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白衣战士的毕淑敏,救死扶伤,挽救和帮助了无数生命;弃医从文之后,她又以作家和心理学家的身份,用一部又一部的力作,感动了无数人,给了无数读者以生命的启迪。在雪域高原上花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想明白了“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从那一天起,她就开始努力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意义。很显然,毕淑敏为自己的人生所寻找到的这个意义,虽说不上伟大,但也绝不平凡。
是的,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意义需要我们为之确立。人生就像一个舞台,布幕拉开后,灯光聚焦,台下片寂静。我们轻轻来到舞台中央,带着心中无人知晓的脚本。我们可以起舞,我们可以放歌,我们可以诵诗,我们可以来一段单口相声——舞台上的节目不同,但是它们可以同样精彩。
那么,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了吗?如果你尚未找到,也无须太着急,慢慢来,只要你认真地过好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珍惜上天赐予你的每一分每一秒,相信你一定能找得到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个意义也许不见得伟大,但它一定值得你用一生的时间去实现。
生死有时,不如喜悦经过
有人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走向死亡,其实,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悲观,“走向”是一个生命的经历,最起码我们没有立即死亡。我们从出生到死亡,要过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旅程。如何去把握这段旅程呢?不要荒废,在即将离开人世的那一刻,没有后悔,那就没有虚度,那就不枉到这世上走一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们拥有过律动的生命,见过彩虹,经过风雨,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惧怕死亡。
生死是人一生中要遭遇的最大问题,哲学家常常会思索死亡的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这一点能够看透,人生还会有什么困难的呢?
托马斯·曼说:“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用几个贫乏的、煞有介事的字说出来的。死亡是一种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是在痛苦不堪的徘徊踟蹰后踏上归途,是严重错误的纠正,是从难以忍受的枷锁桎梏中得到解放。”有生便有死,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自己恐吓自己,自己折磨自己,意志消沉。笑对人生,笑对死亡,这才是我们珍惜生命的重要法则。
莫泊桑说:“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很高兴,但登上峰顶,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或许生命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只要我们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珍惜每一寸光阴,不要去担心死亡,凡事平常心待之,我们能生活得更加充实而快乐。
其实,死亡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去认识生命,参悟生命,珍惜生命,便能放下生死的困惑。弗洛伊德说:“我们当然有着思想准备,把死亡看做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从而同意这样的说法:每个人都欠大自然一笔账,人人都得还清账——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的,无法避免的。”正所谓“尘归尘,土归土”,死有何惧呢?
不被死遮住生的视线,就能体验生的快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这一名句于雄健之中透出了对人生短促的无奈。死亡不仅是英雄人物的归宿,也是每个普通人的宿命。死亡也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正如安妮宝贝在读完童话小说《天蓝色的彼岸》后说:“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人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人们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但是要知道,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
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曾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因病而仅剩下数周生命的妇人,一直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思考和谈论死亡有多恐怖,以安慰自己的内心。以垂死之人着称的蓝姆·达斯当时便直截了当地对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活呢?”他刚对她这么说时,那妇人感到非常不快。但当她看到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到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她说,“我一直忙于考虑死亡,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过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过去一个星期,我活得要比前一阵子丰富多了。”
