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3765600000072

第72章 有一种力量 叫思想(3)

林左鸣说,他就读时的南航,学风非常浓厚,思想非常活跃,这与当时的老校长吴继周的办学理念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重要活动家,吴继周的教育思想对同学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一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教导他们全力以赴抓好学习,另一方面也很注意开拓学生视野。尽管南航是个理工科学校,学的是航空专业,但他很重视让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当时由学生会、校团委出面,几乎每个星期都去联系一些学校 (如南京大学等)搞活动,如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音乐等,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学校还组织了很多兴趣小组,其中的两个影响很大:一个是系统工程兴趣小组,人数很多;还有一个就是由林左鸣作为发起人之一的经济学小组,顾榴珍老师被安排来做小组的顾问,顾老师像带研究生一样指导这些学生。这种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自愿参与、自主管理的学习形式,让同学们受益匪浅。这段经历也深深影响了林左鸣后来的人生轨迹。他坚信,要振兴中国航空工业,仅仅掌握工程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把管理科学搞上去,把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从那时起,林左鸣就确立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线去工作的信念,他后来的下海、搞乡镇企业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学习之余,南航活跃的思想也体现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林左鸣记得当时中国跟中东的一个国家踢足球,中国队第一次赢了,很多同学激动得把暖瓶打碎,晚上步行到大行宫,用扫帚在街边的早点摊锅里沾油点燃,一路游行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学校的指导员非常关心学生,他们一直跟着学生,还交待林左鸣他们这些学生干部一定要走在前面,防止同学们出现过激行为。这些激情年代的点点滴滴成为他脑海中一幅永恒的图画。大学毕业时,同学们难舍难分,当时林左鸣班上的胡晓峰同学专门到南京广播电台点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送给大家。要离开的时候,这种不舍变成了一场全校的篮球邀请赛。林左鸣所在的班级有4个校篮球队的队员,他们在学校贴广告打擂台,当时全校都来挑战,打了10多场比赛。这些青春的经历,成了大家难以割舍的南航情怀。

在林左鸣看来,在他读书的那个年代,南航就形成了一种朴素的育人作风,它没有引导大家盲从当时十分流行的崇尚个人实现的思潮,而是引导同学们忠诚于航空事业,培养对航空事业的强烈归属感,这与吴继周校长坚持又红又专的办学思想密切相关。入学时,老师反复叮嘱同学们要严谨治学;离校时,又谆谆教导大家要报效祖国。直至今日,林左鸣还记得刚入学时,一位从国外回来的老师反复提醒他们要学会拉计算尺,打好基本功;毕业离校时,学校邀请了在阎良工作的一个女同志过来动员大家到“三线”去工作。这些对塑造南航学生严谨朴素的学风和忠于航空事业的品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情系母校的拳拳学子心

作为一个思想者,林左鸣对高等教育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每一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基因并传承下去。早期的南航铸就了一种独特的基因,那就是强烈的航空事业归属感。那些早期的南航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能守住这一点。林左鸣认为,一所学校、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成功,南航的学生发大财的不多,但工作很努力、很踏实,对自己的事业有很强的归属感,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有无归属感与本人的内在素质有关系,有专业归属感的人会下意识地回到自己的专业中。因此,学校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很重要。毕业生对航空事业的爱好一定与航空基本功训练有关系,基本功训练好会下意识地回归到航空领域;如果科学研究能力很强,就会下意识地去追求科学研究。以教师为例,能不能有归属感就要看他是否热爱并能做好自己的事业,一个好老师定能在教书育人中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他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能够真心地赏识学生,能够尽量让自己趋于完美,这样的教师才是有归属感的教师。林左鸣强调,做什么职业都要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如做老师就要做到“见到学生他就自然是天使”。

林左鸣认为,大学教育应重视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人生的哲学观和思维方式,形成自己做人做事的理念,这比学会做人做事的技巧更重要。国外的很多名校传承下来的都是一种风尚,有些风尚可能与教学本身没有关系,如英国剑桥大学的划船、美国不少知名大学的橄榄球运动等,但这些却能影响学生的成长。同时,学校教育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态。每个人不可能都同样成功,不管成功也好,失败也好,认认真真地走完人生的全过程,就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林左鸣专门用苹果公司罗恩·韦恩与乔布斯争执后退股,以及乔布斯去世后韦恩发表专门讲话的故事说明,得与失难以仅用金钱来衡量,而一切轰轰烈烈也将同样归于平淡,大学教育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心态。

