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史
3771800000069

第69章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5)

登录税分契税及注册费两种。契税所包其广,凡产业移转有契为凭者,皆税焉。注册费分(1)轮船,(2)铁路,(3)商业,(4)公司,(5)矿业,(6)律师,(7)着作权七类。

清代鉴于明末矿税之弊,各地之矿,有司多奏请封闭,惟云南有铜矿,户工二部恃以铸钱。此外率多私采。民国乃定矿税条例,分为矿区税,视其种类及矿区之大小,矿产之多少而定。

印花税民国二年所行者,第一类发货票、银钱收据15种,第二类提货单、股票、汇票等11种。三年八月续颁人事凭证帖用印花条例,为出洋及内国游历护照、免税单照、官吏试验合格证书、中学以上毕业证书、婚书等。

牲畜税及屠宰税本系杂税(清初凡贸易之牲畜,值百抽三,屠宰无税,季年东南各有屠宰税,民国因之),民国三年冬,财政部调查各省牲畜税为骡马驴牛羊豕六种,西北多于东南。四年正月,财政部颁屠宰税简章,以猪牛羊三种为限。

房捐起于清末(清初大兴、宛平有铺面税,仁和、钱塘有间架房税,江宁有市廛钞,北京琉璃、高瓦两厂有计檩输税之法,新疆乌鲁木齐亦有铺面税,康雍间先后奉旨豁免),由各地方自办,民国亦有仍之者。

四、官制篇

民国肇建,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定行,改设五部,曰外交,曰内务,曰财政,曰军务,曰交通。后修改删此条,设陆军、海军、外交、司法、财政、内务、教育、实业、交通九部,时采美制,不设总理。孙文既逊位,袁世凯就职于北京,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改为临时约法,设总理,析实业为农林、工商二部。三年(1914),袁世凯开约法会议,修改临时约法为中华民国约法(即所谓新约法),复废总理,设国务卿,并农林、工商二部为农商部。世凯死,黎元洪为总统,复设总理,外官:民军起义时,执一省之军权者,曰都督,司民治者,曰民政长,废司道府州,但存县。袁氏改都督曰将军,民政长曰巡按使,设道尹。护国军起,掌军者称都督,黎元洪为总统,政都督将军,皆曰督军,巡按使曰省长。凡督军皆专一省之兵,侵及民政,论者固有军民分治议,不果行。其所辖跨数省,或兼辖数省者,则称巡阅使云,此民国以来,北京政府官制之大略也。

古代地方自治之制,久废坠于无形。清光绪末叶,既定行立宪,乃从事预备,城镇乡自治为第一年应行之事,于是,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颁布章程(府厅州县治为城,此外人口满五万曰镇,不满五万曰乡)。宣统元年(1909),复订京师地方自治章程。民国以来各省有自订章程试办者,三年(1914)二月袁世凯通令停办,十二月公布重订地方自治试行条例,明年四月复公布其施行细则,然迄亦未行。

官禄至近代而大薄,亦为官吏不能清廉之原因。古者禄以代耕,以农夫一人所入为单位。自士以至于君,禄或与之埒,或加若干倍。在位者之所得,在一国中居何等,较之平民相去奚若,皆显而易见。后世生计日益复杂,此等制度自不易行。然历代官禄多钱谷并给,或给以田,至明世始专以银为官俸,而其所给,乃由钞价转折而来。清代制禄,顾以此为本,而银价又日落,官吏恃俸给遂至不能自存矣。汉代官禄:大将军、三公奉月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奉月百八十斛,二千石奉月百二十斛,比二千石奉月百斛,千石奉月八十斛,六百石奉月七十斛,比六百石奉月五十斛,四百石奉月四十五斛,比四百石奉月四十斛,三百石奉月四十斛,比三百石奉月三十七斛,二百石奉月三十斛,比二百石奉月二十七斛,百石奉月十六斛。汉一斛当今六十斤,则中二千石月得今百余石,即百石亦近今十石,而赏赐又在其外(元帝时,贡禹上书:“臣为谏议大夫,秩八百石,俸钱月九千二百,廪食太官。又拜为光禄大夫,秩二千石,俸钱月万二千。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案前汉官禄,亦钱谷并给,见于此。汉时谷价石仅数钱,黄金一斤值钱万,而当时赏赐金有至千斤者,亦可谓厚矣)。二千石以上致仕者,又得以三分之一禄终其身(成帝绥和二年诏,案宣帝时,尝以张敞、萧望之言,益百石以下俸十五。是年又益三百石以下俸,后汉则千石以上减于西京,六百石以下增于旧秩)。其能优游尽职,而无后顾之忧,宜也(汉禄之重如此,然荀悦已议其轻于古矣,见《申鉴·时事》)。

