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氏家族全传
3751400000054

第54章 导淮”总长(1)

“转呈”变成了“帮办”

1932年6月上旬的一天中午。

位于南京鸡鸣寺旁的陈府大院,迎来了一位身穿长袍,脚登千层底布鞋的中年人。他向门卫拱了一下手,门卫也点头道安,便抬脚迈进了陈府高门。

话说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陈果夫的妹夫沈百先。沈百先毕业于河海水利工程学校,1928年,淮河暴雨成灾,两岸一片泽国,淹没无数良田,“两岸萧瑟鬼唱歌”。为治理千里淮河,南京政府成立了导淮委员会,蒋介石为挂名委员长,沈百先成了该委员会的秘书长。由于陈果夫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他这个秘书长就是陈果夫推荐的,于是沈百先的有关水利方面的文书和建议都是由陈果夫转呈的。陈果夫通过转呈文件,向妹夫也学习到不少水利知识。

沈百先进了陈家大院,穿过拱门,快步来到后花园,只见陈果夫正在一棵树下打太极拳,一招一式,极为认真。沈百先默默地站在那里等了一会儿,待陈果夫打完这套拳后,主动上前道:“大哥——”

陈果夫转过身来:“找我有事?”

“这份导淮工程整体计划需要转呈委员长。”

“好,到我办公室谈吧。”

二人边走边说地来到陈果夫办公室。

陈果夫今年正好是40周岁,由于幼年时落下胃病根,身体一直不好,他一脸菜色,打太极拳一直是他的健身运动,常年坚持不断。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去年他辞去了组织部长的职务,而由自己的胞弟陈立夫继任。陈立夫32岁,血气方刚。为了显示出自己的成熟,他默许人们称他为“立老”。可陈果夫的心态却大不一样,因身体不佳,他生怕人们称他为“果老”,人们投其所好,称其为“陈公”。

他们在办公室谈了半天,等沈百先离开时,太阳已经西斜。

次日,陈果夫趁其开会的机会,把文件送给了蒋介石。蒋介石匆匆浏览一遍,说:“计划很好,你去帮我办这件事吧,好不好?”

陈果夫吃了一惊。“转呈”成了“帮办”,他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这一层,于是他第一反应是:“对于水利,我可是外行啊。”

蒋介石两眼含笑地回答:“你知道注意这件事,而且所提的建议都不是外行话。这件事就是你去办了。”蒋介石下达命令,陈果夫无可推脱,就这样鬼使神差地走上了代理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的职位。

淮河发源于河南的五百里桐柏山腹地,经由安徽、江苏两省入海。但从1928年后,黄河多次决口,夺淮入海,致使淮河成了黄河的支流,由于泥沙的缘故,淮河也成了有名的“地上河”。“三年一大灾,一年一小灾。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成为洪、涝、旱灾俱全的重灾区。”“数千百万之淮河民众,无日不沦于饥馑,无刻不泣对洪波,此淮之导,所以不容稍缓也。”

从1929年到1931年,导淮委员会集中了全国一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精英,对淮河入江入海各路线进行了实地勘查、测量,广泛调查搜集各方面资料,进行反复论证、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拟定了整个导淮工程的总体计划。

导淮工程总体计划确定了江海分疏原则,即整治淮河入江入海的水道,使之便于航运、发电、防洪等,所需经费2亿元。这是问题的关键。由于蒋介石正和各军阀混战,军费开支都十分困难,哪来如此巨款去搞导淮工程呢?在这个问题上要让政府拿钱是不可能的,因此也是对陈果夫智力的一大考验。但政府给政策,1932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导淮委员会组织法》,赋予导淮委员会在淮河流域对公私土地清丈、登记、使用、整理等处理大权。

陈果夫上任不久,就一改中国历史上治水的惯例——治水必先治下游这一做法的弊病,先筹资金,综合治理。他鉴于工程浩大,费用过巨,筹款不易,便决定先借用庚款,到时还本付息及自筹资金等办法,并采取分期施工的形式。筹钱有方,因此他很快得到了钱。

