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子文兄!”蒋介石已经坐不住了,因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责任者还是蒋介石本人,“那么请你讲讲,财政经济问题究竟怎么处理才行?”
蒋介石自己并无觉察出来,这次集会的本来目的是什么,现在怎样改变了议题,被宋子文牵了鼻子。
这一问,正中子文下怀,他立即侃侃而谈:“造成经济混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机构太多,而又没有一个机构具备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权力,政出多门,必然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我可以辞去外交部长之职,请求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监督其他机构。”
蒋介石说:“成立这样一个机构……”
倒是孔祥熙清醒,急忙说:“抗战之初,委员长煞费苦心,才实现了国家的战时体制,如若再另行成立机构,恐怕……”
蒋介石心领神会,立即改变语气:“成立这样一个机构,势必打乱现行的政府机构,嗯,从根本上讲,它不符合宪法!”
子文一看因此转了风向,十分恼怒:“宪法?宪法是什么,是一个橡皮图章(这是以往人们形容孔祥熙最常用的话,几乎成了孔的代名词,这句话显然为影射而说的)!是一个任人奸淫的妓女(这样粗野的用词又有影射蒋青年时代荒唐生活之意)!还不是你什么时候想改就改……”
蒋介石被子文这几句话激怒了,他骂声“混账”,抓起一只茶杯就朝子文头上扔去,浑黄的茶水溅湿了子文的衣服,额角的鲜血随即流了下来……
这次会议以流血结束,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宋子文随即派兄弟子良赶赴美国,牢牢抓住环球贸易公司的进货和管理,以防备他在国内受大姐霭龄的控制。此后一连多天,子文以受伤为由,拒不出席任何会议,使想从他手里接权的企图拖延下来。
但是,宋子文深深感到,如果没有大的动作,自己现有的地位也将受到威胁。他开始活动戴笠和二陈,让他们相信表面庸碌无为的孔祥熙是一个真正可怕的人物。他这一招不久就见了效。
开罗会议期间,被怀疑牵涉进政变阴谋
1943年12月,中、美、英在开罗举行的三国首脑会议,宋美龄随蒋介石出席,达到了她政治生涯的顶峰。也是她遇到最严重危机的开始。
正是这个时候,蒋宋家族内部发生的严重分歧,正在幕后悄悄进行着最后的较量,人们通常所知道的,只是表面上的东西。
当初,美龄为排挤史迪威到美国活动时,罗斯福总统避开了她,使她感到难堪,还有一件事情,更使她感到不快。
美龄在曼哈顿的时候,听说英国首相丘吉尔将到华盛顿去会见罗斯福。她立即给首相写了一封信,建议他在途经纽约时顺便来看看她,她说自己有一些重要的情况想跟首相交谈。丘吉尔对蒋介石宋美龄从来就不那么重视,也不太关心中国战场的情况。战时的伦敦广播中有一个很长的广播连续剧,里面的主要人物是远东战场上的一个“捞钱将军”,英语捞钱将军的发音恰与中文里的介石将军相似,不知英国人是故意这样创作的,还是“纯属巧合”。反正是丘吉尔接到美龄的信,反过来建议美龄到华盛顿去,他说,那样蒋夫人可以在他同总统共进午餐时到场,有什么话当着两国首脑的面一起交谈更好些。美龄认为这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白宫的主人是罗斯福,只有罗斯福邀请的人才能进入白宫,丘吉尔作为罗斯福的客人,怎么能不经主人同意又拉进去自己的客人?美龄看穿了丘吉尔的建议不过是个花招,她用相当傲慢的语气回绝了丘吉尔,令丘吉尔感到平生最大的难堪。
为使中、美、英三国共同组织力量战胜日本***,以及决定战后对日本的处置,罗斯福提议三国首脑举行会谈,但他把美龄也拉进了这个会议,这使丘吉尔十分不满。
在尼罗河畔,礼宾官员安排三国首脑并排照相,目的是提高中国在反***战争中的地位。这张照片上从左到右的排列顺序是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宋美龄。蒋介石身着紧身军装,高领上缀着一级陆军上将的3颗星,戴着白手套的手上握有饰着青天白日徽章的军帽。罗斯福以高超的技巧侧身面向委员长,好像在跟他进行着亲切的谈话。蒋介石面露微笑,好像他能自己听懂罗斯福的私下逗笑。美龄身着旗袍,外罩白色短外套,鞋子上饰有白色蝴蝶结,她也想跟丘吉尔说点什么,但丘吉尔乘机报复,头转向镜头外的一个人说着俏皮话。