晋制,尚书令食俸日五斛,春秋赐绵绢,百官皆有职田(一品五十顷,递减五,至九品十顷),又得荫人为衣食客。隋制,正一品食禄九百石,每差以百,至从四品为二百五十石,自此差以五十,至从六品为九十石,自此差以十,至从八品五十石而最微(隋九品官不给禄),刺史、太守、县令则计户数为九等之差(州以四十为差,自六百二十石至三百石。郡以三十为差,自二百四十石至百石,县以十为差,自百四十石至六十石)。内官初给廨钱,回易生利,后罢之,改给职田。外罢,给禄一斛,给地二十亩。唐制,略因隋旧。宋代给赐名目尤多,亦有职田,又有祠禄,以养罢剧告休之臣。要之,历代制禄厚薄虽有不同,其足以养其身,赡其家,使其润泽及于九族乡党而犹有余裕,则一也。自元代以钞制禄,明时钞法既废,而官禄顾折高价以给之,又罢其实物之给,而官吏始蹙然无以自给矣。《日知录·俸录》条曰:前代官吏皆有职田,故其禄重。禄重则吏多勉而为廉,如淘潜之种秫,阮长之之芒种前一日去官,皆公田之证也。《元史》:世祖至元元年八月乙已,诏定官吏员数,分品从官职,给俸禄,颁公田。《太祖实录》:洪武十年十月辛酉,制赐百官公田,以其租入充俸禄之数。是国初此制未废,不知何年收职田以归之上,而但折俸钞(原注:“《实录》、《会典》皆不载。”)其数复视前代为轻,始无以责吏之廉矣。又曰:“《大明会典·官员俸给条》云:每俸一石,该钞二十贯;每钞二百贯,折布一匹。后又定布一匹,折银三钱。是十石米,折银仅三钱也。”自古官禄之薄,未有如此者。而清定官禄,顾以此为本,正一品岁俸银百八十两,至从九品仅三十两,给米斛数如银两之数,然米实不给,银又多折罚以尽。雍正后加养廉,犹不足自赡。于是京曹望得总裁、主考、学政得差,以收门生而取其贽敬,或抽丰于外官,收其冰敬、炭敬。御使不肖者,参劾可以买卖。部曹之取费于印结,则明目张胆矣。上官取于属员,时曰办差;小官取诸地方,则曰陋规。清节既隳,贪风弥肆,人人蹙然若不可终日,官官以私利相护,委差缺则曰调剂,有亏累则责令后任弥补,若市鬻求匄然,无复以为怪者。今日中国之官吏以好贿闻于天下,明清制禄之簿,固有以傅之也。或曰:“财产私有之世,人孰不求利,既求利岂有限极,而不闻亭林之言乎?亭林曰:‘天启以前,无人不利于河决者,侵克金钱,则自总河以至于闸官,无所不利。

支领工食,则自执事以至于游闲无食之人,无所不利。其不利者,独业主耳。而今年缺口,明年退滩,填淤之中,常得倍蓗,而溺死者特百之一二而己。于是频年修治,频年冲决,以驯致今日之害,非一朝一夕之故矣……不独此也,彼都人士,为人说一事,置一物,未有不索其酬者;百官有司受朝廷一职事一差遣,未有不计其获者。自府吏胥徒至于公卿大夫,真可谓同心同德者也。苟非返普天率土之人心,使之先义而后利,终不可以致太平。愚以为今日之务,正人心急于抑洪水也’(《日知录·河渠》)此不啻为今日之官吏写照也。夫人心不正,则虽厚官吏之禄,亦安能使之不贪乎?若曰禄后则人重其位,不敢为非也。吾见夫为非者未必诛,守正者未必赏也。既上下交征利,则此必相护,为非者安得觉。且禄厚则其位极不易得,必以贿得之,以贿则必取偿于既得之后,吾见其贪求乃逾甚耳。今之居官富厚者,孰不足以赡其身家及于数世,其孰肯遂止。况于侈靡之事所以炫惑诱引之者,又日出而不穷乎?厚禄岂有益哉!”是固然,然则待至财产公有,人人不忧冻馁,不私货利,而后任官乎?处财产私有之世,欲人自不嗜利,终不可得,势不能已于监察,然亦必禄足以赡其身,而后监察有所施。不然,虽管、葛复生,无益也。人之度量,相越固远,众虽嗜利,固必有一二人不嗜利者,今日所冀,则此不嗜利之人获处于监察之位,使众嗜利之徒有所惮而不敢肆耳。重禄者所以使监察有所施,非谓恃此而遂已也。趆广汉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杨绾承元载汰侈,欲变以节俭,而先益百官之俸,可谓知所务矣。

