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立榜样)
儿童教育专家孙敬修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孩子的头脑是计算机。”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孩子会不断地观察和模仿自己身边人的样子。而很多事实也证明,孩子会更多地好奇和学习爸爸的行为。也就是说,每个爸爸都该通过自身的行为修正,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爸爸对孩子的教育,永远是身教胜过言传的。
第一节孩子爱模仿,林志颖变身“超级偶像”
湖南卫视大型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林志颖和Kimi这对父子,很好地向我们证明了“爸爸是孩子的超级偶像”这个事实。
从第一期开始,我们就不断地从Kimi口中听到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是超人。”在他的眼中,爸爸就是奥特曼、变形金刚一样的神存在。而爸爸这个超级偶像,正是小Kimi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这不仅表现在衣着和喜好上,甚至连对待事物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神态,都显现出小Kimi对爸爸的崇拜和模仿。
而林志颖,也一直在努力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由于旅行的地方不是偏远山村、水乡村落,就是冰天雪地、沙漠草原,条件相对大城市来说都比较艰苦;再者,节目组给各位爸爸安排的任务也一点都不简单,有下海捞鱼,还有下泥地挖泥鳅、零下三十几度在室外堆雪人。因此,这对几位平时过惯舒适生活的爸爸们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但林志颖为了给Kimi树立一个不怕脏、不怕苦、不怕难的好榜样,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总是非常认真和努力。比如,在北京灵水村,为了把孩子们找到的超大个的锅拉回来,林志颖主动向村民借了一辆拖拉机,并且亲自上阵开车,不但没明星架子,甚至比普通人对待事情还要积极、主动。难怪Kimi总是很自豪地大喊“我爸爸是超人!”
林志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看起来还有些娇弱、胆小的儿子,只要认真、努力,没有什么是攻克不了的。他的教育中没有说教,也没有强迫,甚至没有比较——从来不因为Kimi不敢出任务而责怪他。但他一直在用行动影响着Kimi。最终,Kimi终于突破了自己的心理防线,鼓起勇气单独完成了一次任务。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自然也不在话下了。Kimi从一个怕生、离不开爸爸的小孩子,渐渐变成了一个敢说、敢干的大男孩!
爸爸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林志颖和Kimi在《爸爸去哪儿》中经历的种种事件已经向我们展露无遗。这不仅在明星爸爸和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在普通家庭之中同样也是如此。爸爸们以身作则,远远好过其他方式的教育。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
爸爸在外要守法、讲道德
一个人是否守法,决定着他这一生的重大方向和人生状态;一个人是否遵守道德规范,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名声,甚至成功与否。所以,在这两个大方向上,爸爸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守法这一点不用多说,爸爸基本上都能做一个遵守法纪的人。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孩子在年幼时没有法律观念,因此很多小孩会“不辨是非”,觉得一些小偷小摸或者打人行为不触犯法律。如果这种观念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在孩子心中滋长,最后演变成难以改正的错误思想。这将对孩子产生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孩子能够理解的年纪开始,爸爸就应该常向孩子传递法律意识,告诉他怎样做是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的,怎样做是触犯法律、必须受到惩罚的。
爸爸在家要言行谨慎
很多平时在外忙碌的爸爸,觉得家里就是自己放松身心的港湾。因此,回家后总是不太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是发发牢骚、抱怨社会,就是把自己懒散、贪图享乐的一面都展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期待爸爸回家的,而爸爸在家里那少量的时间,正是他们亲近爸爸、学习爸爸的时刻。如果爸爸总是将上述不好的言行展现在家里,那么孩子从爸爸那里接收到的将全是负面能量,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成一个自己懒却爱抱怨社会的人。
