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3771000000083

第83章 作者后记

描写一个人的生平或一个时代的历史,是两件在意图和技巧方面都不相同的事。有人曾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结果枉费心机。普鲁塔克放弃了后者,卡莱尔放弃了前者,两位大师因此幸运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普鲁塔克的榜样尚未发现效仿者——自他以后,还没有人把依据严格的史实为伟人立传作为自己坚定的任务。

这一工作并不属于历史学家的研究范围,因为探寻真相需要的才能不同于描写。有的作家采用了自由的表达,将历史人物戏剧化,有的陷入了“历史小说”这一误区。正如歌德和拿破仑所说,这样做只会把一切都搅乱。

当一个人的人生里程碑不是由着作,而是由事迹构成时,为他写传最为困难。恺撒、腓特烈大帝和拿破仑都是靠战场的胜利称霸天下的,但恰恰是这些战役对后世显得越来越陌生:法萨卢斯战役、罗斯巴赫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如今只对军事院校还有些历史意义。如果这三人只是军事统帅,他们对后世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吸引力,便不会超过其手下将领克拉苏、赛德利茨和马塞纳。是政治天才使他们卓尔不凡。因为当政治家处于事业的顶峰时,人类的命运便由他们所承载。天才和性格的交会处,便是探究伟人心灵的传记作家关注的焦点。

本书试图描写拿破仑的内心历程。由于他政治生涯的每一步都体现出他的个性,因此,他作为国家缔造者和立法者的思想,他在革命与正统间的态度,以及他对社会、对欧洲问题的看法,便成了描述的重要对象。我们觉得,拿破仑历次战役的经过,欧洲各国当时的局势,它们之间如气候般无常的联合和敌对,都是无足轻重的。

那些信件和可信的谈话录中记录的他与兄弟和妻子的冲突,他每一个感到忧郁或自豪的时刻,他勃然大怒或脸色发白的表情,他对朋友或敌人的手腕和善行,他对将军和女人们所说的每一句话,似乎比马伦哥战役的作战计划、吕内维尔和约或封锁欧洲大陆的细节重要得多。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关于拿破仑的知识,在本书中被压缩至最低程度;而学校里没有讲到的内容,在本书中则做了详细的描写。法国传记作家热衷于拿破仑的秘史,本书则并不局限于此,而是更多着力于再现拿破仑在公、私两方面的完整形象,再现他作为人的一面。同一天内的国家大事和儿女情长,往往在同一页里加以叙述,因为它们来源相同且相互影响;何况,内心的纷乱对重大计划的影响,往往超过任何谋略。

拿破仑的形象,与道德和他打交道的国家(不管这个国家是敌是友)并无多少关系。在本书中,这一形象既未被视为奇迹,也未被肢解成概念。在他生平的素描中,作者力图把握他内心的种种状态,因为这些状态自然而然地促成他的崛起,并最终导致他身陷圣赫勒拿岛的结局。不断地探索拿破仑的内心世界,从他内心的情感出发解释他的决断与顾虑、行为与痛苦、幻想与计算——这条情感的长链既是描述的手段,也是描述的目的。

为此,对其他人甚至各位将军的描写都退居幕后。限于一册书的篇幅,作者不得不放弃那些无法揭示传主内心世界的内容。

要想描绘如此丰富的人生,必须跟上它的节奏。在此过程中,作者必须依赖传主的自述,不厌其烦地让他自己来说话。因为一个人自己的陈述往往是最好的;即便当他出错或说谎时,也是在向了解真相的后人袒露自己。然而,作者必须忘记自己是了解结局的。只有置身于当时的情景来描写当时的感受,而不是根据结局感叹命运,方能使作品具有紧张的悬念。

作者便是这样设身处地地体会拿破仑心中的感受。在本书的结尾,读者才看到一次超然物外的冷静分析——只有在引擎停下来后,我们才能去研究它。

这样的描写由于生动形象,容易使人误以为作品是虚构的。为了避免这一点,传记作者必须始终忠于史实。谁若相信事件的内在逻辑性而排斥偶然性,就不会篡改任何细节,不会歪曲某个日期或某份文件——虽然,出于修辞上的原因,本书作者常对日期或文件略而不提。

除了内心独白,本书没有一个句子是虚构的。作者希望这本传记得到歌德对布里昂的《回忆录》那样的评价:“记者、史学家和诗人带给拿破仑的种种光环和幻象,在此书揭示的可怕事实前统统消失了。但英雄并未因此而变得渺小,反而显得更高大了。我们从中看到,真实的事物拥有多么强大的优势,如果你敢于把它说出来的话。”这首由命运创作的史诗,耽于幻想的人无从领会,只有热爱真实的人才能一窥究竟。

拿破仑用其一生写就的悲剧可谓千年不遇,理应再现给读者。一个人凭借自信与勇气、激情与想象、勤奋与意志,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拿破仑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今天,在这个革命的时代,机会又展现在能人志士的面前。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更大的教训了。在所有西方人中,拿破仑带给世界的震荡最为强烈,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埃米尔·路德维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