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的智慧
3763900000034

第34章 鉴往知来 由因推果

人生的鉴往知来、企业的由因推果,借重的都是因果分析。这个手法多数人了解,却不一定能习惯性地运用。对于人生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策略制订,因果分析都有着关键的影响力。

有关因果分析之发展,以及它在管理实务界的运用,粗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因果分析或因果图(Cause effect Diagram)最早由日本质量大师石川馨(Ishikawa)博士于1952年发表,故又称石川图;又因其形状看似鱼骨,故亦称为鱼骨图;因其阐明原因(要因)与结果(特性)之关系,亦称为要因分析图或特性要因图。该图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用的手法,是广泛运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最基础的分析手法。

2.方针管理(Hoshin Kanri)

日文hoshin指发光金属、指南针或者指明方向的手段;而kanri指的是手段管理或控制,Hoshin和Kanri组合在一起,在日语中有调校罗盘、核准指针的寓意。方针管理大约在1968年被提出,是一种源于日本、针对企业整体管理的方法,也包含管理循环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从最上层的方针(即策略目标)制订开始,往下层展开至具体方法与行动计划,是上下一体的串联。而方针管理就是强化了上自策略目标宣言开始,描述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所进行的监控,并扎实地串联因与果的承接关系。

3.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Balanced Score Card Strategy Map)

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是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Kaplan)及大卫·诺顿(David P.Norton)于1990年初所提出的管理方法,将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核心,以战略地图的方式进行描述与管理。事实上,它简化了方针管理的过于繁复,并结合了要因分析的具体视觉图像,强调了管理手段(因)与管理目标(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寻求以管理原因,取代管理结果的先期预测方法,以落实组织的战略目标。近几年来,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逐渐在实务界导入并获得相当的成效,《哈佛管理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更将其誉为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而《财富》杂志(Fortune)1000大企业中,已有超过70%导入了该方法。

以因果分析为本,着手于管理原因与过程,取代长期以来的管理结果与目标,除了积极地先期介入,防微杜渐以外,也能从管理的原因与过程,预测最终管理结果与目标能否达成。它也解决了在此之前,组织总是承袭着以预算管理(Budget Management,1763年源于英国)或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1957年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管理方式。过去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展开,注重于最终目标(结果),会造成配额管理(Quota Management)的消极分配责任,而缺乏过程中的掌控(原因),以及具体的行动配套。而以最终结果评价为动力的管理,最受诟病的是,缺乏对于过程与原因的提前处理,消极,无法落实战略及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因果分析从战略统计角度来看,胜过仅以时间序列为分析模式的粗糙,这也是致使大部分公司的财务预测,变得无法信任的主要原因;从管理角度来看,能得以预测结果,制订战略、拟订预算;从营运角度来看,得以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提供全方位有效的治本之道;从人生发展目标角度来看,能用以指点迷津与生涯规划。

一段出处已无从考证的宗教性对话提到:

关照你的思想,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语言;

关照你的语言,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行为;

关照你的行为,因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

关照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形成你的个性;

关照你的个性,因为它会成为你的命运;

而你的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诚如组织想要达成它的管理结果与目标,必须从管理的原因与过程开始着手一样,要改变人生发展的目标,掌握人生的走势,尽量确保一切能尽如人意,就要将这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予以串联管理,人生的战略因果图,就像是:思想→语言→行为→习惯→个性→命运→人生。

这是人生发展的战略与管理方法。说到更具体一点的行动计划,最近有一则实际发生的故事很值得大家分享与效法。一篇名为《五年后你在干嘛》的文章 ,讲述的是一位歌星兼音乐创作人李恕权先生的故事,他自述了一段他如何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实验室,成功转型到音乐界的真实过程,可谓鉴往知来、由因推果的最佳实证。李先生在文章 中说道:

“1976年我19岁,在休斯顿的航天飞机实验室做着人人羡慕的工作。可是我总是把所有剩余的精力都放在音乐创作上,然而,面对遥不可及且陌生的音乐界及美国市场,我一点头绪都没有,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

我的一个创作搭档凡内芮·约翰逊(Valerie Johnson),有一天突然问我:‘Visualize what you are doing in 5 years?﹙想象你五年后在做什么?﹚’我愣了一下。她再问:‘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后的你在做什么,你那时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我仔细思考后说:‘五年后,我的第一个目标:能有一张受欢迎的唱片在市场上发行,并得到肯定。第二个目标:要住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能天天与世界一流的乐师一起工作。’

她接着说:‘既然你确定了,我们就把这两个目标倒算回来。如果第五年后你的第一个目标,要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发行,那么你的……

(1)第四年:一定是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

(2)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些完整的作品,可以拿给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听。

(3)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

(4)第一年: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排练到位准备好。

(5)第六个月:一定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逐一筛选。

(6)第一个月:一定要把目前手上这几首曲子完成。

(7)第一个礼拜:一定要先列出一张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需要完成。

所以,你现在应该不会无所适从,而且已经知道下个星期要做什么了吧?

至于你五年后的第二个目标:要生活与工作在一个有很多音乐的地方,那么你的……

(1)第四年:应该有你自己的一个工作室或录音室。

(2)第三年:应该先跟这个圈子里的人在一起工作。

(3)第二年:应该不是住在德州的休斯顿,而是已经住在纽约或是洛杉矶。

次年(1977年),我辞掉了令人羡慕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作,离开了休斯顿,搬到了洛杉矶。不敢说是恰好五年,大约是第六年,1983年,我的唱片在亚洲畅销,我忙着与一些顶尖的音乐高手,日出日落地一起工作。”

李先生成功的经验很让人感到震撼。它告诉我们不但要“清清楚楚”地设定目标,还要“因果渐进”地确定行动计划,逐梦踏实,由因推果,由果导因,才能扎扎实实地确保目标达成。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亦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说过一句颇为经典的话:“预见是管理的第一个基本要素。”要能准确掌握未知的未来,唯有倚仗精准的因果分析;鉴往知来、由因推果,是负责任管理者的关键,也是掌握多样丰富人生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