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3765600000088

第88章 科海拾贝 育人不倦(2)

正当所有人都认为王建祥会在国外大展宏图时,他却将应聘材料寄给了北京大学。1998年,王建祥回到祖国任教,成为一名战斗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普通教师。当时,尽管国内相关岗位的工资待遇与国外相比还很低,他还是毅然选择回国工作,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科海拾贝 勤耕不辍

王建祥到北大工作时,恰好赶上了北大百年校庆以及国家正式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 (即“985计划”)的大好时机。特别是他所在的北大工学院,从重新创建开始,就向世界一流的工学院看齐,给有志在北大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才干的舞台。怀揣着梦想与责任,王建祥开始了在力学领域里艰辛的探索。10多年来,他以“科海拾贝、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以实验室为家,潜心科研,埋头苦干,在复合材料力学领域取得多项重要基础性成果,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他治学严谨,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深受学生欢迎,他指导的第一名研究生就成为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他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学生自强报国,一批优秀学生在他影响下回国效力。

不管是普通还是卓越,一直支持着王建祥安于奉献、为科研呕心沥血的是一种热爱,即爱生活、爱科研。这种热爱贯穿于他对待他人的一举一动,倾注于每一次在工作中的废寝忘食。做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一个个实验数据、一条条定理公式都需要花极大的心血和工夫去获取、证明和应用。但是对于王建祥,科研却是一件人生乐事,是自己一直深爱着的事业。他认为科学是很美的,而研究科学就成了他最大的兴趣。本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王建祥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实验室中。王建祥平时的工作很忙,每天很早就到办公室,很晚才回家,中午也不休息,喝一杯咖啡就接着工作,几乎是以办公室为家。“周六周日都能看见他办公室的灯亮着。”与王建祥教授共事的同事都这样说。在学术研究中,王建祥本着严谨务实的态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近年来,王建祥领导的研究组在“表面效应对固体物质力学行为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被认为是细观力学基石之一的Eshelby体系中,王建祥的研究组建构了计及界面应力效应的球形夹杂的非经典Eshelby体系,建立了具有界面应力效应的细观力学框架;系统地提出了描述表面效应导致的材料性能尺度相关性的标度律。由于这些贡献,他的研究组应邀在国内外许多大学和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目前,纳米结构材料表面应力效应是国际固体力学领域一个热门的前沿性研究方向,王建祥的研究组是在这一方向领先的团队之一。

热爱,是坚持一项事业最坚定的支柱,是对一种人生最真诚的选择。“王教授在平常的工作中十分严谨、踏实、实干,北大非常需要这样的老师。”他的同事这样评价道。对科研的热爱,就是他踏实肯干的力量源泉,有了这种热爱,再苦再累也是一种甘甜。

身体力行 教书育人

除了科研,对于王建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他在专注于本科教学的同时,对研究生培养的精益求精绝不亚于对科研的执著追求,身体力行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王建祥每天早出晚归,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教室和实验室。他治学非常严谨,学生们每次做完实验,他都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并与他们一起讨论。他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论文非常重视,看得非常仔细,在修改时连标点符号是全角还是半角、使用是否统一都会注意。他会给学生们提出详细的反馈意见,督促学生们及时修改。刚刚跟随王建祥学习的学生,对他的严谨还不甚理解。但他时常教导学生:严格是一种态度,科学本身就是严谨的,容不得一点疏忽。对刚刚入门的研究生来说,学术从严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养成习惯,才能确立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王建祥耐心地开导、帮助学生找到做科研的方法、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从教至今,王建祥的学生中有多人由于科研成果突出而获得北京大学“挑战杯”奖、北京大学“五四青年科学奖”和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奖励。王建祥说:“我非常希望我的学生都能够超过我,学生一定要超过老师,否则时代就不会进步。”

王建祥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关心学生。有这样一件事被大家广为传颂:前些年北京遭遇了一次地震,当时同学们都在力学楼四楼的办公室里做研究,突然感觉桌子和柜子在晃。还没等反应过来,就见他冲进办公室,大喊:“大家快走!”于是,同学们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跑下楼去,他则留在后面等大家安全撤离后才离开。生活中最不值一提的细微小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对于他来说,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也许更多的意味着在其中的奉献,而不仅仅是向它索取。他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关心他人,他常说,即使不是自己的事,如果关系到公众的利益,自己就应该管。以王建祥为代表的一代年轻学者,关注公众利益,为学生做出了表率。

现在,作为系主任,王建祥依然尽职尽责。这不仅表现为他平时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更表现在他为身边的同事带来的温暖。他和同事们的关系都很好,平时同事们遇到什么困难,王建祥都会主动关心,还会和他们一起讨论教研室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提供帮助。无论是科研还是生活,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王建祥都将自己的热爱投身于此。对科研的热爱,使得他寒暑不辍,严谨、务实;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颇具人格魅力的教师;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热爱,使学生对他赞赏有加、钦佩不已。王建祥用自己的亲力亲为与严谨求实践行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诺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光荣。2010年,经过基层推荐、公众投票,王建祥荣获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称号。

展望未来 寄语母校

在采访中,我们向王建祥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谦逊地说,自己无非是主动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从中获得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心想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其次,他最推崇的四个字是“天道酬勤”。他认为,勤奋是很重要的素质,尤其在科研中,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公式,无一不要求研究者具有耐心和恒心,反复地试验和验证。在校大学生要尽自己的努力,兢兢业业地把事做好。此外,要多与相关领域的老师和同学交流,这能够很好地帮助自身发现不足、及时改正,也能够从别的角度看问题,找到新的思路。谈到在职业生涯中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时,他乐观地说,他对困难持有两种态度:能够克服的,自己努力找到解决办法;力不能及的,就换种方式考虑问题。他说自己在求学和工作中,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同事相处融洽,每当出现困难,他们都能及时提供帮助,再加上他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因此并不认为遇到困难就是多大的挫折。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王建祥表达了对南航未来发展的憧憬和期待。他说,他所在系中就有三位老师是从南航毕业的,每年还有很多南航学生考取他们系的研究生,进入北大学习。他也常常自豪地对同事们说:“南航的校友,我是永远支持的!”因此,他希望南航保持人才培养方面的优良传统,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出一批批理工和人文素质均衡发展的21世纪复合型人才,因为大学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最后,王建祥寄语母校学子,要充分利用宝贵的青春时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读书,不受外界干扰。把握人生、多学知识、开拓视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以实际行动回报母校。

(撰稿:徐菱娟 审稿:周克印 编辑:茅晓嵩)

注 释

[1].友寄语: 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