五、选举篇

考试为中国固有之良法,然历代任官,由于考试者,实仅科举一途而已,犹未尽其用也。及孙文乃大昌,其义列为五权宪法之一焉。案自国民政府成立以前,各省已有举行考试者,以县长佐治员,教育、警察、卫生各行政人员,会计人员,司法员吏(管狱员、承审员、承发吏等)为多。使领馆职员,外交部亦曾举行考试,然非定法也。十八年一月一日,国民政府乃公布考试法,分考试为普通、高等、特别三种。普通考试在各省区举行,高等考试在首都或考试院指定之区域举行,每年或间年一举。初试国文、党义,次分科试其所学。其事由典试委员会任之,以主考官为委员长(普通考试,主考官由国民政府简派,高等考试特派)。监察院派员监试。应试及格者,由考试院发给证书予以登记。举行考试之前,先之以检定考试,在各省举行。二十年三月,公布特种考试法,以试候选及任命人员及应领证书之专门职业或技术人员而定其资格。定以是年四月至六月为检定考试之期,七月十五日举行高等考试,其普通考试分区巡回举行。分全国为九区,区设典试委员会,以次分赴各省。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六省为第一区,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察哈尔、绥远六省为第二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为第三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四省为第四区,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四省为第五区,广东、广西、福建三省为第六区,新疆为第七区,蒙古为第八区,西藏为第九区。第一次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四川、西康两省皆合并举行,新疆暂行委托考试,蒙古、西藏则暂缓。定于是年九月十五日举行,高等考试既毕,大水为灾,交通艰阻,展期至次年一月至六月间,因国难又未果,展至七月至十二月间,至十二月乃有山西省举行。明年河北、绥远、河南继之。二十三年首都及浙江乃又行之焉。军兴以来,需材孔亟,而平时典试等法,至此或难尽行。

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乃公布非常时期特种考试暂行条例,规定特种考试由考试院视需要随时举行,分类分科及应考资格亦由院规定。其试法得分初试再试,而二者又各得分为若干试,亦有院定之。得不设典试委员会,由院派员办理。与普通考试相当者,得委托任用机关行之。高等考试及普通考试,亦颇得援用其法。考试院又拟订战地任用人才考试办法,先分地调查,次分类筹备,乃指定后方地点,派员巡回举行。又制定全国人才登记规程,有应高等、普通考试资格者,或由调查,或因申请,予以登记其学历经验,优者或介绍工作,或举行奖学考试,以资鼓励。其特种公务员(邮电、路航、关盐等)及专门职业技术人员考试之法,亦在拟订之中(前此数尝举行,惟未有定法)。高等考试是年十月一日分在重庆、成都、昆明、桂林、皋兰、城固、永康七处举行,先是中央政治会议议决,此后高等考试分初试及再试,初试合格者一律入中央政治学校训练,期满后举行再试,及格乃依法任用。及是依以举行初试及格者,皆送中央政治学校训练,训练之期定为一年,期满由院再试,及格则发给证书,依法任用。不及格者得再试一次,训练期内,膳食、服装、讲义均由学校供给,并月给津贴30元焉。其普通考试,战后广西、云南、陕西,皆尝举行。二十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布县参议员及乡镇民代表候选人考试暂行条例,分试验、检讨二项,试验科目由考试院定之,检讨除审查资格外,得举行测验或口试,其办法亦由考试院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