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别再对我说谎
3795200000004

第4章 很多成功达人都是天才的说谎大师

索尼的创始人在“二战”的废墟上建起自己的小作坊时,就不断地宣称:“我们要成为全球性的大企业,我们的技术世界第一。”事实上,战败后的日本非常破败,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无法保证。但是后来,索尼成功了。索尼的谎言是出于对公司的美好远景与对员工的绝对信任,它们带给“索尼人”极大的勇气,并给了他们向着梦想奋进的力量。通过完美的谎言,让别人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就产生很强的信赖感。我们所说的成功人士,都拥有这样的才能。他们说出的“谎言”,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让说者和听者之间产生信赖感,从而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谁的人生不撒谎

什么是谎?谎,就是假话。说谎就是说假话。看“谎”字的构成,由言语的“言”和荒芜的“荒”组成,实在是智慧之举。古人重视言而有信,当作为有信用的言语消失了,像戈壁滩一样荒芜,与事实不符,就是“谎”。多么简单易懂啊。

然而,人类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谎言与真实交织的世界。美国心理学家洛特蒙德指出,说谎是人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可以说,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大“成就”。据他在北美和西欧的抽样调查,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周至少要撒15次左右较大的谎。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对别人撒谎。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类说谎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游戏型。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需要娱乐,因而有时难免说谎。“狼来了”这个故事中,放羊小孩撒谎时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只不过觉得太寂寞,想寻点刺激、找点开心,仅仅出于一种好玩的心理或者恶作剧而已,后果却很严重。巴尔扎克说过:“文学是最庄严的谎言。”古今中外的作家都在不停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心目中的世界。这种描绘的过程并非真实描绘,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或为一个无情无趣的世界涂抹玫瑰色的光晕,或把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得一片灰暗浑浊。这些全是不折不扣的谎言。神话故事、传说更是人类古老的谎言。

二是趋利避害型。这是大多数人撒谎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如果说诚实将使你的财产、名誉以及生命受到损害与威胁,以谎言应对的时候必然居多。在现实利益面前,谎言就会乘虚而入。

一位神父在布道时,对众人说,他下一次布道的内容是测试人们的诚实程度。为了让大家接受得更深刻一些,大家可以预先阅读一下《圣经》律法书第6卷。很快又到了布道日,神父对大家说:“读过《圣经》律法书第6卷的教徒举手。”有三分之二的人举起了手。剩下的三分之一,看到这么多人举起了手,他们也把手举了起来。于是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神父看着大家,皱起了眉头,在胸前连画着十字说:“主啊,宽恕他们。”众人非常不解。神父对他们说:“我已经测试过了。《圣经》律法书里根本没有第6卷,你们是怎么看到的呢?”

人们为什么要向神父撒谎,究其原因,就是趋利避害的心理在作祟。当一些人把手举起来的时候,没有举手的人会以为已经举手的人有可能完成了神父布置的功课,为了掩盖自己没有完成功课这一事实,表示自己在主面前的虔诚,于是也举起了自己的手。

三是病态说谎型,也就是“说谎癖”。即使在不需要说谎的情况下仍然有意,或习惯或自然地说谎。看到有人相信谎言时便沾沾自喜,说谎已然变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人有一种在家庭或社会环境中长期而形成的天才的表演能力,他们最拿手的就是制造谎言、捏造事实、颠倒是非。有的说谎者甚至通过谎言来获得某种变态心理的满足感,其吹牛骗人的伎俩虽然十分容易被人揭穿,但他们仍然对此不以为然、乐此不疲。有一篇外国笑话就讽刺了这类说谎者。

马丁和杰丽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有一个8岁的儿子,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过上贵族的生活。为了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在家庭中,马丁和杰丽要求家人不管对话还是称呼,都要用贵族的常用语言。比如,他们很贫穷,但他们却把门前的那片空地说成庄园、把自己衣服上的装饰说成是族徽等,因为他们说的话不论不类,邻居们常笑话他们。

秋天的时候,杰丽患了重病,眼看着自己就要离开人世,她向丈夫忏悔说:“亲爱的,我做过许多你不高兴的事!”马丁说:“你没有,亲爱的!”

“有。”杰丽说,“咱们的儿子可爱吗?”

“他像天使一样可爱!亲爱的!”

