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心芯相印
3761000000002

第2章 往事难以忘怀(2)

我记得段昌平同志刚到420厂时,他自己单身住在厂招待所,却经常到厂职工食堂和大家一起排队打饭。那时一个万人大厂,厂长是很有威严的,能放下架子到职工食堂排队,确实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他很快就和广大干部职工在心理上缩小了距离,群众暗地里高兴得奔走相告。在企业陷入困境时,干群关系比较对立的情况下,这么做无疑在暗示着,新厂长将和职工群众站在一起同甘共苦。对段昌平同志当时这种举措,职工群众很高兴,但是中层以上干部却未必都满意,不屑一顾者有,冷嘲热讽者也有。不久就传来一些闲言碎语,说段厂长是为四川人谋利益。420厂是个东北老军工援建的企业,厂里大多数干部都是北方人,四川人大都是一般职工,而且很多人的家属还在农村老家,在420厂工作都是住单身宿舍,吃食堂。段厂长到食堂排队打饭,自然和这些人接触比较多,于是风言风语就传起来了。这些事情使我深深感觉到,在一个老国企推进改革实在太难了。那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一张巨大的网,没有功力真难冲破它。

不过让我由衷敬佩的是,段昌平同志义无反顾地推进改革。在起用一大批年轻人充实企业领导班子的同时,又团结了各个分厂的厂长这些实干家,依靠他们狠抓恢复军品生产,很快打开了企业的局面,充分体现了他令人钦佩的领导艺术。从那时起,我就懂得了改革中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几年以后我也只身到410厂工作时,在推进改革中学习借鉴了段昌平同志言传身教的领导艺术,使我深受裨益!虽然段昌平同志当年在420厂组织调整的重点是厂级领导班子,而我到410厂后组织调整重点是各个分厂的各路“诸侯”,其实是异曲同工。在改革中面对一个完整的旧组织体系,不可能从上至下全部颠覆,却必须针对某一层面进行组织调整从而达到推动全面改革的目的。这一方面我算是得了段昌平同志的真传!

然而更令我感慨万千,并且以后深深影响着我的是:尽管段昌平同志出任420厂的厂长之后,所面临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这个万人大厂的生计和吃饭问题,但他却不仅限于此,他到420厂后很快恢复了某型航空发动机的生产,这可以说是为了企业生存,但后来他在发展航空发动机上的执著追求,则是他这个学航空发动机出身的人,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一种独有的精神追求!

记得他完成了恢复某型航空发动机生产以后,马上着手考虑恢复另一型号发动机生产的问题。该型号发动机是个好产品,在那个僧多粥少的年代,曾是由460厂和420厂两家联合研制的。后来420厂按部里的要求,作为全面转民的企业,退出了航空发动机生产领域,该型号发动机自然就名花有主,成了460厂独家生产的产品,也因此使460厂成了在那个困难的年代里,航空发动机行业内唯一的效益非常好的企业。该型号发动机对420厂而言,是眼看要煮熟的鸭子给飞了。因此,要把该型号发动机的生产任务再找回来可就不容易了,除非在该型号原型机上进行吸收、消化后的再创新,搞出一型性能更好的发动机,否则事情就难以有转机。恰好当时420厂有一位颇有才气的工程师方德胜同志,他是到国外留学的访问学者,刚刚归国不久,他在国外学习期间进行的研究课题是声波对航空发动机燃烧的影响,并且颇有心得,认为该型号发动机燃烧室大有改进空间,如果按照他认定的理论进行改进设计,可以大大提高燃烧效率,开发出性能更好的改进型的该型号发动机。记得当时段昌平同志了解此情况后,欣喜万分,当下研究决定开展这个项目的研制。直到段昌平同志调走了,我接任420厂厂长后还一直狠抓这个项目的攻关。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完全是凭着一股激情在赌运气,因为那时候企业非常困难,投入研究的资金是杯水车薪,实际上没有能力持续研究下去,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然而段昌平同志对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这样一种执著追求的精神却深深地教育了我。

后来,420厂还碰到过几次上发动机项目的机遇,段昌平同志几乎是无一例外地全身心投入,不遗余力地奋力拼搏!

