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3765600000070

第70章 有一种力量 叫思想(1)

———记78级校友,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

林左鸣,男,1957年5月生,福建漳州人。1976年到漳州龙海插队,1978年考入南京航空学院 航 空 发 动 机 专 业。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国营新都机械厂 (中航工业成发前身)组织部工作。1984年,任国营新都机械厂7车间党支部副书记。1985年,任国营新都机械厂人事劳资处副处长兼干部科科长。1987年,任航空工业部成都发动机公司工程技术处副处长。后来先后被派到四川、海南的乡镇企业从事销售和生产管理工作。1991年,回到成都航空发动机公司任工艺研究所副所长、公司副总工程师。1992年,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都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5年,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都发动机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7年,任成都发动机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1998年,任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1年6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兼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2年12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06年5月,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2008年7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2012年4月,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2004年,兼任国家重点型号“太行”发动机的行政总指挥。当选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成都市委第九届委员,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六、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200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被评为“国防科工委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200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2年被评为中国辽宁省“最有影响的企业家”;2003年被评为“中国创业企业家”和“中国改革之星”;2004年获“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首批高级职业经理人”认证资格;2008年获得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纪念章”;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未见林左鸣,令人折服的是他传奇般的经历:38岁执掌万人企业,且两度临危受命;44岁被任命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5年后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外界的评价是:林左鸣之所以能够被委以重任,在于党和国家看重他带领曾经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走向成功的经历。在他的手上,一家家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新生。他,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神话!

遇见林左鸣,让我们更为震撼的是他的思想:从大学时代起对“中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会在安徽凤阳这样落后的地方产生”的发问,到一个学发动机的工科生积极发起成立经济学研究小组,从中国航空工业要振兴不仅要靠技术,更要靠体制机制改革的远见,到融合中国士大夫精神与现代企业家抱负的座右铭“修身、兴企、强国、富天下”,无处不彰显着他敏锐而又深邃的思想。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对于一个用思想力行动的人,林左鸣的所有传奇与神话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一个经济学之问与一个研究小组

从知识到思想,当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转识成智”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只有思想力和批判力的养成才是大学最为宝贵的东西时, 30多年前的林左鸣就已然是这样一位“思想着”的学生了。

林左鸣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这是很多人的共识。熟悉林左鸣的人都说,他是在用思想经营企业,思想之下方法不过尔尔。2006年8月14日,司马平邦的博客写了这样一篇博文:《林左鸣:一个不可以小视的大人物》。博文用这样两点来评价林左鸣:其一,听航空业内的人士说,林总睡一觉起来就有一个思想;其二,林左鸣是个企业家,感觉更像个思想家。央企界也有一个说法:林总是央企三大才子之一。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探究本性,林左鸣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思想者。在“以农代干”的年代,他已经写了许多有深度的通讯报道,有的还上了地方日报。1978年福建龙海县招干时,林左鸣成为了重点人选,他本来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干部。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选择了考大学。至于为什么要上大学,只是他自己心中最朴素的想法的驱动———“不上大学求学真的受不了”。的确,对于一名爱思考的学生,他的思想需要有一个碰撞与放置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可以容纳“思想之大”的大学。

怀揣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林左鸣来到南航,成为了一名航空发动机专业的学生,但对于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的思考,又让他超越于专业之外来谋求事业的发展,这缘于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未解的经济学问题。读大学之前,在福建务农之际,善于观察生活的林左鸣就发现,在农村的集体劳动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农村包产到户的改革中,人均10亩水稻田,有的人可以很轻松地干十几亩,有的人只能干六七亩,其他的就分给别人干,工分也给别人。当时在林左鸣的家乡,就有这样一种包产到户、包产到人的政策,只是没有公开。较之于人民公社的大锅饭模式,这种制度安排能够更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后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施,但在江苏,这种模式居然被反对。这让林左鸣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种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会在小岗村这种当时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产生,而在经济更发达的江苏地区居然被反对? 带着这样一个疑问,在南航这所工科院校里,林左鸣和几个学工科的同学一拍即合,商议着成立了一个经济学研究小组,在一系顾榴珍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学问题。在这个研究小组里,这些业余的“经济学学生”开始满怀热情地探讨各种经济现象,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搞社会调查,还经常被顾老师拉到家里讨论问题,谈兴浓时就在顾老师家吃饭,然后继续开展他们的经济学研讨。就在这个时期,林左鸣自学了《资本论》《国富论》等许多经济学著作。

一个厂长的梦想与中国航空工业的腾飞

如果说对经济学的思考是从一种自然的喜欢发展到一种责任,那么真正触动林左鸣的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段历史:1941年,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成功组织了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战役。在偷袭前,唯独曾在美国留过学的山本五十六反对与美国开战,他的缘由并不是日本海军的力量不行,而是由于美国有着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强大工业,一旦把她激怒,这个国家将是不可战胜的。战役结果恰恰印证了山本五十六的预言。