“可是,他却是我和阿莱伯爵生的,我后悔万分。我希望你能答应我要一如既往地爱他。”

“我一定答应你!”马丁说,并因此心情激动,他们的邻居阿莱伯爵十年前就到美国去了,十年来,他从未回过家乡,而马丁夫妻也没有去过美国,他们的孩子怎么会是阿莱的孩子呢!但杰丽说儿子是伯爵的后代,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呀!

杰丽死后,马丁得意地对别人说:“你们看到我的儿子了吗?他的气质多么高贵呀!因为他是伯爵的后代嘛!”

这是一个典型的病态说谎者的故事,他们自欺欺人,相互说谎。这类人与其说他们是说谎者,倒不如说他们是幻想者。这种幻想,如同一种创作活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这类人很自卑,往往在事业上不成功,试图用谎言为自己填平现实与愿望之间的鸿沟,以满足理想得以实现的快感。

法国电影《说谎者》也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有撒谎癖好的女孩瑞安娜的故事。她向周围每个人描述虚构出来的自己。其间她屡屡险被揭穿,又每每侥幸脱险,这和《吹牛男爵》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真实的世界里,撒谎癖们可没有这么幸运。在他们谎言编织的生活中,无论自己还是周遭的人,无不为此伤痕累累、心力交瘁。

从古至今,诚实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美德,各种社会准则、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宗教教义、书籍报刊都把诚实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人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受要忠诚、老实的教育,但人们却常常与谎言相伴终生。

由谎言改变的命运

“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然而,根据这个版本衍生出的另一个故事,也很有意思。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还存在着另类的狼和孩子,谎言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从前,有个放羊的小孩,在一个离森林不太远的地方放羊。人们告诉他,森林里有狼,如果发生了危险,只要他大声呼救,人们就会赶来解救他。

有一天,这个男孩在放羊的时候看到了一只狼。男孩怕极了,大声地喊救命。村民们听到喊声,放下手中的农活,便拿着棍棒和斧头赶过来,可是狼已在男孩叫喊的时候跑远了。村民没有发现狼,他们以为这孩子在撒谎,于是都回去了,也没有人听孩子解释。

一而再、再而三地,狼来了,男孩仍旧大声呼喊村民寻求帮助,可是村民们越来越少,大家以为他又在耍什么花招戏弄他们,因为谁也没有看到狼的影子,最后便没有人再理睬他了。这时,狼不跑了,把四处逃窜的羊不慌不忙地咬死。

孩子看到没有村民来帮助他,就平静地对狼说:“如果你是只聪明的狼,请你告诉我,我怎样才能活下去。”

狼对男孩说:“现在你已经失去了村民的信任,你的羊也都被我咬死了,就算你回到了村子,你还有什么,你还能给我什么呢?我为什么要放过你?”

孩子说:“我没有羊了,但是村民还有,如果你让我活下去,我会让村民给你这辈子都吃不完的羊。”

狼对孩子说:“那我们打个赌好了,给你一天时间,如果你可以让村民给你羊,不需要多,只要和这里的羊一样多,我就放过你,而且以后你可以继续放羊,而且我再也不吃他们;如果你输了,就给我你最珍贵的东西。”

孩子答应了,狼放孩子离开。

孩子回到村子,请求村民给他羊,并且告诉了他们整个事情的经过,可是没有人相信孩子。孩子每家每户都问了,没有一个村民有帮助孩子的意思,孩子最后一只羊也没有借到。

孩子绝望了,但还是去找了狼,孩子对狼说,我输了,但我依然可以让你得到羊作为补偿,晚上我会让村里的狗熟睡,然后打开村里人的羊圈,把你放进去,你可以得到所有的羊。

狼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再次放走了孩子。

到了晚上,狼偷偷地潜入村子,果然没有一声狗叫,它便跑到了孩子说的羊圈,孩子早已等在那里了。孩子打开栅栏,把狼放了进去,狼开始偷偷地将一只只熟睡的羊咬死。当狼走到羊圈深处的时候,孩子猛地关紧栅栏,然后用身边准备好的大石头砸在一只熟睡的羊身上。一只羊醒了,其他活着的羊也被惊醒了,羊圈里一阵混乱。

村民被羊的叫声吵醒,纷纷跑出房门,看到狼在羊圈中乱闯乱撞,急忙拿起棍棒,把狼打死了。狼在绝望中呻吟:“孩子,你欺骗了我。”

