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解读王朝 王子卷
3752000000049

第49章 对子女心狠手辣的武则天(3)

李昭德回来复命,对武则天说:

“天皇(指高宗)是陛下的夫君,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作为万代的事业,怎么能以侄子为嗣呢?自古以来,没听说哪一代的皇帝为他的姑姑立庙的。而且陛下受天皇的顾托,若是把天下传给了武承嗣,将来天皇连祭祀也享不到了。”

武则天听了颇以为然。

过了些日子,李昭德又向武则天密奏:

“魏王武承嗣的权柄太重了。”

武则天笑笑说:

“他是我的侄子,所以才委以腹心嘛!”

“不然,”李昭德摇摇头说,“侄子对于姑姑,其亲比之儿子对于父亲又怎样?历史上就有儿子篡弑他父亲的事,何况侄子呢?现在武承嗣既是陛下的侄子,封为亲王,又当了宰相,他的权柄也就跟天子差不多啦!这样下去,臣担心陛下不得久安于天位呢!”

武则天骤然一惊,说:

“朕没想到这一点。”

以后她对武承嗣的权柄稍稍加以裁抑。武承嗣自然不甘心,他便勾结了那伙酷吏,处处找太子李旦的错处来陷害他。有尚方监(又称少府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曾到东宫私自谒见太子,竟被腰斩。从此公卿以下没人敢和太子见面。

武承嗣又唆使人诬告太子有异谋,想造反。那时公卿中没有和太子会过面的,只好把伺候太子的宫女、太监及东宫的工人抓来审问。问官便是当时最著名的酷吏来俊臣。那时武则天篡据皇位,就怕人们反对她。只要有人告密,立刻让来俊臣、索元礼、周兴等人审讯。这些酷吏发明了许多残酷的刑具,“犯人”忍受不了,只好诬服。有时他们审问“犯人”,竟连问也不问,就把头砍下来,然后造个假口供呈上去结案。史书记载:“九月乙亥,杀岐州刺史云弘嗣。来俊臣鞠(审问)之,不问一款(原书注:狱辞之出于囚口者为款),先断其首,乃伪立案奏之。”史书说:“周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为暴刻,兴、元礼所杀各数千人,俊臣所破千余家。”

就是这样一个来俊臣,来审问太子有异谋的案子。一些正直的大臣都为太子担心,怕他这次凶多吉少了。来俊臣将东宫中太子的左右俱都拘到,开始审问。一些宫侍忍受不了酷刑,便想承认自己参与谋反。这时有个管礼乐的太常工人安金藏站起来,大声对来俊臣说:

“公既然不信金藏的话,请剖腹以证明皇嗣的不反!”说着,他拔出身旁刑卒腰间的佩刀,猛地朝自己的肚子上刺去。他的肚子剖开了,肠子掉出来,血流满地。武则天派来监审的官员跑回去报告武则天。武则天听说后立刻派人把安金藏抬进皇宫,让御医给他医治。御医把安金藏的肠子纳入腹中,伤口用桑皮线缝合,敷上药,安金藏过了一夜才苏醒过来。武则天亲自来看他,对他说:

“朕有儿子却自己不能理解他,反而累你吃这样的苦。”立刻命令来俊臣停止审问,把所有拘押的人员都放回东宫。群臣这才松了一口气,庆幸太子幸免于难。

宰相狄仁杰也在武则天面前陈说立谁当皇储的利害关系,跟李昭德讲的道理一样。有一天,武则天做了一个梦,让狄仁杰给她圆。她说:

“朕梦见一只大鹦鹉,十分英武好看,只是两只翅膀折断了,不知主何吉凶。”

狄仁杰回答说:

“鹦鹉的鹉便是陛下的姓,两翼乃是陛下的二子皇储和庐陵王。陛下善待二子,两翼也就复振了。”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武则天终于派职方员外郎(兵部的官员)徐彦伯去往房州,托词说庐陵王生病,接庐陵王一家回洛阳治病。李哲是公元684年被赶下皇帝宝座,废为庐陵王的,一直到公元698年才得以回京,中间经过了整整十四年。

这些年一直用尽心机、想当皇储的武承嗣,看到他当皇帝的梦想已成泡影,窝窝囊囊地病死了。

庐陵王李哲是3月回洛阳的。过了半年,皇太子李旦给母亲上疏,请立他的哥哥李哲为太子。他的理由是长幼有序,理应逊位。也由于李旦不贪恋权位,宁愿让哥哥做皇帝。武则天同意了,于9月立庐陵王为太子,仍恢复他原来的名字——李显。李旦则封为相王。

