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道
3752900000028

第28章 宽政(3)

小结

宽松带来的是活力,正如那个篆体“宽”字图形,空间越是宽广,山羊跳得就越高,跃得就越远,跑得就越快,也就越欢实。这是一个简单事实,也是一条真理。回顾我国这些年走过的路,情况就是这样。可以看得很清楚,每一次经济的飞跃、每一次思想文化的疾进、每一次行政体制的变通,都伴随着一次突破、一次解放,都是一次简政放权。正是因为得力于宽松的环境,我们这个民族才能一直保持着生机勃勃、昂然向上、不可遏止的态势,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我们每一个人才能享受到安宁自在的生活。

(二)言路

要义

广开言路,让人说话,是宽政的应有之义,也是它的最显著特征。

《庄子·则阳》中有一篇文章,讲的是两个人之间的一段对话。这二人一位叫少知,意即知之甚少;一位叫大公调,意即众人之言,讨论的问题就是言路。少知问什么是丘里之言?丘和里都是户籍单位,10户为一丘, 20户为一里。大公调解释说丘里之言就是把许多不同的言论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公论,它是包容不同意见的共识。这其实是对前面引用的老子的话“容乃公,公乃全”的具体发挥。众人是全,他们的言论是公,听取大家的话就是宽容。可以这么说,在古人意识中,看治政者是否实行宽政,首先要看他是否让别人说话,是否能够听取不同意见,是否能够把大家意见集中起来变成众人意志。

故事

被自己打倒的商纣王

商纣王暴虐无道。周族领袖姬发(即后来的周武王)派人刺探商朝的情况,回来报告说:“商朝大概要乱了!”姬发问:“乱到了什么程度?”回答是:“邪恶的人压制了贤良的人。”姬发说:“乱得还不够。”

姬发又命令这人前去刺探。回来报告说:“商朝的混乱加重了!”姬发问:“乱到了什么程度?”回答是:“有德行的人都逃走了。”姬发说:“乱得还不够。”

那人继续去刺探。回来报告说:“商朝乱得更厉害了!”姬发问:“乱到了什么程度?”回答是:“百姓不敢讲不满的话了。”姬发“啊”了一声,赶紧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太公望(姜子牙)。

太公望说:“邪恶的人压制贤良的人,叫做暴虐;有德行的人逃走,叫做崩溃;百姓不敢讲不满的话,叫做残酷。商朝的混乱已经达到了顶点,不能再增加了。”于是,挑选战车300辆,勇士3000名,和各国诸侯约定在甲子这一天早晨进军牧野,与商朝军队决战,结果擒获了商纣王。

姬发本来就知道商纣王无力抵御自己,又善于利用敌方的形势,这样还能有什么对手吗?(《吕氏春秋·贵因》)

暗和聋

晏子对齐景公说:“为政太严厉了吧?”

景公反问道:“为政严厉难道对国家有什么不好吗?”

晏子答:“为政过于严厉,那么下边的人就不会说话;下边不说话,上边的人就什么也听不到。下边不说话叫做喑,上边听不到叫做聋;又喑又聋对国家的治理不是祸害又是什么呢?”顿了顿,接着说:“一点一点地聚集豆子和小米就可以装满仓库,一缕一缕地汇合细丝就可以织成帷幕,泰山的崇高靠的不是一块石头,而是无数石块从低处累积而成。同样道理,治理天下的人,不是仅仅凭借一个人的意见,这里固然存在着接受了而暂时不采用的情况,但哪能抱着拒绝的态度连听都不肯听的呢?”(《说苑·卷九·正谏》)

今天你是君主我是臣子

晏子死了17年了。这天齐景公宴请众大夫,以射箭助兴。景公的箭飞出了靶子,堂上竟然喝彩声一片,就像一个人嘴里发出的一样。景公的脸沉了下来,长叹一声,扔掉弓箭,离席而去。

弦章进来见景公。景公说:“章啊,自从我失去晏婴,至今已经17个年头了,就从来没有听到过批评,方才我的箭明明没有射中靶子,耳边响起的竟然是异口同声的颂扬。”

弦章说:“这说明群臣没出息,他们的智慧不足以明察君主的过错,他们的勇气不足以冒犯君主的尊严。然而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弦章顿了顿,加重语气道,“我听说,君主爱好的,臣子就跟进;君主迷恋的,臣子就追求。尺蠖这种昆虫吃了黄色的东西,身体就呈现出黄色,吃了青色的东西,身子就变成青色。这件事您是不是也有责任,您是否有时候喜欢听奉承话呢?”