丘吉尔的轻蔑没能阻止蒋介石国际地位的提高,但国内一些级别低得多的人却几乎把蒋介石拉下马。
这一年最后的几个月里,战争期间晋升到指挥岗位上的一批年轻军官断定,要挽救中国,必须推翻蒋介石及其核心人物。这些年轻的将军同在华东训练国民党军队的美国准将廷伯曼商量,请求美国给予支持。美国表面上没有答应,但是美国战略情报局对这个阴谋很感兴趣,特别是多诺万刚刚同戴笠发生了那样不愉快的一幕。
政变的准备工作在悄悄进行着,他们选定了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不在国内的时机,日期则定在西安事变的纪念日动手——那一次张学良、杨虎城捉蒋而没有倒蒋,他们则计划这一次倒蒋而不捉蒋。让他不能回国或者回国也是面临一个已被赶下台的事实。他在国内或国外都没什么要紧,只要他失去权力。假如他愿意苟活,那是他的耻辱——年轻人的想法确有新意。
嗅觉灵敏的戴笠通过他监视各路将领的军统特务系统捕捉到了这个信息。他并不需要什么直接的证据,只要有这个风声就可以下手抓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已经是他们的老手段了,过去对付共产党是这样,在自己窝里斗也是如此。戴笠联合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军统、中统两大特务系统一齐动手,一下子抓了600多名军官,并把其中最优秀最有晋升希望的16名将军予以处决。
蒋介石回国后,一贯对霭龄又怕又恨的戴笠和二陈,竭力向蒋介石证明,这场政变阴谋的幕后支持者,就是宋家老猫宋霭龄。
正在失势的人最容易成为新一轮的攻击目标,也最容易被击中。蒋介石相信一直对当不上第一夫人耿耿于怀的宋霭龄完全有这种动机,过去策划过暗杀和绑架的她有这种癖好和手段。况且这种行动仅仅是下级军官绝没有这么大的胆量,必定有自己家族和政权内部的要人参加,正在失势的霭龄很可能孤注一掷。蒋介石巧妙地征询了宋子文的意见,子文对10年前孔祥熙从自己手上夺走权力仍心存不满,对最近霭龄的压制也恨在心头,他含糊其辞地作了回答,反而使蒋介石对美龄也加重了怀疑,因为美龄始终是受霭龄左右的。宋家的人过去不受霭龄操纵的,只有庆龄。现在子文摆脱出来,别的人仍然是霭龄的左膀右臂,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除掉这股多年来一直帮自己也控制自己的力量。不管怎样,权力还是由自己掌管比别人入伙更有利。考虑到战争期间张扬政变阴谋容易让敌人钻空子,同时也要维护自己最有权威、最受拥戴的面子,蒋介石严令戴笠和二陈保守秘密,不准就此事向外界漏一个字,只命令孔祥熙、宋霭龄及美龄离开中国。他知道政权内部的要人都有各自的对头,只要让他失去还手能力,他马上就会被撕扯得身败名裂,根本不需要自己亲自动手。
孔祥熙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可以有几十、几百次,但真正的失败只能有一次。在权力斗争中不需要第二次失败,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机会第二次失败。
家族内部的撕咬和扭打可以用铁幕遮住,但是总不能没有一点迹象外露。在此期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布鲁克斯就发出报道,称重庆阴谋密布,“是一个充满忧虑、猜疑和诡计的女巫施术场”。
争斗的结局更不可能掩盖住。1944年4月,一位与国民党上层人物联系密切的美国官员写下了这样一份备忘录:“目前,最明显的事实是,财政部长孔祥熙博士受到几乎所有派别的攻击。同他一道成为众矢之的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小姨子蒋夫人。”
备忘录还说:“孔夫人在国内政治斗争中似乎变得不那么活跃。夏天可能去国外度长假。”
这个美国人仅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做出猜测的,可他的猜测却准确得令事实无法躲避。
孔祥熙去了美国,他公开的使命,是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布来屯森林,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会议。
美龄到了美国,她患有多种疾病,需要治疗。