武则天的这两个儿子终于委曲得全,但也饱受了他们母亲的不少折磨。但比起他俩的两位哥哥来,终究是幸运多了。

高宗在做皇帝以前就有了四个儿子。他登基后,将长子李忠封为太子。武则天当了皇后,生了李弘,李忠因自己是庶出,上疏让位,被封为梁王,出任梁州刺史——这一过程前文已经提到。次子李孝,被封为许王。三子李上金,被封为杞王。四子李素节,被封为雍王。

算起来,武则天应是这四位王子的嫡母,但武则天对自己的亲生儿子还那么无情,对别人生的孩子又怎能善待呢?而她最厌恶的,便是老四李素节,因为他的生母是萧淑妃。王子们成人之后,都分封到外地做官,做了州刺史。史书上说:“素节……警敏好学。天后恶之,自岐州刺史左迁申州刺史。”为什么要迁呢?因为岐州距长安只有三百一十五里,而申州却远在一千七百九十六里之外。同时给他敕书,说:“素节既有旧疾,不须入朝。”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不让李素节跟他父亲见面。其实李素节健康得很,什么病也没有。

李素节好几年见不到父亲,十分想念,便写了篇文章叫《忠孝论》,内容是为人自然应该尽忠尽孝,但有时偏偏想尽忠孝而不可能。他那王府里的仓曹参军张柬之偷着把这篇文章送给皇帝。也许他是好意,希望高宗看到后能宣他的儿子进京,让他见见父亲。但这篇文章偏偏让武则天看到,便诬说李素节纳受赃贿,降封为鄱阳王,发送到长安东南三千五百八十一里的袁州安置。“安置”是说得好听一点,事实上就是流放。这一回李素节离他的父亲就更远了。

过了四年,天后却又上表给李素节求情,请皇帝赦他的罪,任命他为岳州刺史。仍然不许他回京。再过四年,又任为舒州刺史。

高宗的三子李上金,原封杞王,又改封毕王,再改封泽王。他原任沔州刺史,后改任苏州刺史。则天后天授元年——也就是武则天登基当皇帝的那年,武承嗣唆使酷吏周兴在审案的时候,把李上金和李素节罗织进去,说他俩参与造反。刑吏分别解他们进京。李上金自杀了。李素节被押解着从舒州出发,途中遇到老百姓出殡,送葬的人同声号哭。李素节叹气说:

“有病死了多幸运啊,为什么还哭呢?”

可怜这个王子,竟羡慕起生病而死的人来了,因为他知道,他进京去肯定没有好结果。果然,当他们一行走到洛州的时候,李素节便遭到押送人员的缢杀。这二王的子女和亲属也都被杀害。

前太子梁王李忠做了房州刺史。他胆小怕事,由于以前做过太子,怕武则天忌他,便时刻提防。有时候穿上女人衣服,男扮女装,以防备刺客。他又挺迷信,天天自己卜卦,预测吉凶。有人告发他。武则天便废他为庶人,发配到黔州,囚禁在故太子李承乾(太宗的大儿子)的故宅。这伯侄二人都是长子,也都曾做过太子,却也一前一后被拘囚在这房子里。但武则天还是不肯放过他,终于借上官仪一案牵连,诬他造反,“赐死”于流所。

只有高宗的次子李孝还算幸运,他是因病死于遂州刺史任上的。虽然按年龄说,他得算是“夭折”,因为他那年只有二十岁,但却是“寿终正寝”。

高宗的八个儿子几乎个个都受到武则天的折磨。至于孙辈,也不例外。李贤的三个儿子被他们的祖母幽禁于宫中。天授元年,武则天不知为什么就让人把这三兄弟鞭打一顿,义丰王李光顺和永安王李守义被当场打死;只有嗣雍王李守礼长得皮粗肉厚,才得以存活下来,但也遍体鳞伤。以后武则天还常常打他。旧伤上面摞上新伤,背上的瘢痕长得很厚。后来,他的堂弟玄宗李隆基当上了皇帝,李守礼被封为幽王。有一天,玄宗约他的皇兄皇弟出城打猎。当时天气晴好,万里无云。但李守礼却说,今天不能出去,因为待一会儿会下雨。果然过一会儿,天空乌云堆拢,下起了瓢泼大雨。别的王子说李守礼一定有法术。玄宗问他。李守礼说:

“臣哪里有什么法术。只是由于父亲的缘故,被祖母幽闭于宫中十数年。每年都要赐我几次敕杖,背上长了厚瘢。遇到将雨的天气,长疤的地方就感觉沉闷,晴天则清爽,所以我才能预测晴雨。”说着不禁流下泪来。玄宗让他脱下衣服,用手轻轻抚摸李守礼背上的瘢疤,心中十分难过。

