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臣(1929—2011.1),山东掖县人,1977年全国先进生产者、1979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西控)工人、技师。1947年3月参加革命,先后在胶东西海兵工厂、胶东兵工厂、徐州兵工三厂、株洲七一工厂、株洲331厂当工人。1956年调入航空发动机附件厂(现中航工业西控)工具科当工人,后任金刚石小组组长。李相臣以中国工人的优秀品德,独立自主地创造了中国人造金刚石的历史,受到党和国家及企业的多次表彰奖励。1969年,应邀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庆典观礼。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7年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1977年2月,被第三机械工业部授为工业学大庆先进个人,他所在的金刚石工具小组被授予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并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1979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同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被陕西广播电台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省100位感动的人物。1982年退休。2011年1月因病去世。
中航工业西控自建厂投产以来,金刚石笔一直靠苏联供应。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交恶,苏联停止供给金刚石笔,当时生产金刚石笔是我国工业领域的一大难题。没有金刚石笔修整砂轮,厂里的磨床就得停工。直接威胁着工厂的正常生产。
李相臣当时是磨工,这种情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挺身而出,主动请缨由磨工改任金刚石工,并决心制造金刚石笔。这对于只有两年初小文化,一无任何技术资料、二无设备的李相臣来讲,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他不惧怕任何困难,科学面对,求真务实,和小组的同志们共同研究,请有关部门对进口金刚石笔进行光谱分析,配方试验。白天在厂里试验,夜里发动全家在家里继续试验,从空气烧结到气体保护烧结,经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终于在1962年夏,进口金刚石笔“断顿”之前,制成了我们自己的金刚石笔。经生产使用证明,国产的质量并不比洋货差!
金刚石笔的焊接,工厂一直沿用苏联的老工艺,采用气焊焊接,不但使小颗粒金刚石被气流吹掉造成浪费,而且焊接质量也不高。李相臣决心“走自己的路”,他自己绘图、自己动手到废料堆里找材料,将旧电器设备复苏利用,制成专用的电焊机,焊出的金刚石笔质量100%合格,且使材料消耗减少了95%,多年来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资金135万元。
在参加了第三机械工业部召开的金刚石工具专业会议之后,他又提出制造金刚石工具的新目标。以他为首的金刚石工具小组,开始“土法上马”,反复试验,于1966年初,试制成功静压合成的金刚石,但质地软、产量低、成本高。能否造出高质量、低成本的金刚石,是李相臣的新追求。一次,他从报纸上看到可利用高温高压的办法将碳转化成金刚石,但需要压模和压力机,金刚石工具小组的全体同志在李相臣的带领下,自己动手造模具,背着干粮到兄弟单位利用晚间人家设备闲时搞试验。经过上百次的试验摸索,获得了模具材料、温度、压力等多项技术数据,又于1966年7月1日前夕,试制出人造金刚石微粉。
至此,李相臣他们并未止步,他又从《参考消息》上得到了苏联在爆炸原子弹时爆炸出人造金刚石的消息,于是,他们又开始了用炸药来爆炸金刚石的试验。
李相臣和金刚石工具小组的同志,将三四百千克重的试验器材,用人拉肩扛,到距工厂数十千米的渭河滩上“安营扎寨”。一连几个月,吃住在试验场的帐篷之中。有一次在试验过程中,因药量过大,将20多毫米厚的钢板一下子掀到几米高的空中,试验用的钢模被炸得稀巴烂,李相臣被爆炸冲击波掀倒,扭伤了腰,大家劝他回厂看病、休息,他说:“金刚石还没炸出来,我怎么能离开‘战场’呢?”
在李相臣的带领下,经过反复试验摸索,1970年终于爆炸出金刚石微粉。1972年“七一”前,又爆炸出聚晶大颗粒金刚石。从1976年开始在水中作爆炸的尝试,使金刚石微粉产量提高2~3倍,共生产出人造金刚石3369克拉。1966年以来,他带领班组同志,相继研制成功了人造金刚石,并制成金刚石车刀、切割刀、套料钻等,1977年后,又相继研制出金刚石研磨膏、珩磨条、砂轮、什锦锉等10余个品种的金刚石工具。
进入20世纪80年代,工厂大上民品,李相臣带领的金刚石工具小组实现了金刚石出口创汇,仅金刚石什锦锉,1981年就向美国出口1000副,创汇6.9万元。之后又试制出?45等3种规格的金刚石套料钻以及金刚石碗形砂轮、金刚石铰刀、牙钻、牙轮等,使金刚石工具的生产向其他领域延伸。同时也体现了李相臣报效祖国,在金刚石工具事业上的无限追求。
李相臣1982年退休,2011年1月因病在西安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