林左鸣反复研究着那段历史,终于悟出一个道理:中华民族必须要有能够顶起国家脊梁的庞大工业,而企业是工业的基点,只有把企业搞好,才能强国富民。后来,林左鸣读到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他也有了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这辈子一定要当厂长! 一旦这样决定,林左鸣就果断地投入行动。毕业时,为了理想他放弃了留校和到科研院所工作的机会,放弃了留在南京发展的机会,申请到许多人都避之犹恐不及的一线航空企业去! 林左鸣的选择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乃至于上了当年《新华日报》的头版,而同窗们在他的留言簿上写得最多的一句祝福竟是“祝你早日当上一厂之长”! 从此,林左鸣开始践行自己强军富民的企业管理之路。

然而,林左鸣的“厂长之路”有一个独特之处:他总是“受命于危难之时”。林左鸣笑谈自己就像电影《高山上的花环》中的尖刀排排长靳开来,每一次提拔与任命都是在面临严重困境、“死马当活马医”的危急时刻。这就决定了他的厂长之路不可能是因袭旧制、萧规曹随,他必须要用思想去为企业开拓一条新的发展路径。1982年,林左鸣被分配到国营新都机械厂工作,1984年,他就因一贯的优异表现被推选为车间副书记,这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新人”来说是个极大的激励。因为在当时,车间主任被认为是科级干部,能当上车间书记的都是一些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老革命,而林左鸣年纪轻轻就被提拔到这个岗位非常罕见。林左鸣说:“年轻的时候被委以重任,对自己也就有了一种约束,使命感油然而生,觉得自己不能对不起母校的栽培和组织的期望。”在这样一种使命感的驱动下,林左鸣不管接手的是如何困难的局面,都奋力拼搏,带领企业如浴火凤凰,在困境中新生。林左鸣被任命担任副书记的车间是当时厂里的一个“老大难”车间,当时书记生病,就由林左鸣代为主持相关工作,车间主任是位来自东北的老工人,手艺很好,但性格与工作作风却像个“山大王”,车间内部帮派很复杂,就是一个小社会。年轻的林左鸣很快就用“智多星”的角色配合好了“山大王”作风的主任,帮他匡正方向,很好地团结了各方力量,带领大家一起做好工作,实现班子和车间的双赢。随后,林左鸣又被调任人事处当干部科科长,正遇到企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林左鸣又一次受到历练。1986年,林左鸣担任工程技术处副处长,负责民品开发,帮助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他带领企业开拓了电冰箱蒸发器等民品,为企业赢得了很好的效益。

然而,就在林左鸣以及成都发动机公司 (简称成发厂)都发展得极为顺利的时候,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选择:辞去工厂工程技术处副处长职务,离开工厂到乡镇企业打工。当时很多老领导都劝他,这么年轻就当上副处长多不容易啊,千万要珍惜,不要意气用事。那时单位的效益也极好,一张电冰箱票可以倒卖好几百元钱,但研究经济学“走火入魔”的林左鸣有着敏锐的嗅觉,他隐隐感觉到,虽然那时工厂很辉煌,但在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他的经济学洞见告诉他:在这种体制机制下,经济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会把企业从辉煌的顶峰拉下深渊。此刻,到体制外经风雨、见世面成了林左鸣最大的向往。果然,如林左鸣所料,在他离开后不久,成发厂就陷入了困境。

带着探究思想走进民企的林左鸣没有被民企发展的汹涌大潮所淹没,在民企奋斗的岁月里,又有一个思想进入了他的脑海。他的认识是:虽然中国必须发展非公经济,但是国有经济决不可能倒下去,否则中华民族复兴无望,国有经济必须通过股份制这样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再造魂魄,完成凤凰涅槃。而此刻的成发厂正处于生死未卜的关头,濒临崩溃的企业极其期盼像林左鸣这样有思想的领导回来当家,注定成为中航工业发展中流砥柱的林左鸣就这样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被请回了成发厂。因为考虑到他很年轻、没有经验,管理这么大的厂有困难,当时组织的安排是让林左鸣当书记。但成发厂的领导和员工却信任林左鸣能改变成发厂的命运,厂里的老干部联名写信要求让林左鸣当厂长。林左鸣决定回来时也干了一件很震动的事儿———要求“全民公决”,因为注重用思想领导企业的林左鸣必须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支持度,这样他才清楚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方案能不能推行得下去。就这样,在当时的成发厂举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全民公决”,全厂副科级以上干部1000多人全部参加投票,林左鸣获得了800多票。作为力挽狂澜的人物,林左鸣重新回到了成发厂。

在对成发厂起死回生的拯救中,林左鸣充分体现了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对内,他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了国企的用人传统,从严治军、精简人员、奖优罚劣、激励士气;对外,他实施“三联”政策,即联老大、联老外、联老乡,借助优势资源联合办厂。在他的带领下,成发厂与中国的龙头企业“二汽”合资办厂,与美国UTC(联合技术公司)所属的普惠发动机公司搞了中国第一个航空合资企业,与广东的科龙公司合作生产冰箱。因为轻装上阵、策略对路,成发厂的颓势很快被扭转,并且越办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