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唐伯虎集
3790400000018

第18章 诗(4)(4)

题桑

这是一首为桑树图而作的题画诗。桑:桑树,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可以喂蚕。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

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这两句是说:桑树和柘树都可以用来养蚕织出华丽的绫罗绸缎。用这些丝织品做成漂亮的服饰,女子穿上它显现出袅娜多姿的神采。柘(zhè):柘树,叶饲蚕,我国古时桑柘并称。娉婷:女子容貌姿态娇好的样子。

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这两句是说:身段窈窕的女子扬起她响亮的歌喉,为那灼灼盛开的桃花,随风飘扬的柳絮,唱一曲婉转动听的歌。红粉:称女子。金缕:曲调《金缕曲》。

诗人的想像力是诗歌能否清扬飞动的关键所在。诗人通过一幅桑树图,看到的是桑树养出了蚕,它们吐出的丝织出了华丽的锦缎。这些锦缎为美丽的女子更增添几分华贵和妖娆,她们在春天的和风丽日中一边采摘桑叶,一边唱着动听的歌。这就是神游八极,思接宇宙的想像力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题菊花(三首)

这是一组题菊花图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菊花傲立寒霜,高洁华贵,独占秋色的姿态。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御袍采采杨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这两句是说:重阳节这天,秋风凄紧,刮斜了头上的斗笠。在篱笆旁一起吟赏秋菊,多赊来些酒喝。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赊:买卖东西时延期付款。

御袍采采杨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这两句是说:满园娇媚的菊花繁茂鲜艳,如同杨玉环华美的衣袍,她似乎是夜晚醉酒归来,到这里饮清露醒酒。“采采”同“彩彩”,繁茂、鲜艳。杨妃醉:杨妃,杨玉环,此指贵妃醉酒事。挹(yì):舀,酌。露华:露水。

佳色含霜向日开,馀香冉冉覆莓苔。

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佳色含霜向日开,馀香冉冉覆莓苔——这两句是说:菊花枝头娇艳的颜色带着秋霜在阳光下灿烂地开放,那袅袅的花香沁人心脾,萦绕在空气中,连青苔也浸染着菊花的清香。莓苔:青苔。

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这两句是说:喜爱菊花那与众不同高尚非凡的节操,它曾经生长在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东篱之下,为其所喜爱吟咏。节操:气节操守。陶君: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喜爱菊花,有《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朵入杯明。

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这两句是说:秋风萧瑟,吹落菊花枝头的花瓣。秋风吹拂着依篱盛开的秋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那美妙的姿态。飒飒:象声词,风声。金飙:秋风。素英:白花。璚朵:开放的菊花。璚,同琼,赤玉。

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这两句是说:秋色满目,没有如菊花一般令人珍奇的。它笑傲枝头,令人羡慕它的风姿。殊品:奇异的种类。东篱:指菊圃。尔:你,这里指菊花。

第一首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菊花比做雍容华贵的杨玉环,并用贵妃醉酒的典故写菊花娇媚绰约而又暗含无限愁情的风姿。第二首诗歌前两句写菊花傲霜挺立,暗送幽香的姿态,后两句借陶渊明写菊花高洁不阿的峻洁品格。将写形与写神融为一体。第三首诗作采用对比的方法,写菊花独占秋色的姿态。

三首作品写菊花始终与写人写酒写秋色相结合,在设定的氛围中体现花美丽高洁的形象,体现人爱慕沉醉的心情。

题自画墨菊

此作是诗人为自画墨菊图的题画诗。墨菊:菊花的一个品种,花瓣紫黑色。

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

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这两句是说:身着白色衣服的人换穿了黑色衣服,好像刚刚从王羲之洗笔砚的池子里洗过澡出来。太元:道教认为人体各部位都有主司之神。其神各有名字。人发居头之上,故其字曰太元。这里指像头发一样乌黑的衣服。山阴:王羲之曾居会稽山阴,洗砚池水尽黑。研:古同“砚”。

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这两句是说:她那傲立秋霜的姿态为秋天增添了许多妖娆。菊花上露珠晶莹剔透,恰似香汗淋漓的女子弱不禁风地依偎在东篱旁。铁骨:指挺拔的枝干,喻刚强不屈的骨气。

诗歌前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墨菊的外形特点,用语形象而富有生趣。后两句首先写墨菊的精神,其次写墨菊的娇美姿态。写其精神则如同大丈夫,具有不畏寒霜的铮铮铁骨,为凄清寒冷的冬天增添许多色彩。写其姿态则如柔弱女子,娇喘微微,香汗淋漓,独依东篱,望断秋水。在宏观外形把握的基础上能够将墨菊身上具有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完美地结合起来,写出了墨菊的神韵。

题自画渊明卷(二首)

渊明:即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于没落仕宦家庭。曾祖为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祖父陶茂作过太守,父亲陶逸早死。