一是上海飞机厂和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麦道干线飞机,当时部里准备进一步推动该项目的国产化,试制JT8D发动机。420厂由于和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合作生产由JT8D发动机改型的FT8燃气轮机,因而对JT8D发动机很熟悉,而且通过转包业务生产了不少该发动机的零部件,应该说最具备试制这型发动机的条件。当时段昌平同志得知此消息后,真可以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立即布置了当时420厂最年轻的两名副总工程师刘胜苏同志和我,牵头组织开展了专门的论证,并提出全套开展仿制的设想方案,然后亲自带着刘胜苏同志和我专门到北京向何文治副部长作汇报,得到了何文治副部长的好评。后来这个项目论证了一段时间后就搁下了,最后没有进行下去,段昌平同志和我们为此而深感遗憾。

二是当时国家需要发展某型燃气轮机,涉及到动力涡轮的生产定点竞争,段昌平同志马上令我负责制定方案参加竞标。这次动力涡轮的生产定点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部燃机中心副主任贾克勤同志带着我参加竞标。那个时候难得有个国家项目,因此参加竞争的双方都红了眼,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某家汽轮机厂,后来由于这家工厂得到了和他们长期有合作关系的某研究所的支持,终于夺得了这个项目。尽管这个厂夺走了这个项目,但进展并不顺利,迟迟没有拿出国产化的动力涡轮。几年后我调到410厂工作时,这个厂把该项目中很多关键零部件转让410厂协作才完成。那次竞争失败后,段昌平同志下了决心,要我们一定要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干出FT8燃气轮机的动力涡轮,以显示420厂的实力。后来在我接任了420厂长之后,终于完成了这个争气项目,生产出国产化的FT8燃气轮机的动力涡轮,并且实现了出口创汇。我调到410厂工作之后,恰逢国家开展西气东输工程,科技部为此在863计划安排了发展重型燃气轮机的项目,以配合西气东输工程的开展。我再次“赤膊上阵”和这家汽轮机厂PK,这回终于战胜了这个老对手,夺得了国家863项目,报了“一箭之仇”。当我取得这次胜利之后,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老厂长段昌平同志,是他把对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执著追求、顶礼膜拜的激情传递给了我,并让这种情结融入自己的血液之中。

那个时候,在为振兴航空发动机事业而拼搏奋斗的往事中,最扣人心弦的一段经历,应该还是参加林宗棠部长亲自抓的某型中等推力核心机的研制过程。虽然420厂承担的任务并不是很多,但段昌平同志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热情。记得有一次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以及林宗棠部长和林虎副司令员亲临四川检查项目进度的时候,段昌平同志都带着我驱车从成都风尘仆仆地赶往江油624所。那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从成都开车到江油几乎要跑一天,但是我们都不觉得累,而且亢奋得很,个个眼睛都发亮,仿佛这个项目承载着我们生命未来的全部希望。说实在的,那个时候参加这个项目所有同志的那种激情几乎能把空气点燃!可是项目最终还是因为国家后续资金不到位而夭折,不少人为此泪流满襟……

实际上,中国航空发动机的事业像“中推”这样结局的并不仅于此,至少吴大观同志他们那一代人就经历了好多回,历史上多次航空发动机激情上马,后来却因为得不到持续的投资支持而凄惨下马,这几乎成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中一曲从未休止的咏叹调!只不过这一次是我亲身经历了而已。这样的事又不知给多少航空动力人带来终身难忘的切肤之痛。2000年沈阳举办过一届工业展览会,当时我们的“昆仑”发动机刚刚开发出来并参展了,有一位航空老人一头扑在展览的“昆仑”发动机上失声痛哭。我想只有这个时候,如注的泪水才能抚平自己心坎上的创伤……

国企改革和振兴发动机产业,虽然是往事不堪回首,但有些历史的画面却深深烙印在自己脑海里,久久抹不去!跟着段昌平同志进行国企改革的岁月和执著振兴发动机产业的往事,使人难以忘怀,只是随着时间日渐久远而朦胧了。感谢段昌平同志《心芯相印———我与祖国的航空发动机及国有大型企业》一书,它又领着我清晰地回到了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回到了中国的国有企业和航空动力人艰难跋涉的年代。今天国有企业的振兴与繁荣已是今非昔比,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振兴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光明前景更是千载难逢,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却永远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