为此,陈果夫不顾病体虚弱,多次下河域考察,多次召开水利专家会议,制定出两年施工及土地整理的第一期施工计划。即建造三河活动坝、邵伯船闸、淮阴船闸等一系列船闸,进行三河坝上下切滩,对淮阴河闸上下、张福河上下进行疏浚,使淮河入江水道得以整治,然后再进行第二期导淮入海工程。

有钱有人有方案,何愁工程没归期?经过一个夏季的全民动员,第一工期很快完成任务。陈果夫笑容可掬,带领专家一行,亲自出马验收,被评为一级工程。验收结束后,陈果夫也会办事,又邀请马歇尔等庚款会的董事们坐飞机前往参观,待他们酒足饭饱之际、兴致极高的时候,又与他们签了下一期水利工程费用的合约。

话说正在这个时候,江苏省大地上发生了一次大的政治动荡……

江苏发生“政治地震”

这时,江苏省发生一弹劾案,事情牵连到赫赫有名的省主席顾祝同,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顾祝同属于黄埔派系,他主政江苏两年有余,纲纪松弛,吏治腐败,把个京畿地面搞得乌七八糟,受到监察院的弹劾。蒋介石意属陈果夫主政,替下前任顾祝同,并暗授机宜。蒋介石特别强调了江苏省在治淮中的特殊地位,意为全局大事。陈果夫做了特殊记忆,他一到江苏,工作千头万绪,导淮工作不敢松懈。

据刘振东回忆,“果夫先生任江苏省主席,即倡议导淮,而且迅即择地实施”。当时,身为中央常备学校教授的刘振东曾提出“先聘专家,做整个计划,然后动工”的建议。陈果夫以为不妥。他觉得“导淮”是百年大计,做“整个计划,非十年不成,若待计划完成再兴工,不如将其中绝无问题,众议佥同之事先做起来”。后来的事实证明,导淮事业能在抗战前开始,卓有成效,陈果夫的决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陈果夫导淮的思路比较清晰,他认为“首应除害”,“次应兴利”,除害“以排洪工程为优先”,兴利“以航运灌溉工程同时发展”。导淮入海工程本来是要等导淮入江工程完成后,再根据资金筹备情况选择适当时候进行,但作为省主席的陈果夫认为这样太慢了,他还提出来发行公债以筹集资金的办法,大大加快了工程进程。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他又打起了土地的主意,在导淮委员会内增设“土地处”。于是,导淮工程非但没有因为陈果夫当上了江苏省主席而受到影响,而是得到了加强。

土地处成立后,有文字记载:所得废淮河滩所有权及其邻近旧时屯之所有权与整理权,乃先以会里节余下来的2万元经费,整理了几万亩公地,以整理后公地应收之租金作抵,向银行抵押了12万元;再整理实应湖滩地20万亩,然后再以此整理之地,向银行抵押200万元。当时有四家银行争着要放这笔借款,可见导淮会信用之好。后来只得由四家银行合放,就把这笔款子作航空测量高宝湖之用。测量刚刚开始,八一三战事起,只好停顿。原来的计划,想等高宝湖测量完竣后,把预计导淮入江工程完成后,高宝湖可能涸出的一百几十万亩土地作抵,向金融界筹款4000万元,作为办理入江工程的经费,其初步计划,已得上海若干金融界的同意,拟以将来涸出之土地作抵,发行公债4000万元,由金融界承销。这虽是一个理想,但战事如果不发生,理想一定可以实现,所谓有土则有财。预计入海水道完成后,可以多出一百几十万亩良田,增加了生产,安定了民生,既可免水旱之灾,又可强国家的富力,可惜这种事业停顿了。