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意,千载无人会此心。

满地风霜菊绽金,醉来还弄不弦琴——这两句是说:秋风瑟瑟,霜华满地,菊花盛开灿若黄金。陶渊明在篱前饮酒赏花,似乎有些醉意,又抚弄起他那张无弦琴聊以遣兴。不弦琴:即无弦琴。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陶靖节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南山多少悠然意,千载无人会此心——这两句是说:当年陶渊明从其所看到的南山中不知道体会到多少悠然自在的意趣,千古以来没有人能体会他当年从自然中所获得的怡然乐趣。南山句:陶渊明《饮酒》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

五柳先生日醉眠,客来清赏榻无毡。

酒赀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

五柳先生日醉眠,客来清赏榻无毡——这两句是说:陶渊明白天饮酒,醉眠在榻上。客人来和他一起雅玩清赏,可怜他的床榻上连床毡都没有。五柳先生: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后世即号其为“五柳先生”。

酒赀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这两句是说:他买酒的钱都在东篱之下,那里散贮着黄金千万。赀(zī):财货。斛(hú):古量器名,十斗为一斛。

这两首诗歌紧紧围绕陶渊明悠远淡泊的情怀,选取有代表意义的菊花、无弦琴、南山等能体现其胸襟的物象,写出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第一首作品侧重写陶渊明寄情自然的悠远情怀,千古以来无人能及,语言高古恬淡。第二首作品侧重写陶渊明清贫而志趣高远的生活,“酒赀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以暗喻的手法出之,意趣出奇。

题自画和靖卷

和靖:即林逋(967—1028),字君复,北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后人多称呼他为和靖先生。少孤力学,恬淡好古,不求名利,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隐居于西湖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一生未娶,也无儿女,人见其爱梅、养鹤,于是以“梅妻鹤子”来传颂他。喜欢作诗,也善行书。

约阁江梅远近山,一天风月绕柴关。

休言鸟断人踪绝,觅句逋仙正不闲。

约阁江梅远近山,一天风月绕柴关——这两句是说:水边的梅花围绕着阁楼,远山与近山互相辉映,连绵不绝。如此美妙的景致就围绕在我的柴门前。约:缠束。风月:风和月,泛指景色。柴关:柴门。

休言鸟断人踪绝,觅句逋仙正不闲——这两句是说:不要说这里人迹罕至,连飞鸟都极少光临。那神仙一般隐居在此的林逋正在推敲他的诗句呢。觅句:诗人构思、寻觅诗句。逋仙:指林逋。

此诗重在通过环境渲染来写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品格。作品前三句主要设置环境。这是一个周围有数枝梅花,一湾清水,远近有群山绵延,清风朗月的地方,这里人迹罕至,甚至连飞鸟都不见踪影。这样的环境描写为人物的形象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什么人在这里生活呢,正是那位“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短短四句,见其精神。

题自画高祖斩蛇卷

高祖:汉高祖刘邦。《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真人受命整乾枢,失鹿狂秦不足诛。

四海横行无立草,妖蛇那得阻前驱。

真人受命整乾枢,失鹿狂秦不足诛——这两句是说:汉高祖刘邦秉受天命平定天下,诛杀失去帝位的狂暴秦国已如探囊取物。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这里指帝王刘邦。乾枢:犹“乾轴”,古人认为天体之运行如车有轴,故云。失鹿:失去天下。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帝位。

四海横行无立草,妖蛇那得阻前驱——这两句是说:刘邦横扫天下,无人能敌,如飓风吹过,草尚不得立,妖蛇如何能阻止他前进的步伐。四海:指天下。

作品从刘邦的传说故事出发,写其奇特的经历及横扫天下的气势。传说故事为刘邦夺取天下蒙上一层神秘的天命面纱,使其身份多了一些神仙色彩,少了一些凡俗气息。诗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当年刘邦在中原地带歼灭强秦,气吞河山的壮烈景象。

题自画三顾草庐

三顾草庐:《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后诸葛亮上后主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草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阳起卧龙。

鼎足未安星又陨,阵图留与浪涛舂。

草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阳起卧龙——这两句是说:当年刘备屈尊前往南阳,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治理天下。诸葛亮为其诚意所感动,终于满怀激昂之气走出南阳卧龙岗。英雄:刘备等人。慷慨:昂扬而充满正气。卧龙:诸葛亮,号卧龙。汉末隐居隆中(属南阳郡)。

