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氏家族全传
3751600000076

第76章 俏笑丛中(2)

邓颖超到达上海的当天下午,便去看望宋庆龄。

宋庆龄正在楼上弹钢琴。悠扬流畅的琴声,让人一下子便能体会到主人轻松愉悦的心境。

李燕娥把邓颖超请到会客室,递上一杯清香的龙井茶,转身上楼向宋庆龄通报。

宋庆龄一听是邓颖超来了,急忙起身向楼下走去,一边走还埋怨道:“李姐,这么重要的客人,一进门你就该马上喊我呀。”

“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宋庆龄和邓颖超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两人相倚着在沙发上坐下来,像一对久别重逢的姐妹一样,尽情地畅叙着几年来的思念之情。

交谈很快扯到了正题上。邓颖超从手提包里取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郑重地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在北平召开,中央人民政府也将正式建立。党中央、毛主席恳切盼望庆龄先生能北上共商建国大计。”

宋庆龄从邓颖超手中接过毛泽东、周恩来的亲笔信,急切而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她尽量抑制着内心的激动,避开邓颖超企盼的目光,低声说道:“这事容我再仔细想一想……”

邓颖超忙说:“这事不忙马上定下来,先生可以从容考虑再作定夺。”

6月30日,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邀请上海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人士参加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大会。统战部特邀了宋庆龄。

当晚,上海逸园饭店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充满节日的气氛。中共中央华东局、中共上海市委在这里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大会。

宋庆龄尽管身体不适,却欣然抱病赴会。她在邓颖超、廖梦醒的陪同下来到会场。上海市长陈毅将军亲自在会场门口迎候。当身穿黑底白点短袖旗袍的宋庆龄和一身戎装的陈毅并排步入大厅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庆祝大会首先由陈毅致词。他讲完话就请宋庆龄讲话。由于宋庆龄是扶病而来,便由邓颖超代她宣读她日前亲自写的祝词:

……

这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个最伟大的时期,我们的完全胜利已在眼前。向人民的胜利致敬!

……

这是我们祖国的新光明。自由诞生了。它的光辉照耀到反动势力所笼罩的每一个黑暗角落。向人民的自由致敬!

……他们的英勇,无匹;他们的纪律,无双;他们的心,同老百姓的心连在一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

在祝词的结尾,宋庆龄总结三十多年艰辛的革命历程,特别写上了热情洋溢的一段话:

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

全场的人们被宋庆龄对共产党、对人民、对解放军的一片真情所感染,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一个多月后,邓颖超又去看望宋庆龄。

宋庆龄微笑着对邓颖超说:“我决定接受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先生的邀请,去北平!”

邓颖超听了高兴地站起身来,又一次拥抱了宋庆龄。

动身前,细心的邓颖超委婉地问宋庆龄:“北上途经南京,要不要停留一下去晋谒中山先生的陵墓?”

宋庆龄想了一下说:“不必了,去了徒增伤感。中山先生在天之灵,知道今天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会欣慰的。”

8月26日,宋庆龄在邓颖超、廖梦醒、上海军管会交际处长管易文陪同下,从上海乘火车前往北平。北去的列车上,宋庆龄和邓颖超这两位中国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相对而坐,围绕着一路上看到的人群景物,异常兴奋地交谈着。宋庆龄在后来回到上海后所作的题为《华北之行的印象》的广播讲话中,专门谈到了她此行路上的感受:

路上的景色启动了我无穷的想象力。这也使我明白,中国人民如果要从天然资源中获得最高生产量,必须面对巨大的工作,但是我也看到,任何成就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人民的力量将是我们的推动力,而这种力量随处都看得到。不论在穷乡僻壤或城市的每个地段,人民在克服艰难和障碍。

宋庆龄还列举了一些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

在华东,农民和水灾大力地斗争着,抢救他们的田地,抢救他们的谷物。铁路工人、造桥工人和人民解放军在伟大英勇地劳动着,抢修被反动派所毁坏的主要的铁路干线。使人印象最深的,是横跨波涛汹涌的淮河临时大桥,这对于沟通华北与华南的交通有无上巨大的意义。所有这一切,使我深信我们的工人和农民在劳动工作中,绝不会比我们伟大友邻苏联的斯达哈诺夫英雄落后一步,在每一个表示进步的例子中,我看到中国迅速复兴建设的另一个希望。宋庆龄与邓颖超一路上畅谈甚欢,“上海到北平的旅途好像一闪眼,火车就进站了”。

开国大典,宋庆龄遥望广场中央矗立的孙中山画像……

8月28日这天,毛泽东很早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要到前门火车站去迎接宋庆龄,让给他准备衣服。一吃过午饭,毛泽东就换上了那套平时不大穿、只有迎接知名人士时才穿的浅灰色中山装。尽管到前门火车站的路途不远,但在毛泽东的催促下,还是提前出发了。下午3时45分,毛泽东乘着一辆黑色吉斯防弹轿车来到车站站台上。

天空异常晴朗,和暖的阳光洒照在站台上,与手持鲜花、彩旗的人们所焕发的喜气交相辉映。

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李济深,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和中共青年组织的领导人廖承志,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的领头人、法学家沈钧儒,作家、学者郭沫若,诗人、散文家柳亚子,也先后来到了站台上。大家一边轻松地交谈着,一边顺着铁路向南望去。

“呜——”

4时15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宋庆龄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前门车站。列车尚未停稳,宋庆龄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车门玻璃后面。她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微笑着向站台上的人们招手致意。

毛泽东等人迎上前去。列车刚刚停稳,毛泽东便出人意料地一步跨上车去,走进车厢亲自欢迎孙夫人下车。

毛泽东伸出双手,与宋庆龄热烈握手,亲切地说:“欢迎你,欢迎你,一路上辛苦了。”

宋庆龄高兴地说:“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向你们祝贺!”

毛泽东说:“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筹建新中国的大业。”

宋庆龄说:“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宋庆龄在毛泽东的陪同下走出车厢。只见她着黑色栲绸旗袍,系一条白色纱巾,步履轻盈,风采依然,看不出一丝疲倦。欢迎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她兴奋地与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廖承志等人一一握手,互致问候。她与何香凝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站立在一旁的毛泽东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家都沉浸在胜利后重逢的无比喜悦之中。

来自洛杉矶保育院即中央儿童保育院的一群幼童围了上来,把手里的鲜花献给宋妈妈。

宋庆龄弯腰接过了膝下一位小男孩的献花,并在这孩子的额头亲吻了一下。她直起身来,环顾前来欢迎的众人,望着毛泽东说道:“谢谢主席!谢谢各位!”的确,如此高规格的欢迎阵容,大大超出了她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