同理,如果你是一个爱抽烟的人,你的孩子长大之后也可能是一个“大烟袋”;如果你酗酒成性,你的孩子将来也可能是个酒鬼;如果你经常撒谎、不讲诚信,你的孩子也会长成一个品行不正的人……
这就警示爸爸们,有了宝宝之后,千万别再把家当作一个言论和行为完全自由的地方。言行谨慎,有所选择地展现自己好的方面,孩子才能从你这里学到好习惯、好行为。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爸爸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而孩子则是爸爸的“复制品”。如果爸爸想收获一个品行上佳、言行出色的孩子,那么就要在孩子面前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这种以身作则的力量,远远胜过一堆空泛的大道理。
第二节挖掘善良本质,奠定孩子的品行基础
在所有爸爸应该赋予孩子的品质当中,善良应该是“名列前茅”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善良是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是其他很多美好品质的基础。
首先,一个人只有善良,不忍心欺负别人,他才能远离法律和道德的禁区,不做自毁前途的事情;其次,一个善良的人,不欺骗别人,常常帮助别人,这会让他赢得无限的好人缘;再次,一个善良的人,不咄咄逼人,这能使他远离口角、恩怨纷争。总之,善良的人不容易嫉妒、不轻易害人,更不得罪人,他会拥有一个温婉、平和、从容、快乐的人生。因此,当忙爸爸们从百忙之中抽出身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的功课。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最初产生自我意识,明白别人与自己是不同的个体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善良本质。比如,他们看到别的孩子哭,自己也会伤心地哭起来;他们总是舍不得踩树下的蚂蚁,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们;他们甚至对玩偶也充满爱心,看到它们被弄脏、弄坏也会不开心……
这说明,每个孩子其实本性都是善良的,只不过在一些不良环境的熏陶中,在某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某一些孩子也许会表现出“不善良”的一面。而爸爸在“善良”这堂课的教育中,其实就是要挖掘孩子善良的本质,保护孩子不受负面信息的影响,让他的善良发展下去。
尊重孩子善良的本质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做一些善举,但爸爸们可能由于粗心而忽略这一点,甚至无意中破坏或者否定了孩子的善举,这就可能导致孩子的善心歪曲,分辨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做好事,因而逐渐在日后的成长中迷失自己,丢掉善良的品质。
一个7岁的小男孩,非常喜欢小猫小狗之类的动物。他常常为流浪在外面那些忍饥挨冻的猫狗感到伤心。后来,他在自家的院子里搭建了两个简易的小窝:一个用来收留流浪猫,一个用来接纳流浪狗。他每天精心喂它们吃饭,帮它们收拾小窝,没事的时候还会跟它们玩耍。
在外出差的爸爸回家之后,看到这幅景象,立刻训斥他道:“那些脏兮兮的猫狗你弄回来干什么?它们有多少病菌你知道吗?”说完还觉得不解气,上前一脚踢翻了猫窝。小猫们吓得四散逃走了。小男孩又生气又伤心,他有点搞不懂:老师知道这件事后,还表扬他有爱心呢!为什么爸爸这么反对?他暗暗地想:既然这些小生命都让爸爸很讨厌,那爸爸干吗要养鸟?
第二天一大早,小男孩的爸爸醒来时,发现鸟笼子不知被谁打开了,自己名贵的鹦鹉早就飞走了。
爸爸们有时粗心大意,来不及分析孩子的行为出于什么心理、是否值得保护,就急着去控制或者否定他们,这很可能影响的是他们品质的形成。因此,当爸爸们看到孩子对某个东西非常仔细地呵护时,要明确那绝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的行为,或许是他们爱心、善心的表现。所以,即使他们的方法不正确,爸爸也要先肯定他的心,再教他调整方式,这样才不会使孩子是非不辨、由“善”生恨。比如,假如事例中的爸爸先表扬孩子有爱心,再告诉他猫狗可能携带病菌,让他在家之外的一个固定地点定时喂它们即可,想必孩子心中产生的怨恨和不满就不会那么深,当然也不会放走爸爸的鹦鹉。
用自己的善行影响孩子
一个爸爸带着孩子外出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两人又抱着大桶饮料和爆米花在电影院看了一场儿童电影。最后,父子俩挺着个大肚子往家走。就在快到家的时候,两人看到路边站着一个卖红薯的老大爷,寒风中他瑟瑟发抖,不停地跺着脚,显然已经冻坏了。这时,这位爸爸走过去,掏钱买下了两个红薯。
离开摊位后,儿子问爸爸:“爸爸,我们都吃得这么饱了,你为什么还买红薯呢?”爸爸回答:“因为我不忍心看那个老爷爷在这么冷的夜晚还摆摊啊,我现在不饿,但可以买了明天再吃。这样老爷爷就能早点回家了。”儿子认真地听着,这番话似乎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爸爸行善的举动,通常会鲜明地印在孩子的心里,因为这时的爸爸不同于平时在家见到的爸爸,他做的事情也给孩子带来了新鲜感,为孩子灌输了道德观。如果爸爸能让孩子多看到自己行善的一面,孩子在这种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让孩子明白行善要适度