鼎足未安星又陨,阵图留与浪涛舂——这两句是说:三国鼎足的局面尚未安定,诸葛亮就死去了,他部署的八阵图空自承受滔滔海浪的冲刷。鼎足:指三国时期魏、蜀、吴鼎立的局面。鼎,古代的礼器,有三足。星又陨:指诸葛亮的死亡。阵图:即八阵图。作战时的队形及兵力部署。舂:通“冲”,撞击。前一句化用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后一句化用杜甫《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作品前两句写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事,后两句写诸葛亮在经历南征北战后未能完成心中大业,撒手人寰,只留下他的军事贡献接受岁月的洗礼。诗歌重在叙事,而叙事背后隐藏的是诗人对诸葛亮无比景仰和追慕的情怀,以及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和悲悯。作品化用杜甫诗句自然妥帖,不留痕迹。

题自画相如涤器图

相如:即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西汉辞赋家。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武帝即位,读其《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涤器:洗器具。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狗监犹能荐才子,当时宰相是闲人。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这两句是说:风流才子司马相如以琴声挑取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两人一起在临邛县卖酒谋生,卓文君当垆,司马相如洗酒器。卓王孙:卓文君之父,精通冶炼技术,因善于经营,终致豪富,资财无数,家仆众多。临邛:县名,在今四川省。石冻春:酒名。

狗监犹能荐才子,当时宰相是闲人——这两句是说:当时一位为皇帝掌管猎犬的官都能够为皇上推荐有才华的人,宰相真是清闲的无事可做呀。狗监:汉代掌管皇帝猎犬的官。这里指杨得意。他曾经向汉武帝提及司马相如所作《子虚赋》,司马相如因得召见。《史记·司马相如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作品前两句饶有趣味地记述了当年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事,后两句从当时司马相如为汉武帝所赏识的机缘出发,一方面慨叹司马相如的命运之奇,一方面讽刺了当时的宰相有失其职。作品流露出诗人对司马相如一生际遇的唏嘘赞叹。

题自画红拂妓卷

红拂妓:手持红色拂尘的侍妓。相传为隋唐时女侠,姓张,名出尘。原本是江南人氏,由于南朝战乱,随父母流落长安,迫于生计,卖入司空杨素府中成为歌妓。红拂在芸芸众生中,辨识了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结拜兄长虬髯客,三人结为莫逆之交,一同在风尘乱世中施展才华,被称为“风尘三侠”。后以红拂为妇女中能慧眼识英雄的典型。

杨家红拂识英雄,着帽宵奔李卫公。

莫道英雄今没有,谁人看在眼睛中。

杨家红拂识英雄,着帽宵奔李卫公——这两句是说:杨家有一位手执红色拂尘的女子最能识别英雄,她见李靖第一面后就连夜戴着帽子去追随他。此两句之事出于张说传奇《虬髯客传》:隋末天下混乱,李靖以布衣谒素,侍妓中有一执红拂者貌美而瞩目靖。当夜靖归旅舍,其女奔之,乃俱适太原。后帮助李靖建功立业。李卫公:即李靖。以功封卫国公。

莫道英雄今没有,谁人看在眼睛中——这两句是说:不要说现在没有英雄,即使有英雄又有谁能看在眼里,像红拂那样慧眼识英雄呢。

诗歌前两句写历史上的传奇女子红拂妓慧眼识英雄的事情。后两句由古代联想到诗人当时的社会。世上并非没有英雄,而是缺少像红拂这样的女子。颇有韩愈《马说》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慨叹。同时体现出对红拂女作为女中豪杰的深深赞叹之情。

题自画濂溪卷

濂溪:即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实,谥元,称元公。原居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濂溪,世称“濂溪先生”,宋代著名思想家,理学的奠基人。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学生。有散文名篇《爱莲说》。

草苫书斋石垒塘,阑干委曲绕溪旁。

方床石枕眠清昼,荷叶荷花互送香。

草苫书斋石垒塘,阑干委曲绕溪旁——这两句是说:用草搭建书斋,用石块垒出池塘。绵延曲折的栏杆围绕在溪水旁。苫(shàn):用席、布等遮盖。阑干:栏杆。委曲:曲折。

方床石枕眠清昼,荷叶荷花互送香——这两句是说:白天惬意地枕着石枕躺在卧榻上,水中暗送来莲花和莲叶的清香,萦绕于鼻端。方床:卧榻。清昼:白天。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胸襟淡泊,一生酷爱莲花。诗歌正是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描写。前两句重在写景。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淡雅清新的书斋图:草斋、石塘、曲栏、清溪,恬淡而清逸。后两句重在抒情。主人公于丽日当空晴空万里,莲叶田田,荷花映日的时候眠于茅草书斋的石枕卧榻之上,享受凉风习习,轻嗅隐约清香,这样的情景如何不让人心旷神怡!

