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卫国(1964.11—),江苏南京人,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中航工业金城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航空二动力系统部副部长、型号系统副总设计师。1986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系发动机设计专业毕业,1989年3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动机系发动机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从大学毕业来到金城,历任设计员、型号副主任设计师、型号主管设计师、设计室主任,现任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航空二动力系统部副部长、研究员、型号系统副总设计师。程卫国带领第二动力系统研发团队,瞄准新一代战机,开展第二动力系统关键技术预研。期间,承担了多项总装备部预研项目和中航工业技术创新项目,取得多项技术突破。1996年获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优秀青年和为航空工业做出突出成绩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学术带头人);2000年获江苏省政府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1年获江苏省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2002年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获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授予的江苏省首届十大创业创新人才奖。200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获南京市十大劳动模范典型称号;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011年获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曾当选中共江苏省第十届、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
大学毕业20多年来,程卫国一直从事第二动力系统的技术开发工作。他所在的应急动力室,是在当年他毕业时刚刚组建的。应急动力装置被誉为飞机的“救命装置”,在飞机发动机、电源系统、液压系统出现空中故障时要确保紧急启动,保障飞机和试飞员的安全,必须百分之百可靠。程卫国深知开发这一型号的重要意义。他受命任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兼主管设计师,和同事们白手起家,从设计、出图到设备组装、调试、搬运,程卫国全要亲历亲为,闹得整天灰头土脸。为保证设备开动时不受灰尘影响,程卫国还一连几天爬到多年无人问津的小阁楼上清扫尘土,所以同事们戏称他为“硕士农民工”。
该动力装置由于研制进度要求非常紧,试验时装拆、加油、加化学剂、更换化学剂及试验后的废气处理等工作,都须在试验舱内进行。试验舱的进出通道是一个直径50厘米的“猫耳洞”,对“胖子”(程卫国的谑称)来说,钻进钻出可不是件容易事。为了掌握产品试验状态的第一手资料,他每天站在桌上从“猫耳洞”里钻进钻出好多次。
试验舱狭小的空间里工作条件十分严酷。试验结束后立即要进入舱内进行处理数据,做完高温试验后,试验舱内是71℃的蒸笼;做完-54℃低温试验后,试验舱内是手一挨金属就会粘上去的冰窟,那种透心的凉马上就能传遍身体,加上各种气流通过试验舱时产生的震耳欲聋的噪声,“胖子”笑称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减肥”场所。
试验中最危险的操作,如试验前后高压气瓶的开关、有毒废气的处理,剩余有毒燃料的处理等被程卫国“承包”了。有一次,在低温试验过程中发生意外,紧要关头,为保住试验现场,尽快找出故障原因,不耽误研制进度,程卫国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钻进去处理故障,很快恢复了试验。
美国、欧洲研制的同类型应急动力装置全部出现过不能紧急启动导致试验飞机损毁的事故。为了解决“万无一失”的难关,程卫国以深厚的专业技能,带领同事解决了多项试飞中暴露的问题,及时改进设计方案,反复进行验证试验。该型号1989年开始进行原理样机研究,1998年首飞成功,2003年完成设计定型。10多年的艰苦探索,他和同事们解决了10多项技术难关,终于使该型号开发成功,为新型战机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型号开发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还掌握了大型系统级产品的研制开发经验。该型号产品在大批量装备部队使用的6年间,一直保持100%的使用可靠性,确保了新型战机几千架次的安全试飞,被部队誉为“精品中的精品”!
从2003至今近10年间,程卫国带领第二动力系统研发团队,瞄准新一代战机,开展更高技术水平的第二动力系统关键技术预研。
他提出要把输出引气和轴功率的辅助动力装置和“空气+煤油”无毒低成本燃料体系(EPU)综合集成为一套超级组合动力装置(IPU)的设想,使机载机电系统在综合化的方向上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这个设想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队用户的鼎力支持,程卫国担任了该系统的型号副总设计师。
为了早日拿下这个“硬骨头”,他和团队们成员们不分节假日,连续作战,其中的辛劳和付出难以用笔墨形容。2005年11月,正是任务交付的紧张时期,需要在上海某试验基地进行多项试验,程卫国带领全室有关人员在短短的10天里,高节奏地完成了4项大型试验的组织实施。此时,恰逢程卫国的父亲癌症晚期病危住院期间,他没向领导和其他人员透露一个字,精心组织顺利完成了试验任务。当他赶到医院,父亲再也没有醒来,为了试验他留下了对父亲的深深愧疚和遗憾。
近10年来,程卫国和他的团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军队)科技进步1、2等奖8项,专利两项,荣立部级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1次。
他所在的团队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多次被表彰为“创新型团队”。2004年12月,国际上水平最高的环保汽车领域的“必比登新概念汽车挑战赛”在上海举办,他和同事们积极筹划使用双氧水做燃料的环保新概念汽车———“哈勃一号”的开发,他负责涡轮发动机的试制。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他与协作单位完成了在普桑轿车底盘上进行改装的概念车的研制,按期参加了当年在上海举行的“必比登新概念汽车挑战赛”,凭他们大胆的设计理念力压群雄,获得特别技术创新大奖,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