孩子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当然是一件好事,但爸爸也要注意适度原则,要让孩子懂得有选择性地行善。
行善适度,一方面是要在一个范围内行善,而不是不顾实际地、倾家荡产似的行善。就像热衷于慈善事业的大明星李连杰所说:“做善事是要在保证自己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不是帮助了别人之后,自己却成了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行善才是平衡的、正确的。”爸爸教育孩子行善也是一样,并非帮助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就一定要把他接回家,给他富裕的生活;也不是关心流浪动物,就要统统把它们救到家里。帮助别人、做善事都要适度,这样的行善也才能长久。
适度行善的另一方面,是指要让孩子明白有些“弱势群体”并不是真的值得帮助。比如,在街上遇到乞丐,如果是年迈的、无工作能力的人,或许可以伸出援手;但如果是年纪轻轻、身体健康的人,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是好吃懒做、不想付出只想收获的人,不值得同情。又如,帮助别人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在街上帮助老年人提东西是可以的,但随便送陌生人回家不一定可取。也就是说,帮助别人最好在人多、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遇事要多考虑自己的安危。
总之,教育孩子多播种善良是没错的,善良一定会赋予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但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要让孩子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却伤害到自己。
【忙爸爸一分钟教子金句】
善良是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善良一定会让孩子将来的人生熠熠生辉。忙爸爸不可忽略善良的教育,这对孩子来说,比多记住一点知识要重要得多。
第三节家事身体力行,不做甩手掌柜
一位妈妈边做家务,边发着牢骚:“我嫁人的时候没看清楚,嫁给了一个这么懒的男人,我认了!谁知道生出来一个儿子,也是这个德行!我每天好像养了一个老爷、一个少爷!”客厅的沙发上,一对父子懒洋洋地半躺着看电视,连姿势都惊人相似。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时,或许会觉得妈妈的牢骚有些夸张,但如果仔细观察现实中的家庭,就会发现孩子的性情、行为,的确和他的父母惊人地相像。而在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中,尤以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儿子身上显现出来的性情特点,则活脱脱就跟爸爸一样;即使是女儿,身上留有的爸爸“印迹”也非常明显。
因此,假如忙碌的爸爸们总是把家当作一个完全放松的地方,回家就什么都不做,常年在家中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那么他的孩子也会“沿袭”爸爸的这种习惯,成为一个在家中“无所作为”的人。所以,爸爸们如果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是别人口中的“懒女”或“懒汉”,甚至无法独立自主地生活,那么就要身体力行,多参与到家务中来;不要在家中做一个甩手掌柜,给孩子一个“闲散人等”的印象。
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相应的责任
爸爸在家中适当地做些家务,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相应的责任,必须承担起自己分内的事情。这对于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承担意识是非常有益的。
阳阳的父母工作非常忙碌,所以便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谁知还不到一个月,阳阳的老师就几次通知他的父母,说阳阳无法和室友共处,请他们暂时将阳阳接回家。父母到学校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阳阳在宿舍非常懒,不仅不打扫公共卫生,连自己的床铺也不收拾,他的书桌也经常让别的同学来打扫,他的脏衣服、脏袜子更是随地乱扔,从来不洗。室友提过意见,老师也劝导过他,可他却说:“我从来没干过这些!反正这不是我的责任!”阳阳的父亲听到这里顿时脸红了,原来,他在家里就经常推托家务:“我这么多年都没干过家务!干家务不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