生活中,我们的周围不都是羊,还有各种各样的狼,如果这个孩子不懂得和狼斗智斗勇,一味地对狼诚实,势必要变成狼的腹中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谎言有时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西周时期,周宣王死后,其子姬宫涅继位,就是周幽王。当时周室王畿所处的关中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加上连年旱灾,民众饥寒交迫,社会动荡不安。而周幽王荒淫无度,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奋发图强,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盘剥百姓,激化了阶级矛盾;又对外攻伐西戎而大败。这时,大臣褒珦劝谏幽王,他非但不听,还把褒珦关押了起来。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3年。褒国族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听说周幽王好美色,就下令广征天下美女入宫,就借此机会找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将其买下,教其唱歌跳舞,打扮一番,起名为褒姒,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

幽王见了褒姒,惊为天人,马上立她为妃,同时也把褒珦释放了。幽王十分宠幸褒姒,然而褒姒虽然生得艳如桃李,却冷若冰霜,自进宫以后从来没有笑过。幽王为博褒姒的开心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可是褒姒始终不笑。幽王悬赏求计,谁能引得褒姒一笑,赏金千两。这时佞臣虢石父,提议用烽火台一试。

烽火本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有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会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赶来救驾。

周幽王马上带着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来袭,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谁知到了骊山脚下,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子也没看到,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在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大家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始知被戏弄,个个怀怨而回。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觉得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

此后,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封褒姒为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申侯得到这个消息,先发制人,联合缯侯及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于公元前771年,进攻镐京。周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急忙命令烽火台点燃烽火。烽火烧起来了,可是诸侯们因上次受了愚弄,这次谁都不再理会。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镐京守兵也怨恨周幽王昏庸,不愿效命,犬戎兵一到,便勉强招架了一阵以后便一哄而散,犬戎兵马蜂拥入城,周幽王带着褒姒、伯服,仓皇从后门逃出,奔往骊山。途中,他再次命令点燃烽火。烽烟虽直透九霄,就是不见诸侯的救兵前来。后来,周幽王被犬戎所杀。西周灭亡。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说谎一定要记得有底线。人人都会说谎,但一定记得要审时度势,明白什么谎可以说、什么谎不可以说。“吹牛男爵”故事中的闵希豪生由于爱吹牛和天才的想象力,满嘴宇宙飞船,使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追捧,成为极具名气的范儿;“狼来了”故事中的小男孩撒了谎,却送掉了自己的小命;“烽火戏诸侯”呢,周幽王的谎言却令他不仅自己丧命而且葬送了整个西周,成为历史的一面镜子。

一男孩在念大学之时,学的是经济学。但是,他的成绩并不拔尖,他自己也有些驽钝。他开始厌倦一切学科,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学经济学的料。

一次课堂上,教授讲解《微观经济学》里的某一章节。他坐在教室里发呆,恍然看到了书中的一个人名,那便是当今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鲍伯尔教授。

他顿时心生仰慕。心想,如此有成就的人物,一定有着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社会经验。于是,他很想跟教科书上的鲍伯尔教授见个面,哪怕是说上几句话也好。这个念头让他恍惚了很长时间。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得到了这位教授的地址。那些天,他几乎把自己一生想要说的话都整理了出来,而后拣重点,写了一封信,寄给了这位鼎鼎大名的经济学教授。

说实话,他从没想过能收到回信。只是需要有那么一个博学多才的对象,听他诉说心中的困惑。许多天后,颓靡的他收到了一封特别的越洋信件。他几乎不敢相信,这位纵观古今的教授,竟然给他写了回信!

信的末尾,这位教授说了这么一段让他热血沸腾的话:“你有如此的冲劲,日后,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名满全球的教授,不但在百忙之中给他写了回信,还预言他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对于这位教授说出的话,他没有半点怀疑。他相信,这位教授一定是依靠过人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得出的这个结论。既然他有那么高的天赋异禀,为何不好好学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呢?

从那天开始,他脱胎换骨,好像换了一个人。他努力学习课堂上教授所传达的知识,课后复习、巩固。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大量的资料,求证、思考。没有人知道,他为何有如此大的转变。只有他知道,是心里的一颗梦想的种子已经破土发芽。

大学四年,他每时每刻都在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凭借优异的成绩在毕业之后出国留学,攻读博士。

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凭着自己的汗水与努力,拿到了美国诺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几年之后,他因表现突出,被聘留校任教。

也许是命运的巧合,他竟然在那个时刻,遇到了当年给他回信的鲍伯尔教授,并与他成为同事。那时的他,已经在许多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小有名气。可这位鲍伯尔教授并不知道,他就是当年那个给他写信诉苦的中国大学生。

他喜出望外,拿着当年鲍伯尔教授给他的回信,特地登门拜访,打算一报当日恩情。殊不知,这位被他视为有再造之恩的教授,却在得知此事后诚惶诚恐地说:“对不起啊,对不起,我当年都是胡说八道的!”