在林左鸣看来,南航的人才培养是成功的。虽然南航没有培养出很多发大财的学生,但这是个人的选择所致,因为绝大部分南航学生都选择了把自己的事业扎根于中国的航空事业。他指出,如果把从77级以来学校培养的如甘晓华、吴光辉、罗荣怀、史坚忠、庞为、胡晓峰、王坚、张昆辉、蔡毅等诸多南航学生,与整个航空工业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就会看到,南航人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南航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奋斗轨迹拼出了一幅中国航空事业最绚丽的画卷。南航校友作为一个整体对于中国航空事业的贡献,是其他学校无可比拟的。因此,南航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30多年来南航培养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航空人才,正是他们推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对于大学的发展观,林左鸣提出了“元宝曲线”的观点。他指出,现在所有大学都在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因为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赢得成功,只能这样做。例如,如果北航现在还只按以前北京航空学院的规模去做肯定不行。在走综合性发展的道路上,南航的航空特色在3所同类院校中保持得更为明显。但现在学校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产生有社会影响力的贡献,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声誉,提升自己的价值。为此,学校要想办法把学校的优秀人才、佼佼者弘扬出去,如易中天对于厦门大学、于丹对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知名度的提升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学生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要打造自己的知名度和声誉,学校就应该在学生中、在社会上大力宣传自己的优秀校友,展示自己的社会贡献度。但现在很多国内高校在这方面都做得不够,很多大学在政绩观上更注重自己扩大了多少规模、修建了多大的新校区,而在宣传自己的第一产品———培养的学生上做得不多。南航现在有这样的机会,如现在国家的某型号可能公开,该型号的总设计师吴希明就是南航毕业的,学校可以宣传这样的优秀校友。林左鸣强调,南航的下一步发展应该利用好校庆这个机会,注重开展校友会活动,加深校友对学校的感情,让毕业生对母校有一种归属感,在碰到问题时可以找母校倾诉,这样学校的生命力就会很强,知名度就会提高。

进取淡定两相宜的奋斗人生

作为带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进步的领军人物,正如中国航空事业数十年跌宕起伏的历程一样,林左鸣的经历让他更能领略和体味人生百味。他知道成功的喜悦背后是怎样的品质在支撑,也知道在踌躇满志而未能施展后又是一种怎样的酸楚。林左鸣依然清晰地记得,在2000年沈阳举办的工业展览会上,一位航空老人一头扑在刚开发出来的“昆仑”发动机上失声痛哭。林左鸣的人生是进取的,正如他所言:我在激流中勇进,任何艰难险阻,挡不住我勇往直前———我将上下而求索。他的人生也是超脱的,因为他懂得哲理地看待人生,在他看来,最弥足珍贵的是确定自己的志向并认真地追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林左鸣对于青年学子的人生寄语“立志弘愿、勤勉笃行、平常立心”,正是他哲理人生的生动诠释。

一是要有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种志向和抱负不是做官、发财,而是做人的志向,要让自己生活得无悔、生活得快乐,无愧于社会。林左鸣说,立志很重要,不管你的志向有多高,迈入大学门槛就一定要确立自己的志向。他之所以会走上今天的道路也是与大学时期的志向选择分不开的,一直觉得做企业家很有意思,中国也很需要企业家。因此,青年学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抱负和志向,抱负未必非常远大,志向未必非常宏伟,但一定要让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使自己一生都很有价值、对社会有价值,这样就会让自己一生无悔、一生快乐。

二是立志后要笃行。立志之后,能不能有所所获,投入战斗便见分晓。有志向后一定要干,不能光有想法,始终不动手,这对人的成长成才也是很重要的。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只管认真地干,别管最终结果怎样。因为结果怎样,影响因素很多,不能结果不理想就垂头丧气,结果好就欣喜若狂。

三是要有平凡的心态。林左鸣认为,任何不同凡响都出自平凡,要有一颗平常心。立志、笃行如果没有平常心而太执著,常常会走火入魔。做人应该勤勉笃行,但也要有只管耕耘、莫管前程的心态。作为学生,确立一个目标是为了尽可能把自己的能力、学习成果表现出来,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而如果自己认真做了,即使结果不太理想也应该有一种坦然的心态。在他看来,大学生应该少学习功利性的技巧,要明白做人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不能比较,但有一件可比,就是心态可以是同一的。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阐述了发展需要不断用思想进行变革维新的道理。林左鸣以其独特的思想洞见把中航工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正如雨果所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我们可以期待,在林左鸣的带领下,中航工业一定会成为一个世界顶尖的航空企业;我们也同样期待,南航能够如林左鸣所希望的那样,成为谱写中航工业新辉煌的人才摇篮!

(撰稿:李雪飞 审稿:张 捷 编辑:孔垂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