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辉煌60年
3765700000051

第51章 三等奖(1)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始末

归永嘉

在航空工业60年的历史进程中,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建立与变迁, 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 正是这朵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涌出的浪花, 对航空工业新时期的大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它既是一个独立的事业单位, 又是我国航空工业总部机关的决策研究机构, 承担着航空工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工作, 始终与航空工业总部机关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航空工业发展中走完了它的全过程。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成立与变迁

进入20世纪80年代,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迅猛展开, 我国航空工业随之进入根本性、全面性转变的新时期。主要是: 经济模式由产品经济、军事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产品方针由基本上单一军品转向军民结合; 管理体制由高度集权式、封闭式转向分权式、开放式; 企业由单纯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

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潮, 航空工业领导机关明显地表现出对经济转变的不适应。一方面在过去的长时间内不太重视对经济问题、战略问题的研究, 经济运行效率低下, 效益不高, 缺乏科学和民主的决策, 有时甚至处于盲目状态, 造成严重失误, 迫切需要一个机构为领导决策进行经济咨询; 另一方面新时期航空工业新的转变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矛盾, 提出了一系列亟待研究的新问题, 要求有一批人专门从事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982年底, 经莫文祥部长、姜燮生副部长签署, 航空工业部向上提出报告, 要求成立专门的经济研究机构。1983年12月5日, 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复同意成立, 名称为航空工业部经济研究中心 (简称经济研究中心)。组成单位有航空经济研究部 (该中心的牵头工作机构, 与部调查研究室合署办公)、628所、620所、四院、北航管理系。主要任务是对航空工业全局性、综合性、长远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为部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咨询方案与意见。经济研究部编制35 人, 其中10 人为调研室编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为徐汉生 (任职时间1983年12月~1988年7月) , 副主任蔡德诚、孙成林、孙广运、李周书。

徐汉生,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1930 年出生。1952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工程系, 1953年进修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研究班。1954年进入国防科研单位工作。1960年调入三机部, 曾任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办公厅副主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部副总工程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是航空工业全局性、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获奖或立功项目: 合作书籍《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等, 软科学课题《军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研究》、《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研究》等。1991年被评为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8年4月, 为了适应国家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 加强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航空工业部同意经济研究中心调整, 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 在继续加强宏观经济研究的同时, 再增加两项任务: (1) 组织进行航空工业重要工程和重点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方案的咨询、评估工作; ( 2 ) 参与重点新机型号的技术经济论证。人员编制由原定的35人增加到60人。

1988年7月, 航空航天工业部组建以后, 将航空工业部经济研究中心更名为航空工业经济研究和工程咨询中心。航空航天工业部于1989年4月14日、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部于1991年6月4日分别发文, 确认航空工业经济研究和工程咨询中心为科学研究单位, 列入科研机构。为压缩机关编制,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和工程咨询中心从机关分离出来。1991年10月6月, 人事部批准事业编制45人。这一时期的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由厉义市担任 (任职时间1988年7 月~1991 年7 月) , 副主任孙广运 (兼)、钟盈如、穆笑天、叶家谅、胡瑞林。部分老同志退休后, 增添陈国才为常务副主任, 洪伟初、徐炳煊为副主任。

厉义市, 1928年10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1948年在大连建新公司会计室工作。1951年重工业部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时, 来到航空工业系统, 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 主要主管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 也从事计划的科学管理和学术研究工作。曾担任过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等职务。1988年被评为高级经济师。1988年夏调任航空航天工业部经济研究和工程咨询中心主任, 1991年卸去行政职务, 改任经济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1993年离休。1988年被航空航天工业部机关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1年被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7月厉义市不再担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由余燮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任职时间1992年8月~1993年7月)。由陈国才担任常务副主任, 洪伟初、彭东辉、归永嘉为副主任。

余燮, 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1955年赴苏联航空工厂实习。回国后在秦岭电气公司工作, 负责研制、生产航空电源系统和导弹电源。20世纪60年代初, 组织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种地地导弹电源和第一种地空导弹电源, 获国家定型委员会集体立功奖状。1978年调三机部工作, 历任处长、司长等职。1987 年任航空工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从事国际合作方面的工作。1992年任航空工业经济研究和工程咨询中心主任。1994年任中航技驻日本代表事务所高级顾问兼日本公司董事长, 专门从事对日合作。

1993年7月,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部署, 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 分别成立航空、航天两个工业总公司。中航总成立后, 对航空工业经济研究和工程咨询中心做了较大调整, 将原航空工业经济研究和工程咨询中心的经济研究处室与原部政策法规司的政策研究室合并,组成中航总经济研究中心,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对外为中航总经济研究中心, 对内为中航总办公厅政策研究室, 编制30人, 暂按20人配备, 由办公厅归口管理。同时, 将工程咨询业务纳入中振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由孙广运兼任 (任职时间1993年7月~1995年11月) , 副主任归永嘉、彭东辉。