导淮入海工程于1934年11月1日举行破土典礼,至1937年4月间始告完成,命名为“中山河”。河长167公里,底宽35米,两堤相距有250米,只是土方工程即在6200万立方以上。人工征工居多,利用每年1月至5月、11月至12月的农闲时间来做,有时亦用些雇工、兵工。征工最多时达24万人。沿线专员、县长、区、乡、保甲长,一齐动员,所用的工具,老的如牛车、独轮车、挑箕、人力漏水车等等。新的如汽车、皮带运土机、抽水机等等,应有尽有。关于民工吃的、住的、医药、娱乐等等,亦妥为供应,色色俱全。场面之大,实数十年来所未有。

导淮工程部分由江苏省府承担,均先后完成。导淮委员会方面,在抗战前已完成及未完成的工程有:

(一)疏浚张福河,以排淮洪而利航运与灌溉。计疏浚河道37公里,河底宽32米,岸坡一比二。于1933年1月开工,同年6月竣工。

(二)兴建邵伯船闸,以利运河航运。闸室净宽10米,净长100米,上下游最大水位差7.7米,半为双扇对开式钢门。于1933年3月开工,1933年6月完成。

(三)兴建淮阴船闸,以利运河航运,结构布置同邵伯船闸,上下游最大水位差9.2米。

(四)修堵运河西堤,以利运河航运及湖滨滩地之灌溉。其工程为堵闭缺口,修理涵洞。于1934年11月开工,翌年7月竣工。

(五)兴建高邮船闸,以通湖航运。闸室将宽10米,净长20米,出入口净宽5.8米,为单扇钢门。于1935年6月开工,翌年4月完成。

(六)兴建杨庄活动坝,以控排洪入海水量,坝门采用史东奈式钢制,暂建五孔,各净宽10米。最大泄洪量每秒750立方米。于1935年12月开工,1937年6月完成。

(七)安丰塘灌溉区工程,以利灌溉。其工程为浚河筑堤建闸,于1936年4月开工,至翌年12月因抗战停工。

(八)改建惠济闸,以节制灌溉水量。其工程为改建史东奈式门宽6.2米,钢筋混凝土闸墙条石护面,泄洪量每秒90立方米。于1936年5月开工,翌年6月完成。

(九)兴建三河活动坝,以节制排洪入江水量。其工程为史东奈式门60孔,各净宽10米。完成以后,可独步远东。于1936年8月开工,翌年11月底基本已完成98%,因战事停工。运到工地钢料等,损失殆尽。

(十)兴建周门活动坝,以节制灌溉水位及水量,其结构与杨庄活动坝同。于1937年1月开工,11月底坝基工程大致完成,因战事停工。运到工地钢料等,损失殆尽。

(十一)兴建刘老涧泻水坝,以控制中运河泄洪水量。坝凡七孔,结构与杨庄活动坝略同。于1937年1月开工,同年12月完成坝基及引河工程后,因战事停工。运到工地钢料等,损失殆尽。

(十二)兴建中运河涵洞,以接济刘老涧船闸下游灌溉、航运水量。其工程为建筑双孔混凝土涵洞一座,每孔两米见方。于1937年3月开工,同年11月,因战事停工。

(十三)开挖六闸以下的运河浅段,以利运河航运。用挖泥机船两艘开挖,于1937年3月开工,同年6月因机船他调,未能完工。

(十四)建筑皖淮涵洞以泄洪、泻潮、灌溉农田。基本工程为添建涵洞11座,其中7座于1937年5月筹划开工,于翌年1月因战事停工。

(十五)疏浚皖淮浅段,以利航运。其工程为浚渫正阳关附近淮河浅段,冀与津浦铁路联运,以利运输。于1937年10月开工,后以战事停工。

陈果夫于1937年建议中央组设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处,负责规划及实施太湖流域上下游水利工程。陈果夫自兼主苏政后,即遵循当时的中央指示,督导苏省建设厅会同浙江省政府分别测勘、设计与实施,举办各项水利工程。在防洪与泻潮方面,有江南海塘之修建及通江各河口闸门之兴建;在灌溉与航运方面,有各运河干支各渠之疏流。各项工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