实业如此操作,必是李嘉诚看准了潜在的某个机遇。此次融资长江实业共募得 51.54亿港元。另外,长江实业依托附属子公司还向少数股东发行了大量的股份,也募集了 41.78亿港元的资金。通过这次股本融资,长江实业当年就把公司的现金流由负转正。经过李嘉诚的精心操作,长江实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免遭其难,仍然从容地借助股市投资。

我们也同样来看看被誉为世界第一股神的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一是经营股票,二是对看得准又有把握的项目进行投资。他认为投资的规律应该是:根据一个企业发表的数据、有关资料,来研究将要投资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并详细分析该企业的收益、资产,包括预测它的成长率,通过评估其实力,可以发现该企业市场股价之外实际的价值。等到有了足够的把握,他才开始投资。

诀窍就是:在股价低于该企业实际价值甚多时买进,并估计股价必会在市场里调整到应有的价格。他还注意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巴菲特的个人资产数字一天天地在扩大。

对于所要投资的行业,巴菲特也是十分慎重的,他从来不投资新兴产业,只在传统行业上下赌注。他认为新兴的科技股变幻不定,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他却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投资者。巴菲特的另一个投资理念是:当别人小心谨慎时,你要贪;当别人贪时,你则要小心谨慎。

1968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可巴菲特却并没有显出多少兴奋,当大家正干劲冲天时,巴菲特却意外地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 6月,股市急转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 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由于巴菲特的先见之明,他的资产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1970年至 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持观望态度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他将其全部买进。果然,这些股票再次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巴菲特何以能获取如此巨大的财富?探究他的成功秘诀,一是财经知识丰富,但绝不拘泥于专家之言;二是眼光敏锐独到,分析技巧高超,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投资对象的发展潜力。

蛇吞大象,投资的诀窍是四两拨千斤

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然而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里,却有许多小鱼凭借特殊本领以小胜大,让大鱼甘拜下风。同样,在优胜劣汰的商界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企业尽管身处弱势,却能上演“蛇吞大象”这样富有传奇性的故事。以蛇吞象,顾名思义,就是以小搏大,能够以蛇吞象的企业往往是传奇性的企业,“以蛇吞象”也是国内企业一直津津乐道的扩张策略。

开创以蛇吞象扩张模式的企业家,以香港超人李嘉诚最为著名,在李嘉诚经营企业的数十年中,他利用以小搏大的方法大打收购之战,终于实现了建立庞大的跨国集团的梦想。20世纪 70年代的和记黄埔,由英资四大家族之一的祈德尊爵士掌舵,公司从事码头仓储、贸易和零售业务。由于祈德尊在本港及海外大撒金钱,过度投资于眼花缭乱的项目,1973年遇到石油危机,股市大跌,和记黄埔陷入财政危机,挨至 1975年时,大股东祈德尊家族只好出让其 33.5%股权与大债主汇丰银行,以换取注资 1.5亿来救亡。和黄的困境,使李嘉诚看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

著名的“美资永高公司收购战”,以其力挫群雄,击败香港置地房地产公司,购得中区新地王的两次战役,成为使香港英资、外资惊诧不已而使中资兴奋不已的热门话题。开创了以蛇吞象的先河。

汇丰手头上这批股票,最终要找个好人家接手,得到汇丰银行垂青者,就可主宰资产 60亿元的商业帝国。李嘉诚通过努力,终于使汇丰银行决定转手于他。1979年,汇丰银行以每股 7.1元代价,把手头和记黄埔股份让给长江,只要求长江实业先付交易的两成(即 6.4亿),余数可延迟两年支付。以长江实业当时总资产不到 7亿元来说,这是名副其实的以蛇吞象。两年后,李嘉诚正式入主和记黄埔,当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市值均是全港五大。同年《远东经济评论》就把李嘉诚称为香港的超人,并以卡通人物为封面,自此李超人便成为李嘉诚的代称。1999年,其次子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动力以仅 2063亿港元的资金并购市值为 3140亿港元的香港电讯,再次创造了“以蛇吞象”的奇迹,遂成名震企业江湖的“小超人”。

李嘉诚不但控得和记黄埔,还做到兵不血刃便赢得这场香港开埠以来特大战役的胜利,真是令人叹服。其实,吞下庞大的“象”,对于“蛇”而言毕竟是一件极富胆量且属于高危性质的事情,一旦自己的“肠胃”运转不好,消化不良是肯定的,所以为了真正实现成功的“蛇吞象”,为了实现“大象”的增值,企业一定要尽力畅通肠胃,增强消化能力。如果“蛇”吞“大象”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相对廉价的资产,必须考虑到,这些资产的持有过程本身也有相当成本,如果不能使吞下的“大象”增值,甚至由于你的消化能力不足而导致实质性的损失,那不久以后,以小搏大收获的成果就会变成“烫手山芋”,企业必然变得难以为继。换句话说,在壮着胆子暴饮暴食一顿之后,“蛇”企业不仅要让“大象”与自己的身体顺利融为一体,而且必须让其释放出更多的营养和能量,否则就意味着消化不良,这次“冒险”就是失败的。虽然“蛇吞大象”总被人津津乐道,但真正能做到“吞下”之后还能让“大象”增值、让消化系统正常运转的人还真是不多。

真正的商人,要懂得善于借势、造势。商界流传着一句话:三流公司做事,二流公司做市,一流公司做势。做生意,最聪明的手段就是在市场中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商业的本质就是“营势”、“谋势”。善于谋势的商人,才能执市场之牛耳,花小钱办大事。

让金钱快速运转,静止的财富会逐渐减少

钱放在那里,不会增值还很有可能会缩水,只有用钱去“生”钱,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也可以为自己赚取更多的财富。李嘉诚曾说:买“橙”(即 Orange公司)与卖“橙”,多年来做生意以这次最为骄傲。买“橙”与卖“橙”是李嘉诚平生最得意,也是获利最大的一宗投资案。真正的商人是绝对不会让手中的金钱静止下来的,一旦静止下来就意味着他们在停止的时间内失去大量的财富,他们会让钱快速有序地转起来,以形成稳健的资金链,这样公司的运营状况才算良好,不断为公司创造财富。

早在 1996年,和记黄埔集团投资 84亿港元组建了 Orange移动电话公司,加上其他移动电话业务,和记黄埔公司建立了强大的移动通信王国。1999年 10月,李嘉诚仅用了 6天的谈判时间,就将和记黄埔公司拥有的 Orange公司 44.81%的股权卖给了德国的电信巨头曼内斯曼公司,而这时正是移动通信业务炙手可热之际。这桩交易成为当时香港最具有轰动效应的财经新闻,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