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一坚自传
3766100000021

第21章 自成体系的组织架构(2)

第三,一个人精力有限,事必躬亲的结果往往是“西瓜”和“芝麻”都想抓,结果既丢了“西瓜”,捡到的“芝麻”可能也不怎么样。一个总师每天要做大大小小的决策,需要去搜集有关决策的详细材料、计算、试验结果,把它们综合起来。只有你搜集的材料是正确的,做出的判断是科学的,你的决策才能是正确的。事必躬亲肯定会分散精力,所做的决策也不可能深入细致,只能靠“拍脑袋瓜”。我认为这种领导人是失败的,不是好领导。我不认为自己是好领导,但这种作风是好领导的作风。

回忆“飞豹”历史上的重大决策,发生故障后排故一次成功,而且整个过程没有留下颠覆性问题,这都要靠正确的决策,否则肯定要折腾两三次,搞不好还会大返工,就这两条客观评价的话,应该说总师决策百分之九十几是成功的。伺服颤振就是这么个例子,我认为意见正确的同志,我不但要认真听他讲,还要跟他仔细学,什么叫伺服颤振,怎么引起的?怎么计算?算完后跟什么对比?否则,我凭什么拍板决策呢?不调查、不研究,凭主观做决策,这种干部会误大事。

当然,正确的决策离不开603所这一大批坚持把飞机干出来的人,包括所有副总师,他们确实都把自己的事干得非常好,对我的支持非常大,没有这个基础,我决策再对也没有用。我认为这种各负其责的作风影响深远,这种做法会带出好队伍。为什么说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国革命才一步步走向胜利。他就是认准方向,星火燎原,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小领导也要学习领袖这种品质。因为品质是最根本的,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基本条件!

张国治:

一个飞机型号的总体设计如何,要看总师的水平。一个型号的细节设计如何,考验的却是队伍。所以很多人说,“飞豹”研制不仅诞生了一个型号,还带出了一支队伍,建设了一个飞机设计所,这种说法一点不过分。经过这个型号,603所的队伍真正锻炼出来了。这支队伍的成熟,还体现在以陈一坚为首的总师系统班子比较整齐。陈一坚能够把总师系统各专业带头人统领起来,总师系统又在协调各系统、各单位接口关系上充分发挥了技术抓总作用,这的确不简单。

徐甘泉:

陈一坚总师和整个研制群体非常不容易。

我们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研制“飞豹”的。当时没有样机,没有参考型号,只有军方提出的一个“飞豹”的概念。正是由于陈一坚抱着这条路一定能走下去,而且一定能走好的坚定信念,带领这支队伍不懈努力,艰辛探索,终于成就了这个型号。这种矢志不渝的敬业精神,无论是全行业还是我们海军都值得发扬光大。

从我们国家航空发展的历史来看,要“枪毙”一个型号太容易了,但是要保住一个型号太难了。这里面就得看我们设计、生产、试飞各家的表现,尤其对总设计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陈总和各位副总师对技术工作非常负责,对试飞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高度重视。现场一出现问题他们就连夜做试验,对每一个故障都研究得非常仔细,处理得相当及时,也相当漂亮。我们时间紧,经费也紧,各种声音又太多,你不抓紧把问题处理好,型号随时可能被“枪毙”。

马承麟:

从1977年开始介入到1995年飞机设计定型,陈一坚在这18年当中是“飞豹”技术线上的决策者、指挥者、组织者。不是说所有的关键技术问题都是他想出来的,但是他作为技术决策人、指挥者是起关键性作用的。

第一,在组织队伍协调,走群众路线,依靠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这方面,他做的是不错的。

第二,与兄弟单位协调配合。首先是603所这支技术队伍,另一个就是总师系统这个班子,他来组织这个系统,协调配合得比较好。

第三,他对部队和机关的意见比较重视,积极采纳并认真加以落实。

原副总师朱余华:

陈一坚最突出的优点就是他的组织、归纳、总结能力。

他当时没给谁多发一分钱,但基本上把这些副总师都用到位了。他那时候就像毛主席带队伍一样,只管好几个人,把副总师管起来就行了。当时副总师也都非常忠于职守。像吴克明、刘国强等一批人,真是把这些工作当成自己的家业,为603所的利益,为603所的名誉,为603所的发展不辞辛苦。那个年代,这些副总师在行业内外还是有发言权的。

全面推行质量管理

我们都知道,产品质量决定着产品的命运,而航空产品的质量如何,更具有特殊意义,它直接关系到部队的使用和飞行人员的安危。

“飞豹”研制先后建立了行政指挥系统、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总质量师系统。各系统层层建立了明确的工作标准和质量责任制度。各厂所基本上都设立一名主要领导主管“飞豹”飞机的产品质量控制,有些单位还设立了总质量师,专管质量控制工作。

我们所承担着主机设计任务,主机设计的质量如何是整机质量好坏的关键。如果主机设计上考虑不周或失误,不仅会造成整个系统在质量上不协调,更重要的是影响飞机性能的发挥。1984年底,“飞豹”飞机总师系统第二次会议从组织上落实、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网络系统。603所任命卢长吉为总质量师,协助所长、总设计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是设计出来的,万一有故障而我们没有发现它,它迟早会冒出来惩罚我们,而且发现得越晚代价越高。所以,我要求总师系统一手抓技术,一手抓质量,坚持实施质量否决权的原则。并反复跟大家讲,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设计缺陷将会给飞机整个研制和使用过程留下无穷隐患,会给研制进度和经费带来极大损失。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不放过任何细节地去设计,跟保证重量一样,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保证质量。设计隐患发现、消灭得越早越好。

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总师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遵守飞机设计程序,重视规范论证工作,明确质控重点,贯彻执行单元件及特性分类制度、标准化制度、工艺审查制度,重视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和管理,并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设计质量评审:它是设计阶段中转段的重要标志。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多次进行了分级、分阶段的设计评审。

设计质量复查:是设计单位依靠自己的力量,对自身的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力求及早发现设计差错。与设计评审一样,都属于预先控制的质控措施。

试验质量控制:试验是检验设计正确性的基准,为保证“飞豹”飞机的各项试验质量,603所制定了一系列试验控制文件,分别对试前、试中、试后各阶段进行控制。控制重点是试前抓质量检查;试中抓程序和环节的衔接;试后做好质量评审和总结。

技术攻关的质量控制:“飞豹”飞机的技术攻关分为预研攻关和对试制、试验、试飞中出现故障进行的排故攻关。为确保攻关质量,分别制定了两种攻关管理制度。攻关立项,攻关要求,纠正措施,攻关鉴定及验收,均有严格规定,并贯彻到各攻关项目的始终。由于采取以上措施,保证了预研攻关的成功和故障的彻底排除。

此外,总师系统还积极组织各试制单位质量部门间的密切协作,保证各阶段工作间的衔接和系统成品间接口关系的协调、正确。

自行研制“飞豹”飞机的成败取决于质量。有了好的设计质量,好的试验质量,好的试制质量,好的试飞质量,才会成就好的飞机。

通过日常的质量管理,阶段的质量复查和质量审查,提高了全体研制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了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了设计、试验、试制的质量,从而确保了“飞豹”飞机机翼翼盒扣合一次成功,总装一次成功,各项系统地面试验基本一次成功,全机静力破坏试验一次成功,机上通电一次成功,首飞一次成功等。

“飞豹”型号总质量师卢长吉:

一系列质量管理文件和办法出来之后怎么去执行?以前没有做过的东西怎么才能够做好?这是我们总质量师系统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与总设计师系统的目的只有一个——少走弯路,更省劲地一次成功地把飞机设计搞好。

质量管理刚开始时,排斥的人比较多,既包括技术员、也包括管理机关。但是陈总要求我们对型号负责,务必把质量管好。

“飞豹”研制中从上到下,又自下而上的多次质量复查,是保证型号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叫“拉条挂账、登记销号”,发动全所技术人员一项一项地查,查出的问题不管大小,一个个登记。我们的质量处在总设计师的支持下,拿着这些记录,到各科研室去逐条检查、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