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鸣皋笑眯眯地告诉笔者一个“秘密”,只是简单的两句话:
“人若无求情自高,人有追求寿亦长。”
这个“秘密”听来简单,细细品味,“无求”与“追求”,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折射的内涵无比丰富,深刻而又精粹。这也是颜鸣皋一生处世为人及做事的基点。前一句讲的是生活态度,对名利无求,情操高尚;后一句说的是事业标准,要有所追求,自然寿命和科研寿命方能长久。
颜鸣皋之所以创造了科研的奇迹和生命的奇迹,就是把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基点实现了统一和一致。
这是颜鸣皋最具魅力的地方。
这是颜鸣皋作为一名科学家实现人生辉煌的最完美的注解。
这是颜鸣皋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人对民族美德最直接的传承。
颜鸣皋作为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十分重视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工作,主持每次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和中期报告会、每年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研究生开学暨毕业典礼等;只要可能,每年的博士研究生入学面试他也都参加。
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大家都知道颜鸣皋有这样一个习惯或者说是规矩: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他还一定非常高兴地参加所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研究生的论文答辩。
刘世兴调到人力资源部任副部长后,主管研究生、博士后的招收、培养和管理工作,与颜鸣皋接触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
颜鸣皋经常与刘世兴一起讨论研究生和博士后招生、培养和管理方面的事情,并经常询问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的各方面情况,有问题时总是乐于出面帮助解决。两人共事10余年,合作得十分愉快。
也许是一个偶尔的因素突然触动了刘世兴。他发现:颜鸣皋几乎都能参加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各项工作,但在外兼职和参加评审会却很少。
在当今社会,在外兼职和参加评审会少,不言自明,这在名利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以颜鸣皋的名望、成就、资历和资源,这不应该啊。
有一天,刘世兴在向颜鸣皋汇报了本年度的研究生、博士后的招收工作之后,好奇地问他:
“颜总,现在的院士都参加了大量的评审会,并在外边兼职。而您却为什么很少呢?”
颜鸣皋一听刘世兴问这个,就笑了,掰着指头给他说了这样几个主要原因:“一是不懂的专业评审会我不参加;二是不符合自己做人做事原则的评审我不参加;三是考虑到自己年龄、身体和性格的原因,我尽量少参加类似活动。但是,一些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博士生答辩、博士后报告、学术会议等,只要有时间就尽可能参加。”
刘世兴听后,陷入了沉思:
这就是颜鸣皋,这就是科学家性格、院士风骨!颜鸣皋有自己的性格,做人的底线,他决不会因区区小利而玷污了自己一世英名。
在当代中国,住房是个敏感话题。不知有多少人,为能拥有属于自己名下的一间房而朝思暮想;不知有多少家,为了几平方米的房屋所有权,争得不可开交,闹得兄弟姐妹反目;还有什么贪官豪宅;还有什么越压越涨的房价,等等。
前一阵子,一部名为《蜗居》的电视剧在全国热播,说的就是房子问题的酸甜苦辣。
在本书的前几章,读者都已知道,颜鸣皋的父亲颜余庆生前在故乡慈城镇曾经购买了一处院落。现在这房屋虽然已经老旧,但它的位置和面积,如果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宁波出售,那价格肯定不菲。
然而,颜鸣皋及其亲人们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2003年,正当慈城镇被列为浙江省“千年古县城”之际,颜鸣皋和在世的直系亲属八人共同商议决定将在慈城400余米2的祖居上交慈城人民政府,并提出了委托书。
2007年之初,慈城镇通知,根据规划已将颜鸣皋祖居400余米2,全部重修完毕并命名为“慈城院士陈列馆”,里面将陈列慈城两院院士谈家桢、冯定、李庆达、朱祖祥、颜鸣皋、魏敦州、李梅烈等人的人生经历和先进事迹。
现在,该祖居已被列为慈城镇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之一。
侨界骄子壮志凌云
2009年7月14日,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
来自全国各地的1100多名归侨侨眷代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340多位海外侨胞特邀嘉宾出席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代表中共中央发表了题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充分发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重要作用》的祝词。
王兆国在祝词中说,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独特作用;各级侨联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作用。
他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继续发扬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主动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维护各族人民大团结方面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充分发挥独特作用,在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方面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建立新功绩。