孙广运, 1945年9月出生, 高级经济师。先后担任航空工业部办公厅调查研究室副主任, 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航空航天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司长兼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航总办公厅主任兼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兼体改司司长, 国务院国有大型重点企业监事会主席。

1995年11月, 中航总决定将经济研究中心改由中航总计划局归口管理, 并将暂挂中振会计师事务所的工程咨询与评估业务调整回经济研究中心, 人员编制调整为45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由石川兼任 (任职时间1995年11月~2000年1月) , 副主任归永嘉、黄耀德、阎茂林 (兼)。

石川, 1961年考入西北工业大学, 1967年被分配到624所, 从事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试验研究。1983年任所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1984年任所党委副书记。1985年2月调航空工业部工作。先后在航空工业部发动机局, 航空航天工业部发动机总公司, 中航总发动机局、计划局等部门工作。1995年起担任中航总副总工程师、计划局局长兼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任中航一集团副总经理。

1999年7月, 根据国务院部署, 撤销中航总, 成立两个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总经济研究中心成建制进入中航二集团, 其名称更改为“中国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 同时又是中航二集团的发展研究部, 一个机构, 两块牌子, 编制为45人, 按20人配置。2001年2月, 根据中航二集团要求, 经济研究中心增加技术论证业务, 编制增加9人。2001年12月3日,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 正式定名为“中国航空工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编制45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发展研究部部长由归永嘉担任 (任职时间2000 年1 月~2003年2月) , 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由黄耀德、冀晓华、甘立伟、王永生担任。

2003年2~9月, 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由李慧兼任, 副主任黄耀德、甘立伟。

2003年9月~2008年11月, 中国航空工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航空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 主任由汤建国兼任, 副主任黄耀德、甘立伟。

2008年11月, 中航一集团、中航二集团合并, 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新的中国航空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旗下范围扩大, 下辖发展研究中心、档案馆、中航文化和航空报社等单位, 而原中国航空工业经济技术研究院 (即经济研究中心) 的人员和业务与发展研究中心合并, 从而宣告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正式结束历史使命。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20多年的工作回顾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是从事综合性政策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和经济信息收集与编辑工作的单位。主要任务是为领导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主要职责是:

(1) 围绕航空工业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问题, 开展跟踪研究和超前研究。

(2) 组织航空工业经济发展和管理研究, 对航空工业的重要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组织研究, 提出方案和建议。

(3) 结合航空工业中心工作和改革难点、热点问题, 开展专题调查研究。

(4) 负责经济产品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5) 组织和参与航空工业重要报告、指导性文件的起草。

(6) 编辑出版经济研究和经济信息刊物。

(7) 完成航空工业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航空工业经济研究中心作为软科学研究机构, 一贯本着“科学、公正、求实、服务”的原则, 为航空工业的改革发展服务。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主要承担4方面的任务。

第一, 在经济和技术研究方面, 参与对航空工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体制改革、产业和技术政策、产品结构、经济政策等全局性、综合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 为上级领导及机关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开展航空工业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提出方案和建议; 对航空工业重大技术经济政策和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承担上级领导、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研究任务; 对重大型号立项进行前期分析和技术论证工作; 为机关和企事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受托对国防工业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第二, 在工程咨询和论证方面, 组织和进行航空工业限额以上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及技术引进项目可行性方案的预评估工作; 组织和进行航空工业以国家投资为主的限额以内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及技术引进项目的可行性方案评估工作; 受有关建设单位的委托, 对企业用自有资金安排的小型项目进行咨询和评估; 参与重点新机型号和科研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 对方案的经济可行性提出咨询意见, 对有关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初步设计实施评估; 根据领导安排, 对重大新机型号的生产定点组织专家论证, 提出定点建议方案。

第三, 在经济法规研究方面, 开展有关航空工业经济法规问题的研究, 承担航空工业企事业经济技术合同纠纷的调解工作, 为机关和企事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第四, 在刊物出版方面, 编辑出版机关指导性刊物和综合性、行业性的经济研究刊物、经济研究文集以及经济信息等刊物。

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以来, 各届领导班子和全体人员, 按照“出成果, 出人才, 出效益”的指导思想, 勤奋工作, 不断探索, 相继完成了百余项软科学研究课题, 获得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40多项。有些研究课题, 如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保军政策研究、军品价格政策研究、外贸出口政策研究、军转民研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研究、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研究、成本工程研究, 以及加入WTO的对策研究等, 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济研究中心还系列化出版了一批经济研究刊物和经济类书刊, 其中《航空工业经济研究》、《每周经济动态》和《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定期刊物,《中国航空工业要览》、《航空工业经济问题研究》每两年出版一次。此外, 还出版了《麦道管理在中国》、《航空春秋》等介绍国外航空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和我国航空工业历史的书籍, 并编辑出版股份制及法制方面的一些书刊。定期出版的《航空工业经济研究》已被中共中央档案馆列为永久性保存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