题自画卢仝煎茶图

卢仝(tónɡ)(约796—835):唐代诗人,号玉川子,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初唐四杰中卢照邻的嫡系子孙。一生不仕,隐少室山。诗人贾岛《哭卢仝》:“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征谏议不起。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后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祸。著《玉川子诗集》一卷。著名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千载经纶一秃翁,王公谁不仰高风。

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

千载经纶一秃翁,王公谁不仰高风——这两句是说:千年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是出自这样一位隐居者的手笔。达官贵人谁不仰慕他高洁的风骨。经纶:整理过的蚕丝。这里特指卢仝的茶诗《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中的“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最为人所称道。秃翁:指年老而无官势的人。王公:泛指达官贵人。

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这两句是说:为什么在坐的卢仝那么悲惨,当时没有住在山中,却偏偏住在洛阳王涯的家里。缘何:因何,为何。添丁:卢仝生子,取名“添丁”,意谓为国家添一丁役(服役的壮丁)。唐韩愈《寄卢仝》诗:“去年生儿名添丁,意令与国充耘耔。”后一句暗指当年卢仝宿王涯第事。

此诗写唐代诗人卢仝,用语虽少,却写出了卢仝一生的成就、地位和不幸结局。前两句主要写卢仝的贡献和地位,点出他的传世之作及其高洁的品格。后两句重在写卢仝的结局。其中巧妙地用到卢仝为自己儿子起名之事,更凸显出卢仝不俗的精神境界。对其因宿王涯第而罹甘露之祸的事件,诗人则表现出极大的惋惜。作品中浸透着诗人对卢仝的追慕之情。

题自画桑维翰铁研卷

桑维翰(898—947):字国侨,唐五代河南府洛阳县人。后唐同光三年(925)进士,为河阳节度使石敬瑭的掌书记。五代十国时期,桑维翰任宰相、枢密使、翰林学士。桑维翰权势既盛,四方贿赂,岁积巨万。开运三年(946),契丹军南下,为叛将张彦泽所杀。铁研:即铁砚。

书生豪气压千军,日出扶桑一卷文。

铁研未穿时世改,功名回首信浮云。

书生豪气压千军,日出扶桑一卷文——这两句是说:桑维翰书生意气,豪情万丈,压倒千军。他的文章华美恣肆,恰似日出扶桑一般瑰丽堂皇。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十洲记》记载:“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馀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

铁研未穿时世改,功名回首信浮云——这两句是说:可惜桑维翰当年用过的铁砚还没有残破,时世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历史的时候才发现,功名利禄于人而言确如同漂浮在虚空中的浮云。

作品写桑维翰这位在历史上曾经煊赫一时的人。前两句用语豪壮而有气势,后两句则通过桑维翰用过的铁砚这一物体写其生命的脆弱。“铁研未穿时世改”句用对比的手法,揭示出生命的短暂,寄托着诗人无限悲叹。“功名回首信浮云”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正是通过人生的易逝,功名的虚幻,点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样千古以来的生命哲理。作品中两个比喻的运用非常成功,前者将桑维翰的诗文比做日出扶桑,写尽其文章的宏大瑰玮。后者将功名比做浮云,写尽功名的虚幻不实。

题画

唐伯虎诗书画无所不精,诗歌多有题画之作。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就是一首精美的题山水画小诗。

秋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

呼他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上峰。

秋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这两句是说:秋水连天,浩无涯际。傍晚时分,树木掩映在远山之中,重重叠叠,绵延不断。三万顷:顷,百亩为一顷。这里是夸张的说法,形容水域广阔。此二句景色设置异常深远开阔。

呼他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上峰——这两句是说:唤一叶小舟划向湖对岸,躺在西斜的夕阳下欣赏江上山峰。此两句写景中之人,造境闲适慵懒。

题画诗不仅要写出画面的景色,更是要写出画中所包含的精神,诗画两种艺术形式相映成辉,方能达到最高艺术境界。这首作品语言平易晓畅,写秋天傍晚时分的景色,湖光与山色相辉映,自然界中的景色与人物相交融,冷色调与暖色调相调和,近景与远景有序排列,构图浑朴而不失层次感,将现实世界与画中景象打成一片,读者似乎可以身临其境,真可谓“诗中有画”。

题菊花图

这是一首题画诗,以拟人的手法写了菊花徒有好颜色而独立西风的落寞情态。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这两句是说:野外的菊花在为谁而打扮自己?她被冷落在稀疏的篱笆中和弯曲的小路上。这两句是拟人的写法。黄花:指菊花。第一句暗用《战国策·赵策》“女为悦己者容”句。

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这两句是说:世人都用金钱去买那些庸脂俗粉,像菊花这样的花中高士反而倍受冷落,它美丽的颜色只能随着秋风的到来而凋零。此句读之令人伤感。

菊花在古典文学中或作为隐逸的象征,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作为勇斗西风的象征,如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或作为忧愁的象征,如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作品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菊花作为花中高士却始终难遇知音,郁郁而终的悲剧命运,包含着诗人对世人追逐流俗的无奈和对自己命运的深沉感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