顿时,天旋地转。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不可重返。即便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他仍旧感激不已。因为,正是这个谎言,成就了今日的他。

他便是现在长江商学院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的经济学家——郎咸平。

因此,谎言,有时是失败者的墓志铭,有时又是成功者的通行证。

小谎言大出息

儿童总会有无穷无尽的梦想。当问孩子将来的梦想是什么时,有的孩子会说长大了我要当科学家,有的孩子会说长大了当音乐家、画家、医生、歌星、厨师、公务员等。

如果再细致地追问:“当科学家做什么呀?”“为什么当歌星呢?”“为什么喜欢当厨师?”等等,他们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科学家很有范儿。”“我喜欢许嵩。”“我喜欢看中华小当家!”……的确,这些空洞的梦想,不过是源于对职业的憧憬和好奇,或者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很大程度上不过是空话、梦话,是美丽的谎言而已,像风像雾,不留痕迹。

曾有一个男孩,在他4岁的时候就经常对人讲:“我长大了要当漫画家!”因为小男孩喜欢画画,在他看来,画画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而每天画漫画,一定更有趣。小男孩的话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就连他的父母也觉得小孩子只是说着玩玩而已。而他所谓的漫画,不过是小孩子的异想天开而已。

很快,小男孩成了一名高中生,他对漫画更热爱了。虽然,他的名字在画界还没有引起注意,甚至没有人会认为他将来能成为漫画大师。但这位高中生却对自己的工作十分认真,投入了很大的努力,为了让自己画得更好,他先后给甲斐谷忍、德弘正也、和月伸宏这3位漫画家做过助理。在不知不觉中,他吸纳了名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就是后来名闻漫画界的尾田荣一郎。1997年,年仅22岁的尾田荣一郎创作的长篇人气冒险剧《ONEPIECE》(又译《海贼王》《航海王》等)开始在《少年JUMP》上连载。这部作品想象力丰富,充满热血漫画的典型元素,令他在漫画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是继手冢治虫、松本零士时代之后的“日本少年漫画的强心剂”。

而世界上另一个著名人物比尔·盖茨。在他7岁的时候,最欢读的书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这本书几乎抵得上他体重的三分之一,但他却有足够的耐心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细读。并且,读过书后,他还要做长时间的思考,他强烈地感觉到,这一个个小小的文字后面,是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呀!无数有趣的事情,都能在书中看到,无论多远的地方发生的事。但是,世上那么多有趣的事,如果都要记录到书中,这本书不是会越来越沉重吗?有没有一个像魔盒一样的书,可以把世上所有的事装进去呢?那样,读书的时候就不用这么费力气了!他奇妙的思想,被当时的许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故对此一笑置之。但现在,他的愿望实现了,不管多大的文件,一块小小的芯片,就完全能搞定。

再看看“清华哥”的故事。“清华哥”只是一个普通县城的高中生,家住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从小学到初中,他甚至没有去过城市。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理想是“一定要到清华去读大学!”在他的认知范围里,清华是全国最有名的大学。他不是全班最高分数的学生。每一次考试,他的名次只排在二三百名。许多同学都不相信他的话,觉得他能考上二本院校,就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事情了。

他并不在意别人的嘲笑,为了实现理想,他每天要比其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为了让自己时时警醒,每天晚自习后,他都要沿着操场跑步,一边跑一边喊:“我要到清华去读书!我要到清华去读书!”许多同学笑话他,甚至认为他已经疯了,偷偷在背后叫他“清华哥”。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一年的高考,他创造了他们那所县城的一个奇迹,他的名字也在瞬间被全县学生所敬重,因为他真的如愿以偿,考入了清华大学。

拥有梦想,才能描绘出未来的无限可能。只有能够描绘自己未来的人,才能进一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事实上,梦想只是未来的一个蓝图,在它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所有的梦想都是谎言编织的。

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梦想?

当孩子告诉你:“妈妈,我将来要当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治好他们的病。”作为妈妈的你,会怎么回答他呢?