“说得好!”景公道,“就凭这番话,今天你是君主,我是臣子。”(《说苑·卷一·君道》)

决断是怎样做出的

孔子曾经担任过鲁国司寇。司寇是掌管刑狱和治安的最高长官。

每次处理案件,孔子都要与大家一起分析案情,然后再做出决断。其时,有关人员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表情严肃认真。一个人出列上前说:“张三认为如何,李四认为如何。”接着,又有一人出列上前说:“王五认为如何,刘六认为如何。”经过分辩,众人的认识趋于一致,这才做出决断。

谁说断案只能听从一个人的意见?人人都有智慧,为什么一定要由某一个人说话,案件才能有最后的结果呢?君子就不是这样,大家互相尊敬、谦让,彼此倾听对方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君子不独断专行。(《孔子集语·卷十二·事谱》)

君不君,臣不臣

战国时期,孔子的孙子子思(孔伋)在卫国做事。

卫国君主每提出一个错误主意,群臣便随声附和,如出一辙。

子思说:“以我对卫国的观察,真是‘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呀(君不君,臣不臣)!”

公丘懿子问:“为什么这样说?”

子思答:“君主自以为是,那么大家就不说出自己的看法。即使事情处理对了,也是在排斥众人意见的前提下做出的,更何况现在是众人随口附和错误而助长恶劣的做法呢!不考察事情的对错,听到对自己的赞扬就喜悦,昏暗得可以了;不分析他人的话是否在理而阿谀奉承以求融合,谄媚得可以了。君主昏暗,臣子谄媚,这样的君臣进行统治,民众能接受吗?再这样继续下去,国家就不像国家了!”(《资治通鉴》卷1)

看门狗

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江乙有意见,前去见楚王。

江乙对楚王说:“有个人特别宠爱自己的狗,他的狗往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到他家去告状,却被狗堵在门外,还挨了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

“再有,”江乙看了楚王一眼,话锋又转到他身上,“大王您只要发现喜欢说别人好话的人,就说‘这是君子啊’,便亲近他;只要发现喜欢指出别人缺点的人,就说‘这是个小人’,便疏远他。然而人世间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您只爱听对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对别人的指责呀!”

楚王道:“你说得对,今后正反两方面的话我要一样听。”(《资治通鉴》卷2)

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秦朝末年,沛公刘邦率军进入秦都咸阳,见到秦国的宫室、帷帐、狗马、宝器、宫女,眼花缭乱,便想长住下去。樊哙劝道:“沛公您是想拥有天下呢还是想做富翁呢?所有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您要它们干什么!希望您赶快返回霸上驻地,不要留在宫中!”刘邦不听。

张良说:“由于秦朝无道,沛公您才能够来到这里。为天下人铲除残暴的贼子,应当以朴素为资本。如今刚刚进入秦国,就要享受快乐,这就是所谓的助桀为虐。忠实的言论不好听但有利于行动,有效的草药不好喝但有利于治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听从樊哙的劝告!”于是刘邦率军返回霸上。(《资治通鉴》卷9)

诽谤、妖言、反坐

西汉文帝重视听取意见,每次上朝,只要有人进呈奏书,他一定停下辇车接受下来。奏疏中的意见,如果不宜采用的就放到一旁,如果可用的就给予实施,同时表扬进献意见的人。

为了能够听取更多的意见,文帝下诏说:“古代明君治理天下,朝廷专门设置用来接受好建议的旌旗,竖立用来接受批评意见的木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朝政畅通,鼓励臣民进谏。现在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妖言罪’,这使得群臣不敢畅所欲言地批评朝政,皇帝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怎么能够吸引远方的贤良之士呢!废除这些罪名!”(《资治通鉴》卷13)

唐玄宗时,有人告发天兵军使张嘉贞在军中有奢侈僭越行为,还贪污受贿。经过调查,纯属捏造。玄宗打算以反坐惩处诬告者。张嘉贞上奏说:“如果陛下将告发我的人治罪,恐怕会堵住向朝廷进言的渠道,使各地的下情无法上达,因此臣希望陛下对此人特予宽赦。”这个人于是被免除死罪。通过这件事,玄宗认为张嘉贞忠诚可靠,打算重用他。(《资治通鉴》卷212)

一次申辩

东汉章帝时,孔僖在太学读书,与同学议论西汉武帝,认为武帝即位后最初的五六年间,政绩突出,超过祖父和父亲文、景二帝,后来却放纵自己,抛弃了从前的善政。这番话被另一个同学听见了,上书告发他们诽谤先帝、讽刺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