宋霭龄按孔祥熙的意见到了南美,她开始把财产向那里转移,霭龄在巴西购买了大量企业股票,有石油、采矿、航运等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向这里投资能够取得丰厚的利润。并在圣保罗的银行里存进了巨额现金。
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始终是孔祥熙的理财准则。宋霭龄在巴西安顿一番后,又飞到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秘鲁、智利等南美洲各地,把巨款分散存进银行,购置了日后有利可图的财产。
在国内抗战正炽的紧要关头,他们三人这一去,竟是整整一年之久。
蒋介石心里明白,姐妹俩和孔祥熙这一离开,就等于缴了他们的械,前胸后背只能任人拳打脚踹了。
这场斗争的结果对四大家族的每个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往一直对蒋介石唯命是从的孔祥熙从此一蹶不振,在政界再无立足之地。陈家兄弟虽一时得志,但后来蒋介石在清算大陆失败之责时又反过来指责某些人对孔祥熙造谣中伤,致使他失去理财专家,导致经济混乱,使二陈背上了黑锅,也被迫退出政界。蒋介石本人因为不断揭露的孔祥熙贪污黑幕,被看做是腐败政权的祸首,终于失去人心,被赶出了大陆。宋子文虽然暂时恢复了多年前被孔祥熙替代的职务,但宋氏家族的再次分裂已不能形成有效的力量,他孤掌难鸣,也在大陆失败时被蒋介石一脚踢开。至于这次立了大功的戴笠,则在两年后乘飞机从青岛飞往南京时,莫明其妙地出现了飞机“失事”而丧生。实际上这场内部大决斗没有胜利者,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认为,蒋家王朝的垮台在宋家失势的内讧中已经注定了。
催还垫款,招致美国人痛恨
善于玩弄权术的蒋介石不动声色地派孔祥熙去办一件费力不落好的两难事情。
1944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会议和橡树团会议在美国举行。孔祥熙以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总裁身份,前往出席。临行前,蒋介石笑嘻嘻地又委任了他一个金亮的头衔:“中华民国政府主席蒋中正私人全权代表”,交给他一项特殊的使命——向美国政府催还垫款。
这项垫款的由来是这样的: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被日本拖入了战争。美国陆空军来华人员日益增多。美国派驻欧洲、北非等地军队的食品补给,都是美国从本土运去的。中国为了谋求美国多运军火、弹药、汽油等军用物品到中国来,孔祥熙提出建议,美军在中国所需的食品及某些生活必需品,由中国政府负责供给,不必再远涉重洋从美国运来。美国为了轰炸日本本土列岛,控制制空权,又在我国昆明、成都等地修建了7个供远程轰炸机起降的飞机场。修建费用,按照中美协定,由中国先供给美方修建机场所需的人力物力,用记账的方式赊欠,待战后再行结算。中国因供应美军军需及修建机场两项,共垫付6亿美元左右。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曾向罗斯福总统要求贷款10亿美元,罗斯福不肯答应,因而中国国内经济出现严重困难。蒋介石一方面发出要停止美军军需供应的威胁,以向美国讨价还价,继续要求美国提供贷款;一方面要求孔祥熙在美国加紧活动,尽快让美国拨还垫款,以解国内燃眉之急。
为了与美国人交涉方便,孔祥熙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面谒罗斯福。蒋介石为了要钱,在信中大捧孔祥熙,说什么孔祥熙“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财政方面的情形,充分明了”,希望罗斯福对孔祥熙给予充分信任,与之开诚商讨。
这时,日本正对中国加紧扩大侵略,想一举压垮中国抵抗力量,再抽出兵力对付太平洋战场。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军队使用了大量美援却不努力对日作战十分不满,加上一些美国驻华人员提供情况说国民党政府官员从美援中贪污,使罗斯福总统不愿意再提供贷款。孔祥熙费尽心思争取蒋介石曾经提出的10亿美元贷款时,被罗斯福痛痛快快地回绝了。但是对于偿还中国的垫款,罗斯福却无法拒绝,只好原则上表示同意,具体细则则由孔祥熙找美国财政部、国防部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