其实,死亡并非是一件坏事,着名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生活本身是具有某种额外的肯定力量的,即使生活中的不幸不足以被其包含的好事所盖过,生活仍然是值得一过的。的确,死亡总是我的,别人不能把我的死拿过去,也就是说,死亡是谁也替代不了的,是和别人毫无关联的,可以说死亡是世界上最私有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只能自己去承担自己的死,谁也帮不上忙。
海德格尔在《死亡》最后写道:“拥有生命是好事,但生命的量没有限度,那么也许一种不好的结局真在等待着我们大家。”有死的世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死的世界。没有死,生者何以知生?在人关于存在的意识中,生的意识与死的意识是统一的:死的意识强化生的意识。人,作为存在者而存在的人,其对自身存在事实的认定唯有通过强烈的生的意识来把握。把死的事实及人关于死的意识置于真实的存在之外,人还有什么生的意识可言?人之生必然相伴于死,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便步入了走向死亡的过程。那么,我们在生的过程中就应该去体验生、去沉思生,去由对死的叩问而让自我的生命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从而使生活更加有价值。
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接受它,正如尼采所说:“参透为何,定能接受。”不被死亡遮住生的视线,你就能体验到生的快乐。
易朽的是生命,永存的是生的激情
天地造化赋予人一个生命的形体,让人劳碌度过一生,到了生命的最后才让人休息,而死亡就是最后的安顿,这就是人一生的描述。善待自己生的人,也一定会善待自己的死。
生命是虚无而又短暂的,它如流水般消逝,永远不复回。一个人只有真正认清了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方向,善于好好地活着,才能懂得死亡。
她是一个年轻的护士,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房里度过,病人床头的花开花谢让她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有时候,她甚至觉得病人床头大朵绽放的花仿佛浑然不知死亡的存在,冰冷的花蕊就像一只只嘲弄的眼睛。因此,她一点也不喜欢花。
一天,病房里一个新来的男孩送给她一盆花,她竟然没有拒绝。也许是为了他的稚气、孩子一般的笑容,也许是怕伤害对方的心。从他搬进来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他再没有机会离开这间病房了。
那次,他趁她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到外面去玩,回来的时候正好碰见了她。他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站在她面前,低着头一声不吭。到了傍晚,她的桌上多了一盆三色堇,紫、黄、红,斑斓交错,像蝴蝶展翅,又像一张顽皮的鬼脸,旁边还附上一张小条子:“想知道你不高兴的样子像什么吗?”她忍俊不禁。第二天她就收到了他送的一盆太阳花,小小圆圆的红花,每一朵都是一个灿烂的微笑:“想知道你笑的样子像什么吗?”
后来,他带她到附近的小花店闲逛,她这才惊奇地知道,世上居然有这么多种花,玫瑰深红,康乃馨粉黄,马蹄莲幼弱婉转,郁金香艳异咄咄,栀子香得动人魂,而七里香更是摄人心魄。她也惊奇于他谈起花时燃烧的眼睛,仿佛在那里面燃烧着生命的光芒。
他问:“你爱花吗?”“
“花是无情的,不懂得生命的可贵。”
他微笑着告诉她:“懂得花的人,才会明白花的可敬。”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她远远看见他在住院部的花园里呆站着,她刚要喊一声,他听到了脚步,急切回身,食指掩唇:“嘘——”
那是一株矮矮的灌木,缀满红色灯笼的小花,此时每一朵花囊都在爆裂,无数花子四周飞溅,仿佛一场密集的流星雨。他们默默地站着,见证了一种生命最辉煌的历程。
第二天,他送给她一个花盆,盆里只有满满的黑土。他微笑着说:“我把昨天捡回来的花籽种在盆里了,一个月后就会开花。”
三天后,深夜,他床头的急救铃声突然响起。她第一时间冲到病人的身边,在家属的眼泪中,她知道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保持奇异的清醒,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那笑容像刚刚展翅便遭遇风雪的花朵,渐渐冻凝成化石。
她并没有哭,每天给那盆光秃秃的土浇水。后来,她到外地出差一个星期,回来后,发现那盆花不见了。同屋的女伴看见里面什么都没有种,就把它扔到窗外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打开桌前久闭的窗,整个人惊呆了——
窗户下,一个摔成两半的花盆里长出了一株瘦瘦的嫩苗,青翠欲滴,还有一个羞涩的含苞,好像一盏燃起的生命之灯。这时,她忽然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易朽的是生命,似那转瞬即谢的花朵,然而永存的,是对生的激情。每一朵勇敢开放的花,都是一个面对死亡的灿烂微笑。死是生的结束,也是另一个生的开始。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如惊鸿一瞥。一个人看透了生死的意义,看清了生命的价值,生如夏花,善其身者自然能善其死。
境界高的人生,并不在于永远是顺境,而是不论顺逆,都能从容地去面对。让世界的吵闹去喧嚣它们自己吧!让湖光山色去清秀它们自己吧!让人群从从远处走来或者自身边擦过吧!我们只要看淡周遭的一切,对顺境逆境都心存一份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因为从容的心最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