开幕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代表各人民团体向大会致贺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分别宣读《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关于表彰全国侨界“十杰”和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的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侨联关于表彰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侨界十杰”等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代表颁奖。
“侨界十杰”的名单中赫然写着“颜鸣皋”的名字。这是对他毕生报国爱党的肯定,也是全体航空材料科技工作者的自豪与光荣。
可惜的是,这一天,颜鸣皋因患严重的老年骨质疏松病住在武警总医院,未能出席大会,未能亲自接受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颁奖。这令老人十分遗憾。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9月3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乔卫专程来到武警总医院为颜鸣皋院士颁发“侨界十杰”奖杯和证书。
这天,颜鸣皋早早就起了床,还特意穿上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为他选购的一件红色中式外衣。他的笑脸在这件外衣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容光焕发。
乔卫走上前来,握着他的手表示祝贺。
颜鸣皋此时脸色微红,显得有些羞涩,连声说着“感谢”。
乔卫与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陈迈、国资委群工局副局长张相红、中央企业侨联副秘书长孙洁、中航工业企业文化部副部长蔡二雨以及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党委书记王亚军等人坐下后,与颜鸣皋就航空材料发展等话题进行着交谈。
乔卫亲切地对颜鸣皋说:
“颜先生,‘侨界十杰’是从全国3000多万归国华侨中选出来的,是归国侨眷的杰出代表,您是其中之一。您在建国初期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潜心钻研技术,一生默默耕耘,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批新世纪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推动了航空材料事业的发展。”
颜院士听着领导的评价,十分谦虚地说:
“我能为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一点事情,感到很光荣,也是应该的,而国家却授予了自己如此高的荣誉,这是鼓励,也是鞭策。飞机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先进的标志,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当今新型战机发动机发展,材料所占位置至关重要,需要大力发展。”
颜鸣皋三句话不离本行。他又谈起了飞机、发动机和航空材料。
告别时,大家都劝他:要好好休息,安心养病,早日康复。
可是,当你瞄一眼他的病房,看到那些堆放在床头、案头上的资料与书籍,就知道他依然是病而不休,依然关心牵挂着科研工作。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党委书记王亚军感叹道:
“我们的颜老永远不服老啊!”
世上万物都会老,这是自然规律。
颜鸣皋的人生已经跨过了90岁高峰,可他却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颜鸣皋是棵“不老松”,他有一颗青春的心,心不老人也不会老。
在采访颜鸣皋期间,他和他所在单位的领导与同事们,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向笔者描绘着同一个心愿和目标,这就是我国航空材料发展的远景和航空事业光辉灿烂的未来。
在病房里的颜鸣皋急切地对笔者这样说: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是我们肩负的光荣历史使命。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给予我们极大的关怀和鼓励,也寄予我们极大的期望。我们航空材料基础研究,是我国航空事业腾飞的基础。我要为此尽点微薄之力。”
院领导向笔者介绍:
“发扬科学求实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攻坚克难。”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我们所有航空人的期盼。他多次视察我们航空系统,并做出了重要指示。他说,国家意志‘要体现在我们每个科技人员和工人的辛勤劳动上’。意志和精神只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产生非凡的创造力和成就。当前,我们承担着国家重点型号的研制工作,使命在身,责任在肩,这需要我们每一个科研人员立足自身岗位,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以攻坚克难、超常拼搏的实际行动去实现我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庄严承诺!颜鸣皋是我们院的骄傲,是航空人的骄傲!他的精神,他的品德,他的意志,他的修养,以及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些科研人员表示:
当前,我们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科研攻关正面对着技术台阶陡峭,不确定因素众多的困难,对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向颜鸣皋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发扬科学求实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做好走艰巨探索之路的充分准备,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充分准备。
这一切,对颜鸣皋来说,是赞誉也成了鼓励。在新时期新阶段,他雄心犹在,他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颜鸣皋曾经动情地对笔者说:
“我是一个黄皮肤的华夏子孙,我的脉管里流淌的是黄河长江倾注的血液;我是一个共产党人,我的灵魂里点燃的是信仰的火炬!我知道自己担承的责任,只有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正是对继续奋进在航空材料科研战线上的颜鸣皋的最生动、最恰当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