武则天晚年,找了年轻漂亮的小伙张昌宗、张易之等人做面首。这些人本是市井无赖,只凭着生了个好看的面孔,讨年近八旬的女皇的喜欢,便平步青云,做了朝官。而且飞扬跋扈,为非作歹,也没人敢管。那时庐陵王李显已回京做了太子,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当时武承嗣已死,武延基袭爵魏王)。小夫妻对老祖母的行为看不惯。有一天,他俩和太子的儿子邵王李重润在一起谈话,偷偷地说了几句祖母的闲话。不料被宫人听见,告诉了张易之。张易之再向女皇报告。武则天大怒,把太子召来,大加训斥。那窝囊了半辈子的庐陵王吓得战战兢兢地听着,回去立刻逼着儿子、女儿和女婿自杀。

以上讲的,只是武则天对待她自己的儿孙的情况。至于被杀的李唐宗室,则无法统计。公元705年,大臣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逼着武则天让位。太子李显登基,做了皇帝,才对这些被害的人加以调查。史书说:“武后所诛唐诸王、妃、主(公主、郡主)、驸马等皆无人葬埋……至是,制州县求访其柩,以礼改葬。”还有的“子孙或流窜岭表,或拘囚历年,或逃匿民间为人佣保(仆人)”。那就“追复官爵,召其子孙使之承袭,无子孙者为择后置之”。于是“宗室子孙相继而至,皆召见。涕泣舞蹈,各以亲疏袭爵拜官有差”。算是做了一次较全面的善后处理。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武则天为人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要讲的是“王子被害”的故事。而且这些事情只是发生于统治阶级内部。平心而论,武则天执政期间还是很有作为的。她注意维护国土的完整,高宗时失去的安西四镇(时为公元650年)是在她手里收复的(公元658年);她训练了强大的军队,隋文帝、隋炀帝,包括唐太宗在内都没能征服的高丽,是她派军队去征服的;她注意为国家发现人才,一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还亲自出题把进士们召到殿堂上来复考,开了殿试的先例;她选任的一些大臣,如狄仁杰、宋璟、姚崇等人,都是当时的有声望的政治家,这些人辅助她把国家管理得兴旺发达。她继承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是玄宗前期的“开元之治”的先声,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几千年封建制度男尊女卑的时代,她能够以一个女性而掌握国政近半个世纪,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不错,她杀了不少人,她杀人的目的只是为了扫除她取得“权位”的障碍,或是为了保护她的“权位”。但有时她又是那样通情达理,宽宏大量。此处我们讲两个小故事,作为本章的结尾吧!

武则天当女皇之前,处置了不少大臣。有的她事后想想,是过于严酷了,也有不少是冤案。天授元年,她当了女皇,就派史务滋等人做存抚使,到各处查访属于处置不当的官员的后代,把他们召回京来,封个官职,算是补偿。存抚使回来之后推荐了一些人,武则天便给他们都分封了官职,地位高的做了中书舍人、给事中;其次的则任命为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这些官员都是京官,是要有一定能力的。但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人由于家长受到迫害,本人没受多少教育,结果难以胜任工作,只好算“滥竽充数”。便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在洛阳流传:“补阙连车载,拾遗凭斗量,欋(四个齿的耙子)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换个说法就是:“补阙一车一车地载,拾遗一斗一斗地量,四齿耙搂来的侍御史,碗模子脱出来的校书郎。”这应该说是当时的“政治讽刺诗”了。有个叫沈全交的举人在后面又增加了两句:“糊心存抚使,眯目神圣皇。”意思是“迷糊了心窍的存抚使,睁不开眼睛的神圣皇”。“神圣皇”当然指的是武则天,说女皇睁不开眼睛,这是对女皇的诽谤,犯了大不敬罪,于是御史纪先知把沈全交抓来,带到朝堂上,准备先打他一顿给女皇消气,再把他斩首。可是武则天却笑着说:

“如果用你们这些人都合格,又何必怕人说闲话呢!不应该治沈全交的罪。”把个御史纪先知臊得满脸通红,只好把沈全交放了。

长寿元年(公元692年)五月,武则天下令禁止宰杀牲畜、捕捉鱼虾。右拾遗张德得了个男孩,按习俗办喜三,买不到肉,就私下宰了只羊,请几个朋友吃酒。右拾遗和右补阙都是官,同属中书省,所以客人中就有右补阙杜肃。在吃酒的过程中,杜肃瞅着别人没看见,偷将一块肉饼藏进袖里,回家后连夜修本,向女皇告发张德宰羊的事。第二天早朝,武则天在朝堂上问张德:

“听说卿得了个男孩,挺高兴吧?”

张德急忙跪谢。武则天又问:

“禁屠期间,你在哪儿弄到的肉?”

张德照实说了,并叩头认罪。武则天说:

“朕虽然禁止屠宰,但喜庆丧事还是可以例外的,朕不怪你就是了。但你以后在请客人的时候,也要有所选择。”说着,将杜肃的表章和那块肉饼拿出来给张德看。弄得杜肃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这样一来,朝堂上的官员无不对杜肃嗤之以鼻,却又不能不佩服女皇的宽宏大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