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3759000000027

第27章 李治国

李治国(1920.3—2003.6),河北青县人,国营安塘机械厂(现贵州红林机械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工业红林)首任党委书记。1938年参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冀中独立一团三营文书、冀中南进支队司令部党支部书记、冀中军区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冀东13团三连副政治指导员、一连政治指导员等。1939年4月作战负伤(二等甲级)。1940年被评为模范党支部书记。1945年在宝坻赵各庄战斗中受到通令表彰,同年起先后任冀东武宝宁支队、冀东15军分区直属队总支书记,138师413团三营教导员,138师司令部队列科科长等。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衡宝战役,荣获两枚三级勋章。从1950年起,历任空军第二航校队列科科长,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干部部任免科科长,空军9师、4师干部部部长,空军周水子场站政委,空军周水子基地副政委。1964年转业,任国营西安机械厂(现中航工业西控)政治部主任,1966年10月任国营安塘机械厂(现中航工业红林)党委书记,1976年任国营秦岭机电制造公司(现中航工业电源)党委书记、西安机械厂顾问。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和证章。李治国1981年离休,2003年6月去世。

1966年10月,李治国受命参与了“三线”建设,被派往贵州国营安塘机械厂,任党委书记。他首先负责为新厂建设挑选了第一支干部队伍,带领22人抵达贵州黔西桃井公社(安塘厂厂址),成立了安塘厂临时党委。

建厂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当时的办公地点与住宿地有2千米左右的距离。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李治国和宋宗元两位领导商量后决定在山洞里用芦席和稻草帘子搭建棚子作为临时住宿和办公地点。由于当时的周围环境非常恶劣,杂草丛生,与世隔绝,伙食又差,生活非常艰苦,与当时三线援建时的宣传有些落差,许多人就有了回家的想法。为了祖国的三线建设,李治国坚持政治动员,非常耐心地进行劝导,从每一位党员同志入手,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他们讲三线建设对祖国的重要性,讲自己这一辈子在战争年代所吃过的苦。通过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很大程度上稳定了职工队伍,为新厂建设留住了宝贵的人才。

李治国没有官架子,是个乐天派,住在山洞草棚里和大家一样夜里轮班站岗放哨。每天清晨早早起来,嘴里还哼着小曲,这小曲就像起床的号音。那时,用水要到后面约1千米远的出水洞去挑。坡陡路滑,大家见他年纪大了,不让他去挑水,可他时常乘人们未起床就挑来水,让大家洗漱。他身先士卒,干起活来从不分干部职工,常常带领大家一起上工地。清理山洞里的石头时,和大家一起在山洞里拉板车、搬石头。当时工厂还没通电,为了工厂能够及时通电,李治国亲自带领大家铺设线路。当时的贵州黔西桃井公社还是一块从未开发的不毛之地,面对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恶劣环境,大家硬是肩扛手拽地用当时唯一的一部设备———紧线器架起了一段段线路。手臂、腿部经常被荆棘划伤,到处伤痕累累,但在他的亲自带领下,从来没有人抱怨过。

建厂工作开始时,没有民工,来了材料都是大家动手卸车搬运。有一天,天快黑时一车炸药到厂,要马上卸下车,搬扛到山上的炸药库去。当时许多人没接触过炸药,天又下着雨,上山的小路又湿又滑,有的人不敢去扛。这时李治国默默地走到车前,扛起炸药箱就往山上走,大家见书记亲自扛炸药箱上山,纷纷赶来卸车搬运炸药。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从未对党的领导产生过怀疑。他经常讲“中国共产党是能经受得住任何考验的,一切反动分子的嚣张气焰都不会长久”,体现了一位老八路、老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1976年,李治国调任国营秦岭机电制造公司党委书记。1981年离休,2003年6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