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红(1959.1—),陕西蓝田人,201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时任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一飞院)总设计师。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分配至航空工业部第603研究所(现中航工业一飞院,简称一飞院)工作,期间攻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1995年3月任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1999年10月任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2000年1月任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新“飞豹”飞机总设计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3年6月任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副院长;2007任某重点型号总设计师;2008年任一飞院高级专务;2011年任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设计师;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3年3月任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唐长红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6部。1994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中青年跨世纪人才、学科带头人;1999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2003年荣获国防科工委百名优秀博士、硕士称号;2004年荣获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一航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2009年当选中航工业风云人物;201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航工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后先后荣获航空报国特等金奖、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中航工业总经理特别奖等。2013年2月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唐长红工作期间先后参加了“飞豹”系列飞机、运7-200A、MPC-75、AE-100等型号飞机研制、攻关和课题研究,多年来,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始终奋战在航空科研第一线。2000年1月,唐长红被任命为新“飞豹”飞机总设计师,全面主持新“飞豹”飞机及其系列飞机的研制工作。在型号研制中他大胆决策、勇于开拓、敢于负责,为型号研制和祖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唐长红不仅在工程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在结构强度理论上具有较高的造诣。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论文20余篇。他博览群书,积极开展实用科学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使航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国家建设,他把一飞院航空结构分析经验也推广应用于航天导弹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唐长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多年军、民用飞机设计研制和多项型号攻关中锻炼成才,积累了丰富的型号研制和技术管理经验,以型号研制任务为纽带,把航天、电子、兵器、化工、航空、院校六大集团多个厂所联系在一起,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确保了国家重点型号全武器系统研制的各个节点顺畅。由一名中国航空工业最年轻的飞机型号总设计师成长为中航工业的首席专家、我国航空界的知名专家。
在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中,研制周期异常紧迫,战技指标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面对严峻形势,唐长红毅然决策,带领一飞院的将士们,用一次次的奋勇拼搏和一次次的坚韧不拔,保住了重点型号研制的每一个节点,实现了我国飞机设计全部数字化。从传统设计一步跨越到国际水平,实现了我国飞机设计手段的革命,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超越之路,创造了中国航空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设计了我国航空史上第一架全机数字样机;创造了国际航空史上第一架在计算机上设计的全机数字样机;首次实现了国内飞机研制生产的无纸设计;首次实现了中国飞机设计电子样机协调和预装配;首次自主研制成功中国飞机航电火控系统综合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VPM管理系统标准。设计手段的更新,大大缩短了飞机的研制周期,使国家重点型号仅用短短的5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型号立项到首飞成功再到装备部队的全过程。此后,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迅速在全国航空工业内推广,使我国整个航空工业的设计手段完全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2003年,该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提高飞机的作战效能,唐长红主持制订了国家重点型号的武器系统方案,并带领他的团队,打破西方的高技术垄断,成功地实现了该型号综合航电火控系统的创新,将武器火控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交联,实现了双手不离杆攻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大大提高了飞机的综合作战能力。
2007年,唐长红又担负起某专项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该工程承载着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希望,受到上至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关注。面对如此神圣的使命,唐长红深知责任重大。两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地投入到该项目技术方案论证和各项技术攻关之中,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