“就你?数学成绩一团糟,背个英语单词都丢三落四怎么行?你以为医生那么好当吗?”你会不会这么回答他呢?

“你一定能当上的。当医生不是什么难事,等你长大了,真的能实现哦!”像这样去鼓励他,才是一个父母该做的事情。

即使孩子说:“长大了,我要当超人,去抓坏蛋。”你也不能实话实说:“你不可能成为超人的,不要说梦话了!”而是要告诉孩子:“你要当超人呀?真厉害!那你就要多吃饭,快快长大呀!”实际上,很多妈妈都非常善于说这样的谎话。

孩子的小谎言里有时藏着大出息,家长要懂得去鼓励引导孩子,让孩子不但拥有梦想,还争取把梦想变成现实。

从“说谎大师”到成功达人

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

2000多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就是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认为,自然界中的种种现象,总有自然的原因来解释,杠杆作用也是如此。他经过反复观察、实验和计算,终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并说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你说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举起来呢?”

“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

“那么,要叫人相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国王说。

阿基米德决定举个实例让国王信服。这时国王正好遇到一个大难题:他替埃及国王造了一艘巨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只船吧。”

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原理,设计、制造了一种巧妙的机械。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顺利地滑下了水,国王和大臣们看到这一幕都惊叹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相信他……”

阿基米德的“弥天大谎”就像风帆,助他在科学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冲浪。他对人类的贡献很大,曾发现了杠杆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很多到现在还被人们使用着。

古代的纵横家、政治家,没有一个不是说谎天才。

司马懿为大士族地主出身,曹操刚掌权时,曾经征召他出来做官,但他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应召但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曹操怀疑他有意推脱,派刺客深夜闯进他的卧室去察看,果然看到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还不相信,拔出佩刀,架在他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的样子。他也只是瞪着眼望了望刺客,身体纹丝不动。刺客这才信以为真,收起刀向曹操汇报去了。司马懿知道曹操不肯放过他。过了一段时间,便让人传出消息说他的风瘫病已经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见,他就不拒绝了。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要职。到魏明帝即位时,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落在他手里。后来,辽东太守公孙渊勾结鲜卑贵族反叛魏国。魏明帝又调司马懿去对付辽东的叛乱。

司马懿平定了辽东,正要回朝,洛阳派人送来紧急诏书,要他迅速赶回洛阳。司马懿到了洛阳,魏明帝已经病重了。明帝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嘱咐他们共同辅佐太子曹芳。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他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跟司马懿差很远。开始的时候,他不得不尊重司马懿,有事总先听听司马懿的意见。后来,曹爽手下的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个主意,以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了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在了重要的岗位上。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后来,司马懿推说有病,不再上朝。曹爽听说后,想打探一下太傅是真病还是假病。于是,他派亲信的官员李胜作为荆州刺史。李胜临走时,到司马懿家去告别。曹爽要他顺便探探情况。

李胜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上都是。李胜对司马懿说了去荆州上任的事,李胜大着声音说了几遍,司马懿才听清了大概意思。

李胜告辞出来,把看到的情况向曹爽一五一十地做了汇报,他说:“太傅只剩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曹爽听后,感到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公元249年的春节,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都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哪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给撤了。曹爽只得乖乖投降。过了几天,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干脆下令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部处死。这样一来,魏国的政权名义上还是曹氏的,实际上已经转到了司马氏手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像《孙膑戏庞涓》、《空城计》等,都是这样的斗智伐谋的例证:谎言成了这些政治家们的一种策略、一种技巧、一种兵器,游刃有余,箭无虚发。

日本索尼公司的前身是“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46年5月,颇有公关手腕的盛田昭夫与拥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井深大共同创办,当时一共只有20多名员工、资本19万日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作坊。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了横跨数码、生活用品、娱乐领域的世界巨擘。

索尼的创始人在“二战”的废墟上建起自己的小作坊时,就不断地宣称:“我们要成为全球性的大企业,我们的技术世界第一。”事实上,战败后的日本非常破败,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没办法保证。但是后来,索尼成功了。索尼的谎言是出于对公司的美好远景和对员工的绝对信任,它们带给“索尼人”极大的勇气,并给了他们向梦想奋进的力量。

通过完美的谎言,让别人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时,就产生很强的信赖感。我们所说的成功人士,都拥有这样的特质。他们说出的“谎言”,拥有使人信服的力量,让说者和听者之间产生信赖感,从而将“不可能”变为“可能”。